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09068 次
- 性别:
- 来自: 重庆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昨天解决了一个HttpClient调用错误导致的服务器异常,具体过程如下:
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615051
里头的分析过程有提到,通过查看服务器网络状态检测到服务器有大量的CLOSE_WAIT的状态。
在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下面的命令:
-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它会显示例如下面的信息:
TIME_WAIT 814
CLOSE_WAIT 1
FIN_WAIT1 1
ESTABLISHED 634
SYN_RECV 2
LAST_ACK 1
常用的三个状态是:ESTABLISHED 表示正在通信,TIME_WAIT 表示主动关闭,CLOSE_WAIT 表示被动关闭。
具体每种状态什么意思,其实无需多说,看看下面这种图就明白了,注意这里提到的服务器应该是业务请求接受处理的一方: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TCP连线在各种状态之间变动的状况与顺序,其中TIME_WAIT连线已经是TCP连线在完全关闭连线状态 ( CLOSED )之前的一个状态( 注:完全关闭连线是指网路完整断线的意思 ),而预设TIME_WAIT的逾时时间为MSL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时间的两倍,在RFC 793规格定义的MSL为两分钟,也就是在预设的情况下,每一条连线从打算关闭连线状态 ( Closing )换到完整关闭连线状态 ( Closed )之间还会停留在TIME_WAIT状态约4分钟的时间,如果你4 分钟以内使用者建立的连线数超过65536 条连线的话,那么很这台伺服器就再也无法连接了。( 注:Windows预设的TIME_WAIT时间为4分钟,Linux下则会依据不同Distribution版本而有不同的预设值,但都可以调整其时间长短 )
因此在流量较大的网站或伺服器,应该是要调整Windows预设的TIME_WAIT存留时间才对,如果要缩短Windows预设的TIME_WAIT状态的续存时间可以调整以下机码值,微软建议最低可设定续存时间为30秒,而且也提到设定30秒应该不会出问题,因此我几乎都只设定30秒而已。
这么多状态不用都记住,只要了解到我上面提到的最常见的三种状态的意义就可以了。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也不会去查看网络状态,如果服务器出了异常,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下面两种情况:
1.服务器保持了大量TIME_WAIT状态
2.服务器保持了大量CLOSE_WAIT状态
因为linux分配给一个用户的文件句柄是有限的(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shootyou/article/details/6579139),而TIME_WAIT和CLOSE_WAIT两种状态如果一直被保持,那么意味着对应数目的通道就一直被占着,而且是“占着茅坑不使劲”,一旦达到句柄数上限,新的请求就无法被处理了,接着就是大量Too Many Open Files异常,tomcat崩溃。。。
下面来讨论下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网上有很多资料把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混为一谈,以为优化系统内核参数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是不恰当的,优化系统内核参数解决TIME_WAIT可能很容易,但是应对CLOSE_WAIT的情况还是需要从程序本身出发。现在来分别说说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1.服务器保持了大量TIME_WAIT状态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些爬虫服务器或者WEB服务器(如果网管在安装的时候没有做内核参数优化的话)上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得出来,TIME_WAIT是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保持的状态,对于爬虫服务器来说他本身就是“客户端”,在完成一个爬取任务之后,他就会发起主动关闭连接,从而进入TIME_WAIT的状态,然后在保持这个状态2MSL(max segment lifetime)时间之后,彻底关闭回收资源。为什么要这么做?明明就已经主动关闭连接了为啥还要保持资源一段时间呢?这个是TCP/IP的设计者规定的,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防止上一次连接中的包,迷路后重新出现,影响新连接(经过2MSL,上一次连接中所有的重复包都会消失)
2.可靠的关闭TCP连接。在主动关闭方发送的最后一个 ack(fin) ,有可能丢失,这时被动方会重新发fin, 如果这时主动方处于 CLOSED 状态 ,就会响应 rst 而不是 ack。所以主动方要处于 TIME_WAIT 状态,而不能是 CLOSED 。另外这么设计TIME_WAIT 会定时的回收资源,并不会占用很大资源的,除非短时间内接受大量请求或者受到攻击。
关于MSL引用下面一段话:
- MSL为一个TCP Segment (某一块TCP 网路封包)从来源送到目的之间可续存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网路封包在网路上传输时能存活的时间),由于RFC 793 TCP传输协定是在 1981 年定义的,当时 的网路速度不像现在的网际网路那样发达,你可以想像你从浏览器输入网址等到第一个byte出现要等 4 分钟吗?在现在的网路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因此我们大可将TIME_WAIT状态的续存时间大幅调低,好让连线埠(Ports)能更快空出来给其他连线使用。
再引用网络资源的一段话:
-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基于TCP的HTTP协议,关闭TCP连接的是Server端,这样,Server端会进入TIME_WAIT状态,可 想而知,对于访问量大的Web Server,会存在大量的TIME_WAIT状态,假如server一秒钟接收1000个请求,那么就会积压240*1000=240,000个 TIME_WAIT的记录,维护这些状态给Server带来负担。当然现代操作系统都会用快速的查找算法来管理这些TIME_WAIT,所以对于新的 TCP连接请求,判断是否hit中一个TIME_WAIT不会太费时间,但是有这么多状态要维护总是不好。
- HTTP协议1.1版规定default行为是Keep-Alive,也就是会重用TCP连接传输多个 request/response,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HTTP的交互跟上面画的那个图是不一样的,关闭连接的不是客户端,而是服务器,所以web服务器也是会出现大量的TIME_WAIT的情况的。
- #对于一个新建连接,内核要发送多少个 SYN 连接请求才决定放弃,不应该大于255,默认值是5,对应于180秒左右时间
- net.ipv4.tcp_syn_retries=2
-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2
-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300秒
-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1200
- net.ipv4.tcp_orphan_retries=3
-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 net.ipv4.tcp_fin_timeout=30
- #表示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加大队列长度为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4096
-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 net.ipv4.tcp_tw_reuse = 1
-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 ##减少超时前的探测次数
-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5
- ##优化网络设备接收队列
-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3000
net.ipv4.tcp_fin_timeout
net.ipv4.tcp_keepalive_*
发表评论
-
EPOLL ET 模式下事件触发的场景
2012-09-25 10:13 1886ET模式称为边缘触发模式,顾名思义,不到边缘情况,是死都 ... -
惊群问题的思考
2012-09-25 10:13 949“据说”惊群问题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了,并且在大多数系统中已 ... -
linux惊群问题之udp
2012-09-25 10:12 1612今天测试udp服务器进程时发现log中记录了 ... -
tcp socket的发送与接收缓冲区
2012-09-17 14:32 6516tcp socket的发送缓冲 ... -
浅谈TCP/IP网络编程中socket的行为
2012-09-18 11:11 1206我认为,想要熟练掌握Linux下的TCP/IP网络编程, ... -
学习使用epoll
2012-09-13 14:46 1365epoll是Linux下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 ... -
epoll在LT和ET模式下的读写方式
2012-09-13 14:43 2467ET模型的逻辑:内核的读buffer有内核态主动变化时, ... -
分片重组与原始套接字
2012-09-13 13:42 2175winpcap是对链路层的封装,而链路层是不对IP分片进 ... -
Linux中的EAGAIN含义
2012-09-13 11:06 956在Linux环境下开发经常会碰到很多错误(设置errno),其 ... -
listen和accept的套接字描述符有什么用
2012-09-10 16:32 1866在阅读创建socketpair时发现不太理解socket中li ... -
linux下socket connect 阻塞方式 阻塞时间控制(转)
2012-09-10 15:34 2174同事今天问我,如何在linux下的c代码里面控 ... -
实战Nginx与PHP(FastCGI)的安装、配置与优化
2012-08-17 17:00 979一、什么是 FastCGI FastCGI是一个可伸缩 ...
相关推荐
理解TCP的这些状态转换对于排查网络问题和优化网络应用非常重要,特别是Close_Wait和Time_Wait,它们可能指示着某些连接未能正确关闭,或者存在半开连接的问题。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状态,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解决...
系统调优时,理解和处理TIME_WAIT和CLOSE_WAIT状态是关键。TIME_WAIT是为了保证TCP的可靠性,但过多的TIME_WAIT会占用资源。CLOSE_WAIT则可能指示应用程序或系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理解TCP连接生命周期,...
1. CLOSE_WAIT状态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CLOSE_WAIT状态的解决方法 3. TCP连接的结束流程 4. 使用netstat -na命令查看TCP连接状态 5. 编程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正确关闭连接 延伸阅读: * CLOSE_WAIT状态的详细解释 * ...
在 TCP 连接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 ESTABLISHED、CLOSE_WAIT、FIN_WAIT_1、FIN_WAIT_2、TIME_WAIT 等 trạng thái。 CLOSE_WAIT 状态是 TCP 连接中的一种状态,它表示服务器端已经收到了...
文件"close_wait_0306.chm"和"close_wait_0306"可能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文档或日志文件,它们可能包含了更详细的错误信息、堆栈跟踪或连接状态的历史记录。CHM文件是Microsoft的帮助文件格式,通常包含软件的文档或技术...
在TCP/IP协议栈中,CLOSE_WAIT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连接状态,它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这个状态在处理网络连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尤其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CLOSE_WAIT错误的含义、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首先,...
TCP连接有多种状态,包括LISTEN、SYN_SENT、SYN_RECEIVED、ESTABLISHED、CLOSE_WAIT、FIN_WAIT_1、FIN_WAIT_2、TIME_WAIT等。每个状态都代表了连接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Close_Wait是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的FIN( ...
TIME_WAIT状态是TCP连接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对于理解和优化网络应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资源"TIME_WAIT.rar"包含了关于这个主题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针对C语言实现的Linux网络编程。 在TCP/IP协议栈中,...
综上所述,解决Linux系统中的大量TIME_WAIT状态连接问题,主要涉及优化TCP连接管理、合理设置内核参数以及检查和改进应用程序的连接处理。在进行任何调整之前,都应了解这些参数的影响并做好测试,以保持系统的稳定...
WAIT和CLOSE_WAIT的区别、TCP和UDP端口复用、TIME_WAIT状态等待2*MSL的原因、TCP包的篡改风险及防护、OSI七层模型、APR库的作用、ICMP协议的应用、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RARP协议的定义及其与ARP的区别,以及路由选择...
5. FIN_WAIT1:主动关闭(active close)端应用程序调用 close,于是其 TCP发出 FIN 请求主动关闭连接,之后进入 FIN_WAIT1 状态。 6. CLOSE_WAIT:被动关闭(passive close)端 TCP 接到 FIN。 7. FIN_WAIT2:主动...
标题 "tomcat-timewait-closewait.zip" 暗示了这个压缩包可能包含与Tomcat服务器在处理TCP连接时遇到的“Time_wait”和“Close_wait”状态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两个术语是TCP/IP协议栈中的关键概念,尤其在高...
客户端:CLOSED -> FIN_WAIT_1 -> FIN_WAIT_2 -> TIME_WAIT -> CLOSED 服务器:CLOSED -> LISTEN -> ESTABLISHED -> CLOSE_WAIT -> LAST_ACK -> CLOSED TIME_WAIT 状态 TIME_WAIT 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它的...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 TCP 连接,在关闭连接时,需要经历四个阶段:FIN_WAIT_1、CLOSE_WAIT、FIN_WAIT_2 和 TIME_WAIT。其中,FIN_WAIT_2 状态是指客户端已经发送了 FIN 报文,并等待服务器的确认响应。 现在,假设...
对于CLOSE_WAIT和FIN_WAIT2这两种状态,它们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应用程序层面的问题或网络环境的问题所导致的。因此,开发者需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应用程序逻辑,并确保在适当的时候关闭连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状态滞留...
本文将重点围绕TCP/IP状态图中的`TIME_WAIT`状态展开讨论,解析其背后的设计原理和技术细节。 **TCP/IP状态图概述:** TCP/IP状态图描绘了一个TCP连接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状态变化。该状态图由多个状态构成,每个...
在高并发场景下,应谨慎调整,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和网络环境来优化。 优化策略应该综合考虑网络的稳定性和资源效率。例如,服务器通常作为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以快速释放资源服务于更多用户。因此,服务器的关闭策略...
主动关闭可能会经过FIN_WAIT_1、FIN_WAIT_2、TIME_WAIT状态,而被动关闭则经历CLOSE_WAIT、LAST_ACK状态。在处理TIME_WAIT状态时,需要注意避免端口冲突,可以使用SO_REUSEADDR选项来允许立即重用套接字地址,或者...
2. **超时设置**:设置合理的TIME_WAIT和CLOSE_WAIT超时时间,避免资源长时间占用。 3. **异常处理**:完善服务器端的异常处理机制,确保在出现异常时能正确关闭连接。 4. **资源管理**:使用连接池可以有效管理...
2. **CLOSE_WAIT**: 被动关闭方接收到FIN,发送ACK,进入CLOSE_WAIT状态,等待应用层通知关闭连接。 3. **FIN_WAIT_2**: 主动关闭方收到ACK,进入FIN_WAIT_2状态,等待被动关闭方的FIN。 4. **LAST_ACK**: 被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