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jp795ys
  • 浏览: 9560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朗读手册》美国50年来唯一销量超过200万册的教育经典

 
阅读更多

《朗读手册》美国50年来唯一销量超过200万册的教育经典
2011年08月03日
  《朗读手册》是崔利斯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该书于1979年初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被引进到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仅在美国的销量就突破200万册。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爱书人。
      
  
  
  

  [b]到底给宝宝进行朗读有多重要呢?请大家看看这些例子:
  [/b]
  [b]珍妮弗出生时即患有唐氏综合征,但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给她读故事听。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高达111分。

  
  艾琳出生第一天起,她的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琳每天的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琳已经知道1000个词。
  
  罗伯特•艾伦6岁时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
  
  在一项名为“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富有意义的差异”(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堪萨斯大学实验学校的4岁儿童进行了测试。接受测试的孩子很多,彼此间有明显的差异,有些已经掌握丰富的词汇,有些则远远落后。3岁时接受测试的儿童,到9岁时再测试一次,差异依然很大。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在年龄如此小的时候就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研究人员将42个普通家庭(不酗酒、不吸毒、没有家庭暴力,而且是永久居民)按照社会背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人家庭、专业人员家庭。孩子7个月时,研究人员一个月拜访家庭一次,每次1小时,接着是两个月1次、半年1次。在每次的拜访中,研究人员把在孩子面前发生的所有对话与行为都用录音机录下来,并作书面记录。
  
  通过1300个小时的拜访,研究人员总共积累了2300万个数据信息,并把每个词(动词、名词、副词等)进行分类。他们把与孩子交谈的句子分为3类:
  
  l      疑问句(你能找到球吗?)
  l      肯定句(你真聪明!)
  l      禁止句(别这样,坏小子!)
  
  这项研究有一些惊人的发现:尽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水平差异很大,42个家庭中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都有相同之处。换句话说,不论贫富,一般人都有做好父母的基本能力。
  
  然后,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了42个家条件:“富有意义的差异。”
  
  研究人员用了4年时间记下每组孩子每天听到的字,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听到了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了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这三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儿园,但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异可高达3200万字――这真是天壤之别。
  
  这些数据与父母爱孩子的程度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家长都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有些父母比较有教育观念,知道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知道孩子需要在有意义的句子与问题中重复聆听生字,他们知道让一个两岁小孩在电视机前待3小时是有害无益的。短短几年后,等到孩子学习阅读时,这些数字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孩子接触耽搁词组的频率,讲决定他理解的速度。
  
  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平均1小时听到32句赞美的话,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12句肯定的话,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5句鼓励的话。想想看,1小时听32句赞美的话――平均每两分钟听1句,这对孩子自尊心的书里有多大的影响!
  
  反之,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否定句最少,才5次而已,工人家庭7次,福利家庭11次。美国濒于生存边缘的孩子,到4岁的时候,总共听到10400句鼓励的话,228000句打击的话。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走进幼儿园大门是,觉得自己是无敌超人,而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时,满脑子“不可以”,因为父母一直是这样告诉他的。
  
  另一个调查研究显示,受访者是30为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背景,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如果这30人童年背景相似,那大他们长大成人后命运如此不同,这又如何解释呢?
  
  在对这30人做了广泛的访谈后,研究人员发现差异在于他们童年是在书与阅读方面的经历。
  
  l      15名教授中,有12人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者讲故事;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样的经历。
  l      15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l      15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l      15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朗读要领:
  
  1.    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2.    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
  3.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4.    切记: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夕之间学会。
  5.    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逐步进展到有章节的故事书及小说。
  6.    为了鼓励参与,在时机适当时,请孩子帮忙翻页。
  7.    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
  8.    朗读时,经常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
  9.    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除非发现它是一本坏书。
  10.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11.除非孩子的想象力与注意力足够成熟,否则应避免朗读太长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根据情况进行缩减或删除没什么不对。预先看一遍可以帮助你找到这种长句,不妨先用铅笔作记号。
  12.  如果章节很长,或者你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请在悬疑处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眼巴巴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聆听下回分解。
  13.  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
  
  14.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15.事先自己要先读一遍,先记下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增强的内容。
  
  16.有多动症或阅读障碍的儿童往往很难坐下来聆听。纸、蜡笔或铅笔可以让他们一边听,一边双手忙个不停。(在打电话时,你不是也胡写乱画吗?)
  
  17.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阅读(即使只是翻翻书、看看图画也可以)。如果没有练习,所有朗读的苦心都会付诸流水。
  
  18.以身作则。除了朗读时间外,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为了休闲而阅读,与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
  
  19.当孩子希望为你读书时,宁可挑太容易的,也别挑太难的书。就像刚开始学骑车时,先骑小车,再骑大车。
  
  20.鼓励大孩子读书给小孩子听,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完全取代你。切记:大人才是小孩最终的行为榜样。
  
  21.  控制孩子耗在电视前的时间。研究显示,一周看电视超过10小时的孩子,学习成绩会下降。看电视过度会上瘾,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
  
  22.不要误以为朗读时间越长越好。每天专注而热情地朗读10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超过孩子独自看电视两小时。
  请支持正版
  [/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