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iwb1990
  • 浏览: 30976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设计模式(8)- 外观模式

阅读更多

    外观模式应该是用的很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当一个系统很复杂时,系统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个简单的对外接口,而把里面复杂的结构都封装了起来。客户只需使用这些简单接口就能使用这个系统,而不需要关注内部复杂的结构。


    DP一书的定义: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 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举个编译器的例子,假设编译一个程序需要经过四个步骤: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机器码生成。

    学过编译都知道,每一步都很复杂。对于编译器这个系统,就可以使用外观模式。可以定义一个高层接口,比如名为Compiler的类,里面有一个名为Run的函数。

    客户只需调用这个函数就可以编译程序,至于Run函数内部的具体操作,客户无需知道。下面给出UML图,以编译器为实例。




class Scanner
{
public:
	void Scan() { cout<<"词法分析"<<endl; }
};
class Parser
{
public:
	void Parse() { cout<<"语法分析"<<endl; }
};
class GenMidCode
{
public:
	void GenCode() { cout<<"产生中间代码"<<endl; }
};
class GenMachineCode
{
public:
	void GenCode() { cout<<"产生机器码"<<endl;}
};
//高层接口
class Compiler
{
public:
	void Run() 
	{
		Scanner scanner;
		Parser parser;
		GenMidCode genMidCode;
		GenMachineCode genMacCode;
		scanner.Scan();
		parser.Parse();
		genMidCode.GenCode();
		genMacCode.GenCode();
	}
};



客户使用方式:


int main()
{
	Compiler compiler;
	compiler.Run();
	return 0;
}


    这就是外观模式,它有几个特点(摘自DP一书),
  (1)它对客户屏蔽子系统组件,因而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的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它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而子系统内部的功能组件往往是紧耦合的。
  (3)如果应用需要,它并不限制它们使用子系统类。


    结合上面编译器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
  对于(1),编译器类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客户只需处理编译器的对象就可以方便的使用子系统。
  对于(2),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客户的使用,体现了子系统与客户的松耦合关系。
  对于(3),如果客户希望使用词法分析器,只需定义词法分析的类对象即可,并不受到限制。


    外观模式在构建大型系统时非常有用。
  • 大小: 4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