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tellow
  • 浏览: 84213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草帽海贼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现在传递信息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视频,声音,电子书之类。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钟情于实实在在的书籍,电子书看的头疼,只有我囊中羞涩,学校图书馆没有,而这本书恰好又是一本经典之作时,我才会强迫自己看电子书。每每看到眼睛开始微疼,我就暗自发誓,等我赚到第一笔money之后,不买衣服不改善生活,先把我想要买的书买来再说。对我而言,只要我还活着,精神(粮食)就排在第一位。

自己读书读得不好,很多时候读得不够透彻,又慢,喜欢在上面划东西,边读还要变写上自己的注解。而且读了之后,总是在走出自习室的那一刹那,细细品味,有时候突然发现脑袋一片空白之后,我就很懊恼。埋怨自己怎么刚读了就忘记了,然后就给自己提问,问自己读了些什么,掌握了什么,如果还是一片空白,那么我会翻出我的读书笔记看一遍,如果这都没效果,我会马上在跨出自习室的第一步转身回去再看第二遍。
拥有书籍并不表示拥有知识;拥有知识并不表示拥有技能;拥有技能并不 表示拥有文化;拥有文化并不表示拥有智慧。只有将书本变成的自己智慧,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它。 我想我上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点,自己感觉我还是能把一本书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不管是不是转化的对不对,还是转化率有多高,自己总算有所收获。其实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是不自信,因为读书慢,而且记忆力不够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好的记忆。总梦想自己是个天才,像XXX之流,十天看完《Java与模式》1000多页,而且转化率还非常的高。自己读书慢,还有个原因是喜欢思考,喜欢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总会联想到相关的问题,爱问自己为什么。小时候,爷爷从不关心我考试考多少分,他只是问我你把那本书看完了,你给我讲讲作者写了什么。这个时候我总是巧言夺词,说读了就读了,谁还记得。殊不知只有将书本变成的自己智慧,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它。也许小时候明白这点的晚,所以自己读书一直不好吧。

 

那么怎样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智慧呢?下面我从我自己说起,一点点经验分享。

读书第一件事,是环境,要安静。大多数人因为安静才会更加专注。如果你是像毛爷爷的那种天才,在菜市场都能专心读书的人那是例外。其实环境主外,是外在的,影响你读书的专注度还是没有你内在的环境大。内在的环境,就是你的心情了。读书,不光是环境要安静,更重要的是心要静。如果你心不静,静不下心来,纵使环境多安静,安静得连掉针的声音都听得到,你也看不进去书。我有段时间,人在教室心在外。因为感情上的事情,很乱,静不下心来看书。每次看的时候,浏览文字不到50个,脑海里马上就想到别的事情。这样的状态你还不如好好的在寝室打游戏,或许还能有别的收获也不一定。总之,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如果确实不能平静,那么你找出根源,去解决它。如果短暂时间不好解决,那么我建议你做点别的,去玩游戏吧,跑跑卡丁车,哈哈。

 

读书第二件事,是读好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你肯定要问我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好书,但是我觉得哲学的书籍是每个人都应该看的,那会加深你的思想深度。然后,所谓好书,我的定义是这样的,能够和你的思想产生共鸣的书籍就是一本好书,如果你在翻开它的第1页,觉得不舍得放下,那么请继续看,如果你翻到了第2页,还是不肯放下,还是请继续看,如果你翻到了第10页,还是不肯放下,那么我建议你赶快买下吧。什么?没有钱?回去看电子书吧,或者记下书名和作者,回去给自己的《Future Reading List》多加上一行。

编程类的书籍,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就我个人觉得,首先从下面几个方面看。

1.当然是书名了,优先利用网络来选择,这里,我要多说一下,其实个人觉得CSDN就读书频道和下载频道做的还可以,自己在那里也有一个号,跟JE的号是一个名字。那号根本没有发一篇文章,也没有一个回复,倒是下载了不少的资料和了解了不少好书。CSDN的书架是一个不错的东西,可以看到最多想读,最多读过,最多在读和图书指数。我觉得这个做的挺好的,在那里面就可以大概看出什么书是好书。

2.作者。国内的就不说了,借用XXX的一句话:“至于国内,那就更不用提了,国内软件行业有大师吗?谁?xxx,他也配?!”。国外的有名的大师:Bruce Eckel,Martin Fowler,Elliotte Rusty Harold,David Flanagan,Jonathan Knudsen,Scott Oaks,Rod Johnson,Juergern Hoeller...(更多的请大家补充)

3.出版社。个人觉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都基本上是好书,再有就是图灵,其他的不好说。

 

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读书的步骤。一般我拿到一本书,我首先要看它的序言和目录十分钟,要大概浏览一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有时候,我就从封面开始看,连书的介绍我也不放过。

阅读目录有三种好处:

1.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

2.阅读目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与各章节以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

3.根据目录,可以从客观表达和主观需要两方面来判断该书的价值。从客观表达方面来说,书中介绍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重点部分,哪些是次要和粗略部分,都会在目录中得以体现;从主观需要来说,阅读者可以从目录中寻求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就可以更好地进行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和自己急需了解的章节上。

在读正文的时候,有些人是首先大概的浏览一下,然后再精读,不过我是一开始就进入精读状态。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不过已经成习惯了,已经改不了了。

 

读书的第四件事,就是要多做读书笔记。前面说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是天才看一遍就能记住,那么差不多。我喜欢在书上圈点画线,这个真成了习惯了,有时候“乱画”之后发现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就有点做贼的感觉,虽然还书的时候图书馆的叔叔阿姨从来不检查这个。除了圈点画线,我还喜欢做批注,写上什么“经典”,“英雄所见略同”之类的,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写上“不懂,做个标记”。除了批注,写的最多的还有心得了,如果心得太多,或者是书上面不能写,那么就写在笔记本上,笔记本上的东西一般都保证是精华。也可以作为转化率的一种参考。

 

读书的第五件事,就是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多思考,这步我想是最关键的了。因为读书不是读小说,一天看一本。我们寝室有个人看小说,从早上8点起床看到网上23:00关灯,还要打着台灯看,然后有人说,哎呀,这么刻苦,还加夜班呐。我开玩笑说,要是你看技术书籍能以这个速度和热情,那我想中国的软件也会出现一个传奇。呵呵

读书是要思考的,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跟前面的知识连贯一下,你会发现豁然开朗。

在接触新事物时,我们通常都感到很迷惑,很陌生,我们不妨按下面的步骤学习它,或许不久你就会熟练运用并掌握,甚至精通它,比如编程语言中的一项语言特性,拿内部类举例:

1.为什么会出现内部类,它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2.内部类的特性,它表现的语法。

3.它多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场合,(一般是经验之谈)。

4.结合第三点,深入理解第二点,即它的语言特性,有句话说的好“需求决定功能,功能决定表现特性”。亦即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它的语法是这样的?比如,为什么普通内部类不能有static字段?为什么匿名内部类不能有构造器?为什么传给匿名内部类的参数如果将在匿名内部类直接使用时,必须声明它是final的?

5.上升高度,站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看世界,你会看到它的背面,即本质。内部类的出现其实是SUN为了解决C++多继承难以控制而出现的,它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它与接口的的结合不仅能解决多继承问题,而且还优雅地解决了很多其他问题,例如在Java API中的Java Swing库,大量运用了内部类解决GUI问题。

6.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它,就算理论再强,不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知识如何真正转化为财富,这就看你的实践能力了。活学活用,要看到一件事物的优缺点,用更好的方案解决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

还有一点,我觉得大家在思考的时候不必局限于书内,多求证,不管是上网还是查阅书籍资料,多实际检查一遍,俗话说,实践出真理。对不对,谁都不能说了算,看事实,读书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嘛。读书要思考,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说得也最多,不管怎样,能让你学到更多知识,能让你懂得更多的思考方式才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读书的最后一件事情,那就是复述和总结。这一步我认为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的关键步骤。复述是对阅读物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在基本读懂的基础上,阅读者须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过的内容准确叙述出来。复述具有调节的作用,它可以帮助阅读者将分散零碎的资料整理成系统的知识。

在一节读完之后,必须合上书本,自问自答,进行一个完整的复述。可以借助本节中的关键词、重要的图表及公式等列出一个简单的复述提纲。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复述应该达到如下标准。

1.能清楚地了解本节的主题是什么。

2.能看出作者是从哪几个层面来分析讨论这个主题的。

3.能认识到每个层面中有哪些重要观念(要点所在)。

4.能对本节的讨论作出概要的结论。

如果你能完完整整的把一本书或一个章节的要点复述出来,那么恭喜你,你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真的,大家可以试试。你会发现复述这步很有意思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个项目,做的自己都稀里糊涂的,然后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过来找我,他说看不懂我这些代码,让我给他解释一下,然后我就给他解释,这一解释就把整个项目流程啊,原理啊都说了一遍,说完了之后,我问他懂吗?他说还是不懂,可是我下来发现我居然越说越有劲,头脑也越来越清晰,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上课老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下面的童鞋都东倒西歪了。真的好有意思,因为你自己说出来的东西代表你已经掌握它们了,所以转化率就提高了。所以建议大家尽量看完后试着复述一遍,虽然很麻烦,但是你会发现这很有意思,你会越来越喜欢的。

总结跟复述差不多,可以小结一章,也可以总结全书,总结的效果在于把全书变薄,然后又由厚到薄的螺旋上升。所谓由厚到薄的过程,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把握书的要点,掌握精神实质的过程。厚厚的一本书,读懂了,理解了,抓住了重点和中心内容,精神实质和重点仅用不多的语言就能表达出来,你就会感到书变薄了。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这并不是学的知识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所谓由薄到厚,就是在读书时多思考、多发问。对一些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将心得体会、疑问或评论、注解和补充参考材料、笔记等放在一起,就会明显感到书更厚了。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既是不断发问的过程,也是对材料不断进行理解加工的过程。华罗庚曾说过: “无论是读一本书,还是一本书的某一章节,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还应该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隘,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最后还要说一点,复习。这个我想不用说太多,大家也知道吧。因为如果你看了一本书然后忘记了,那还不等于没看么?

是不是,我宁愿花时间去复习一些旧的知识,也不要把这些时间花在看新书上,而看完之后又忘了。

分享到:
评论
16 楼 xiaoLee 2011-09-07  
今天上了一课
15 楼 kaka2008 2009-07-16  
night_stalker 写道
“思想”这种词辩论起来就是一坨糨糊 …… 英文书基本不提“思想”。

我的经验是书名带有“思想”两个字的书坚决不看(如《思想品德》)。

不知你看过定理紧接证明,证明完了马上定理,没一句讲“思想”的数学书没 …… 这才叫 mind game ……


呵呵,java编程思想呢。。。

cantellow 写道

这贴快隐了?呵呵,真没想到费尽心思写的东西居然要被隐了,哎。。


才十几票隐藏,还早着呢。

14 楼 RednaxelaFX 2009-07-16  
cantellow 写道
火星叔叔马丁 写道
从读书---->思想---->内部类--->闭包


既然这贴要被隐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新手嘛,出来就要被人踩
那么我就抱着一颗被人踩的心,想问问叔叔,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恕我愚昧。。

叔叔只是阐述了这帖里话题的走向而已,跟顶楼内容没直接关系 = =
不好意思,多次乱入了……

cantellow 写道
RednaxelaFX 写道
night_stalker 写道
闭包 ---> 塞式翻译法

那个英文是如何应用塞巴斯塔翻译法的 ? ……

不好意思,省略了中间在脑内把英文转换为日文的步骤 =v=

英语——》日语——》汉语?是这样的顺序,牛XXX

这是开玩笑的啦,别当真。我怎么可能真按这顺序来
13 楼 cantellow 2009-07-16  
RednaxelaFX 写道
night_stalker 写道
闭包 ---> 塞式翻译法

那个英文是如何应用塞巴斯塔翻译法的 ? ……

不好意思,省略了中间在脑内把英文转换为日文的步骤 =v=

英语——》日语——》汉语?是这样的顺序,牛XXX
12 楼 cantellow 2009-07-16  
火星叔叔马丁 写道
从读书---->思想---->内部类--->闭包


既然这贴要被隐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新手嘛,出来就要被人踩
那么我就抱着一颗被人踩的心,想问问叔叔,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恕我愚昧。。
11 楼 RednaxelaFX 2009-07-15  
night_stalker 写道
闭包 ---> 塞式翻译法

那个英文是如何应用塞巴斯塔翻译法的 ? ……

不好意思,省略了中间在脑内把英文转换为日文的步骤 =v=
10 楼 night_stalker 2009-07-15  
闭包 ---> 塞式翻译法

那个英文是如何应用塞巴斯塔翻译法的 ? ……
9 楼 RednaxelaFX 2009-07-15  
cantellow 写道
RednaxelaFX 写道
cantellow 写道
James Gosling说内部类是为了更好的封装
这也不失是一个原因
但是内部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多样的,并不只是封装。
这贴快隐了?呵呵,真没想到费尽心思写的东西居然要被隐了,哎。。

前面我引用James Gosling的那段话里没提到任何关于封装的事诶,只提到了内部类是弱化的闭包而已。

呃,这帖也那么多人投隐么……摊手

弱化的闭包?不怎么明白,麻烦解释、

再引用一遍~
James Gosling 写道
Closures were left out of Java initially more because of time pressures than anything else. Closures, as a concept, are tried and true - well past the days of being PhD topics. The arguments are in the details, not the broad concepts. In the early days of Java the lack of closures was pretty painful, and so inner classes were born: an uncomfortable compromise that attempted to avoid a number of hard issues.

然后应用一下塞式翻译法:
我 写道
Java最初没有包含闭包主要是因为时间压力,而不是别的。闭包作为一个概念已经经受住了现实的验证——早就已经不只是博士论文的主题了。(Java闭包方案的)争论点在细节,而不是总体概念。早期Java没有闭包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内部类诞生了:一个试图回避一些困难问题的不顺畅的折中方案。


火星叔叔马丁 写道
从读书---->思想---->内部类--->闭包

叔叔总结得精妙 XDD
主要是读书方面我没什么心得,只能来跑题 T T
8 楼 cantellow 2009-07-15  
RednaxelaFX 写道
cantellow 写道
James Gosling说内部类是为了更好的封装
这也不失是一个原因
但是内部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多样的,并不只是封装。
这贴快隐了?呵呵,真没想到费尽心思写的东西居然要被隐了,哎。。

前面我引用James Gosling的那段话里没提到任何关于封装的事诶,只提到了内部类是弱化的闭包而已。

呃,这帖也那么多人投隐么……摊手

弱化的闭包?不怎么明白,麻烦解释、
7 楼 cantellow 2009-07-15  
我发现另一篇介绍阅读的文章也有被隐的潜质:http://www.iteye.com/topic/337500
它是转载,我这可是原创啊,为什么就有被隐的潜质呢?搞不懂啊、、、
Tell me why?
6 楼 RednaxelaFX 2009-07-15  
cantellow 写道
James Gosling说内部类是为了更好的封装
这也不失是一个原因
但是内部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多样的,并不只是封装。
这贴快隐了?呵呵,真没想到费尽心思写的东西居然要被隐了,哎。。

前面我引用James Gosling的那段话里没提到任何关于封装的事诶,只提到了内部类是弱化的闭包而已。

呃,这帖也那么多人投隐么……摊手
5 楼 cantellow 2009-07-15  
James Gosling说内部类是为了更好的封装
这也不失是一个原因
但是内部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多样的,并不只是封装。
这贴快隐了?呵呵,真没想到费尽心思写的东西居然要被隐了,哎。。
4 楼 RednaxelaFX 2009-07-15  
cantellow 写道
5.上升高度,站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看世界,你会看到它的背面,即本质。内部类的出现其实是SUN为了解决C++多继承难以控制而出现的,它完全符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它与接口的的结合不仅能解决多继承问题,而且还优雅地解决了很多其他问题,例如在Java API中的Java Swing库,大量运用了内部类解决GUI问题。

咦?我还以为内部类是因为Sun偷懒不想实现完整的闭包所以才做的折中设计:
James Gosling 写道
Closures were left out of Java initially more because of time pressures than anything else. Closures, as a concept, are tried and true - well past the days of being PhD topics. The arguments are in the details, not the broad concepts. In the early days of Java the lack of closures was pretty painful, and so inner classes were born: an uncomfortable compromise that attempted to avoid a number of hard issues.

>>= 引用来源 =<<

顺带求一下提到了内部类与多继承关系的书名~
3 楼 night_stalker 2009-07-15  
“思想”这种词辩论起来就是一坨糨糊 …… 英文书基本不提“思想”。

我的经验是书名带有“思想”两个字的书坚决不看(如《思想品德》)。

不知你看过定理紧接证明,证明完了马上定理,没一句讲“思想”的数学书没 …… 这才叫 mind game ……
2 楼 cantellow 2009-07-15  
night_stalker 写道
No …… 读书不是为了把它记住,而是把它索引 …… 不要和电脑拼记忆力 ……

trivial 的书看目录前言后记就够了,难懂的书得做做练习。

你不懂我的意思,我说的是思想,思想电脑能懂吗?你看哪个大牛没有看过很多书的?电脑是很厉害,但是也要看什么书对不对?那种百科全书我们不用读它,因为有电脑,但是你还没学java,你就敢说我不用看书,我到时候用的时候上电脑查查就行了?思想,最重要的是思想,这个电脑是不具备的。
1 楼 night_stalker 2009-07-15  
No …… 读书不是为了把它记住,而是把它索引 …… 不要和电脑拼记忆力 ……

trivial 的书看目录前言后记就够了,难懂的书得做做练习。

我理解辛辛苦苦码这么多字突然被人喷的一毛不值的那种感受 ……
不过我是不会往书的空白处写“顶”之类的灌水词的 ……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