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ofan
  • 浏览: 380955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3C融合的背后,IPTV与DTV

    博客分类:
  • eCos
阅读更多
 

3C融合的背后,IPTV与DTV,牵动着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的神经

11月18日,UT斯达康宣布中标上海电信的IPTV(网络电视)商用网络。紧随UT斯达康之后,11月21日,华为宣布自己中标广东电信IPTV项目。随后中兴也宣布中标承建广东东莞、佛山等地的IPTV项目。中兴还同时宣布自己独家获得了中国电信江苏省10万IPTV用户的项目合同,而此前它已经获得了中国电信山西省的IPTV合同。

与DTV(数字电视)几年来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相比,IPTV大有卯足劲大干一场的劲头。然而,无论IPTV还是DTV,都存在着标准与商业试验之惑。3C融合的背后,IPTV与DTV,牵动着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的神经。

标准之争

目前IPTV标准之争非常激烈。MPEG4、H.264、VC-1是国内IPTV的主要标准,其中中国网通倾向于H.264,中国电信更是将它选定为必备格式,上海文广则倾向于MPEG-4,VC-1只是中国电信的推荐格式。

然而因为国内只有上海文广一家拥有IPTV牌照,虽然国内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在支持IPTV的试点,但本身由于没有牌照,目前都只能和上海文广合作,进行商业试验的地区采取的标准也都是MPEG4。

作为目前IPTV领域最重要的厂商之一,华为将IPTV与NGN、3G、IMS并列为公司的四大发展战略。但是,据记者了解,华为的观点与中国电信已公开的一些看法并不一致。

华为表示H.264毋庸置疑是未来IPTV业务的主流编码技术,但在目前情况下,大规模开展基于H.264的IPTV业务并不现实,一是目前各个主流的 H.264芯片厂家开发的H.264芯片都不太成熟或者处于过渡阶段;二是目前针对H.264的片源很少,对于IPTV正式商用可能会形成一个瓶颈。

同时,华为认为,目前虽然H.264相对MPEG4有一定优势,但与理论上的优势分析相比还相差较大,H.264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因此,到明年下半年进行H.264试验部署也不迟。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程师严海宁等在其论文中则表示了不同看法,“H.264标准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业界也一致认为H.264才是未来IPTV的发展方向。测试表明,目前的系统和终端尚无法做到平滑地从MPEG4升级到H.264,那么业务发展初期发放的MPEG4机顶盒很可能将会因过渡问题而白白地损失掉。”

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国IPTV产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研讨会”上,中国网通系统集成总工程师唐雄燕表示,IPTV标准正在制定中,最早年底前将出台一个草案。

据悉,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委托,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涉及IPTV中国标准的相关方案。此次制定的标准涉及七个方面,分别为业务需求、总体框架、机顶盒、业务平台接口、运营平台接口、接入设备的支持以及视频编解码研究。

另一方面,数字电视标准六年来迟迟未定,使得各大终端厂商只能小心试探,摸着石头过河。

有相关媒体报告,酝酿了三年之久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机卡分离标准草案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审查工作,明年上半年有望出台。

上海交通大学图象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世宝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国微的CAM卡标准已经发布,上海交大的SCAI卡和清华大学的UTI卡目前正在审查当中。”对于将来是否有可能三卡统一为一个标准,郑世宝透露,“国家对于三卡都采取支持态度,而且三卡的适应范围、用途并不完全相同,对用户和运营商来说也具有可选性。”

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毅祥告诉记者,“目前国微的CAM卡正在进行一个月的公示,随后信产部可能会发布相应标准。”对于三卡鼎立的局面,朱显得有些无奈,“最后还要靠市场来决定。当年高清DVD标准已经是好一番折腾。”

不过即使机顶盒机卡分离标准确定,数字电视标准还是显得其路漫漫,正像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之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所说,“数字电视标准的确立包括很多方面,机卡分离标准只是其一。”

商用试验

任何一项新技术,只有通过了市场的考验,才有生存的价值,IPTV和DTV也不例外。在商业试验方面,IPTV与DTV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博弈。

网通与上海文广在哈尔滨开展IPTV的商用试验在发展了3万用户后增长乏力。因为IPTV每月收费60元,而数字电视送机顶盒,每月十多元,内容却相差不大,使得IPTV缺乏互动增值业务的推动,投入资源与收入回报严重失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IPTV光靠电视内容并不能取胜。”

另一方面,由广电主导的杭州模式获得了高度肯定。杭州IPTV与数字电视用同一张网运营,由广电控股。数字电视每月收费14元,用户如果要使用IPTV互动内容,再加收35元。有近20%的杭州数字电视用户选择添加IPTV功能,目前杭州50多万户数字电视已整体平移到IPTV平台,广电总局领导在11月23日进行了验收。

网通曾提出2005年初发展30万IPTV用户,中国电信则喊出今年年中发展50万用户的口号。尽管在近50个城市都有布局,但目前中国IPTV商用人数不到5万。据悉,目前电信运营商已将目标调为把每个城市5%-10%的宽带用户发展为IPTV用户。

尽管用户人数发展远小于预期计划,国内IPTV商用试验却正在加速中。在中国电信与上海文广共同进行的第三轮测试中,IPTV试点范围已经从原先的17个城市扩至23个城市。同时,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由先前的一个哈尔滨扩至20个,包括北京。

但是,IPTV盈利模式不明晰、业务收入与其占用的资源反差太大,以及国家对TV类业务的严格监管等问题使IPTV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很多挑战。 

据有关人士表示,信产部下一步将不再支持研发而是支持应用。信产部要求今年底机卡分离产业化起步阶段用户数要力争达到2万户。那么,现在上海交大的SCAI卡、深圳国微的CAM卡和清华大学的UTI卡,三卡的商用情况又如何呢?

上海交大的郑世宝表示,“SCAI卡的商用正在准备,还没有具体实施。”

深圳国微的朱毅祥则透露,“目前深圳国微和深圳天威视讯正携手机顶盒试点工作,先期推出500台机卡分离盒子,以后将扩展至2000台、2万台。”

“国家信产部目前重点推荐PCMCIA接口方案,上海交大的小卡方案更像一个研究课题,可行性不是很高。清华大学的UTI卡与CAM卡相比,在接口方案上存在差异,商用实施可能会延后。”朱毅祥向记者分析了目前三卡商用的前景。(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