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milylq
  • 浏览: 5632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北京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sxu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书上的需求分析&我感觉到需求分析

阅读更多
先说说在学校里学到的需求分析过程:
可行性研究:技术 经济 操作可行性
  1、系统使用的关键人员提供有关材料-----分析员(复合确认,排除含糊不确切的描述)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阅读现有系统的文档和使用手册,并通过使用者了解能完成的基本功能,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宜在研究现有系统上花费太多时间 画出系统流程图由有关人员检验自己理解是否正确)注意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这是设计新系统的重要约束条件
  3、分析员对基本功能以及约束条件有一定了解,使用数据流图描述数据在目标系统中流动和处理情况,概括的表达出对新系统的设想。
  4、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基础与用户讨论分析员对问题有误解或者用户遗漏的要求。

分析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导出一个试探的解---在此基础上再定义问题--再分析---修改解    循环
5、技术 操作 经济上是否可行
6、分析成本效益
7、拟定开发计划
8、书写文档提交审核 把整个可行性研究各个步骤的工作结果写成清晰的文档,确认,以决定是否采纳分析员推荐的方案。

公司近期要改进系统,由于人力不够决定购买:
1、由各部门提供一份具体的需求---对方公司的分析员---针对文档逐条落实,理清了含糊的地方,对一些他认为不容易实现的功能当时就pass掉了或者是建议用其他的方法来实现再或者说开发这个功能的代价比较大,希望再考虑下,公司的人一看到代价大(隐含着费用要高),就放弃了这个功能。 我们要买的这个系统是对方公司的标准产品再加点个性定制,只要涉及到改掉标准产品比较大的情况,对方就会想pass掉或者提些其他建议,实在不同意的也就接受了。------倒是跟书上的差不多,在我意料外的是,分析员当时就能pass掉一些,有的立马就提出了新的意见。在我的想象中是第一次交谈只是收集我们公司的要求。

2、貌似没有研究我们现在的系统。只有很少一部分财务功能是现有的

3、未完待续......
我们公司的情况:所有软件服务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各个部门都是我们的上帝。只要提出问题,简直就直接没有了可行性分析,特别是老总想要的,不管当前的技术水平能都达到,我就在几天在之内要这么个东西,看着办吧。有些功能做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未必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只是因为是老总提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