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930124
  • 浏览: 2862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廊坊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应试教育的死穴,恰在于堵死了孩子“犯错”的空间

 
阅读更多

这个世界上,想不经历失败而径直走向成功是基本不可能的。应试教育的死穴恰恰在于它没有给孩子们留下“犯错”的空间。然而,试错才是人类不断学习、进步的前提。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和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创新者的培养》作者托尼·瓦格纳


应试教育讲究的是,学习知识,背知识,考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错误越少越好。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抗打击能力不强(很到好学生没有考好大学,或者某一次考试不理想而轻生是最典型的证明)。毕业后,在社会上,交流能力和处理未知事物的能力都会相对较弱。因为在他的学习中,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应试教育也告诉我们,毕业后,会怎样……。如果毕业后,没有预期那么好,可能会导致意志消沉。


在《曾经的辉煌》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Friedman)和迈克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论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展望未来,我们都确信,世界将被逐渐分为高想象力水平的国家——鼓励和支持他们的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低想象力水平的国家——抑制或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民的创造力,以及人民产生新的想法、开创新的产业、培育他们自有的‘额外事业’的能力。”


在我看来,创新活动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创新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比如说iPod、iPhone这样的产品。这种意义上的创新者需要相当程度上的天赋,甚至天才,比如史蒂夫·乔布斯;
第二种创新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带着创造力去解决问题,寻找问题更佳的解决方案。
相对而言,第二种创新的影响弱一些,往往是人类基因在发挥作用。事实上,对于创新而言,基因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术语。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创新者的,并不主要是其天生具备的东西——虽然有些人天赋异禀,后天所学才是更为重要的。创新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也有后天的培养——我们周围环境的鼓励和教导。


所以,不管怎么样,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了这些“错误”的经验,知道了解决错误的方法,经历过错误的折磨,我们才能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抵挡。如果一味在顺境生长,是惊不起挫折的。

人说:“育树和育人一样”,不能一味的顺境,只有在干旱中,才能扎根更深,才能抵御洪水和干旱。适当的逆境,对我们来说 是帮助,是生存的必要。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