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wis122
  • 浏览: 23174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JVM学习笔记系列(一)

    博客分类:
  • JVM
 
阅读更多

对于从事C/C++程序开发的开发人员来说,在内存管理领域,他们既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又是从事最基础工作的劳动人民—既拥有每一个对象的“所有权”,又担负着每一个对象生命开始到终结的维护责任。

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在虚拟机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的帮助下,不再需要为每一个new操作去写配对的delete/free代码,而且不容易出现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问题,看起来由虚拟机管理内存一切都很美好。不过,也正是因为Java程序员把内存控制的权力交给了Java虚拟机,一旦出现内存泄漏和溢出方面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虚拟机是怎样使用内存的,那排查错误将会成为一项异常艰难的工作。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有时候会有这样的场景,系统在运行中突然出现了一次很长时间的暂停,这种暂停很难进行复制重现,这个也是由于Java虚拟机自动内存管理带来的。

经常会遇到有人想让自己的应用承受最高的并发量,例如想看一下应用并发量的极限是多少。有时候可能会发现,并发高了以后,GC(垃圾回收)就会非常频繁。例如每一秒就会暂停应用100多毫秒。也就意味着1秒钟也就只有800多毫秒是用来进行程序运行的。剩下的时间用于GC回收内存。这个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希望的。照此下去就意味着并发量越高,GC所占用的时间就会增大。甚至1秒钟有一半的时间在用于GC,这样的话这个应用的响应就会越来越慢了......

通过上面的一些描述大家会发现在Java领域中,内存管理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算是Java程序员的痛苦吧。其实Java程序员也有幸运的一面,比如C/C++程序员内存回收这部分内容就必须学习,否则没办法写程序:-)。C/C++工程师在开发并发领域的应用程序时可能会很费力气,但是在Java中只要熟悉了并发包(java.util.concurrent)的内容就能够写出不错的并发程序,并且开发出来的性能、稳定性都比较高。因为Java程序员写出来的东西是站在C/C++高手的肩膀上写出来的。不幸的是如果想写出很好的Java代码(高性能,能够支撑很高并发量的应用程序)就会非常痛苦,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要比C/C++程序员学习的东西还要多。例如需要对JDK中的所有类库都非常熟悉;因为Java程序和操作系统中间隔着Java虚拟机,那么也就意味着需要对Java虚拟机也非常熟悉(要想跟C/C++高手写出的程序有一拼的话这些必须的)。

对于Java内存来说最重要的一块应该是运行时数据区域,Java程序在运行中所有的内容都会存储在运行时数据区域中。运行时数据区域又划分为了PC寄存器、JVM方法栈、本地方法栈、JVM方法区、JVM堆。

  •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它的作用可以看做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虚拟机的概念模型里(仅是概念模型,各种虚拟机可能会通过一些更高效的方式去实现),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由于Java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的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vie方法,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Undefined)。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程序计数器通常是采用CPU的寄存器来实现(因此这部分跟Java没有太大的关系)。
  • Java虚拟机栈(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 也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经常有人把Java内存区分为堆内存(Heap)和栈内存(Stack),这种分法比较粗糙,Java内存区域的划分实际上远比这复杂。这种划分方式的流行只能说明大多数程序员最关注的、与对象内存分配关系最密切的内存区域是这两块。其中所指的“堆”在后面会详细讲述,而所指的“栈”就是现在讲的虚拟机栈,或者说是虚拟机栈中的局部变量表部分。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reference类型,它不等同于对象本身,根据不同的虚拟机实现,它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指向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其他与此对象相关的位置)和returnAddress类型(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其中64位长度的long和double类型的数据会占用2个局部变量空间(Slot),其余的数据类型只占用1个。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需要在帧中分配多大的局部变量空间是完全确定的,在方法运行期间不会改变局部变量表的大小。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这个区域规定了两种异常状况: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当前大部分的Java虚拟机都可动态扩展,只不过Java虚拟机规范中也允许固定长度的虚拟机栈),当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Java是一个基于栈体系的结构,所以我们在执行一个方法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会向栈里面放。JVM方法栈里面又会分为很多个栈帧。例如:从这个方法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方法,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另外一个栈帧。栈帧里面又会划分局部变量区域和操作数栈部分。所以栈帧里面只存放局部变量,而且只能是原子类型,如果是对象类型的话,在栈帧里面存放时只是指向这个对象的一个指针(32位系统只会占用4个字节)。大家不要以为栈帧里面会存储很多东西,其他它里面存放的东西并不多。当栈帧退出的时候,栈帧所消耗的内存,就会被全部自动的回收掉。这一部分的内存回收是不需要管理的。例如执行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执行完了,该方法所对应的栈帧所占用的内容就会被自动的回收掉。JVM方法栈通常是使用参数【-Xss】进行控制,在32位linux机器上,JDK的默认JVM方法栈的大小为512K。在64为的Linux机器上JVM方法栈默认是1M。通常来讲JVM方法栈通常不需要太大的内存。当一个线程启动以后,就会创建一个相应大小的JVM方法栈,例如在64位Linux机器上,创建一个线程就会占用1M的内存。因此可以再Java中计算出JVM方法栈需要多大的内存。例如需要创建1000个java线程,每个线程占用1M,当创建完1024个线程后,物理内存或者swap空间就会被消耗。这部分可以经行调整(通过-Xss参数)。通常不需要设置太大,如果应用中递归的深度很大,着也就意味着JVM方法栈的空间大小跟程序的递归深度也有关系。
  •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 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虚拟机规范中对本地方法栈中的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现它。甚至有的虚拟机(譬如Sun HotSpot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区域也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
  • 方法区(Method Area) 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虽然Java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非堆),目的应该是与Java堆区分开来。对于习惯在HotSpot虚拟机上开发和部署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很多人愿意把方法区称为“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本质上两者并不等价,仅仅是因为HotSpot虚拟机的设计团队选择把GC分代收集扩展至方法区,或者说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而已。对于其他虚拟机(如BEA JRockit、IBM J9等)来说是不存在永久代的概念的。即使是HotSpot虚拟机本身,根据官方发布的路线图信息,现在也有放弃永久代并“搬家”至Native Memory来实现方法区的规划了。Java虚拟机规范对这个区域的限制非常宽松,除了和Java堆一样不需要连续的内存和可以选择固定大小或者可扩展外,还可以选择不实现垃圾收集。相对而言,垃圾收集行为在这个区域是比较少出现的,但并非数据进入了方法区就如永久代的名字一样“永久”存在了。这个区域的内存回收目标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对类型的卸载,一般来说这个区域的回收“成绩”比较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类型的卸载,条件相当苛刻,但是这部分区域的回收确实是有必要的。在Sun公司的BUG列表中,曾出现过的若干个严重的BUG就是由于低版本的HotSpot虚拟机对此区域未完全回收而导致内存泄漏。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通常在编译一个Java程序后会生成一个class文件,这个class文件在装载的时候,会有类名、方法名、方法名的字符串信息、常量等等,这些信息都会存储在JVM的方法区里面。JVM方法区到底会消耗多大内存,这个取决于你加载的类有多少。如果整个应用只有一个ClassLoader,你们就取决于这个ClassLoader会加载多少个Class。如果是多个ClassLoader,并且两个ClassLoader装在相同的Class的时候,是会消耗两倍的内存。也就是这个Class会在JVM方法区中存储多份。通常来说ClassLoader越多JVM方法区内存的消耗就越大,通常来讲这部分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例如在应用中使用Spring那么方法区就会多消耗一点,因为Spring中存在很多反射和代理,只要有反射或代理的地方,JVM方法区内存的消耗就会很多。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等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Constant Pool Table),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存放到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Java虚拟机对Class文件的每一部分(自然也包括常量池)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个字节用于存储哪种数据都必须符合规范上的要求,这样才会被虚拟机认可、装载和执行。但对于运行时常量池,Java虚拟机规范没有做任何细节的要求,不同的提供商实现的虚拟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这个内存区域。不过,一般来说,除了保存Class文件中描述的符号引用外,还会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也存储在运行时常量池中。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Class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语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能在编译期产生,也就是并非预置入Class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便是String类的intern()方法。既然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自然会受到方法区内存的限制,当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 Java堆(Java Heap) 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这一点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描述是: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但是随着JIT编译器的发展与逃逸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栈上分配、标量替换优化技术将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发生,所有的对象都分配在堆上也渐渐变得不是那么“绝对”了。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堆”(Garbage Collected Heap,幸好国内没翻译成“垃圾堆”)。如果从内存回收的角度看,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是采用的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再细致一点的有Eden空间、From Survivor空间、To Survivor空间等。如果从内存分配的角度看,线程共享的Java堆中可能划分出多个线程私有的分配缓冲区(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不过,无论如何划分,都与存放内容无关,无论哪个区域,存储的都仍然是对象实例,进一步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回收内存,或者更快地分配内存。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Java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只要逻辑上是连续的即可,就像我们的磁盘空间一样。在实现时,既可以实现成固定大小的,也可以是可扩展的,不过当前主流的虚拟机都是按照可扩展来实现的(通过-Xmx和-Xms控制)。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JVM堆通常使用 -Xmx和 -Xms进行控制其大小。在实际的生产环境机器里面,要求这两个参数的值必须设置的是一样大,原因是避免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JVM堆要动态的放大它的内存,这样就很对应用程序运行造成停顿和影响。

在Java中还有另外一部分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存区域----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直接内存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地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异常出现。在JDK 1.4中新加入了NIO(New Input/Output)类,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Channel)与缓冲区(Buffer)的I/O方式,它可以使用Native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堆里面的DirectByteBuffer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在Java堆和Native堆中来回复制数据。显然,本机直接内存的分配不会受到Java堆大小的限制,但是,既然是内存,则肯定还是会受到本机总内存(包括RAM及SWAP区或者分页文件)的大小及处理器寻址空间的限制。服务器管理员配置虚拟机参数时,一般会根据实际内存设置-Xmx等参数信息,但经常会忽略掉直接内存,使得各个内存区域的总和大于物理内存限制(包括物理上的和操作系统级的限制),从而导致动态扩展时出现OutOfMemoryError异常。

 

在Java语言中,对象访问是如何进行的?对象访问在Java语言中无处不在,是最普通的程序行为,但即使是最简单的访问,也会却涉及Java栈、Java堆、方法区这三个最重要内存区域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下面的这句代码:

Object obj = new Object();

假设这句代码出现在方法体中,那“Object obj”这部分的语义将会反映到Java栈的本地变量表中,作为一个reference类型数据出现。而“new Object()”这部分的语义将会反映到Java堆中,形成一块存储了Object类型所有实例数据值(Instance Data,对象中各个实例字段的数据)的结构化内存,根据具体类型以及虚拟机实现的对象内存布局(Object Memory Layout)的不同,这块内存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另外,在Java堆中还必须包含能查找到此对象类型数据(如对象类型、父类、实现的接口、方法等)的地址信息,这些类型数据则存储在方法区中。

由于reference类型在Java虚拟机规范里面只规定了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并没有定义这个引用应该通过哪种方式去定位,以及访问到Java堆中的对象的具体位置,因此不同虚拟机实现的对象访问方式会有所不同,主流的访问方式有两种: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
如果使用句柄访问方式,Java堆中将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和类型数据各自的具体地址信息,如下图。

如果使用直接指针访问方式,Java堆对象的布局中就必须考虑如何放置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reference中直接存储的就是对象地址,如下图所示。

这两种对象的访问方式各有优势,使用句柄访问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reference中存储的是稳定的句柄地址,在对象被移动(垃圾收集时移动对象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而reference本身不需要被修改。
使用直接指针访问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速度更快,它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由于对象的访问在Java中非常频繁,因此这类开销积少成多后也是一项非常可观的执行成本。就Sun HotSpot而言,它是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对象访问的,但从整个软件开发的范围来看,各种语言和框架使用句柄来访问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