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ozhonghua
  • 浏览: 25124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感恩

阅读更多

摘自《离开公司 你什么都不是》

 

在这么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我在很多公司工作过,也交往过很多老板。无论是过去的老板——百龙集团董事长孙寅贵先生、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佘德发先生、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先生、婷美集团董事长周枫先生,还是现在的老板——永业国际董事长吴子申先生,至今为止都与我保持着很好的友情。他们是我的前辈、老师和兄长,我在心底一直保留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我今天所取得的微薄的成绩与他们的赏识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永业国际的吴子申先生,我们交往近10年,他的胸怀、气度和胆略一直为我所敬佩。他亲手打造的永业公司在我加盟之前已然是一个国际化的集团公司,而他却礼贤下士,多次诚邀我加盟,最终我们站在了同一个事业平台上。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不会一味索取,而会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会感谢生活的赠予。这样的人会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态。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说“谢谢”、“对不起”、“是我错了”,这些都是一颗感恩心的体现。对于员工来说,更要学会感恩。

 

要感谢老板和公司。我们常对陌生人的帮助感激不尽,却对老板和公司的种种恩惠视若无睹。老板和公司是衣食父母,是需要感谢的,在利益交换和契约的背后,还有人心、人情和友谊。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

 

要感谢同事的帮助。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些人的帮助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目标就很难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对于他们,不要吝惜自己的感谢,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信任和感激。

 

要感谢父母。父母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没有他们的呵护,我们的委屈无处诉说,我们的漂泊将变得无所依托。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是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生活。

 

写道
穷,并快乐着;富,并快乐着;生活,并快乐着。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不是虚情假意、溜须拍马。感恩是不求回报的。由于感恩,我们才不怕流言蜚语,才不会费尽心机,才会心中坦荡。感恩让我们变得谦卑,让我们变得从容和高尚,让我们能够忘却失败的沮丧,尽情享受成长的喜悦,心情愉快而积极。

 

带着一双感恩的眼睛,老板会变得慈善,同事会变得友善,客户会变得默契,成功会变得容易。

 

我年轻的时候创业,既没有资本,也没有后台,唯一的优点就是我对得起朋友,对待身边的朋友从不吝惜我的能力,能帮就帮。有一次做生意失败,我到处躲债。当时,我欠了南方一个印刷厂老板20万元。后来,这个老板到了北京,给我发传呼,呼机都响爆了,我也不敢回电话。过了3天,我收到那个老板的一个信息:“我不是来找你要账的,我知道你日子不好过,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失败。钱不要了,就想找老弟喝喝酒。”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耍花招,最后还是壮着胆子去见他了。谁知道,见面以后,关于还钱的事他一句话没提。我心里还是没底啊,一个劲儿向他道歉,保证有了钱马上还。我们喝了一下午的酒,慢慢喝得酒酣耳热了,那个老板当场又拿出支票,填了10万硬塞给我。

 

我一直特别感激那个老板。如果没有他,很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后来我特别喜欢和南方人做生意,大家都认为南方人过于精明,可我觉得他们遵守商业规则、讲信义,合作起来爽快。

 

写道
别等到你把所有考试都考完再快乐,别等到你拥有完美的身材再快乐,别等到你拥有心仪的跑车再快乐,别等到你找到爱妻再快乐,别等到你死了或你的下辈子再快乐……别等到一切愿望都实现了再快乐。

 

 

当然,话说回来,能有朋友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也和自己平时的做人有关系。心理学家说,人与人之间存在“互酬互动效应”,也就是说,你如何对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给予你回报。所以说,人要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每个人和生活最好的沟通方式。有大智慧的人,一定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馈:是怨天尤人,还是积极乐观?是自以为是,还是心存感激?

 

自以为是的人只觉得自己好,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也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后果无非两种:一种是更容易觉得周围世界存在缺陷,一旦发现这缺陷不是一己之力能补救的,就会觉得人生难以把握,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陷入虚无主义;另一种就是更觉得自己好,到一定地步就觉得举世皆浊我独清,最后变成孤家寡人,或者愤青。

 

被称为“推销之神”的日本人原一平,在谈到他的奋斗史时特别提到感恩。原一平的感恩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一个感恩系统,包括“社恩”、“佛恩”和“客恩”。“社恩”是对公司的感激,“佛恩”是对公司董事长的感激,“客恩”是对参加保险的客户和同事的感激。在中国人看来,原一平的感恩已经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为了表达对公司栽培的感激,他晚上睡觉都不敢把脚朝向公司的方向。

 

原一平的“社恩”、“佛恩”、“客恩”被称为“三恩主义”。日本人非常推崇这个“三恩主义”。不过我觉得,中国人未必要学习原一平那种感恩,没有必要谦卑到降低自尊的地步。感恩是为了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为了更接近幸福。说白了,不过是要我们多看看别人的付出,少一点患得患失而已。

 

写道
唱歌吧,就像不被聆听一样;跳舞吧,就像无人欣赏一样;去爱吧,就像不曾受伤一样;工作吧,就像无需报酬一样;生活吧,就像今天即是末日一样。

 

 

婷美集团的老总周枫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下乡睡过60多人一间的大房子,饿得吃过狼肉,亲眼看见过同去的朋友被砍倒的树砸死。那时候他还是20来岁的小青年,亲眼看过生离死别,亲身体验过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心里苦闷不已。返城后,他做了10年营业员,后来靠300万元起家,把“婷美”做成了全国第一个塑身内衣品牌。每次聊起那10年下乡的经历,周枫都颇有感慨,感叹当时的生活苦,但最后他总是会说:“感觉这10年的历练,确实使你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人生,不是人云亦云。另外来讲,正像说的那样,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苦难都不在话下,所以现在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所以说,是否懂得感恩标志着一个人是否成熟。

 

不感恩是人性的“癌症”。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恩图报”,讲究“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觉得这话说得特别好。对美好事物心存感激,不计较蝇头小利,认定别人帮助的价值,身心和灵魂才能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我一直这么想,要是一个人就把苦难认为是苦难的话,那他注定要经受更多的苦难。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用放大镜看美好的东西,用缩小镜看苦难的东西。

 

我年轻的时候做记者,特别羡慕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能够快意恩仇。但是到了商界里面,我发现一颗感恩的心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恩仇必报。即使在残酷的商战里,多一些感恩,交锋也能成为一种享受。实力相当的对手,刀光剑影,见招拆招,不也能带来快乐吗?

分享到:
评论
4 楼 hizhangqi 2011-07-31  
      3Q
3 楼 huasuoworld 2011-05-16  
学习了,家人的养育,公司的培养,这是成功基石。
2 楼 zhangyou1010 2010-09-17  
最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谢谢您的文章。
1 楼 沈冠军 2010-08-28  
受益匪浅啊,楼主让我学会了感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感恩·····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