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更多

移动设计(淘宝移动应用先驱团队,数年交互设计经验和盘托出,全新解读移动设备用户体验!

傅小贞胡甲超郑元拢著

ISBN 978-7-121-20486-9

2013年7月出版

定价:69.00元

340页

16开

编辑推荐

    淘宝移动设计专家潜心力作,倾情分享数年交互设计经验。

    作者结合大量实际项目案例,从特征、原则、框架、细节、动效、适配、创新、工具几个角度出发,同时引入“流”的概念,对移动设备用户体验进行了全新解读。

    配有线上主页,书中案例可供下载,线上线下完美互动。

    中国用户体验专业组织、IxDC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欧盟可用性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联合力荐。

内容提要

移动应用的交互设计对于移动产品的体验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首先从人-机-环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移动应用的设计,并建立了移动应用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移动端的情境、移动设备的特征,以及触摸的交互方式,作者总结了移动导航和移动框架设计的主要形式,并给出了移动导航设计的原则和思路。为了能帮助设计师们做出一个生动有趣的移动应用,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移动动画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移动特性的细节和创新设计,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根据作者的移动应用设计经验,介绍了一些常用设计工具,希望对新入行的设计师们有所帮助。最后,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流”的交互设计方法,丰富了移动应用的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对移动设计感兴趣、想进入此领域的设计师们做入门指引,亦可给正在移动产品领域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以借鉴。

目录

01概述 

让用户一见钟情的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    

转变交互设计思维        

02特征 

应用的使用情景特征    

移动网络的特性    

设备的物理特性    

触摸手势交互特性        

03原则

主流移动操作系统的基本原则    

移动设计八原则    

04框架 

框架的深度和广度        

移动应用导航的设计模式    

模式之外的因素    

05    细节

让人机交互更多样        

将界面可视化        

用隐喻引导用户    

声音的互动    

06    动效

小细节、大作用    

适合动效的应用场景    

如何描述一段动态效果        

动效设计方法        

07    适配

客户端产品的适配设计        

多设备的响应式设计    

08    创新

移动设计中的创新机遇        

创新技法详解        

评估创新的价值    

09    工具

适合移动设计的工具    

一份好的移动交互原型        

可以触摸的交互文档    

将设计输出到实机上体验

建立移动产品组件库    

高效的纸面原型    

附录:案例及资源下载

番外篇流      

目光和手指的循迹        

目光和手指循环而成的流系统    

把握用户的视觉焦点    

手指的触点区域    

视觉焦点到触点的引导流    

触点到视觉焦点的反馈流    

运用流设计方法对搜索进行重设计    

精彩节摘

序一

   或许是春天的到来,万物兴盛,身边的同学们个个都总结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在自己专业领域里所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想法。这本书也是无明和他团队里的同学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一点一滴攒下来,然后以系统的方式整理出来的结果。花了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腾出了一点空,以读闲书的心情仔细地看了一遍书稿,第一印象觉得这本书好像没那么偏重实物操作和技术,反而有那么一点高度。静下心来思考了一番,呀!这会不会是我从微软搬回亚洲,从而给这个团队带来的一些影响——不再是天天接需求埋首干业务,而是随时关注交互设计的正确观念和整体交互模型的观点。

   夜深了,心里倒还有些许悸动,还是有些同学听了入耳,进而付诸于行动,把许多关于交互设计的想法都融了进这本书。前年刚搬到杭州,下了番功夫,观察了一淘UX的同学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和小区里打工的年轻朋友们泡了一段时间的网吧,非常直觉地认为,做设计的同学们急切需要的是更多更丰富的好的工具和技巧,才能使淘宝产品覆盖到除了中产阶级以外的一些用户。渐渐地,在每天工作里仔细聆听了每个人对设计工作的感想以及所提出的问题,越发觉得每位同学都是聪明绝顶,对于外来事物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但是(注意,这但是来了……)很多深入产品制作的同学常常忽略掉了理论上和细节上的东西,把产品做得非常自我,可是市场的接受度却七上八下没个准。最后的结论是,同学们对自己产品的用户以及他们的心理模型和行为特质了解得还不够全面。

   所以从今年以来,我的首要工作方向是帮助一些同学们加深理论的吸收,同时明确基于理论而来的设计方向。例如这本书中提到的流畅度,这个流畅度可能在桌机世界中不会成为不是太大的阻碍,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电脑性能,慢了卡了,忍一下就过了,趁闲还可以喝口茶。但是换了一个场景,当你在公交上颠簸时读着一本自己心仪的小说,但是因为自己的大拇指短,连翻页都无法一次翻过去的时候,爽度立刻就下降了许多,用户无法达到流畅翻页的期望。可是,既然我们谈交互,在如此小的触屏条件下,如何让用户在期盼阅读下一页内容时能快速地达成动作目标(翻一页),又能在这个翻页的动作上展现这个阅读器是足够人性化的知道你要做的事,而不是用机械化地用i++蒙混过关?这中间的细节,牵扯到了很多交互设计与心理学和行为学接轨的地方。要实现用户利用机械操作目标的期望,提高设备执行的流畅度和灵敏度,提高产品人格特质在用户期望中留下的印象,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常常被急于赚钱或是圈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团队所忽略。我想大家对Path那几颗弹出来的小豆豆还记忆犹新,那几颗小豆豆弹跳速度的曲线,我想是设计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模拟所调校出来的、最令人心动愉悦的结果。同样的交互行为转到其他的设计团队,大家会不会花心思花时间去研究这么点小事呢?

我期望这本书里提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为在中国交互设计领域里奋斗的同学们铺下一些足够深入研究的主题,进而在自己每天的工作里,实践得淋漓尽致,让每个APP都有自己的个性,并在用户心里找到一个位置。

左梓佑

谨职于淘宝/阿里巴巴集团

2013年6月

 

序二

变革中成长

设计是决定产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更注重移动产品的用户体验,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移动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互联网对人类生产及生活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堪称具有革命性。目前,对于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虽然被很多从业者认同,但具体怎么去实施,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

移动应用随时、随地、随心的特征决定了它不同于PC产品的设计理念,移动应用的从业者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思考设计。APP Store上每月都会涌现出无数的应用,但高质量的产品还不够多,如何帮助开发者提升应用的设计品质,这需要所有移动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本书的作者们是移动产品领域内的一批优秀设计师,他们从自身的移动设计经验出发,结合沉淀多年的移动设计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移动设计的方方面面,相信能给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带去一些帮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我相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仍然会持续改变人们的生活,移动应用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其体验的提升定会让人们进一步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宋涛

斯凯网络CEO

作者简介

傅小贞,浙大心理系毕业,03年起在UT斯达康,中国移动研究院,淘宝网等多家公司从事移动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工作,曾组建过淘宝移动设计团队,领导淘宝移动主站和主客户端的设计;现负责斯凯UXC部门,推动冒泡系列产品设计。

 

胡甲超,交互设计师,来自阿里UX团队。06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过网站、桌面软件、无线客户端的交互设计,参与了阿里软件、淘宝Android客户端、阿里旺旺等产品的设计。在移动领域拥有多平台的设计经验,关注跨界设计和移动体验创新。

 

郑元拢,无线领域设计专家,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目前任职于淘宝,从事无线方面的创意产品设计,负责过淘宝系列产品移动端的交互设计。

媒体评论

移动设计包含了用户、场景、功能、架构、交互、手势、视觉、动态等诸多方面。小贞和他的淘宝同事们将他们的理念、方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后,给移动设计师、产品经理和互联网创业者带来了这本移动设计的实践佳作!

 

黄峰

 

唐硕用户体验设计咨询CEO

 

   本书全面总结了移动应用设计的原则和经验,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娓娓道来,彻底展现了移动应用设计的智慧,体现了作者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值得称赞。本书是目前移动应用设计领域最出色的书籍之一,已经收录到我的设计书库,作者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交互体验峰会“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的资深主讲人,我向业界同行隆重推荐这本书。

胡晓

IxDC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移动设计》一书的作者们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移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具体问题,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很好地阐释和解读,可以帮助更多新入行的从业者们尽快掌握移动交互设计的门道。

 

中国欧盟可用性研究中心刘正捷

前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应用的流行度在近两年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进入到移动应用的领域中来,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但是移动应用的设计不同于PC的设计,移动设备的特征、使用情景的复杂、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都使移动应用的设计变得特殊。

   作者团队的成员们近几年来一直在淘宝从事移动应用和WAP站的设计,在这段工作过程中,经历了移动设计潮流的兴替迭代、操作系统的推陈出新、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移动设计领域,也给设计师们带来许多兴奋点。大家需要去了解系统的变化对设计带来的影响,研究新系统的设计规范,探索新设备特性带来的设计潜力......在团队成员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我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些移动设计上的沉淀,把我们这些年的移动项目经验、设计资料总结和基础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以此来帮助广大对移动设计感兴趣、有热情的朋友。

   本书从想法诞生到付诸实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项目启动后得到了团队成员的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七、八个人的编写小组,收集了很多关于移动设计的资料。我本人基于人-机-环的角度对移动设计进行了知识梳理,结合了我们已有的知识沉淀,确定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和编写提纲。在全书漫长的撰写过程中,所有作者在工作之余牺牲了大量的私人时间,在会议室里激烈探讨、争论,从行文风格到专业术语,从内容结构到设计观点,都经过了一遍又一遍的推敲。当全书完成时,每位作者对设计也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书的写作过程也让大家受益匪浅。诚然我们尽了全力,但受限于作者的认知,书中难免有纰漏,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教。

本书主要由我、胡甲超、郑元拢、曹莎、王琪琦、王向红共同完成。第1、2、3章由我完成,第4章由郑元拢完成,第5章由胡甲超完成,第6、9章由王琪琦、郑元拢完成,第7、8章由胡甲超、王向红完成,最后的番外篇由我和曹莎完成。本书的封面和版式设计由祁汉琦完成,他的专业功底使本书增色不少!

在撰写过程中,沈波、祁汉琦、王炜彧、李昊彦等都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淘宝的设计专家闻空、若汐、乐乘等也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全书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出版社的任晓露及其同事们的专业能力也为本书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致以真挚的谢意!

傅小贞

2013年6月于杭州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