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更多

1.EAI、WF、BPM这些关键词 区别:

     EAI全称是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目前EAI更多的是基于消息中间件服务(企业消息总线Information Bus),利用多种适配装置完成分散的、分布式的应用的整合。目前比较流行的ESB概念,和EAI是有一定融合的,但ESB更多的是站在业务流程服务的角度,而不单单是消息或应用。

    Workflow和BPM之间的区别是比较含糊的。所以在国外,一般不用Workflow去表示工作流应用。Workflow只是用于表示“工作流技术(Workflow Technology)”及这个领域范畴,而用“Process”来表示流程。

    2000年左右,工作流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也发展迅速。随之也推动了业务过程管理、整合、统计、优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在这样一种市场需求下,必然需要一个含义更广泛、更偏管理和应用性的概念来服务于客户,这就诞生了“BPM”这个概念。

   如果Workflow是早期人们为了解决“办公自动化”“流程自动化”而诞生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话;那么BPM则是为了“对全局性的业务分析、整合”,以及“能够基于这些分析提供对上层管理决策的支持”的一种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

   虽然描述过程“Process”的标准并不一样,但是围绕过程定义、过程仿真、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分析、过程优化这几个方面为核心的BPM Solution,这一方面各家几乎都是相同的,只是实现技术不同。

 

2.工作流管理主要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更灵活的管理业务流程。

3.目前,国内企业工作流管理应用环境的特点是

   目前国内的工作流应用还依然围绕电子政务和协同办公的审批类流程应用为主。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商业化业务性流程,比如这两年比较火热的物流领域的仓储管理流程等。

4.国内的工作流管理的产品他们各自的特点是

   在国内,工作流应用与组织管理是密切不可分,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说,是为组织管理服务的。受到国内的管理更多的偏向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国内的流程存在很严重的“人为影响”,比如“回退”“会签”“回退”“取回”“自由流”“主办辅办”等等特色。
 也正因为这样,国内客户应用需求的差别非常大,单纯和固定的一款工作流产品,很难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客户的需求,所以国内的工作流产品更多的不得不依托于项目来生存。也很难短时间发展起来一款或几款非常庞大的产品。

5.企业部署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来自技术方面吗?

    我一直有个观点:技术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国内应用开发商都是很厉害的,基本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客户能够提出基本的需求,技术开发人员总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

 国内企业实施工作流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
(1) 需求。客户对流程应用的需求很难提的比较清晰和准确。一方面是客户对工作流技术基本理念不清,所以很难准确地阐述应用需求;另一方面,是应用开发商对流程应用的整体性认识不全,系统性不够,所以很难正确的引导客户来分析流程应用和需求。
(2) 合适的流程产品。国内的产品外部相似性很多,但内部细力度的区别却又很多。但是这种细力度的区别是很难通过简单的演示就能够让应用开发商明白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