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n47ovn
  • 浏览: 13653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辽宁建昌发现战国时期古墓群,欲建文物博物馆

 
阅读更多

辽宁建昌发现战国时期古墓群,欲建文物博物馆
2011年11月30日
  
  
  
  建昌东大杖子村的挖掘现场,人们为如此大规模的古墓而震惊。 记者 潘恩战 摄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当中为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值得人们去追踪,遗址、墓葬这些掩埋于地下的文明宝藏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然而,随着人们对这些地下文明的日渐挖掘,越来越多的文物、遗址、墓葬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人们对于这些也逐渐产生了免疫力,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考古成果也变得凤毛麟角。
    曹操墓、三星堆、南澳一号等历史古迹的发掘让人们在充分领略祖先留下的文明的同时,也开始对各种古墓遗址有了自己的判断,而不再是一窝蜂式的追捧。那么,此次在建昌东大杖子村发现并挖掘的古墓,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人们关注?
    东北同时代墓葬里最大古墓
    早年的考古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考古不出关。然而,这样的说法已经随着建昌东大杖子墓葬群的发现不攻自破,精美的青铜器、陶器,高规格的陪葬品都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有着灿烂的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辽宁省著名考古学家方殿春时,他告诉记者,东大杖子的墓葬群可以说是目前发掘出的东北疆域同时代最早的考古遗迹。1999年告破的“1028大案”中,当时追回的文物便属于此处墓葬。
    考古发掘专家认为,在东北能发现2000多年前如此规模的古墓群实属罕见,这一发现将改写“考古不出关”的说法和东北古代文明的历史,更打破了“山海关外无春秋战国时期古迹”的传统说法。而此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群的发现,也把建昌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截至目前,考古队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可能存在200座古墓。在这些古墓之中,此次进行挖掘的古墓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在11月17日的座谈会上表示,这个墓是在东北发现的同时代的最大的一座墓,即使把这个墓放到战国燕文化里面,也是规模比较大的土葬墓。辽宁省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也表示,这是东北地区同时代(战国中期)最大的墓葬,也可能是长城以北自宁夏向东至张家口、承德这一带,目前为止同时代规模最大的。这个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东北历史有着极大的学术价值,张忠培在会议发言上说:“战国时期的东北,这一次算是抓到一个龙头了,点到穴位了。 ”
    中原墓葬风俗与燕文化融合
    从墓葬的棺椁来看,棺椁属于中原地区礼制的一部分,一同出土的还有成套的中原礼器。这说明当地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接受中原的制度特色,对于研究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从目前挖掘的进展来看,这是一座中原墓葬风俗与当地少数民族墓葬特点相结合的墓葬群。
    在墓葬挖掘过程中,出土了七十余个牲畜头骨,包括猪牛马羊等。张忠培在谈到这些头骨时表示,这不是燕文化的东西,这是北方的习俗。
    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一些陶器,这些陶器却带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巍在谈到这些陶器时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器。这不是普通的陶器,而是仿铜陶礼器。虽然整体情况尚不清楚,但可以看出鼎、豆、壶的基本组合也是符合中原地区战国时期墓葬规制的。在燕国中心区域河北发现的一座大墓中也出土了彩绘陶器,这是燕文化的特点,不像其他国别同期大型墓葬出土的是大量的铜器。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随葬品的转型期,青铜器使用趋于完结,转为彩绘陶器、漆器等,汉代还有玉衣。”对此,张忠培也表示认同。
  张忠培认为,虽然现在大家都认同这个墓葬是一个杂交文化的产物,但是这个墓葬主人的身份却依然是一个问号。
    张忠培说:“这个墓主人的身份,应当好好研究,究竟是燕人还是土著人。这个地方无论墓主人是哪个族属,它都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就是从“秦开却东胡”开始,将东北相当一部分地区统一到燕的范围,接下来的秦汉设置四郡,就都把它纳入统一的版图。东北怎么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材料。”
    郭大顺认为,从墓葬的棺椁来看,棺椁属于中原地区礼制的一部分,一同出土的还有成套的中原礼器。这说明当地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接受中原的制度特色,对于研究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填补辽西“古国”历史空缺
    源头就是牛河梁,往下就是夏家店,到青铜器窖藏,到东大杖子,再往后就到了绥中姜女石遗址。这样就把苏秉琦先生理论中的辽西地区东周时期的缺环补齐了。”
    此次挖掘的墓葬,不仅反映了中原和东北的文化交流以及融合等问题,还填补了很多历史空白,同时为很多的学术推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学家朱延平说:“这座墓是对苏秉琦先生‘古国’理论的又一次印证。辽西地区在苏先生看来是古国,古国的源头就是牛河梁。今天了解到的东大杖子墓葬离马厂、马厂沟很近,直线距离也就是三四十公里,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也可以纳入辽西大凌河流域文化区域中。这样就可以把它看做辽西继青铜器窖藏之后,又找到了青铜器的中心。源头就是牛河梁,往下就是夏家店,到青铜器窖藏,到东大杖子,再往后就到了绥中姜女石遗址。这样就把苏秉琦先生理论中的辽西地区东周时期的缺环补齐了。”
    在文化历史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学家徐光冀则认为,从葬式与随葬品看,燕文化的特点很突出,从区域历史的角度看解决了大问题。这一地区战国时期的文化面貌究竟怎么样,从这个墓葬中可以了解。文献记载秦开却胡,距离秦统一仅有七八十年,这个墓葬的年代大体处于这一时期,但整个墓地的情况不一定都是这一时期,燕的势力在却胡前应一直向北推移。这一段历史非常重要,但从夏家店上层文化后的一段历史不是很清楚,建昌的发现可以补充这一段历史。
    给建昌带来的不仅是名气
    在大墓发掘阶段结束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对这个墓葬的挖掘以及周边一些墓葬的挖掘,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对此,郭大顺说:“这个发现为建昌这个发展中的地区提供了一个人文景观。东大杖子北依大山,南邻大凌河支流,环境非常好。东大杖子墓地正在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有几年了,下一步建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则需要从国家大遗址保护的角度。从这一点看,东大杖子够得上国家级,这也能为建昌县提供一处自然、人文结合的景观,对建昌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都有好处。 ”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曹操墓的消息发布后不久,人们就把讨论的话题引到了商业开发上。学者裴钰称,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裴钰算了一笔账:2008年,安阳旅游业收入为54.9亿元,同年,安阳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18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5万人次。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2008年 “五一”假期,安阳市接待游客37.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99.57万元。 2008年“十一”假期,安阳市旅游接待人数达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3亿元。安阳在两个黄金周里,平均从每个旅游者的腰包里“赚取”了214.8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接待人数在200万上下。
    曹操墓作为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按照安阳旅游业平均值214.8元计算,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除了带来的商业价值之外,对于墓葬区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唤醒人们对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意识。时下正在流行的一些鉴宝类栏目,对人们有着一定的误导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逐渐忽视了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而只着眼于其经济价值,这让很多文物和古代遗址遭到了本不应当遭受的破坏。
    如果能够在建昌地区建设一个考古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人领略到这里两千多年前的文化风貌,同时也能唤醒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新闻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11-22/3476508.shtml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