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party
  • 浏览: 105595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帮主远行,智慧永生

 
阅读更多

1.硅谷海盗

2006年年底我开始关注科技尤其是IT新闻,间或看到一些关于Apple的新闻,当时并没有太深的印象,甚至连iPod是神马都没搞特别清楚。

2007年1月初看到一些新闻风传Apple即将推出智能手机,当时仍然感到莫名其妙——手机都已经人手一部了,有什么特别的。那个月的月底,iPhone发布了,看到了iPhone的demo,很是吸引人,但仍然不清楚业界为何视其为划时代的产品。

2007年另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是第一次看到了《硅谷海盗》(ThePiratesof Silicon Valley)。其实当时是受《加勒比海盗》的影响,对海盗片非常感兴趣,在网上看到《硅谷海盗》中有“海盗”两个字,就下了。下完一看这电影一开场就是比尔.盖茨和鲍尔默等人打牌泡妞的镜头,很黄很暴力,当时的我很喜欢。直到看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该片的主角不是比尔.盖茨,而是一个叫Jobs的人,这个人是Apple公司的创始人,心里有些失望。由于当时鄙人孤陋寡闻,只知道比尔.盖茨牛X的不得了,全然不知原来盖茨当初竟然是Jobs的小弟(后来看到2007年D5上SteveJobs和BillGates两个人的采访,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觉——盖茨虽然比乔帮主年长两岁,但在帮助面前一副谦卑的姿态,而乔帮主尽显老大风范,即使是在1997年Apple濒临破产有求于微软的时候)。由于《硅谷海盗》中的SteveJobs风流倜傥,我开始留心Apple的一些新闻。

后来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apple4.us,看了一些关于Apple以及乔帮主的很有深度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apple4us是我每日必上的网站,再后来我的Google reader中添加的第一个网站就是它。正是apple4us,这个国内差不多资历最老的果粉网站,让我了解并接受了Apple或者说SteveJobs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08年第一次看到SteveJobs在Stanford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的中文版,很是震撼,但当时视野狭窄,理解不够深刻,花前月下,乔帮主引用的“Stayhungry. Stay foolish.”的箴言也仅止于思想层面的震撼而已,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关于Apple和SteveJobs的文章看多了,才逐渐明白现实中的SteveJobs和《硅谷海盗》中所描述的相去甚远:他深谋远虑,绝非意气用事,即使是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参见Playboy1985年对SteveJobs的采访);他笃信佛教,奉行鱼素主义,绝不自我放纵;他执着认真,勤奋努力,绝非像电影中描绘的纨绔子弟的形象……每次观看《ThinkDifferent》,每次重读《ThoughtsonFlash》,每次分析SteveJobs对Andoid平板电脑的批评,无不为帮主的才华所深深折服。

尤其是从去年起喜欢上了DaringFireball,JohnGruber的分析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尽管仔细想来他的分析未必符合Apple或者Jobs的事实,但实在很难找出对Apple和SteveJobs的很多决定的更好的解释。考虑到乔帮主素有“偷”别人idea的名声(参见《史蒂夫·乔布斯传》摘要首发:与伊夫二重唱),已经很难分辨哪些想法是他自己原创,哪些是和别人一起碰撞的火花,因此与其纠结于SteveJobs是否原创了某个想法,毋宁把SteveJobs和他的团队视为一个整体,而Jobs毋庸置疑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只有强大如斯、睿智如斯、固执如斯、挑剔如斯、努力如斯的人,才能掌控整个团队,激发出所有人的潜力,创造出最伟大的产品

今天上午又仔细看了一遍Jobs在D8(2010年5月份)上的采访,在身体极度虚弱之时反应仍如此迅速,对一些观点的反驳仍如此犀利,脾气仍如此火爆,着实令人叹服。从某些意义上讲,他无愧“硅谷海盗”的称号,他是硅谷的Jack Sparrow。

2.佛教徒

年轻时一次印度之行使他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信奉的是禅宗。至于他是如何禅修的,我们不得而知。记得1985年花花公子对他的采访中,他描述了在印度的一个遭遇:当地一个非常著名难得一见的大师见到他之后突然大笑,一把拉住他把他拖到山顶上给他剃头(参见:花花公子1985年采访乔布斯:相信电脑可改变世界)。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对于早年Jobs讲的故事,还是应保持警惕),那位大师肯定看出他有佛缘。

Jobs参悟的应该是日本的禅宗,应该不是中国的,因为他一生不肯踏上中国的国土,而日本却去过多次,还在日本机场发生过不愉快而发誓再也不去日本。我至今仍无宗教信仰,对佛教也了解不多,但禅宗的思辨领教过一二,确实能开拓人的思路。

印度有一句老话:'生命中的前30年,你培养了习惯;后30年,习惯培养了你。'”1985年的Jobs如是说。——我后年也即将30,却还没有培养出好的习惯。

我认为禅给Jobs最大的帮助就是个人修为,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改造,不断的探求生命以及事物的本质。李开周(不是李开复的弟弟)在微博中说两年前我修过一段不净观,观想自己慢慢腐烂,从后脑勺烂到小命根儿,全身骨骼根根外露,白森森亮闪闪;也参过话头,咬住“腿疼的这个家伙到底是谁”不放。但效果都很差,因为缺恒心,更缺信心。唯一的收获是,发现打坐(修不净观和参话头都打坐,当然也可以不打坐)确实是最能让人“收放心”的动作。”,个人没研究过,但禅修的意义可见一斑。

其实Jobs最能让我联想起来的一个中国人是曾国藩。个人感觉他们有很多的共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能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另外的共同点就是:坚持、努力、有领导魅力、有远见、工于心计、善于玩弄策略(曾的更像权术)、失败过、影响了几代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共性就是他们小时候学习都不好:曾是出了名的笨小孩(参见南京师范大学郦波副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曾国藩家训》);Jobs也是淘气鬼,直到小学四年级碰到了一位好老师才有所好转(具体故事不甚了解,期待WalterIsaacsson的SteveJobs传记)。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改变自己是何其困难,尤其是改掉多年的习惯。我崇拜任何能都改变自己的人。何况有些人能都修行一生。

3.工心计

也许是受水果教一般信徒的影响,我对于那些几近阴谋论的Apple产品策略分析文章非常喜欢。最新的一篇大爱就是JohnGruber的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is Week’s iPhone 4S Event, Written Almost Entirely Before Wednesday’s Sad News, But Which the Time Has Come to Publish Because Life GoesOn

纵观关于Jobs生命最后时光的报道(还是期待WalterIsaacsson的SteveJobs传记),感觉Jobs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牢牢掌控全局:2月份自感来日无多时便安排见诸多好友的最后一面,选择性接见,只有depend on他的人才见,因为他不想浪费生命最后的时光去做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2011年WWDC发布会前仍然在陪伴家人(参见Universe Dented, GrassUnderfoot,我特地看了WWDC乔帮主的开场白,他的脚上的NewBalance确实沾满草迹);重病期间请来保安护卫全家;去世前一天还在家蜷缩在一楼的角落里观看iPhone 4S的发布会,结束后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么像小说?!);葬礼选择在死后的第二天匆匆举行……

一个重病缠身却能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很可能还包括身后好多年)安排的如此井井有条的人,是怎样的人啊?

估计唯一能与其匹敌的就是慈禧太后,死前22小时还毒死了光绪皇帝册立了溥仪。但Jobs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家人和朋友,而慈禧的安排纯粹为了自己,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4.斯人已逝

我实在北京时间10月6日中午回北京的火车上听说SteveJobs离世的。其实我个人这次并没有太大震动,不像年初看到他再度休病假的通知,不像看到他参加Obama的晚宴的照片,不像看到他辞去CEO后网上流传的那张瘦骨嶙峋的照片那般。对于一个罹患胰腺癌(方舟子坚称Jobs身患胰腺肿瘤而非胰腺癌,期待他的自传中能给出答案),经历过肝脏移植的人,饱受病魔侵扰7年的人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但他是SteveJobs,Apple的灵魂。

其实硕士毕业工作3年多以后,作为一个程序员,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对于企业运营、资本运作之类的东西早已不感兴趣,哪些东西跟我实在太远。只有面向消费者推出的产品,才是我有可能买得起,享受的到的——如Apple的iPxd,Google的XXX等。SteveJobs作为一名企业创始人和管理者,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程序员,能够直接借鉴的技巧实在不明显,但是他的智慧,是留给全世界最有价值的遗产。

无论我明天做什么,SteveJobs永远值得学习。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