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开辟移动增值业务的新天地
摘要: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加上开放的操作系统,构成了现在正在崛起的智能终端。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终端的特点及4种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智能终端给移动增值业务带来的影响,并展望了智能终端及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增值业务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终端, 移动增值业务, Symbian, Windows Mobile, Palm
Smart Device:Create a New World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
100876)
【Abstract】According to Moore’s Law, computing capability of mobile device is getting power and power. The powerful hardware and open operating system on it comes to smart device.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device and 4 dominant operating system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at, influence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 which smart device brings is analyzed. At last, the trends of smart device and smart device related value-added service is predicted.
【Key words】Smart device ,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 Symbian, Windows Mobile, Palm
1. 智能终端
随着摩尔定律[1]的发展,移动终端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近年2.5G和3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提供的业务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市场上集摄像头、彩屏、游戏机于一体的移动终端逐渐普及。其中的一类终端,不仅提供了这些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业务,还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手机厂商、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甚至终端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扩展新的功能、开发新的业务,这类终端称为智能终端。目前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智能手机(Smart Phone)、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从外观尺寸上,智能终端和传统手机相差不大,但整体功能上却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个智能终端不仅可以通话、收发彩信、短信,还能随时观看小幅面电视新闻、电影、MTV,欣赏MP3和各种在线音乐,玩各种在线游戏,用MSN和QQ聊天,是传统手机、多媒体电脑与互联网终端的集成体。
2. 智能终端的特点
智能终端包括软件和硬件,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shapetype id="_x0000_t75" stroked="f" filled="f" path="m@4@5l@4@11@9@11@9@5xe" o:preferrelative="t" o:spt="75" coordsize="21600,21600"><stroke joinstyle="miter"></stroke><formulas><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f><f eqn="sum @0 1 0"></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2 1 2"></f><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f><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6 1 2"></f><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f><f eqn="sum @8 21600 0"></f><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10 21600 0"></f></formulas><path o: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o:extrusionok="f"></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shapetype><shape id="_x0000_i1025" style="WIDTH: 345pt; HEIGHT: 240pt" o:ole="" type="#_x0000_t75"><imagedata o:title="" src="file:///C:%5CDOCUME~1%5CADMINI~1%5CLOCALS~1%5CTemp%5Cmsohtml1%5C01%5Cclip_image001.emz"></imagedata></shape>
图1 智能终端的体系结构
智能终端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硬件、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和丰富的应用等方面。
2.1智能终端的硬件
目前主流的智能终端一个具备200~400M HZ的处理器,16~64M比特的内置存储空间,基本的音频、视频处理单元,红外、蓝牙无线接口,摄像头。更高端的甚至有WiFi、USB接口、上G比特的硬盘。这些配置的计算能力已经与早期(如Pentium时期)的PC相当甚至超出。
智能终端硬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扩展性。如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终端都提供了存储卡扩展口,用户可以方便地得到更大的存储空间。
2.2几种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智能终端智能化的关键,它决定着如何把强大的硬件、网络能力转化为丰富的用户体验,如何把一个曾经封闭的系统转化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目前主流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有Symbian[2]、Windows Mobile[3]、Linux[4]和Palm OS[5]四种。
1) Symbian
Symbian由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几家大型移动通讯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
Symbian操作系统在智能终端上拥有强大的应用程序以及通信能力。Symbian认为无线通讯装置除了要提供声音沟通的功能外,同时也应具有其它种沟通方式,如触笔、键盘等。在硬件设计上,它可以提供许多不同风格的外型,在软件功能上可以容纳许多功能,包括浏览网页、收发电子信件及个人生活行程管理等。
Symbian分两个主要的智能平台,一个是适于单手操作的S60;另一个是双手操作的S80,主要针对商务用户。此外Symbian上还有另一个平台UIQ,以笔操作为主。
目前诺基亚是Symbian的最大股东,持有近50%的股份,其余为爱立信、索尼爱立信、松下、三星等,摩托罗拉已经退出Symbian阵营。
Symbian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处于领先地位,占有当前近70%的市场份额。
2) Windows <city w:st="on"><place w:st="on">Mobile</place></city>
Windows Mobile是微软基于其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推出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智能终端用户提供了语音、数据及多媒体功能,通过与微软的后端服务器及服务相结合,能够成为移动商务人士以及公司用户利用小型移动电话实现移动服务和互联网访问的主要平台。
Windows Mobile根据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分为SmartPhone、Pocket PC二大平台体系。Smartphone用于手机,没有触控笔和触摸屏,全以数字键盘代替,体现单手操控的理念,更注重的是移动互联和娱乐功能。Pocket PC有触摸屏,而且有Pocket Word及Excel等丰富的办公软件,注重商务功能。不过在2005年4月刚发布的Windows Mobile 5.0中,这两个平台又合二为一。
目前Windows Mobile占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近10%的市场份额。
3) Linux
Linux凭借其自由、免费、开放源代码的优势,经过来自互联网、遍布全球的程序员的努力,再加上IBM、Sun等计算机巨头的支持,在企业服务器及嵌入式系统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智能终端厂家把Linux移植到智能终端上,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操作系统。
Linux成本低,内存要求低,开源社区能更快的支持新的网络协议和新功能。微内核结构简单,为构造可嵌入系统提供了可高度模块化的构件方法。
4) Palm OS
Palm OS是Palm公司的是一种32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的操作界面采用触控式,几乎所有的控制选项都排列在屏幕上,使用触控笔便可进行所有操作。作为一套开放性的系统,开发商向用户免费提供Palm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允许用户利用该工具在Palm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编写、修改软件。
Palm操作系统最明显的优势还在于其本身是一套专门为掌上电脑编写的操作系统,操作简单,对硬件要求低,应用软件反应迅速,新推出的Palm OS支持无线接入功能,支持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融入了更多的BeOS特性。
2.3 智能终端的应用
智能终端除了提供基本的通话、短信、照相等功能外,还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在智能终端平台上,可以开发、部署下面的程序:
l 企业应用程序
为诸如企业资源规划 (ERP) 、客户关系管理 (CRM) 、销售管理这样的企业任务而设计。
l 工作效率应用程序
包括电子邮件、日程安排、个人信息管理。
l 消息传递应用程序
例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 (IM)、短消息服务 (SMS)、增强型消息服务 (EMS) 以及多媒体消息服务 (MMS) 等。
l 娱乐应用程序
包括游戏、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流媒体。
l Internet应用程序
包括Intranet 访问和浏览。
l 电子商务应用程序
包括电子认证、电子钱包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这些应用有的是操作系统平台自带的,有的是设备厂商增强的,有些是ISV开发的。其中操作系统平台自带的是一些基础的应用,如E-Mail,设备厂商增强的是一些通用的应用,如个人信息管理,ISV开发的则是个性化应用,如企业应用、娱乐应用等。
丰富多彩的第三方应用是智能终端区别于普通手机而吸引用户的关键,目前Symbian平台、Windows Mobile平台都有数以千计的第三方应用,解决用户大大小小的问题。
3. 智能终端给移动增值业务带来的影响
智能终端强大的功能、开放的平台,如果与2.5G、3G移动网络结合,将会给移动网络的增值业务体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l 智能终端提供了丰富的业务种类
智能终端强大的硬件功能,使多媒体业务、复杂信息处理业务等在移动终端的应用成为可能。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可以快速方便开发各种个性化业务。各种各样的连接接口(Internet、红外、蓝牙、WiFi等),使终端从一个信息孤岛变成一个全能的信息接入端。
l 智能终端降低了移动增值业务开发门槛
以前的增值业务,或者在网络实现,需要网络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才能开发,或者在封闭的终端实现,只有终端设备商才能开发。而智能终端,可以在使用中根据需要由自己或第三方厂商随时开发自己的业务。从网络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到终端设备供应商,再到ISV甚至用户自己,业务开发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
而且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平台一般提供了封装好的API、软件开发包、集成的图形化的开发测试工具,开发者不需要了解复杂的电信协议与底层网络结构就可以利用已有的IT域开发经验就可以开发新的业务。因此,业务开发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l 智能终端开辟了全新的业务运营模式
最开始的移动增值业务的基本由运营商独家运营。后来出现了SP(Service Provider)和CP(Content Provider),但业务的接入、计费等功能还是由运营商控制。由于智能终端可以很方便地接入Internet,新的业务可以只用移动网络作为接入而把核心功能放在Internet或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上控制,网络运营商只收取接入费用。移动终端的应用会逐渐淡化网络运营商的地位,催生大量的虚拟运营商。
l 智能终端扩展了移动增值业务的价值链
传统的终端厂商在研发生产上都采用垂直的结构,在操作系统、芯片、外型设计等方面都是自己负责,各搞一套,不仅兼容性差,还影响了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则给产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也赋予制造商更多的成本控制空间。数据业务的美好前景使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拥有共同的切入点。
从网络设备供应商生产,网络运营商运营,到终端设备供应商介入,再到SP、CP的出现,移动增值业务的价值链得到了逐步延伸。而智能终端的出现,又把这个价值链扩展到了虚拟运营商、ISV、企业内部,即从电信域扩展到了IT域,给整个增值业务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
4.发展趋势展望
在移动通信领域,网络通信能力的增强一直与终端的处理能力和用户需求无法协调发展。运营商们耗费巨资升级网络之后才发现,现有的手机终端根本无法承担起网络计算平台的重任。用户们在通话、短信、收发照片、小游戏之外看不到手机还能做什么。智能终端的介入,引入了有线互联网络上的大量数据应用类型,而且有大量成熟的应用模型,这些经验一旦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将有望激发市场需求,并使得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迅速增强,促进移动通信与计算的早日融合。因此,智能终端代表了网络智能边缘化的趋势,体现了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msumer)融合的潮流,必将成为未来终端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终端现在还处于市场启动阶段,属于高端产品,用户有限。但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必将走向平民化。而且中国移动已经和诸多的新闻、娱乐、游戏内容提供商携手搭建一个专门面向智能手机的内容服务平台[6],以促进GPRS高端数据通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中国联通也与微软等国际巨头达成协议,对基于智能手机的CDMA数据业务做了积极的部署[7]。丰富的业务与内容也必将吸引更多的用户转向智能终端。
从2004年第一季度起,智能终端每季度同比增长速度超过200%。易观顾问预测[8],2005年智能终端的规模将达到700万台,2006智能终端的保有量将达2000万台。3年内,智能终端将成为移动终端的主流形态产品。
智能终端的智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随着3G的大规模商用,终端与网络相互配合,必将给移动增值业务带来更多的智能[9]。
参考文献
1. Gordon E. Moore,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 Electronics, Volume 38, Number 8, April 19, 1965
2. http://www.symbian.com
3.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mobile/
4. http://linuxdevices.com/
5. http://www.palm.com
6. http://www.monternet.com/moneditor/cs/pda/
7. http://cdma.cnuninet.com/
8. 易观顾问,智能手机市场年度报告(2005),2005年4月
9. 杨兴平,智能终端为3G补课,财经时报,2005年3月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而百度作为互联网科技巨头,是否能够凭借百度·易平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百度·易平台已经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多元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软件构建的自动配料装车系统。主要内容涵盖梯形图程序的设计,包括配料逻辑、启动条件、PID控制优化以及信号处理方法;接线图和IO分配的具体细节,如输入输出端口的功能定义、模拟量模块的应用;组态王的画面设计及其与PLC的数据交互方式。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经验和维护技巧,如解决通信干扰问题的方法。 适用人群: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PLC编程爱好者、工业控制系统集成商。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来减少人为错误并提升作业精度的场合。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稳定的物料配送流程。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实例不仅有助于理解理论概念,还能指导实际项目的实施。对于希望深入掌握PLC编程和HMI界面开发的人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二/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MPC(模型预测控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任意路径跟踪技术和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实现方法。首先解释了MPC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自动驾驶中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二/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作用。接着展示了如何利用Carsim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以实现对自定义路径的精确跟踪。最后提供了简化的代码片段,演示了MPC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MPC和车辆动力学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自动驾驶路径跟踪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提升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自主导航能力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和工具对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实训商业源码-苹果CMS V10仿乐琪影视网站模板-毕业设计.zip
为开发人员打造的低代码开发平台。Mybatis-plus关联查询,关联无SQL,性能高10倍,前后端代码本地可视化生成,flowable工作流,spring cloud微服务,强大的无代码模型表单页面流程设计能力等全方位赋能!
更新后的库,不会死机,不含代码以及其他各种信息
实训商业源码-语音变声器-毕业设计.zip
实训商业源码-坤坤鸡乐盒小程序-毕业设计.zip
数学复习
实训商业源码-微信自动发卡商业小程序-毕业设计.zip
数据集介绍:高空视角飞机跑道船只目标检测数据集 一、基础信息 数据集名称:高空视角飞机跑道船只目标检测数据集 图片数量: - 训练集:3,375张图片 - 验证集:331张图片 - 测试集:164张图片 分类类别: - airplane:涵盖多种机型的高空目标检测样本 - runway:包含机场跑道及地面辅助设施的关键区域标注 - ship:覆盖不同尺寸和航向的船只检测样本 标注格式: YOLO格式,包含目标检测所需的归一化坐标及类别标签 数据特性: - 无人机及高空平台采集视角 - 覆盖陆地、海洋、机场等多场景 - 包含目标小尺寸、密集排列等真实检测挑战 二、适用场景 航空交通管理系统开发: 支持构建自动识别空中飞行器与地面跑道的AI模型,提升空域管理效率 无人机自主导航系统: 为无人机提供机场跑道识别与障碍物避让的基准训练数据 港口船舶监控解决方案: 训练船舶检测模型,支持海上交通流量统计与异常行为识别 遥感图像分析工具: 适用于卫星/航拍影像中的基础设施识别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三、数据集优势 多目标协同检测能力: 同时包含空中目标(飞机)、地面设施(跑道)、海上目标(船舶)的关联场景数据 高适应性标注: 兼容YOLOv5/YOLOv8等主流目标检测框架,支持快速模型迭代 视角多样性: 涵盖不同高度、角度、光照条件下的无人机及高空拍摄视角 专业数据分割: 严格划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符合工业级模型开发标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电行业中C#通信库的开发及其应用。首先概述了锂电行业背景下主流PLC(如三菱、欧姆龙)的通信需求,接着具体分析了C#通信库文件中涉及的各种通信程序,包括PLC通信程序、电池测试仪器通信程序、扫码枪通信程序以及到期锁机控制程序。文中还探讨了模块化设计、数据处理优化、安全保障和兼容性优化等方面的建议,旨在提升软件性能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锂电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锂电行业中C#通信库的具体实现方法;②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任务;③优化现有系统,提高软件性能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通信程序源代码,还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应对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挑战。
实训商业源码-王者荣耀故事站小程序含vue后台-毕业设计.zip
实训商业源码--原生开发淘系统-毕业设计.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对一维实验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重点在于确定延迟时间t和嵌入维数m这两个关键参数。文中采用互信息法来确定延迟时间,并通过计算不同嵌入维数下重构相空间的拓扑性质选择合适的嵌入维数。此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计算关联维数来验证一维实验数据是否具有混沌特性。关联维数的计算涉及将一维时间序列转化为高维数据,再计算各点间距离矩阵及其关联积分,最终得出关联维数并判断是否存在混沌现象。 适合人群:从事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需要处理一维实验数据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相空间重构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用Matlab实现相空间重构的具体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混沌特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强调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软件进行固体超声导波的二维仿真。主要内容包括仿真的准备工作,如设定材料属性和模型尺寸;汉宁窗调制的5周期正弦函数作为激励信号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优势;以及如何通过指定位移来添加激励信号。此外,还讨论了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展示了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和振幅分布等情况。 适合人群:对超声波仿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研究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特性的项目,旨在提高对超声导波的理解并优化仿真效果。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片段用于生成汉宁窗调制的正弦波形,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同时强调了汉宁窗调制对于减少信号边缘效应的重要作用。
太阳影子定 位模型的研究及应用.pdf
实训商业源码-聚合登录平台网站源码-毕业设计.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S-1DCNN)在PyTorch框架下进行轴承故障诊断。首先,通过对凯斯西储大学(CWRU)提供的轴承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提取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适合模型输入的格式。然后,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不同尺度卷积核的MS-1DCNN模型,能够捕捉到不同时间尺度的特征。接下来,采用AdamW优化器和余弦退火学习率调度器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加入了早停机制以避免过拟合。最终,在验证集上实现了超过97.5%的高精度。此外,还展示了如何使用混淆矩阵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感兴趣的初学者以及从事机械故障诊断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本教程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从数据准备到模型部署的完整故障诊断流程,特别适合希望快速入门故障诊断领域的学生和技术人员。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涵盖了数据读取、预处理、模型定义、训练及评估等多个方面,确保读者能够复现实验结果。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PSIM的DC-DC仿真技术及其在降压斩波电路Buck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接着详细解释了PSIM作为一种集成化的仿真工具的功能特点,特别是在DC-DC变换器仿真方面的作用。然后重点讲解了降压斩波电路Buck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广泛应用领域,包括电源适配器、UPS电源、车载电源等。最后探讨了利用PSIM进行降压斩波电路仿真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点,强调了仿真对于理解和优化电路设计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对电力电子感兴趣的初学者,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DC-DC变换器和降压斩波电路的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人群。目标是在实践中理解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PSIM进行电路仿真,从而提升电路设计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介绍,还结合实例展示了具体的仿真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