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 书

阅读更多

转载自水木社区             

               关于读书、学习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

     如果说读书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可以从旧有的知识寻到灵感,激发创新的活力,那么就不会有死读书、读死书的可能;如果说现实实践是创新的源泉,那么读书的意义又从何谈起?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读成死书的人,也可以看到越读思想越活的人,之间的差异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所终。现在很多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最普遍的认识就是读书是有用的,但又不是绝对有用的,读书、上大学,学习知识是次要的,有以后工作的敲门砖-文凭是目的,即使是一些奉劝自己的子女读研究生的父母,很多都是这样的心态。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读书的时代,而是将读书作为一种业务、一种间接的媒介,去达到最终极的目的-谋生的一种可能。

      越读书越是显示自己的浅薄,有时越是感觉自己的创新是如此的渺小,想出来的东西比之书本上的相差千里,往往会有无地自容之觉,便开始羞于创新、怯于创新,只想拾人牙慧、采撷前人的智慧成果,而不想再去播种自己的智慧果实,可以说读到这一步,人的创新力已经濒临灭绝,是危险的。我自己存在这种感觉,感到这种危机。毛曾经说过“本领恐慌”,而我最怕的是“创新恐慌”自己失去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激情和创新的成果。

      这是一个模仿的年代,一个抄袭成疯的年代,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年代,一个自我否定的年代。习惯就是一种力量,可以将你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而你却毫无觉察,等某一天,突然正视镜中的自我,发现你却根本不认识自己,叫做失去自我、迷失自我。因为我们都在模仿。小时候,模仿大人;大学后,模仿明星;工作后,模仿前辈;老了,模仿小孩;直到死。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快乐,应该是保持自己的创新,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独特,自己的风采,所以我敬爱有个性而又善良的人,他们能够有勇气保持自己的一面而却不以此张扬,生活的快乐而又简单,这就是读书的目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