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kon
  • 浏览: 10411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dev/zero和/dev/null的区别

 
阅读更多

使用/dev/null
 
  把/dev/null,它是空设备.看作"黑洞",它非常等价于一个只写文件,所有写入它的内容都会永远丢失.而尝试从它那儿读取内容则什么也读不到.然而/dev/null对命令行和脚本都非常的有用.

  一些实例

  禁止标准输出

  1 cat $filename >/dev/null
  2 # 文件内容丢失,而不会输出到标准输出.

  禁止标准错误

  1 rm $badname 2>/dev/null  #这样错误信息[标准错误]就被丢到太平洋去了.

  禁止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的输出

  1 cat $filename 2>/dev/null >/dev/null
  2 # 如果"$filename"不存在,将不会有任何错误信息提示.
  3 # 如果"$filename"存在, 文件的内容不会打印到标准输出.
  4 # 因此Therefore, 上面的代码根本不会输出任何信息.
  5 # 当只想测试命令的退出码而不想有任何输出时非常有用。
    6 # cat $filename &>/dev/null

  自动清空日志文件的内容

  1 cat /dev/null > /var/log/messages
  2 #:> /var/log/messages   有同样的效果, 但不会产生新的进程。(因为:是内建的)
  3 cat /dev/null >/var/log/wtmp

  隐藏cookie而不再使用

  1 if [ -f ~/.netscape/cookies ] # 如果存在则删除.
  2 then
  3   rm -f ~/.netscape/cookies
  4 fi
  5 
  6 ln -s /dev/null ~/.netscape/cookies
  7 # 现在所有的cookies都会丢入黑洞而不会保存在磁盘上了.

  使用/dev/zero

  像/dev/null一样,是一个输入设备。/dev/zero也是一个伪文件,但它实际上产生连续不断的null的流(二进制的零流,而不是ASCII型的)。写入它的输出会丢失不见,而从/dev/zero读出一连串的null也比较困难,虽然这也能通过od或一个十六进制编辑器来做到。/dev/zero主要的用处是用来创建一个指定长度用于初始化的空文件,就像临时交换文件.

  一些实例

  用/dev/zero创建一个交换临时文件

  1 #!/bin/bash
  2 # 创建一个交换文件.
  3 
  4 ROOT_UID=0         # Root 用户的 $UID 是 0.
  5 E_WRONG_USER=65    # 不是 root?
  6 
  7 FILE=/swap
  8 BLOCKSIZE=1024
  9 MINBLOCKS=40
  10 SUCCESS=0
  11 
  12 
  13 # 这个脚本必须用root来运行.
  14 if [ "$UID" -ne "$ROOT_UID" ]
  15 then
  16   echo; echo "You must be root to run this script."; echo
  17   exit $E_WRONG_USER
  18 fi 
  19   
  20 
  21 blocks=${1:-$MINBLOCKS}          # 如果命令行没有指定,
  22                                  #+ 则设置为默认的40块.
  23 # 上面这句等同如:
  24 # ————————————————–
  25 # if [ -n "$1" ]
  26 # then
  27 #   blocks=$1
  28 # else
  29 #   blocks=$MINBLOCKS
  30 # fi
  31 # ————————————————–
  32 
  33 
  34 if [ "$blocks" -lt $MINBLOCKS ]
  35 then
  36   blocks=$MINBLOCKS              # 最少要有 40 个块长.
  37 fi 
  38 
  39 
  40 echo "Creating swap file of size $blocks blocks (KB)."
  41 dd if=/dev/zero of=$FILE bs=$BLOCKSIZE count=$blocks # 把零写入文件.
  42 
  43 mkswap $FILE $blocks             # 将此文件建为交换文件(或称交换分区).
  44 swapon $FILE                     # 激活交换文件.
  45 
  46 echo "Swap file created and activated."
  47 
  48 exit $SUCCESS

  创建ramdisk

  1 #!/bin/bash
  2 # ramdisk.sh
  3 
  4 # "ramdisk"是系统RAM内存的一段,
  5 #它可以被当成是一个文件系统来操作.
  6 #它的优点是存取速度非常快 (包括读和写).
  7 #缺点: 易失性, 当计算机重启或关机时会丢失数据.
  8 #会减少系统可用的RAM.
  9 #
  10 #那么ramdisk有什么作用呢?
 11 #保存一个较大的数据集在ramdisk, 比如一张表或字典,
 12 #这样可以加速数据查询, 因为在内存里查找比在磁盘里查找快得多.
 13 
 14 
 15 E_NON_ROOT_USER=70             # 必须用root来运行.
 16 ROOTUSER_NAME=root
 17 
 18 MOUNTPT=/mnt/ramdisk
 19 SIZE=2000                      # 2K 个块 (可以合适的做修改)
 20 BLOCKSIZE=1024                 # 每块有1K (1024 byte) 的大小
 21 DEVICE=/dev/ram0               # 第一个 ram 设备
 22 
 23 username=`id -nu`
 24 if [ "$username" != "$ROOTUSER_NAME" ]
 25 then
 26   echo "Must be root to run ""`basename $0`""."
 27   exit $E_NON_ROOT_USER
 28 fi
 29 
 30 if [ ! -d "$MOUNTPT" ]         # 测试挂载点是否已经存在了,
 31 then                           #+ 如果这个脚本已经运行了好几次了就不会再建这个目录了
 32   mkdir $MOUNTPT               #+ 因为前面已经建立了.
 33 fi
 34 
 35 dd if=/dev/zero of=$DEVICE count=$SIZE bs=$BLOCKSIZE # 把RAM设备的内容用零填充.
 36                                                       # 为何需要这么做?
 37 mke2fs $DEVICE                 # 在RAM设备上创建一个ext2文件系统.
 38 mount $DEVICE $MOUNTPT         # 挂载设备.
 39 chmod 777 $MOUNTPT             # 使普通用户也可以存取这个ramdisk.
 40                                # 但是, 只能由root来缷载它.
 41 
  42 echo """$MOUNTPT"" now available for use."
 43 # 现在 ramdisk 即使普通用户也可以用来存取文件了.
 44 
 45 #注意, ramdisk是易失的, 所以当计算机系统重启或关机时ramdisk里的内容会消失.
 46 #
 47 #拷贝所有你想保存文件到一个常规的磁盘目录下.
 48 
 49 #重启之后, 运行这个脚本再次建立起一个 ramdisk.
 50 #仅重新加载 /mnt/ramdisk 而没有其他的步骤将不会正确工作.
 51 
 52 #如果加以改进, 这个脚本可以放在 /etc/rc.d/rc.local,
 53 #以使系统启动时能自动设立一个ramdisk.
 54 #这样很合适速度要求高的数据库服务器.
 55 
 56 exit 0

  细细品味UNIX的数据流重定向
  
  我们经常会在UNIX系统下的一些脚本中看到类似”2>&1″这样的用法,例如“/path/to/prog 2>&1 > /dev/null &”,那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UNIX有几种输入输出流,它们分别与几个数字有如下的对应关系:0-标准输入流(stdin),1-标准输出流(stdout),2-标准错误流(stderr)。”2>&1″的意思就是将stderr重定向至stdout,并一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不加数字,那么默认的重定向动作是针对stdout(1)的,比如”ls -l > result”就等价于”ls -l 1 > result”。这样便于我们更普遍性的理解重定向过程。
  
  下面举例说明:

  #cat std.sh
  
  #!/bin/sh
  echo “stdout”
  echo “stderr” >&2

  #/bin/sh std.sh 2>&1 > /dev/null
  stderr

  #/bin/sh std.sh > /dev/null 2>&1

  第一条命令的输出结果是stderr,因为stdout和stderr合并后一同重定向到/dev/null,但stderr并未被清除,因此仍将在屏幕中显示出来;第二条命令无输出,因为当stdout重定向至/dev/null后,stderr又重定向到了stdout,这样stderr也被输出到了/dev/null。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