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网络阅读,为什么人会浮躁?

浏览 43181 次
该帖已经被评为良好帖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10-06-27   最后修改:2010-06-27
浮躁经常阻止我们达到阅读预期,也就是读过后没有深刻印象,这让我们产生挫败感。
我从阅读行为上分析吧。
纸媒阅读,我们一般是双手拿着书,或者右手拿一支笔。低垂着头,视线朝下,作思考状。不时在上划线或做标注。遇到文字难以理解时,我们会把视线移开书本,思考片刻,而头朝下的姿势正好可以辅助思考。

网络阅读,我们一般是右手拿鼠标,直立着头,视线水平,这很难成为一种思考的姿势。当我们感到文字难以理解而产生阅读痛苦时,我们并不会像纸媒阅读那样,视线离开屏幕,低垂着头思考,而倾向于通过鼠标滚动,或点击到其它能够减轻这种压力的关注点上,比如听听歌。而这种小动作很容易形成习惯,当这种习惯养成后,浮躁就会加剧。而纸媒阅读没有给你选择权,除非你关上书。

阅读行为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阅读(电脑阅读)时,遇到理解困难时,我们并不是静心思考,而是逃避。如果缺乏知识消化过程,我们怎么可能深阅读?看过就忘再正常不过了。大量的阅读,我们也不过是一个知道分子。

另外,遇到理论、分析类需要理解,而不只是了解的书籍时,纸媒阅读时,我们通常会再轻易拿起书看第二遍第三遍。而网络阅读,我们通常不会再次打开电脑,找到书籍然后打开,定位到章节。不光是这个过程本来繁琐费力,还有我们内心的一种阅读恐惧。

还有,显示屏是发射白光,引起视觉疲劳,而这种疲劳会弱化我们大脑思维的活性及专注度。而纸质书是反光,阅读过程很舒适。

当然了,很多文章只需要浅阅读,这类休闲阅读不需要我们费力思考,比如现在的南方洪灾(资讯类)、老罗的新书《我的奋斗》。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最后修改:2010-06-27
litchi 写道
不知道现在 iphone 4.0 将支持多任务作为新版本的一个亮点放出来,楼主怎么解释jobs的想法?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就估计有人会提这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不是所有人拿iPhone或iPad进行深度阅读。比如用iPhone玩游戏时,被朋友QQ一下,这种场景是需要多任务的,谁都不希望一切换出QQ屏幕它就退出。
无论是国内的手机助手还是苹果官方的App Store,游戏都是主打,估计占到30%多的数量。即时通讯工具也很热门。

另外,当你阅读一个来小时中途,突然来了一个电话,目前iPhone处理并不好:接听电话,阅读器退出,电话结束,阅读器重启,而重启后又要重新寻找当时的阅读位置。

iPhone需要考虑以上情况,它们的本质核心场景是:用户长时间沉浸而被迫中断当前工作时,如何恢复现场?

阅读、游戏、聊天、听歌、看视频,是iPhone上使用最频繁、需要用户投入最多时间的功能,而不只是阅读。

即使iPhone4推出多任务,但你有没有发现,它的多任务不是Windows或Mac那种,当前任务形成一个任务栏;而在操作上,是先按HOME键退出当前程序,再进入另一个,虽然不是真的退出。这在操作上弱化了用户频繁切换而导致的浮躁:不专注。

另外,iPhone定位于娱乐休闲,而不是办公,它上面的Office也只是读,而不是写或编辑,没有大量多任务切换的场景:写文章时搜索网页。

像iPhone,为什么只有一个HOME键,而不是一般的Android手机那样有四五个?
为什么默认的屏幕是黑色?
为什么没有Symbian那样的桌面?
为什么不能扩展内存?为什么不能换电池?
背后都有很深的设计思想或设计理念,而一般人可能用几年后还无法理解:买了iPhone,不好意思说它难用。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LZ,你的文章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现在看编程方面的电子书就想吐。看一会就不想看了。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最后修改:2010-06-27
xiangdefei 写道
LZ,你的文章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现在看编程方面的电子书就想吐。看一会就不想看了。

有些编程类书籍还是电子书好,它们一般是词典类,也就是参考、查阅性质的。金山词霸比起砖头书牛津大辞典易用性强很多。这类书有两个关键特性:目录导航方便、关键词搜索方便。

技术类比如API书籍很适合电子版,如微软的MSDN,不过格式最方便是chm(目录树、搜索、屏幕自适应折行),而不是pdf或word,后两类搜索和导航很成问题,不过也不要强求,因为pdf本身就是作为文献、打印的标准,主要适合几十页的论文。

题外话:
记得六年前,我读Hibernate之父Gavin King的《Hibernate in Action》,以及Spring之父Rod Johnson的《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时,都是将这三本书下载pdf版本,然后送到学校打印点打印出来的,一本书大概100元左右。
之所以打印,可能是因为当时有两本书没有中文版,而一本有中文版的,翻译又太烂。将这三本书反复读后,不光是学会两门技术,英文阅读也是那时候彻底转变为英语思考了,速度和看中文书差不多:原来是读英文,然后心里翻译成中文,然后理解中文。现在是直接理解,比如Object Graph就是Object Graph,而不会在心里翻译成对象图。

现在想起来,要是我不送去打印,电子版恐怕到现在我都不会读,因为那是几本需要你专注、思考的经典之作。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很精辟 ,自己看了受益匪浅,感谢lz分享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深有感触,浮躁期ing....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其实浮躁与否,与Windows,网络,Mac的任务栏设计毛关系也没有,还是看你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心

很多人有习惯在网上读文章的时候,鼠标不停地点,不停地上下滚动,又不是鼠标让你不停地点不停地滚动的。

你自个的心沉不下来去读,但是却要求外界环境客观上为你创造一个让你便于思考,不受打扰的环境,这不公平。

我在电脑上读完了Thinking in Java的大部分章节并完成了所有的笔记和联系,也没发现怎么被电脑所干扰。

其实重点在于你得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干吗。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就是看某本pdf,同时用记事本或者甚至纸和笔记笔记,难么?当然如果你在看书的时候,QQ,MSN,网页,全部打开着,那活该你看不进去。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上次看了LZ的文章 http://zwchen.iteye.com/blog/667295 《关于励志书及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也可以用里面的说法来解释解释

1.比如大量的订阅,可以解释为不断地扩大了关注圈,却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影响圈
2.链接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可以解释为不够积极主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问题去google并找到相关文章时,此时的网络阅读关注度是最高的
3.以终为始也违背了,逛论坛看文章很少有人“以终为始”吧

哈谢谢LZ的分享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外在环境很重要,内在的控制更重要。
IPhone完全剥夺选择权,只有被洗脑了才会认同这种做法。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06-27  
snow8261 写道
外在环境很重要,内在的控制更重要。
IPhone完全剥夺选择权,只有被洗脑了才会认同这种做法。

上面iPhone设计的看法,是我根据自己两年的使用思考出来的,没有参考过类似的解释。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