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ong
  • 浏览: 48686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博客专栏
D1667ae2-8cfc-3b68-ac7c-5e282789fa4a
论开源
浏览量:8527
7eb53364-fe48-371c-9623-887640be0185
Spring-data-j...
浏览量:12810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杜拉拉升职记》之我见

阅读更多
《杜拉拉升职记》这本小说貌似从07年开始,成为了大热,一度在卓越亚马逊,当当等网站的销售排行榜上拔得头筹。
但是这部书和它的续集《华年似水》是不是像排行榜那样,实至名归呢?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首先,这部系列得以热卖,和当前的大形势,大环境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书中给出的一系列500强工资单,足够让小资们在茶余饭后大大的攀比一番了,我也不例外。我想这本书如此畅销,和这个卖点有着极大的关系。
远的不说,就说水木清华的职业生涯/worklife版吧,此书未出现之前,版上的人能够拿到8k月薪,就已经开始xb(显摆)了;此书一经推出,大伙儿才知道露怯了,原来500强外企一个小小的行政主管,月薪也将近8k,眼看着wl版的行情水涨船高,你不说自己月薪税后2.5w以上,根本就不好意思在wl版混。即使月薪2.5w,也还得年底双薪才成,否则还是没法和人家区区一个行政经理年薪23万比。可见此书这一卖点的诱惑力了。我估摸着,现在但凡看过此书的人,都将书中主人公的收入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其次,作者能够对职场的潜规则,生存之道进行正面的解释和说明,似乎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小说,它给了刚入职场和在职场浸淫多年的老人们很多指明灯似的指引,虽然不见得都那么深刻,但确实是很难能可贵的。真正做到了分享知识,分享人生。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但从整部系列来看,作者似乎对职场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深刻,或者是还有很多话没有说,也不想说.
以上就是这本书热卖的大致缘故了。
而这部系列的明显的弱点如下:
1.在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中,主人公杜拉拉的运气怎么如此之好,在强人林立的连普通销售代表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学历的500强外企,几年功夫就出人头地。如果不是真的强人中的强人,让人极不可信,单凭一个装修项目就一步登天?作者真把外企的老总和总监当傻瓜对待了。要知道,我一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前同事,在BEA,Oracle混了3年多,职位和薪水目前仍是一分不动,还是人下人。而此书的作者通过杜拉拉的眼睛,告诉大伙儿,要混就要混外企,外企贼拉好混,随便做个项目就能升经理,这在现实中有多大可信度。
2.杜拉拉升职记全书给人一种很浅显的感觉,无非是卖弄一下you deserved it这种中英文翻译,以彰显作者在外企所接触到的良好再教育和氛围,这是一种典型的小资心理和写照。须知前辈们早就说过:小资是最虚伪的一群。而职场上尔虞我诈这种真正的较量,被一个女性作者全部一笔带过了,似乎生活每一天都是非常美好的。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女性的魅力征服了一切,使原本复杂多变,妒贤嫉能,勾心斗角,老谋深算的职场变得简单从容,迎刃而解了。
作者笔下的外企,给人一种一片歌舞升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甚至可以达到夜不归宿境界的感觉。
3.在第二部《华年似水》中,作者似乎意识到了上一部的部分问题。当然,不客气的说,也是受到了其他小说的冲击。在第二部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分析的还算透彻,加大了深度。但是《华年似水》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几乎所有的问题分析和观点,看法,都是由杜拉拉嘴述,场景和其他人物都显得可有可无。所有的场景中,都看到杜拉拉一个人在口述,在总结,可见作者对各种文学作品描绘手法所知甚少和技术上的贬乏无知,从而造成人物刻画呆板,单调重复,仅仅通过说教式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是无法想象,极其失败的。
这简直相当一个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此书必会让韩寒之流偷笑。
综上所述,杜拉拉系列,从文学修养,码字技术的角度来讲,实在是一个非常烂的系列,如果拿到《当代》,《收获》,《钟山》这样的职业作家发表文章的地方,根本连变成铅字儿的可能都没有,可以预见那些老编辑的评语:故事不具有可读性,一点也不跌宕起伏;辞藻修辞方式不够华丽,几乎全是说教式对白,汉语博大精深的文法在作品里毫无体现;场景描述和刻画不够准确,太模糊,极易让读者混淆;主人公坐直升飞机升级,不像是现实中的事例,纯属瞎编乱造.
总之一句话,拿回去,改!
分享到:
评论
7 楼 iaimstar 2009-07-28  
外企很好么?
6 楼 JimyChen 2009-07-27  
所以我看了前面一点就看不下去了
5 楼 sharong 2009-07-27  
youcai 写道
第一次看见批评这本书是从文字差,办公室勾心斗角描写不够这方面来写的。
看到的很多批评都是说写的太夸张了,容易带坏新进的小白领。

说老实话,这两本书文笔实在太差了
4 楼 youcai 2009-07-27  
第一次看见批评这本书是从文字差,办公室勾心斗角描写不够这方面来写的。
看到的很多批评都是说写的太夸张了,容易带坏新进的小白领。
3 楼 Eastsun 2009-07-27  
weiqingfei 写道
看来没见过世面的人还真多。

+1
2 楼 weiqingfei 2009-07-27  
看来没见过世面的人还真多。
1 楼 chinata 2009-07-27  
sharong 写道
《杜拉拉升职记》这本小说貌似从07年开始,成为了大热,一度在卓越亚马逊,当当等网站的销售排行榜上拔得头筹。
但是这部书和它的续集《华年似水》是不是像排行榜那样,实至名归呢?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首先,这部系列得以热卖,和当前的大形势,大环境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书中给出的一系列500强工资单,足够让小资们在茶余饭后大大的攀比一番了,我也不例外。我想这本书如此畅销,和这个卖点有着极大的关系。
远的不说,就说水木清华的职业生涯/worklife版吧,此书未出现之前,版上的人能够拿到8k月薪,就已经开始xb(显摆)了;此书一经推出,大伙儿才知道露怯了,原来500强外企一个小小的行政主管,月薪也将近8k,眼看着wl版的行情水涨船高,你不说自己月薪税后2.5w以上,根本就不好意思在wl版混。即使月薪2.5w,也还得年底双薪才成,否则还是没法和人家区区一个行政经理年薪23万比。可见此书这一卖点的诱惑力了。我估摸着,现在但凡看过此书的人,都将书中主人公的收入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其次,作者能够对职场的潜规则,生存之道进行正面的解释和说明,似乎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小说,它给了刚入职场和在职场浸淫多年的老人们很多指明灯似的指引,虽然不见得都那么深刻,但确实是很难能可贵的。真正做到了分享知识,分享人生。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但从整部系列来看,作者似乎对职场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深刻,或者是还有很多话没有说,也不想说.
以上就是这本书热卖的大致缘故了。
而这部系列的明显的弱点如下:
1.在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中,主人公杜拉拉的运气怎么如此之好,在强人林立的连普通销售代表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学历的500强外企,几年功夫就出人头地。如果不是真的强人中的强人,让人极不可信,单凭一个装修项目就一步登天?作者真把外企的老总和总监当傻瓜对待了。要知道,我一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前同事,在BEA,Oracle混了3年多,职位和薪水目前仍是一分不动,还是人下人。而此书的作者通过杜拉拉的眼睛,告诉大伙儿,要混就要混外企,外企贼拉好混,随便做个项目就能升经理,这在现实中有多大可信度。
2.杜拉拉升职记全书给人一种很浅显的感觉,无非是卖弄一下you deserved it这种中英文翻译,以彰显作者在外企所接触到的良好再教育和氛围,这是一种典型的小资心理和写照。须知前辈们早就说过:小资是最虚伪的一群。而职场上尔虞我诈这种真正的较量,被一个女性作者全部一笔带过了,似乎生活每一天都是非常美好的。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女性的魅力征服了一切,使原本复杂多变,妒贤嫉能,勾心斗角,老谋深算的职场变得简单从容,迎刃而解了。
作者笔下的外企,给人一种一片歌舞升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甚至可以达到夜不归宿境界的感觉。

3.在第二部《华年似水》中,作者似乎意识到了上一部的部分问题。当然,不客气的说,也是受到了其他小说的冲击。在第二部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分析的还算透彻,加大了深度。但是《华年似水》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几乎所有的问题分析和观点,看法,都是由杜拉拉嘴述,场景和其他人物都显得可有可无。所有的场景中,都看到杜拉拉一个人在口述,在总结,可见作者对各种文学作品描绘手法所知甚少和技术上的贬乏无知,从而造成人物刻画呆板,单调重复,仅仅通过说教式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是无法想象,极其失败的。
这简直相当一个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此书必会让韩寒之流偷笑
综上所述,杜拉拉系列,从文学修养,码字技术的角度来讲,实在是一个非常烂的系列,如果拿到《当代》,《收获》,《钟山》这样的职业作家发表文章的地方,根本连变成铅字儿的可能都没有,可以预见那些老编辑的评语:故事不具有可读性,一点也不跌宕起伏;辞藻修辞方式不够华丽,几乎全是说教式对白,汉语博大精深的文法在作品里毫无体现;场景描述和刻画不够准确,太模糊,极易让读者混淆;主人公坐直升飞机升级,不像是现实中的事例,纯属瞎编乱造.
总之一句话,拿回去,改!


感觉真的很酸。
PS:我没看过这本书也从未上过水木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