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萨斯
  • 浏览: 4243967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探秘嫦娥一号背后的软件开发故事

 
阅读更多
随着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也开启了新的篇章。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汗水、泪水,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过艰辛的努力呢?这些根本无法计算。

为此记者采访了到了,联合易讯的高级项目经理——申海兵。接受采访时,他脸上始终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在谈到参与嫦娥工程室级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艰辛时,那份骄傲溢于言表。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样一群人中,就有我们——联合易讯的项目组。故事往往是曲折的,我们与嫦娥工程的结缘也不例外。”

07年的软博会上,厂商云集、人头攒动,凭借着全新的MagicSoft系列中间件产品,联合易讯的展台前更是格外火爆。在众多的咨询者中有两位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士,似乎对他们的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人很仔细地与申海兵讨论了有关产品架构、组件化开发、过程监控以及项目实施等问题。而当追问其工作单位时,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回答,转身消失在了人群中。

会后不久的一天清早,申海兵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我们今天想到你们公司去坐坐,好吗?”。神秘感越来越强,他也开始对这次会面充满了期待。

第二次见面显然没有了当初的陌生感,在会议室里他们聊的很投机,从J2EE谈到SOA再谈到EJB3与Web Service,虽然谈话进行了很久,但是双方始终都在热烈的交谈,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这时,申海兵才了解到,原来这两位神秘人物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某室的软件研究人员,嫦娥工程的参与者。他们目前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正在苦思冥想,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此次联合易讯的新技术恰巧成就了合作的契机。

通过详细的交谈,申海兵了解到了问题的原委。原来,由于嫦娥工程的复杂庞大和对工程质量的极高要求。原有的半手工研究室日常研究工作方式,和质量跟踪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嫦娥工程的要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经过谨慎的研究和细致的讨论,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开发一套室级研究工作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对质量问题的跟踪、监控和分析,彻底解决现存的问题,保证与嫦娥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按时、保质的完成。

而作为嫦娥工程参与单位的特殊身份,就要求承接项目的企业必须有着优良的社会评价,产品更是必须精益求精。在对比了多家平台厂商后,联合易讯成为了最终的选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你们严谨务实的公司氛围,加之完善的产品线,成熟的工作流系统,我想能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也只有你们这样的公司。”听到这里,申海兵暗下决心,觉得这个项目一定要接下来,并且他要亲自来负责。

实际上,这个项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嫦娥工程的科研过程中,各种分系统达几百个,涉及到的零部件上万个。对于各种意外和事故的处理会议、分析和跟踪的要求也非常细致,特别是所有的零部件都要分门别类的逐个进行跟踪记录和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由于院方是紧急决定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所以事先并没有这笔工程预算,院方只能临时从其他项目的经费中抽调资金,但是远远无法满足项目的实际费用需要。当申海兵很沮丧的把实际情况告诉公司总经理后,得到的答复却是让他兴奋的,“航天人的这种艰辛、开拓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是和我们一样吗,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就是赔钱我们也要干!”

项目的实施过程自然是艰辛的,EJB3.0、Web Service等新技术课题都摆在面前。由于时间紧、任务急、质量要求高,申海兵带领整个项目组与航天院的工程师们每天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一起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了多少个技术难关,终于在2个月以后,提前完成任务,系统交付客户使用。

基于联合易讯MagicSoft业务基础平台开发的室级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质量问题分析管理、会议摘要管理等子系统为嫦娥工程研发的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火箭研究院领导在系统验收会上评价说:“这个项目做的很成功,可以说联合易讯的产品质量已经能够和航天工程质量的要求相匹配。在此,感谢你们付出的辛勤努力。”

最近,随着室级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的启动,申海兵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组又将开赴新的战场,为神七项目的研发保驾护航,并将一如既往的在未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