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蜗居—电视剧不只是电视剧,但终究是电视剧。。。

    博客分类:
  • till
阅读更多

蜗居。。。 - 小田 - 昭然若是

       和很多人一样,一口气看完了35集的电视剧《蜗居》,打着“买房子”这一敏感话题的旗号,卖的还是现实生活面前艰辛与无奈的眼泪。

大城市也好,小乡镇也罢,其实很多人都忽视了现实往往是不分地域的,虽然我承认不同环境下生活压力的大小会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千种生活,就有一千种无奈,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蜗居”的悲剧也照样会以另外一种形式上演,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所以说,我并不认为海萍在去留的选择上做了多么错误的决定,即使她心甘情愿的回了老家,生活也并不一定就像苏淳所描述的那样安稳美好。且不说每个人都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欲望和权力,仅从我们所期望的那份轻松与安逸来看,我们便会很失望的发现,这个标准其实是没有底线的。一旦踏上了追求安稳的道路,便意味着动力开始标志性的沦丧,很多人不愿意做龙文章口中“死都不要,就要安逸”的人,因此他们选择了海萍一样“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生活。“有多大头就戴多大的帽子”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在“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理想面前,永远都不要谈“量力而行”。留下来,就要以每天进账四百作为生活的成本,但不留下,四百永远也就只是个数字。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是“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依然有海量的人头破血流的南下上海,北漂京城。。。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懂得见好就收,及时的“归去兮”叫豁达,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面对着现实的无奈就想要归隐山林,虽然说没有什么错,但也绝不会被称为现代嵇康,更何况时代不同了,此山林也非彼山林了!既然选择了就努力的坚持,我很胆怯,所以我欣赏海萍的勇敢。

生活还真就不是件容易事儿,不然不早就天下太平了。没有人不想做端庄的公主,优雅的太太,可现实是,我们不得不每天跟柴米油盐打交道。海萍也不想从文学青年沦为唠叨泼妇,李奶奶也不想为了多争几十平米的房子搭上性命,宋思明或许也不想在所谓的“潜规则”里越陷越深……每个人都得活着,有资本的晒资本,有条件的谈条件,没资本没条件的就只剩在一片抱怨声中继续苟延残喘。很多人都认为海萍是虚荣和物质的,可是她所渴求的也不过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面罢了。更何况她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从未间断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抄近道儿。这一点就够难能可贵了。相比之下海藻就要可悲的多得多,捷径不是不能走,可她错就错在不该把全天下都当做自己家的菜园子,看似如意算盘比谁打的都精细,其实真的很傻很天真,可怜了很贱很纯情的小贝,从此之后,会不会坚定而现实的赞成:25块钱的冰激凌永远比不上250平的大房子……

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死的死,伤的伤过后,总会在人们心里刻意的留下一丝温暖,当我看到“海萍中文学校”的校牌的时候,我就觉得她是幸运的。试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同样在拼命的坚持,同样在努力的生活,可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一点点,这是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就像麦兜一样,它努力了,它练功了,就连我们都觉得这只猪终于顿悟到了什么的时候,结果赤裸裸的出现了:它还是被揍成了猪头。。。然后它依旧作为一只猪努力的平凡的生活着。客观一点的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麦兜,但是《蜗居》以电视剧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牛奶或许也会有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