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阅读更多

以下文字出自:http://canofy.iteye.com/blog/411408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 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该模式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 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


◇解耦
  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两个类。如果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那么生产者对于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也就是耦合)。将来如果消费者 的代码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者。而如果两者都依赖于某个缓冲区,两者之间不直接依赖,耦合也就相应降低了。
  
◇支持并发(concurrency)
  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还有另一个弊端。由于函数调用是同步的(或者叫阻塞的),在消费者的方法没有返回之前,生产者只好一直等在 那边。万一消费者处理数据很慢,生产者就会白白糟蹋大好时光。
  使用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之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并发主体(常见并发类型有进程和线程两种,后面的帖子会讲两种并发类型下的应 用)。生产者把制造出来的数据往缓冲区一丢,就可以再去生产下一个数据。基本上不用依赖消费者的处理速度。其实当初这个模式,主要就是用来处理并发问题 的。
  
◇支持忙闲不均
  缓冲区还有另一个好处。如果制造数据的速度时快时慢,缓冲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当数据制造快的时候,消费者来不及处理,未处理的数据可以暂 时存在缓冲区中。等生产者的制造速度慢下来,消费者再慢慢处理掉。

 

自己写了个简单的程序...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生产者
	Queue queue;
	public Producer(Queue q){
		queue = q;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i<10;i++){
			queue.put(i);
			System.out.println("producter: "+i);
		}
	}
}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消费者
	Queue queue;
	public Consumer(Queue q) {
		queue = q;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 0; i < 10; i++){
			System.out.println("Consumer: "+queue.get());
		}
	}

}

class Queue {//缓冲区,这里以队列来表示
	int value;
	boolean bFull = fals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t(int i){
		if(!bFull){
			value = i;
			bFull = true;
			notify();
		}
		try {
			wai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get(){
		if(!bFull){
			try {
				wai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bFull = false;
			notify();
			return value;
		
	}
	
}
public class Test {//测试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Queue queue = new Queue();
		Producer producer = new Producer(queue);
		Consumer consumer = new Consumer(queue);
		Thread t1 = new Thread(producer);
		Thread t2 = new Thread(consumer);
		t1.start();
		t2.start();
	}
}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