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hawkwing
  • 浏览: 6572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广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互联网之父与李开复记者二次见面会问答实录

阅读更多

互联网之父与李开复记者二次见面会问答实录

 

2007年3月2日,由Google(谷歌)公司发起的,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Google合办的互联网技术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该会议专注于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目的在于展现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和发展,同时,探讨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动态和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互联网技术。

下午4点,谷歌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互联网之父Vinton G. Cerf博士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召开了第二次媒体见面会。以下为采访实录:

李开复:谢谢大家,大家都参加了第一个见面会,我就不多做介绍了,节省下时间给各位提问。一人一个问题。

提问:Vint Cerf先生,您是IPv6论坛的名誉主席,IPv6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之后根域名服务器是否会更多的在中国落户,根域名服务器设在哪里,是否会引发一些关于国家的安全问题?

Vint Cerf:关于根域名服务器的位置的问题,多年以来根域名服务器的位置和地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使用一种叫做Any Cast的技术对根域名服务器进行设计。这个运行方的公司有12家,对根域名服务器复制之后在一些条件有利的地方都做了部署,比如说Internet接入比较集中的位置。IPv6不成任何问题,可以加入到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当中,而且同样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支持IPv4。而且I Can授权把IPv6的地址加入到根区域文件当中了。

提问:在中国会不会有真正的根域名服务器而不是镜像的根域名服务器。

Vint Cerf:如果我们要讲到比如说在美国有Every say的根域名服务器和Any Cast根域名服务器,没有任何不同,完全一样的,而且每一个复制都是一样的,如果把根域名服务器放到中国来唯一的可能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根区域系统的响应时间。在一个系统当中如果我们想放到13台以上的根域名服务器是有问题的,是和互联网当中的数据包的大小有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而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提问:我想问Vint Cerf一个问题,您获得这么多奖项,有图灵奖、布什总统颁发的勋章等,您最看重哪个奖?哪个对你来讲带要着最大的荣誉?

另外请问开复先生,去年您的书官方的反映比较正面的,很多读者从这本书里看到的,还有很多分析家分析Google想做什么的时候,都有一个想法,Google想做的不只是现在做的,传言说Google要做电信和手机,像空气一样要深入每一个角落,Google想做一切的事情,起码是IT业和整个技术行业一切的事情,你对此怎么看?

Vint Cerf: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所有的这些奖项都是由非常有声誉的机构颁发的,而作为一个美国公民,能够得到平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是我感觉到非常重要的荣誉。还有一些在美国之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我也非常珍惜,比如说西班牙的阿斯图利雅思亲王将,和突尼斯总统和保加利亚总统给我颁的奖。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行业的重要性。我每接受一个奖项的时候都不认为这是针对我个人奖项而是做个一个行业的奖项。

李开复:很多人看到了Google的成功,可能会对它的计划、野心有很多不同的猜测,其实事实不是这的。我们公司是从下到上的创新,每一个工程师都能够尝试一种新东西,公司也乐于支持这种创始,只要能够维护70:20:10个比例,70在搜索和广告的业务,20是和搜索相关的互联网业务,10是纯粹尝试性的工作。当你有几千个工程师,当他们会被很大的放权的东西,确实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出来,各位不要把它当做公司的计划,只是一个尝试。我们在旧金山城帮助做无线的上网的布置,很多人说是不是要做ISPO,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希望经过我们拥有的技术,想理解它们能不能成功的帮助互联网更快的在一个城市里,如果成功了我们就会帮助电信做得更好,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当做实验。就像你到计算机系,你会看到它做不同的尝试,Google是个大实验室。

提问:有人说Google会像空气一样渗入每个角落,是这样吗?

李开复:这绝对不是我们的计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信息,都需要整合信息,都需要上网的生活,但不是野心式的发展的蓝图,而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是在很多的竞争的前提下,而不是用垄断的方式做市场。


提问:Google在2007年中国区什么样的目标?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占有率,Google是否会和M合作进入中国推广他们的浏览器?

Vint Cerf:Google和他们的团队保持着很好的工作关系,我也是不时和他们打一些交道,很愉快,具体的请李博士来回答。

李开复:我们在全球有一些合作,但是在中国没有超越全球之外的其他的合作,我们也绝对不排除和其他的浏览器的公司有同样的合作,不是一种非常排他性的合作可能性。对于07年的目标,我们过一个月两个月之内和媒体会有见面的机会,我们会把07年的计划、目标和战略更清晰的介绍,我们没有任何内部的市场份额的目标,我们认为我们的产品会做得到更好,流量会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份额的增加。

提问:互联网到中国有一些变化,美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和成功,但是在中国可能就失败了,您怎么看待?

Vint Cerf:关于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和中国IT界的一些企业领导做了一个讨论,就是在中国哪些应用是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在中国有一些应用和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像电子邮件。还有一些应用在中国格外的受欢迎、格外的普及,比如说短信服务、社区性质的应用和服务比较受欢迎。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很重要。互联网有高度的灵活性,作不同的国家对互联网的用户有不同的看法,Google有一支强大团队,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互联网的兴趣是不一样的,人们需要见面和互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注重在中国聘用一流的人才,比如说从清华大学或者是北邮,通过在本土聘用的懂中文、技术强大、本土的工程师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

李开复:提到跨国企业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碰到的问题可能归于几类,第一总部不够放权,不够信任在中国的领导者;第二他们没有长远的眼光进行长期的投资,例如建立一支本地研发的队伍。Google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不会在我们的身上发生或碰到。

提问:Vint Cerf先生,你当时在做IPv4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么快速,IPv6方面普及目前还面临哪些障碍没有解决?

Vint Cerf:这两个问题都问得非常好,在我刚开始设计互联网网络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实验,不知道是否真的行得通,我当时的想法是一旦施压成功了,再回过头重新设计能够商业使用的网络。事实是,在互联网的实验一开始以后网络就不断的发展,并且一直发展到实验商用这一步,而且今天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预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对协议做了重新的设计,推出IPv6。对于IPv6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来说,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而是存在商业上的障碍。虽然ISP这种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希望能够去推进IPv6,但是一般的网民和互联网的用户仍然没有看到实施IPv6的充分的理由,如果大部分用户说我们需要IPv6,IPv6会很快的推进。在中国推进IPv6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项目,比如说中国决定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建立起一个全国规模能够提供各种服务的IPv6的网络。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有朝一日看到IPv4个可用地址在不断的耗尽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要采取IPv6。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能够让新技术的实施拖延很长时间得不到部署,人们会找到很多理由说服自己不需要经历重大的变动,直到他们发现再不变动就不能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接受这种变化。我也希望中国在IPv6方面做得非常好的表率的工作也能够带来在IPv6方面全球范围的进一步的推进。


提问:请问Vint Cerf先生,您这样的科学家为什么要加盟Google,要在Google实现什么目的?您现在关注地端网络和星际网络,有没有这个精力?如果精力不够怎么样?

Vint Cerf:我之所以加入到Google公司,一部分原因是我希望通过加入Google公司重新回到互联网应用领域,我的生命中很多时间我在做互联网技术,我和我的伙伴曾经用8年做过数字图书馆之类的应用,我又到电信业当中帮助建立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后来我决定再回到互联网领域当中。我看了一下世界上所有做互联网的公司,我发现Google是最有创新型的公司,我和Google的老总也是朋友,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要不要我来帮忙。他说欢迎你过来。这是我最短的求职访谈。我有三个职责,一个是在Google工作,一个是在星际实验室工作,第三我是I Can 的理事会的主席,这个任期会到本日历年的年末终止,希望我卸任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Google做事,我也会在星际互联网方面继续做下去。无论是Google还是之前的雇主都对我非常好,给我额外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

我能够这样工作,有两个秘诀。首先我认为睡觉是浪费时间,所以我睡觉的时间尽可能的短。第二我认为一个人进入到高速前进的状态就不应该减速,当时速达到90公里/小时的时候,减速就会发生事故。

李开复:好,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您好,请问Vint Cerf先生在Google的具体工作情况如何?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的差异非常大,Google在中国市场上取得这些成功会不会去掉美国的一些价值观?

Vint Cerf: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Google在中国取得成功并不需要Google改变其基本的价值观,Google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来组织最多的信息为人们所获知,在中国也是同样的理念同样的成功驱动的要素。

第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首席架构师和互联网的专家,我的工作是花很多时间在当地尽可能的普及,因为互联网的普及率还是不够的,世界上有55亿人还没有成为网民上网,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帮助发展Google在国际国内各个市场的策略。第三是参与到招聘当中,从大学中聘任新员工,这就是为什么我昨天去了清华大学。第四我会去Google在世界各地的工程中心和工程师交流,Google在北京也有很强大的工程中心,这次我去也和工程师进行了很多想法上的交流,打一个比方就像一个交流传播知识的蜜蜂一样。第五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考察有没有其他公司的产品服务是Google感兴趣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应该在Google当中具体由谁负责联系,所以我在Google中的工作内容还是非常多的。

李开复:OK,谢谢大家。

Vint Cerf:非常感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