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传志自传(三)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阅读更多

“进军海外成功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敢往上做了,从进军海外开始,我们第一次制定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以及分几步去实现。学会了制定战略,然后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目标太高了,我们就把土垒成台阶,一台阶一台阶往上走。”回首往昔,柳传志明显有着成功者惯有的自我欣赏。

  当然,他有资格这么做。从20万元起家,20年间飞速发展;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 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的第一。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2000年做到30亿美元,我是有把握的,这话等于像立了军令状,说出去一定要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我只是提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说实,因为从3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飞跃?2000年以后,世界计算机产业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亿美元以后是不是还不够进500强,那时候是不是门坎又高了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是冲着500强去的,坚决要向世界500强目标挺进,也许在我的手里实现不了,但是到了杨元庆、郭为手上非实现不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虽然柳传志也曾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跟在微软、IBM、英特尔后面“吃土”。“吃土就是我们赛跑的时候,跑在前面的人说,你在后面吃土吧,他跑得快,我在后面吃土,这没错,咱们现在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工业,搞好销售渠道。”柳又说,“但我们心里希望是领跑的,最起码不要老跑在别人后面。”

  柳传志到底没有耐心再用20年时间演绎龟兔赛跑的故事。于是,尽管到2004年12月8日之前,“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商界最时髦的词汇之一,且不乏海尔、华为和TCL这样的大胆试水者,但联想的大收购还是使其一跃即登到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破冰之旅的最巅峰:此前,尚未有过一家中国企业吞下更大、更加成熟的西方标志性企业的资产。

  伴随这一近乎疯狂的收购行为而来的,是一家PC年销售量1400万台、年销售收入约130亿美元的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新联想的诞生。

  至此,经过21年的发展,联想正式成为一家拥有1.9万多名员工、7大全球研发中心、4大PC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