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gfghww6
  • 浏览: 4042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作文批改

 
阅读更多

作文批改 2011年04月29日     文章修改权还给学生     课堂上,老师布置作文题,学生拿起笔就写,两节课后学生交。数天后,老师将后的发回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是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模式。     “‘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当时参与改革的广西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李人凡说,大多数的是在“给老师完成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完成的。     教学改革后,西山镇中心的课堂,出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老师首先准备同样范围、同等水平的文章,在课堂上印发给学生点评。学生点评文章主要找文章的“三个点”:第一,文章的“闪光点”,说明它为什么好;第二,文章的“修改点”,指出它的毛病并修改;第三,文章的“创新点”,说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下来是文章的修改,这也是此次改革的另一个核心,因为老师们坚信“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时的课堂可热闹了,同学们当起了“小老师”,同桌互相点评对方,并用红笔修改,写。尤其是指出“修改点”时,个个争得不可开交。     记者发现,学生的作文本上,清楚地记录着每一次的修改痕迹。《难忘的第一次》,学生小城(化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炒菜时手忙脚乱的狼狈经历。互评时,同桌小倩(化名)对此很欣赏:“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是大笑着看完的。”批阅时,老师对两名同学的表现赞赏有加:“写作,评价都很精彩!”     “啰啰嗦嗦,细节描写也不生动”,“字写得很难看,语句不通顺,成语用得不多”,“修改得不错,不过字还是进步不大”……除了赞美之词,同学间的互评也不乏毫不留情的批评。因此,同一题目的,同学们需要在修改的基础上写上三四次。          困惑:     探索遭遇考试制度尴尬     看到同学们逐渐在中说出心里话后,老师们感到欣喜之余,不免也感到了担忧:为了应试得高分,不少步入中学应对中高考时,习惯逐渐被同化,平时训练的是一个套路,考试的又是一个套路,因为不少考试的现实是——说真话的反而拿不到高分,想得高分就不要说真话。     “分几乎占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我们不敢让学生冒险。”一位多年执教高三语文的老师如是说。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许多孩子不仅临上考场时被老师、家长耳提面命“不要乱发挥”,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也被训练藏起锋芒,选择最主流、最稳妥的主题。     “我们可以以更开明、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更多理解。”西山镇中心副校长廖月兰说,在教学和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应该多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例如当我们读到孩子们“小路热烈地奔向大路”之类的句子时,不应以简单的对错去判断,而应欣赏其表达的独特性,鼓励诗意化语言的运用。 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