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mans
  • 浏览: 11527162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Second Language Acquire 英语探索前期

 
阅读更多

认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思想。寒假自始,我们每天开会,学习、修正、总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不可谓不丰。
细数一下,

1.修正

上课第一天晚上,您提出了一个词,“修正”,正如卫星发射出去之后的轨迹校正。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我只知道给我一条路,我跑到黑,然后我知道了,要不断“修正”。意义显而易见。
“认识是不断深入、变化、发展的”,意思就是认识是不断探索,不断修正的。难免走弯路,难免“走错”。“走错”错了吗,未可。走错也是一份难得的经历,过程中有体会,这是你人生的一比财富。走错之后,需要的就是“修正”,就像历史上诸多转折点一样(大到二战,小到遵义),修正是我们步向成功的转折点。
(转折点:a只有修正,走错才会步入成功,才会不至于一错到底。
b虽然称“点”,也是一个时间段,比如二战。
c个人观点:我很重视走错,我也很珍惜走错。因为通过它我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件事的成功,而可能是我人生的指引,他会指导我很多。一种阅历,一种指引,指导性的东西。)

2.两个大脑,声音、实物、中文的关系

以前我们是这样:
输入实物——首先输出中文(过程很短)——翻译为单词、发声。
没有实物——输入中文——翻译为单词、发声。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后者,cup是杯子大家都知道,但究竟是哪种杯子,我不敢指着我的塑料杯说cup,只知道喝咖啡的是cup,我心里没底,我不确定。看完罗塞塔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我每天用的就是cup。

两个大脑:
声音——实物——中文
声音——实物,这是我们想要的英文思维,声音和实物的直接联系,不必再通过一个“窄口”然后再挤出来了。(f(g(x)))
中文——实物,这是我们已有的中文思维,声音和实物的直接联系已经毋庸置疑,我们用中文交流毫不费力,听得懂,也说得清,只要不怕费口舌。

米老师还提到了“先借助中文,拐杖,有意识地去掉、弱化”。这句话我当时没理解透。
首先,“借助中文”,在什么时候,第几阶段,初期貌似不太合适,我想要英文思维,直接思维,初期是根基。
其次,还是借助,以前我们一直在“借助”中文,实物——中文——英文,只是没有有意识地去去掉、弱化中文。度的把握,搞不好我们的英文思维就又回去了。
再者,我们是成年人,相对于幼儿,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对事物已有的理解,声音——实物——中文,两个大脑之间的沟通通过实物,可是大多数词是没有实物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有实物的名词很少,没有实物的怎么办?我想建立英文思维,可是只有英文又不容易理解,要不要借助中文来帮助英文思维,两个大脑之间要不要沟通?求解。
(上述声音仅指英文发音。)

3.搞清楚就是个错误
这是一直指导我学习英文的关键点。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变化,就不可能搞清楚。我有一个固有的毛病就是试图什么都搞清楚,计算机如是,英文如是,所以这句话一直牢记心间,不敢或忘。我们只能一点点、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去积累,去深化认识。那种“搞清楚”的初中式学习法,我们又沿用了一个高中,够了(捶胸顿足啊)。至于有些有实物的名词,不用想它是什么意思,图-声,这个东西对应这个声音。没有实物的,米老师给的资料都有场景,这个场景-这句话,明白他表达的意思,他是高兴或是悲伤,这还是看得出来的。

4.趋势

以前,学政治、学历史、地理的时候,老师要我们看趋势,看走势,由总体到特殊。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留下的点,才有了趋势,有了走向。
现在我们看趋势,看我们自己的趋势、走向。我们走过,走过,又走过,走到哪留到哪。我们始终是一点,何来趋势,何来方向。
其实还是有点的,大二时米老师说的“节点”应如是。哪怕只是一个名词,for example,vb,sql server2000,软件工程,uml,设计模式……(这是一种节点,还可以是其他,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uml、设计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
我们走过,走过之后留下一个节点,一个一个零碎的、大大小小的点。
节点——穿成线(方向)——画成圈(范围)——这就是规律。
成功的人走的路,不成功的人99%都走过,只是少动了一点脑子(跟我一样,犯懒了)。

5.主线
保持主线。我只有一个主线,没有旁支,所以开会的时候听别人说这说那,我都没听,不免觉得落灰。米老师告诉我,坚持主线,先吸收完主线再说。

6.适当的跳跃
需要!需要!需要!!适当的跳跃,很有必要。
从罗塞塔到follow me是在跳,由词句到场景;
从follow me到走遍美国是在跳,由简单到稍复杂,由语速可以慢到正常。没问题,上就可以了。我需要的是量的积累,积累够了,习惯了走遍美国,接着跳。


上述几点,是我英文学习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或者说是我一直坚持的。
我还要靠它们走出迷茫期。

我的迷茫期:开始顺利——掉下去……(我在这)……——走出来


留待后话:米老师提到我们以前用的词根、词缀、根义、联想、对比等方法,不是不可取,留待第三阶段。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