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做开发的朋友:赶快加入8G的行列吧....呵呵..超爽...速度超快...基本没有等待的概念...深有体会...
为什么要使用8G内存?在国内外各大论坛上,这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问题的反方论据非常充分:
- 除了少数专业领域,大多数应用程序不会需要超过1G的内存。
- 游戏使用的内存最多也是2G而已。
- 8G内存不便宜,不如花在显卡上。
- 升级到8G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 8G内存要用64位操作系统,兼容性不佳。
平心而论,这些都是合理的理由。从我自身的角度,一个程序员,最多的应用就是IDE,Visual Studio和Eclipse都是内存大户。但从实际测试情况看,Visual Studio即使开5、6个,4G内存也还是够用的。
我使用8G内存,是因为其他的想法。
我还想再提高系统性能。众所周知,现在的硬件中,硬盘是最后的瓶颈。温彻斯特硬盘除了提高磁密度,已经没有明显提高性能的途径了。而SSD性能确实不错,但价格太高、寿命太短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混合硬盘应该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亮点,这个还要靠软硬件厂商的积极推动。我想,要提高硬盘性能,还有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使用内存做硬盘缓存。内存的价格一直持续下降,可以预见大内存的应用不会太难。磁盘缓存是成熟的技术,操作系统支持得很好。顺便提一句,我一直认为Win7的磁盘缓存算法比WinXP改进了很多,但没找到明文证据,希望有人指导一下。
既然有了想法,我就实践一次。
首先,32位系统上,通过ReadyFor4G破解,可以使用超过4G的内存。这点很重要,现阶段我还不能牺牲系统兼容性。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识错误:32位系统不能使用大于4G的内存。早在16位系统上,系统可使用的内存就远远大于64K了,这是因为采用了内存分段和20位地址线。那么在32位系统上,使用36位地址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在当前x86架构中,32位系统最多可以使用128G的内存。Windows系统因为MS的人为限制,不允许用于使用大于4G的内存。Windows Server 2003 32bit DataCenter版官方声明就可以使用32G内存,而Linux系统就直接支持4G以上的内存。ReadyFor4G通过直接修改Windows内核,去除这个限制。不过,这个方法也有限制,一些不规范的驱动程序不能支持大于4G的内存,会导致系统崩溃。在我的ThinkPad T410s上,如果打开显卡切换功能,相应的驱动程序就会导致系统启动时蓝屏。为了使用更多内存,我只好关闭了集成显卡,仅使用NVS 3100M独立显卡。而其他驱动程序都没有问题。在我的ATI显卡台式机上,也顺利破解。说明对于较新的硬件和驱动程序,兼容性可以保证。其实就算只有4G内存,ReadFor4G也能额外使用500-1000M的内存,提升明显,不再赘述。
其次,现在4G x 2的价格还可以接受,淘宝上包邮¥780搞定。开始我还担心内存兼容性,查阅资料发现,现在的内存已经很少出现兼容性问题,甚至不同品牌的混用也经常成功。
安装完毕后,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8G物理内存:
8G内存使用后,是否如之前所料,磁盘缓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先来看看内存资源使用情况:

此时我开启了2个IDE,1个浏览器,2个通讯软件,Windows Live Writer,还有若干小应用程序。已经使用的内存4012M,看来4G内存确实是不够用的。为什么以前不觉得4G不够呢?因为以前开启了这么多程序,页面文件的使用会明显增加,而现在页面文件的使用量查得为147M:
所以物理内存占用更多了。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程序响应更快。以前在开启较多程序后,硬盘读写次数明显增加,程序的反应速度下降。而现在即使开启了多个程序,其使用依然流程,跟仅开启一个程序时没有什么区别。现在使用多个IDE,瞬间切换,立即使用,不会有任何延迟,如臂使指的感觉非常舒服。
让我们再回到内存资源分配图,其中Standby的内存为3869M。Standby的内存其实就是磁盘缓存数据。接近4G的磁盘缓存,保证了我常用的磁盘文件能以最快的速度读写。这个感受最直观的应该是在游戏中,切换场景的速度明显加快,磁盘读取明显减少,不用喝茶等待了。
根据我平时的使用习惯,一般不会关闭机器,而是使用睡眠或休眠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内存中的缓存数据,下次开机不用重新加载,操作快速如旧。
所以,能够保证持续流畅的使用体验,是大内存的优势。4G内存对于运行程序和游戏,确实是足够的。但更多的内存能够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让PC更像家电,速度体验始终如一。我认为8G内存只是起步,毕竟只够提供4G缓存,16G或更多内存也会有明显效果。配合写缓存和休眠模式,PC的性能可以不再受限于硬盘。未来也可能会出现带锂电池的专用缓存,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http://www.cnblogs.com/tinyfish/archive/2010/12/06/1897583.html
WindowsXP-x86下8G内存的用法
2010-04-22 19:30
经不起白菜价内存的诱惑,入了4条G.Skill芝奇DDR2-1000-2G的内存条,开机认到8G,进入XP后系统认到3.25G。现在的主机的主要配置是:E8400(小超至440*9=3.96G)、GA-P45-DS4、4×G.Skill-DDR2-1000-2G。这套主机准备用到i7和DDR3到了白菜价后再退役了。
目前扣除软件资源匮乏的Win64位系统和我个人还不太顺手的Liunx外,想要让8G内存尽量发挥作用,主流方面大概就两种选择:(1).用 Windwos Server 2003 企业版;(2).用 Windows XP/x86 系统,外加 RamDisk 工具来让系统认不到的内存部分发挥作用。
试过 Windwos Server 2003 企业版,但最终放弃了,毕竟是面向企业的系统,和XP还是有写客观区别的,另外就是我的天敏电视卡在 Windwos Server 2003 企业版下不能用(系统会宕机,晕)。
最终还是回归到主流的 Windows XP/x86 系统下。网上搜索到都是说用 RamDisk 工具来让系统认不到的内存部分发挥作用。以前没有用过这类工具,以为就一种软件,结果走了一些弯路,后来才知道 RamDisk 工具有好几家,出的工具名字也都差不多。最后有比较长时间用过的是 SuperSpeed RamDisk Plus 9.0.3.0 版和 Gavotte RamDisk 1.0.4096.5 版。前者是收费软件,功能貌似强大(GUI界面、设置相对复杂),后者是免费软件、绿色软件,使用极为简单!因为前者在我单位的DELL电脑上无法管理超过3.25G的内存(直接宕机),所以我最后使用的是后者,就是 Gavotte RamDisk 1.0.4096.5 版。

Gavotte RamDisk 在我的机器上到如ram4g.reg(开启PAE内存管理)后,能自动分别一个4.74G的内存盘(我使用默认的R:盘),我做了下面的工作来尽量发挥这些内存的作用: (1).把系统临时目录转移到该内存盘R:\TEMP目录; (2).把IE浏览器的临时目录转移到该内存盘R:\TEMP目录; (3).把系统虚拟内存设置为2096G放到该内存盘R:盘上; (4).把迅雷的Cache盘修改到该内存盘R:盘上。
应该说很多认都知道 RamDisk 工具了,我也是很早就听说,但真正用的时候走了一些弯路(RamDisk 工具有很多种),希望本文对需要的人有帮助。另外,4G内存的朋友也同样可以。
在boot.ini里加入PAE,32位机最大支持16G内存,但是每个进程依然是最大4G
近日在网上研究让xp支持4g内存,总结他人经验,反复尝试,终于成功,方法如下: 1,首先检查主板是否支持,下载everest检测软件,在主板-内存一项中,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PAE)查看“操作系统支持”“处理器支持”是否为“是”,如果是“否”的话代表主板不支持,不要玩了,如果是“是”的话,“活动”一项是“否”也有可以修改的可能,那么接下来----
2,我的电脑-属性-高级-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编辑,这里编辑操作的是c盘根目录下隐藏的boot.ini文件,各位也可以通过在c盘显示隐藏文件的方法找到它,我的boot.ini里的内容如下: [boot loader] timeout=5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
那么接下来在“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的表明操作系统的“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加上“/PAE”
即“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PAE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
这样保存关闭,系统就打开了PAE
我的是xp sp2系统,其他系统没有测试,大家不要乱来
这样,重新启动后,电脑属性的下方多了“物理地址扩展”几个字,虽然显示的还是3.25g内存,但实际上4g内存已经完全启用了,但怎么证明这一点呢?就用ramdisk虚拟硬盘软件来测试
ramdisk是一款将内存转换为虚拟硬盘的小软件,内存的速度是硬盘的几十倍,所以在我处理ps等需要大量暂存盘的软件时,通常都会用它来充当软件的暂存盘,这样软件的速度会倍增,在系统没有开启PAE只能识别3.25g内存的情况下,使用ramdisk会直接占用这3.25g的内存,而开启PAE后,用ramdisk设置768mb的内存作为虚拟硬盘,再调出任务管理器,会发现内存使用丝毫没有减少,也就是说,ramdisk调用的768mb内存是系统没有显示出来的768mb,还而言之,系统已经找到了4g内存啦。
新增ramdisk下载: ramdisk软件点击下载
很多朋友都装了4G内存甚至8G内存,可惜32位系统中除了2003server支持显示4G内存以外,其它都最大利用到3.25G左右,余下0.75G都浪费了,这主要是32位操作系统内存地址映射限制的问题造成的,如何解决呢?电脑属性里显示3.25G的问题是无法真正解决的,即使32位vista旗舰版可以显示4G内存,但无法真正全部利用这4G内存,这就需要一个重要软件的登场了,RAMDISK,可能很多朋友听说过,此软件支持把内存当硬盘分区来用,也就是说通过RAMDisk可以把无法利用的那部分内存当硬盘分区,除了可以把IE的临时文件缓冲区放到这个分区以提高访问网络的速度外(具体设置很简单这里就不多说了),还可以通过设置windows xp等32位的虚拟内存来把这部分内存真正利用起来,具体设置如下,以8G系统物理内存为例,系统显示3.25G,余下4.75无法利用,这时用RAMDISK把4.75G内存全部设置为硬盘分区,把IE缓冲设置100兆并放到此分区内,此时还余下4.65G,在“我的电脑”-“属性”里把虚拟内存设置为4.65G,然后将虚拟内存页面文件指向这个新设立的分区,保存重启后,你的新分区就会多了一个4.65G的Pagefile.sys的隐藏文件,这时你要把C盘(系统盘)下的Pagefile.sys文件删除(WINDOWS 不会自动删除这个文件),这样你可以利用7.9G的内存了(有100M是你的IE缓冲),4.65G的虚拟内存因为也是映射到真正的内存上来用,所以不会影响速度(速度是原硬盘虚拟内存的十几到几十倍,因物理内存速度而异),但此分区内不能存储重要文件,因为每次关机或重启都会清空此分区,因为此分区不是harddisk而是ram,每次启动系统都会自动生成Pagefile.sys和IE缓冲的目录,我已验证,对系统使用没有任何副作用,至今没有跳出过任何出错的信息。虽然我的电脑属性里依旧是3.25G,但用热键调出的“任务管理器”下的“性能”页面里内存显示的可是7.9G,是真正可以被利用的。
不知道你是否为大内存在32位系统下无法利用而苦恼,为64位系统的兼容性差而苦恼,希望我写的这篇文章会对你有用!
另外,此技巧系我自己摸索出来的,请大家转发时注明是泡泡网首发,文章系转载,谢谢。
最后欢迎专业人士进来拍砖,哪里有问题尽管批评,大家可以研究讨论,把大内存真正利用好。
注:因我在单位,无法上图,等回家后给各位看管补上。
找一个VISTA的安装版,先用2G内存装好系统,装好后再插上其它内存就可以啦,我是电脑城做的,上个月装了10几台8G内存的机都可以全认到
|
|
http://hi.baidu.com/yanghuaishuai/blog/item/767991fcf89ab2f1fc037fa8.html

参考:http://wmcuit.com/index.php/2011052311/readfor4g-for-32bit-win7-test-by-v460
由于自己习惯于使用内存释放....却无意发现了内存释放砖家的问题....
http://macleo.iteye.com/upload/picture/pic/92050/7750e5ed-4c15-3fe3-ae5b-0788800ebced.jpg


- 大小: 65.7 KB
分享到:
相关推荐
Windows XP SP3 (32 or 64 bits) Windows Vista (32 or 64 bits) Windows 7 (32 or 64 bits) Ubuntu 12.04 Ubuntu 12.10 Mac OS X 10.x 系统环境要求 支持OpenGL 2.0 CPU支持VT-x或者AMD-V虚拟化,通过BIOS...
基于TypeScript+three.js 实现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以及剖面的补充+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基于TypeScript+three.js 实现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以及剖面的补充+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基于TypeScript+three.js 实现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以及剖面的补充+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基于TypeScript+three.js 实现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以及剖面的补充+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基于TypeScript+three.js 实现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以及剖面的补充+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虚拟惯性控制技术,使双馈风机参与到三机九节点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过程中。首先,文章阐述了双馈风机的基本特性和虚拟惯性控制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调节转速响应模块,在电网频率波动时快速提供有功功率支持。接着,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双馈风机、一个常规发电机及相关无功源的三机九节点系统模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参数配置。随后,展示了具体的Matlab/Simulink模型搭建步骤,包括系统结构、模块连接、参数设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虚拟惯性控制方法在电网频率波动情况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频率波动范围内提供有效的有功功率调节,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调频效率。 适合人群:对电力系统调频技术和双馈风机控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双馈风机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频作用的研究者,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改进控制策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仿真代码片段和关键算法解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研究成果。同时,强调了参数调整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优化建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下垂控制的两电平三相桥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及MATLAB仿真实现。首先解释了逆变器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确保输出稳定。文中重点讨论了ABC到dq坐标系的解耦变换方法,以及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具体实现步骤。此外,还深入探讨了下垂控制的作用及其核心方程,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进行仿真测试,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逆变器控制策略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逆变器控制策略。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下垂控制的工作机制,掌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在MATLAB环境中进行相关仿真。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和仿真模型可以作为实际项目的参考,有助于提高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同时,文中提到的调试经验和常见问题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直驱式永磁风电并网控制系统在Simulink中的建模与实现,尤其是最大功率追踪(MPPT)控制。首先,文章讲解了风机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风力机特性方程及其关键参数如空气密度、扫掠面积、风速和风能利用系数等。接着,讨论了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的方法,特别是爬山法的具体实现步骤。最后,文章展示了如何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成完整的最大功率追踪运行程序,并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设置、锁相环设计、仿真步长选择等。 适合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新能源技术和电力电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直驱式永磁风电并网控制原理的研究者,或者正在参与相关项目开发的技术团队。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基于Simulink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方法,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具体的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和配置建议,便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同时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模型参数,确保仿真结果贴近现实工况。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的DSTATCOM无功补偿风电并网模型。该模型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双馈风机DFIG和感应风机),并通过DSTATCOM装置对风电并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压波动进行有效补偿。文中通过具体的仿真案例展示了在风速突变情况下,DSTATCOM如何迅速响应并稳定电压,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此外,文章还探讨了DSTATCOM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应用及其控制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风电并网研究的技术人员、电力系统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风电并网技术细节的研究者和技术开发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DSTATCOM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仿真代码示例和参数调整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DSTATCOM在风电并网中的重要作用。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Rust 以内存安全、零成本抽象和并发高效的特性,重塑编程体验。无需垃圾回收,却能通过所有权与借用检查机制杜绝空指针、数据竞争等隐患。从底层系统开发到 Web 服务构建,从物联网设备到高性能区块链,它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开发者的全能利器。拥抱 Rust,解锁高效、安全编程新境界!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译闪电般迅速,并发性能卓越,部署轻松简单!Go 语言以极简设计理念和出色工程性能,成为云原生时代的首选编程语言。从 Docker 到 Kubernetes,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都在采用 Go。点击了解 Go 语言的核心优势、实战窍门和未来走向,开启高效编程的全新体验!
本电路默认最大功率追踪电压为18V。 太阳能板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T=1.205×(1+(Rmh1+Rmh2)/Rml)。 充电电压不能大于25V,最大充电电流小于等于4A
一类四正则小世界网络的生成树数目的算法.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 2021a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滞环控制的实现过程。首先,文章解释了电流环的整体结构,包括定子电流的坐标变换、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分离以及旋转变压器模块的应用。接着,展示了电流滞环控制的核心代码,强调了带积分修正的滞环控制机制,并讨论了SVPWM模块的实现技巧。此外,文章探讨了速度环PI参数的自整定设计、谐波分析、磁链观测器的改进方案以及仿真加速技巧。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经验和仿真优化方法,如参数自适应调整、变步长求解器的选择和数据存储格式的优化。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和电流滞环控制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滞环控制实现细节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电流滞环控制的关键技术和调试技巧,提高仿真实践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同时,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案,确保读者能够避免常见陷阱并顺利进行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储能系统中双向DC/DC变换器并联运行时的下垂控制技术及其电流分配优化方法。首先介绍了下垂控制的基本概念,即通过虚拟电阻实现电流按比例分配,避免个别模块过载或欠载。接着讨论了电压补偿机制,防止负载变化引起母线电压大幅波动。文中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模拟和实现下垂控制以及电压补偿。此外,还涉及了参数整定技巧,如虚拟电阻的选择、下垂系数的调整,并提出了动态虚拟阻抗的概念。最后,强调了实际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线路阻抗的影响、低频振荡的抑制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储能系统设计与维护的技术人员,对下垂控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储能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特别是多个双向D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的场合。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确保电流均匀分配,同时保持良好的电压质量。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有助于理解和实施下垂控制技术,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Rust 以内存安全、零成本抽象和并发高效的特性,重塑编程体验。无需垃圾回收,却能通过所有权与借用检查机制杜绝空指针、数据竞争等隐患。从底层系统开发到 Web 服务构建,从物联网设备到高性能区块链,它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开发者的全能利器。拥抱 Rust,解锁高效、安全编程新境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威纶通触摸屏与施耐德ATV12变频器之间的Modbus通讯方法,涵盖硬件接线、参数设置、控制程序编写以及调试技巧。首先,文章讲解了正确的硬件连接方式,强调了接线规范和注意事项,如使用带屏蔽的双绞线并确保正确接地。接着,针对ATV12变频器的具体参数设置进行了详尽说明,包括通信模式的选择、波特率、校验位等重要参数的配置。随后,文章展示了如何在威纶通触摸屏上创建Modbus RTU设备,并提供了具体的配置参数和控制命令示例。此外,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如通讯超时、频率设定异常等。最后,给出了实用的调试建议,如使用串口助手抓包分析和加入通讯心跳检测等功能。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PLC编程、HMI界面开发以及设备集成工作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将威纶通触摸屏与施耐德ATV12变频器进行Modbus通讯连接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帮助技术人员顺利完成设备间的通讯配置,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还结合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醒读者,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务必仔细阅读官方文档,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记录了BLDC(无刷直流电机)在空载和带载条件下的转速阶跃响应及抗负载扰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电机转速的变化进行模拟和实际测量,探讨了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及其背后的控制机制。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Python和C代码片段用于解释控制逻辑,还讨论了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霍尔信号处理、PWM占空比控制、电流环检测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对BLDC电机有兴趣的研究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BLDC电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动态特性;②掌握PID控制器参数调整技巧;③学习如何处理电机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如霍尔信号处理、PWM控制等。 其他说明: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详细的代码解析,使复杂的电机控制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作者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译闪电般迅速,并发性能卓越,部署轻松简单!Go 语言以极简设计理念和出色工程性能,成为云原生时代的首选编程语言。从 Docker 到 Kubernetes,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都在采用 Go。点击了解 Go 语言的核心优势、实战窍门和未来走向,开启高效编程的全新体验!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编译闪电般迅速,并发性能卓越,部署轻松简单!Go 语言以极简设计理念和出色工程性能,成为云原生时代的首选编程语言。从 Docker 到 Kubernetes,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都在采用 Go。点击了解 Go 语言的核心优势、实战窍门和未来走向,开启高效编程的全新体验!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Rust 以内存安全、零成本抽象和并发高效的特性,重塑编程体验。无需垃圾回收,却能通过所有权与借用检查机制杜绝空指针、数据竞争等隐患。从底层系统开发到 Web 服务构建,从物联网设备到高性能区块链,它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开发者的全能利器。拥抱 Rust,解锁高效、安全编程新境界!
互联网大厂裁员背后的经济规律与增长天花板.mp4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MATLAB实现含冰蓄冷装置的冷电联供型微网经济优化运行。首先介绍了优化模型的构建,涵盖了光伏、风电、微型燃气轮机等能源设备以及电储能和冰蓄冷储能装置。接着详细解释了目标设定与求解方法,采用了混合线性整数规划并通过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随后进行了算例分析,比较了不同储能模式下的运行成本,证明了电储能和冰蓄冷储能结合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方向。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管理和优化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MATLAB和CPLEX有一定了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优化冷电联供型微网运行成本的企业和个人。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能源调度和储能策略,减少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片段有助于理解和实现具体的优化模型。此外,还指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设备老化、光伏预测误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