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pjev02v
  • 浏览: 14414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衣食住行皆史

 
阅读更多

衣食住行皆史
2010年04月13日
  相传,“人文初祖”黄帝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建造宫室、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大约历经四千年的历史变迁,宋代的社会生活又呈现出怎样的万千气象呢?人教版的《中国历史》在其《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中从物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习俗”到精神生活的“瓦子和节日”,非常典型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洋洋大观。
  服饰方面,颇似个除号,一条变化,两个特点。一种变化即由北宋初年的“崇尚节俭”到后来的“奢侈之风盛行”。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封建王朝生死轮回的不变规律。官员服色和士农工商穿戴的严格规定则贯穿在这条变化中,成为等级社会的独特反映。两个特点,北方由于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朱子语类》)多少在当年北魏孝文帝“改穿汉服”的辩论与实践后有点波浪回环的感觉,只是意义大不相同了。第二个特点即由南方开始兴起的妇女缠足之风,在士大夫的提倡下逐渐传开。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缠足》载:“《道山新闻》云:……(南唐)李后主作金莲……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妇女缠足日益演变成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是我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种反映,直至清代末年才开始为人们普遍抛弃。宋代的衣着其实还有一个显著的表现,即伴随南方棉织业的兴起而带来的服饰变革。
  饮食方面,五味杂陈。它在以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为代表的北方或北宋和南方或南宋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界限。北方或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主,粮食以面食为主,南方或南宋多吃鱼肉,以稻米为主。两大饮食中心最终相互影响,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的现象。此时的饮食发展状况在饮食种类和烹饪技术中可见一斑。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尤以夜市的小吃闻名,同时还有冷饮。吃包子、烹东坡肉、饮茶大概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了。烹饪技术则有烹、烧、烤、炒、爆、煮、炖、卤、蒸等几十种之多。(参见《东京梦华录》)
  住房方面,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茅屋、瓦房、四合院、前堂后寝宅府和带有私家园林的宅邸。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住房是历代集大成的反映。当年,杜甫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追求的仅仅是最低等的茅屋。城市中的“坊”则多为瓦房或瓦房和茅屋相结合的住房。四合院保留最完整的是今天的北京。四合院内种植花草树木也大有讲究,所谓一木为“困”,一人为“囚”,大刹院落合家团圆、观灯赏月的雅致。前堂后寝则是贵族官僚的府第。唐代著名宫殿大明宫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建筑,也是最富丽堂皇的住房。它“前堂后寝”,宫殿相望,穿廊纵横,太液池一带则是皇家的无尚的“私家园林”。宋代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和杭州为代表。
  出行方面,一静一动。静的是“邸店”的兴盛,动的是交通工具的繁多。“邸店如云屯”和牛车、驴车、轿子的兴旺,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逐步走向开放与自由。在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日益繁荣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逐更多的便利与机遇。众所周知的《题临安邸》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在临安客栈中的题诗,描述了临安城的繁荣一时,也反衬了临安邸店的繁荣一时。
  衣食住行是当代人们在关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一个崭新视角,它们不仅各自构成单独的纵向历史,如饮食史、建筑史等,同时又横向交织在一起,构成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社会文化史。关于精神生活的“瓦子与节日”则又是另一种人们社会生活真实写照的历史,这些共同勾画了以普通劳动人民为主体所创造的社会百态的历史画卷,远比政治史、经济史等传统的主流的历史来得更为多姿多彩和耐人寻味。并且,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以衣食住行为基本内容的习俗风情的历史,能够告诉人们,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普通民众以及普通民众背后的意识观念和社会心理。
  审视当今社会,从七亿两千万农民的耕织起居,到一亿四千万扎根城市缝隙的农民工的追逐闯荡;从以每年六百多万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公务员考试几百几千比一的录用率;从中国日益发达的汽车产业追赶世界潮流,到高房价危机时代的无情到来;从娱乐艺术圈的纷纷扰扰,到网络新事物的层出不穷……相信这些真实却又普通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张张挥之不去的标签,它们是这个时代的历史记忆。由此,衣食住行皆史,生活即历史。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