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ybody
  • 浏览: 87803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西安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七印部落送给大家的《启示录》

阅读更多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当当 卓越 京东 china-pub 都开卖了,我也该交上去年 10 月就承诺的作业了,即,把这本书的诞生过程,作为一个案例记录下来。开始吧。

2010 10 7 日,因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而认识的编辑徐同学找到我,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刚刚引进了一本书,叫《 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问我有没有兴趣翻译。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谨慎起见,我各处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和这本书的评价,才意识到其 NB 。比如, Amazon上的英文版 78 个评价者中 71 位给了五星(截止 2011 4 月)。很明显,这事儿很符合我的胃口,但有三个问题:一是没时间,工作太忙精力有限;二是没能力,英文实在太久没用而生疏;三最关键,没动力,再做一本书,我实在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所以,我问了徐同学一个问题:

“我自己可能没时间精力做这个事情,可以帮你找找有没有合适的人,需要么?”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接下来,我在各种渠道发布了 召集令 ,出乎我意料的是,响应者很多,完全超出了我“帮编辑找几位潜在译者,然后看样章试译质量,决定最终译者”的想法。

于是,我在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你们是否考虑团队协作翻译呢?就是有很多译者,还有负责协调语言风格的等等,有点像字幕组的协作模式。”

一开始徐同学是不太愿意的:“可以,不过译者不宜太多,我觉两个人左右比较好。这本书不厚, 240 页。”

但 随着志愿者的增多,我的想法越来越坚定,开始想做这个产品了,这本书的意义不止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它的生产过程。我不想自己上阵,而想做一次尝试,叫“众 包”也好,叫“民主试验”也好,我希望发挥团队力量和群体智慧,和编辑同学一起,只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凝聚一群人来完成这本书。日后我看了 《失控》 的翻译后记,才发现那本书更早的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呵呵。

“今天应该又有些人联系你吧,再考虑下我的建议呢,呵呵,多人翻译,这本书 40 节,找到 20 个人每人两节,然后由几个强一点的人顺全篇, 20 多个人还是能找到的,这样会快很多,呵呵”

徐同学不是被我打动,而是被志愿者的热情打动,试想有三五十位跃跃欲试,你如何拒绝他们?于是,我们一起来想具体的做法。

“保证大家都有活干。志愿者中强一点的,可以来翻译,有些人文字表达弱一点,可以负责校对,检查,试读。”

我们很激动,一次实践互联网时代合作方法的绝佳机会,就在手中。

安 全起见,我和更多的朋友沟通了这样的想法,支持的、反对的都很多。我其实挺坚定的,只是记下了反对的意见,并想办法各个击破。比如很多提到“光是术语就很 难统一,大家会翻得不一样”,我的对策是“建立一个术语表文档,每个人把自己翻译中碰到的术语都更新到表中,这样只要大家对术语表都认可,那么全文术语就 统一了”。

然后,我们开始讨论用什么平台协作,希望是把整个过程都在线化,大家随时看到每个人的进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质量。一开始想到了 Google Docs ,后来因为你懂的原因,放弃了,最终采用了一款叫“百会”的在线文档系统,以及它的论坛。

接下来,我们就把讨论好的规则贴在了论坛里:

1. 征集志愿者截止后,所有人试译同一短篇;

2. 依据试译结果,确定正式译者若干,其余的志愿者作为试读者。

3. 正式译者确定的方式:把所有人的稿译都公开,所有人投票选出较好的。因为担心效率,这条最终未能操作,还是由出版社确定了正式译者;

4. 公开讨论译者报酬方式,因为人多,每个人的太少,比较麻烦,所以征求大家意见是否愿意拿赠书,当然,可以邮件单回,如果要钱,绝对给;试读者的付出也是有价值的,我们建议拿出全部金额的 1/8 ,以赠书的方式回馈。另外,所有人的名字和工作都会详细记在书的序言里;

5. 译者任务认领,自愿选择、协商确定每人翻译的章节。令人惊喜的是,实操中是 24 小时内完成这步的;

6. 翻译过程中,维护统一的术语表,在论坛里共同讨论难点的词句、段落;

7. 初稿完成,译者交叉审校,即每位译者审读其他译者的章节,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种方式让文风尽量统一;

8. 一轮交叉审校完成,试读者参与进来,自愿确定试读章节,我们宏观调控,确定每个章节试读人数差不多;

9. 译者依据试读者的意见、建议修改;

10. 邀请专家审读全书,到了这步,回到了现在出书的正统流程上。我在这时邀请一些业内名人来试读,也是为了借力营销。

因 为对出版行业的浅薄了解,期间我表达了一个顾虑——“全书参与人数太多,可能很难控制电子版的外泄,影响实体书销量。”这其实是对出版社的顾虑,我当然是 不怕外泄的,我做这事儿本来就纯公益了,呵呵。好在徐同学声明大义——“呵呵,这个我到不是特别担心,好的书上市以后马上就有人做电子版,这个是拦不住 的。相反这到是营销的方式。”

确实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只翻译团队,也成了营销团队,不断的对外散发出有关这本书的各种消息。大家的各种讨论也非常热烈,比如自发出现了“翻译技巧的讨论”,“如何通过增加每个人的点评,为书增值的讨论”等等,都让我充分体会到群体智慧的力量。

不但是这个团队的群体智慧,我们更借助了潜在读者的智慧, 《启示录:如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书名的确定,就是团队先提出了几个候选,然后我 召集了投票 ,最后再微调确定的。

而翻译团队的名称,也是大家讨论的结果——七印部落,上帝造人用了 7 天,人有 7 宗罪,欲望及需求来源于此,木有错!我们就是来拯救大家的,从欲望和需求出发,呵呵,有点神秘感,也有点使命感,当然,和书名——“启示录”也很配。

真正意外的惊喜,是这个团队,她并没有随着书的完成而消失,大家又自发翻译起了国外各种优秀的产品文章(当然,我们会征求原作者的同意,并署名加原文链接),在《程序员》设立了专栏,在各种网络渠道发布,继续贡献着力量。

如果你愿意加入“七印部落”,联系我们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