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nyzzdx
  • 浏览: 58313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杭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瀑布模型

 
阅读更多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
  瀑布模型
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有以下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交叉使用)。
增量迭代应用于瀑布模型。迭代1解决最大的问题。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版本,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每次迭代必须经过质量和集成测试。
4)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瀑布模型有以下缺点
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