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订阅FORTUNE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订的是美国版。每年的订费800-900元。订阅FORTUNE体现了我对财经新闻的理想主义:我执著地想要知道世界上最牛逼的财经杂志,在关注些什么,在以怎样的方式来关注。尽管作为一个个人订户来说,这种代价有些大。
当然最大的问题不是花费了几百块钱。而是能否真正投入地去研究每一期杂志的内容。因此为了督促自己去看杂志,我从这一期开始给自己立下规矩:每拿到一期杂志,都要认真翻阅一遍,并且写出自己的观感。刚开始时也许会写得比较肤浅,毕竟对于纯英文的杂志,还是有些信息接受上的屏障的。但相信越往后越会深入下去。
相信对于关注FORTUNE,喜欢研究国外财经新闻的朋友们来说,我的观感也会提供一些小小参考。
这期拿到手的是7月10日的一期,VOL154,NO1。封面文章是WARREN BUFFETT GIVES IT UP。
在这一期杂志的题为LIFE IN A CONNECTED WORLD的文章里,中国的女出版人洪晃又一次出现,并且配了一张很嬉皮、很符合洪晃个性的照片,当然,照片上的洪晃比她本人要漂亮很多。这次谈的是互联网对于洪晃生活的影响,洪晃谈到了她开博客后的火爆情景和感想。记得不到一年前,另一篇介绍中国新女性的FORTUNE文章里,也出现了洪晃,那大概是洪晃首次走上FORTUNE。
FORTUNE就是如此,对于中国题材,财富杂志是一个有严重路径依赖的杂志。一旦它们熟悉了中国的某位人士,这位人士便可能成为一位代言人,以后将有反复出镜的可能。尽管他不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作为中国传媒人士,洪晃并非最有代表性的。再比如当年互联网热的时候,张朝阳charles
zhang自1998年被TIME(是FORTUNE的主办方时代华纳集团的旗舰期刊,同为HENRY LUCE创办)评为亚洲25个数字英雄以后,就一直是FORTUNE关照的对象,FORTUNE在凡是谈到中国互联网之处,几乎言必称charles
zhang,他俨然代表了中国的互联网业,实际上,由土鳖创业者王志东创办的sina,当时在中国的风头更劲。但由于FORTUNE等主流西方大刊认的是charles
zhang,因此,charles
zhang在美国的上市也顺利得多,也更为美国人所熟悉。

这一期的COVER STORY是WARREN BUFFETT GIVES IT AWAY,讲巴菲特正式决定将自己的财富捐出去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执笔者是FORTUNE的一位资深女记者,叫CAROL LOOMIS。每一期FORTUNE前面的EDITOR’S DESK(编辑前言)现成为例行吹捧自己记者的地方。这一期更不例外,介绍了在FORTUNE工作了40年的老记者CAROL LOOMIS与BUFFETT维持了40年的友谊。当BUFFETT决定捐出自己的财富时,他惟一选定来解释这一决定的记者便是FORTUNE的CAROL LOOMIS。FORTUNE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商业财经杂志,除了它几十年来始终关注世界上最大企业的发展,并因此而成为世界工商界风向标一般的杂志以外,它的一批有着几十年职业生涯的记者们,也是一笔不可替代的财富。CAROL LOOMIS40年来一直是FORTUNE的记者,她除深具FORTUNE本身的风格外,她所掌握的业界资源也非泛泛之辈可比。比如她与BUFFETT的这种关系。
国内的财经类杂志为什么难以做出真正深刻解析商界的报道?看看这种差距就不难知道了。中国的财经记者不仅年轻化,普遍缺乏深厚的基础,而且目前的环境也很难让一个人有持续40年当记者的热情。中外传媒的素质距离之大,从这样一个小小对比中,是不难看出来的。
虽然CAROL LOOMIS与BUFFETT是40年的故交,他们还经常在一起打扑克(编者前言登了一篇FORTUNE记者与BUFFETT打扑克的照片),但CAROL LOOMIS似乎没有滥用与BUFFETT的友谊。40年的时间里,CAROL只做过5篇关于BUFFETT的报道,平均8年一篇。
想想对于BUFFETT这样的风云人物,FORTUNE与他又拥有这样的的联系,8年才写一篇关于BUFFETT的独家报道。如果换了国内的媒体,还不恨不得一年写8篇?
这便是大刊的风范:亲密但不谄媚,重要却有节制。想起前些年白岩松被王朔痛批过的一句话:站在最前面的人(形容作为记者,自己站在离权力核心和新闻核心最靠近的地方)。FORTUNE的记者里“站在最前面的人”比比皆是,但它不是靠这一点取胜,它是靠专业精神取胜。
相关推荐
问题的核心在于,在给定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条件下,如何确定他们追逐行为中可能产生的最短时间和最优路径。 从纯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四人追逐问题的最简单情况,即所有人初始位置已知且速度恒定。在这种假设下,问题...
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安装Python时选择自定义安装路径,或是在安装完成后通过命令行工具输入`where python`(Windows)或`which python`(macOS/Linux)来获取。 2. **备份现有项目配置**:在进行任何配置更改前,...
2. 拓扑排序:在有向无环图(DAG)中,拓扑排序给出一种顶点的线性顺序,使得对于每一条有向边,其起点都在终点的前面。 3. Kruskal's算法与Prim's算法:这两种都是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算法,...
毛毛虫效应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倾向于盲目跟从前面的路径,即使这可能导致无效甚至有害的行为。在企业环境中,这种效应可能表现为员工过于依赖过去的惯例,忽视创新和适应变化。如员工只关注眼前的工作,不关心企业的...
这个名为"常用算法代码"的压缩包文件提供了一系列常见的算法实现,对于学习、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的人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以下是对这些算法的详细介绍: 1. **拓扑排序**:拓扑排序是一种在有向无环图(DAG)上...
"代表路径的开头,用以表明是添加到现有CLASSPATH变量的值的最前面。 c. PATH:在PATH变量中添加新的值%JAVA_HOME%\bin,这样可以保证系统能够识别Java编译器的命令。 2. 在VScode中下载Java插件 - 安装Java ...
他不仅是IEEE的会士,还是多家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和顾问,并且由于在网络技术创新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过奖项。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工程、科学和经济学的学生,网络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任何对技术和社会网络如何工作...
'v' 和 'l' 命令在行的末尾显示压缩的文件名,不是和以前一样显示在前面。以前仅在 ‘l’和‘v’中输出的某些字段现在仅由‘lt’和‘vt’显示。 'vt' 和 'lt' 命令提供每个压缩了的文件的详细多行信息。 'vta...
4. 用来描述过程或操作工作步骤的UML图是活动图,它用于表示流程中的活动和决策路径。 5. 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中,每个用例图中的参与者可以是系统外部的人、机器或系统,不一定是人或用户。 6. 软件生存周期...
《你的 GNN,可能 99% 的参数都是冗余的》这篇论文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即在图神经网络(GNN)中,大量的参数可能是冗余的,且对于某些任务,GNN 的复杂性可能并非必要的。自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引入后,...
- 在`settings.py`中配置好相关路径。 - 在`tf2-rnn-poetry-generator`路径下,执行命令`python3 train.py`。 ## 2. 如何使用训练好的模型生成古诗? - clone项目到本地。 - 安装依赖环境。 - 在`settings.py`中...
- `.classpath`:这是Eclipse IDE的一个配置文件,包含了项目的类路径信息,帮助IDE理解项目的依赖。 - `.project`:这是Eclipse项目配置文件,定义了项目的类型、构建设置、库引用等。 - `src`:源代码目录,包含了...
RAR 是一个让你在命令行模式中管理压缩文件的控制台应用。RAR 提供压缩、加 密、数据恢复和许多其它此手册中描述的其它功能。 RAR 只支持 RAR 格式压缩文件,它默认有 .rar 扩展名。不支持ZIP 和其他格 式。即使...
2. **归一化管理**: 如果需要更改JDK的安装位置,只需要修改`JAVA_HOME`变量的值即可,无需在所有依赖该路径的地方进行更新。 3. **兼容第三方软件**: 许多第三方Java工具或框架会默认检查`JAVA_HOME`变量是否存在...
在特定条件下,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时延比较依赖于报文长度、链路数量和传输速率等因素。分组交换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更短的时延,特别是在报文较长或电路建立时间较长时。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涉及诸多性能指标,...
第二章则概览了独立于NLP和IR应用的图算法,涉及的算法种类繁多,包括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算法、割集和流、子图匹配、降维、随机游走、传播激活等。这些算法被简明地解释,并通过示例、伪代码和/或插图来说明,其中...
在学习过程中,避免过早地依赖控件和图形界面设计,虽然它们可以快速产生可视化的成果,但容易让人忽视底层的工作原理。应该从原理出发,分析每个控件背后的实现方法,以深化对MFC的理解。 总之,学好VC++是一个渐...
Qt_Controls.pro.user文件是Qt Creator创建的,它保存了Qt Creator在项目构建过程中的特定配置信息,比如构建路径和用户界面的布局配置。这个文件不会经常被开发者直接编辑,而是由Qt Creator在每次构建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