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ojdon
  • 浏览: 3978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摘录自《代码整洁之道》不过改了几处表达方式。

代码可以有,代码必须有

有人也许会以为,关于代码的书有点儿落后于时代-代码不再是问题;我们应当关注模型和需求。确实,有人说过我们正在临近代码的终结点。很快,代码就会自动产生出来,不需要再人工编写。程序员完全没用了,因为商务人士可以从规约直接生成程序。

扯淡!我们永远抛不掉代码,因为代码呈现了需求的细节。在某些层面上,这些细节无法被忽略或抽象,必须明确之。将需求明确到机器可以执行的细节程度,就是编程要做的事。而这种规约正是代码。

我期望语言的抽象程度继续提升。我也期望领域特定语言的数量继续增加。那会是好事一桩。但那终结不了代码。实际上,在较高层次上用领域特定语言撰写的规约也将是代码!它也得严谨、精确、规范和详细,好让机器理解和执行。

那帮以为代码终将消失的伙计,就像是巴望着发现一种无规范数学的数学家们一般。他们巴望着,总有一天能创造出某种机器,我们只要想想、嘴都不用张就能叫它依计行事。那机器要能透彻理解我们,只有这样,它才能把含糊不清的需求翻译为可完美执行的程序,精确满足需求。

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即便是人类,倾其全部的直觉和创造力,也造不出满足客户模糊感觉的成功系统来。如果说需求规约原则教给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归置良好的需求就像代码一样正式,也能作为代码的可执行测试来使用。

记住,代码确然是我们最终用来表达需求的那种语言。我们可以创造各种与需求接近的语言。我们可以创造帮助把需求解析和汇整为正式结构的各种工具。然而,我们永远无法抛弃必要的精确性-所以代码永存。

代码是怎么被写烂的

最近我在读Kent Beck著Implementation Patterns(中译版《实现模式》) 一书的序言。他这样写道:"……本书基于一种不太牢靠的前提:好代码的确重要……"这前提不牢靠?我反对!我认为这是该领域最强固、最受支持、最被强调的前提了(我想Kent也知道)。我们知道好代码重要,是因为其短缺实在困扰了我们太久。

20世纪80年代末,有家公司写了个很流行的杀手应用,许多专业人士都买来用。然后,发布周期开始拉长。缺陷总是不能修复。装载时间越来越久,崩溃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在某天沮丧地关掉那个程序,从此再不用它。在那之后不久,该公司就关门大吉了。

20年后,我见到那家公司的一位早期雇员,问他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他的回答叫我愈发恐惧起来。原来,当时他们赶着推出产品,代码写得乱七八糟。特性越加越多,代码也越来越烂,最后再也没法管理这些代码了。是糟糕的代码毁了这家公司。

你是否曾为糟糕的代码所深深困扰?如果你是位有点儿经验的程序员,定然多次遇到过这类困境。我们有专用来形容这事的词:沼泽(wading)。我们趟过代码的水域。我们穿过灌木密布、瀑布暗藏的沼泽地。我们拼命想找到出路,期望有点什么线索能启发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目光所及,只是越来越多死气沉沉的代码。

你当然曾为糟糕的代码所困扰过。那么-为什么要写糟糕的代码呢?

是想快点完成吗?是要赶时间吗?有可能。或许你觉得自己要干好所需的时间不够;假使花时间清理代码,老板就会大发雷霆。或许你只是不耐烦再搞这套程序,期望早点结束。或许你看了看自己承诺要做的其他事,意识到得赶紧弄完手上的东西,好接着做下一件工作。这种事我们都干过。

我们都曾经瞟一眼自己亲手造成的混乱,决定弃之而不顾,走向新一天。我们都曾经看到自己的烂程序居然能运行,然后断言能运行的烂程序总比什么都没有强。我们都曾经说过有朝一日再回头清理。当然,在那些日子里,我们都没听过勒布朗(LeBlanc)法则:稍后等于永不(Later equals never)。

混乱的代价 == 挥刀自宫

只要你干过两三年编程,就有可能曾被某人的糟糕的代码绊倒过。如果你编程不止两三年,也有可能被这种代码拖过后腿。进度延缓的程度会很严重。有些团队在项目初期进展迅速,但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却慢如蜗行。对代码的每次修改都影响到其他两三处代码。修改无小事。每次添加或修改代码,都得对那堆扭纹柴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往上扔更多的扭纹柴。这团乱麻越来越大,再也无法理清,最后束手无策。

随着混乱的增加,团队生产力也持续下降,趋向于零。当生产力下降时,管理层就只有一件事可做了:增加更多人手到项目中,期望提升生产力。可是新人并不熟悉系统的设计。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样的修改符合设计意图,什么样的修改违背设计意图。而且,他们以及团队中的其他人都背负着提升生产力的可怕压力。于是,他们制造更多的混乱,驱动生产力向零那端不断下降。

程序员起义

最后,开发团队造反了,他们告诉管理层,再也无法在这令人生厌的代码基础上做开发。他们要求做全新的设计。管理层不愿意投入资源完全重启炉灶,但他们也不能否认生产力低得可怕。他们只好同意开发者的要求,授权去做一套看上去很美的华丽新设计。

于是就组建了一支新军。谁都想加入这个团队,因为它是张白纸。他们可以重新来过,搞出点真正漂亮的东西来。但只有最优秀、最聪明的家伙被选中。其余人等则继续维护现有系统。

现在有两支队伍在竞赛了。新团队必须搭建一套新系统,要能实现旧系统的所有功能。另外,还得跟上对旧系统的持续改动。在新系统功能足以抗衡旧系统之前,管理层不会替换掉旧系统。

竞赛可能会持续极长时间。我就见过延续了十年之久的。到了完成的时候,新团队的老成员早已不知去向,而现有成员则要求重新设计一套新系统,因为这套系统太烂了。

假使你经历过哪怕是一小段我谈到的这种事,那么你一定知道,花时间保持代码整洁不但有关效率,还有关生存。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