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bk67mibk
  • 浏览: 11137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由“认知窄化”引起的思考

 
阅读更多

由“认知窄化”引起的思考
2010年04月27日
  第一次接触“Perceptural Narrowing”,是在发展心理学的课上。听陶老师说,因为国内还比较少人做这方面的研究,于是还没人把这个词很好的用中文意思来阐释。姑且称为“认知窄化”吧。
  有个能很好反映“认知窄化”的例子就是“外国人的脸为啥记不住”。《社会心理学》一书指出,人类简化环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分类”,通过把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和认识世界。而“种族”和“性别”是最有效的对人进行分类的方式。当我们看到另一个族群的面孔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种族和性别,而不是个人特征。但若是看到自己种族的面孔时,就会更多地关注个人细节。因此,“异族效应”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国人时,会更容易记住他的长相、身高、体态等小细节;但看到一个外国人时,我们可能只会记住他的头发和皮肤的颜色。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多数欧美人看来,中国人长得也一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迟毓凯副教授指出:我们无法记住外国人的脸,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抛弃”了一种识别能力。“幼儿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分清同一种类的动物面孔,比如他们能分辨出两只小狗的面孔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潜意识会让人知觉到,这种功能没什么用处。慢慢地,这个能力逐渐退化,直到完全丧失。”
  这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一种认知能力就有所降低了。还是我上了大学以后,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思考了?
  记得我读初三的时候,有一本本子是专门用来记录我想知道为什么的事。例如“为什么天上下雨的时候,雨滴掉到水里是以圆形扩散开来,而不是以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扩散开呢?”。虽然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为什么。”那本本子上的为什么,我虽然也不曾找寻过答案,但是它至少证明了我曾经对什么事都喜欢思考一番,哪怕没有答案。毕竟人生,就是一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