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周末漫谈
这一年,我无意中知道MOOC网,才发现原来网上还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各所名校的免费课程。相见恨晚,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吧。
我今年通过MOOC等平台完成的课程,那些中途放弃或推迟的课程不在列:
效率类:
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Get Organized: How to be a Together Teacher
历史类: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
The Modern World, Part One: Global History from 1760 to 1910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写作类:
Crafting an Effective Writer: Tools of the Trade (Fundamental English Writing)
English Composition I
哲学相关: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 ◆ ◆
自学的初衷
每个人学习的理由各不相同,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
1.为了提升英语水平
因为工作需要,我一直都在磕磕绊绊、断断续续地学习英语。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英语渣到看《纽约时报》就像看天书一样,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文盲般的挫败感。中间省略一段渣渣的苦逼困斗过程。直到后来系统地学习了口译、笔译的网络课程,再加上大量的实战,终于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用武侠术语来说,就是有一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
当时学口译、笔译时的部分讲义笔记
打通任督二脉并不等于武功化境,恰恰相反,它只是练习高级功夫的基础。说得通俗点儿,刚刚入门而已。但有了这个基础,就像有了一点点内功一样,再学各种招式就会容易很多。
那个时候,我决定学点其他功夫。而MOOC就好像是一个江湖,这里有很多个门派,每一个课程就是一本武功秘籍,每一本秘籍都能极大地增强功力。于是,从《Learning How to Learn》开始,由此我开启了刷课练功的征程。(PS:因为要顺带刷英语,所以我选的课程大部分都是英文授课。)
分享一点经验:
-
如果真想提高英语,就别看字幕;
-
如果实在听不懂,要看也只看英文字幕;
-
如果连看英文字幕都很困难,那这门课对你太难了,建议换一门难度低一点的。
比如,词汇量低于三五千的孩子,学习《English Composition I 》这门课可能会感觉吃力,学习《Crafting an Effective Writer: Tools of the Trade (Fundamental English Writing)》这门课的话则会相对难度适中一些。
2.为了解决一些很实际的困惑
1)明明生活顺遂,为什么不开心?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我不明白明明自己工作稳定、生活顺遂,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我问过周围的朋友,但是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决定自己为自己诊治,这也是我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原因。
后来证明,我当初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学完这个课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为什么执行能力差?喜欢拖延?
这是我在mooc上学习的第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了解了拖延症的成因,以及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对抗拖延症。
3)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帮助。《Get Organized: How to be a Together Teacher》这个课程非常简短,里面介绍的一些实用表格我也一直在使用,并不断改进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格式。
◆ ◆ ◆
学什么?
之前有朋友问我,你最近都在网上学些什么,我说历史和哲学。她很是意外地说了句,你怎么不学些有用的,我还以为你学的是跟工作相关的东西呢。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在她看来学心理学和历史是没用的,因为这些课程对升职加薪没什么用,花那么多时间,还不如学门职业技能实在。关于这点,我是这么认为的:
1.有用VS没用
有很多人问我,平时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英语有没有用?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我觉得这个动机很重要,否则,你根本学不下去。
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认识一位前辈,大学学的是科技英语,毕业后分配到政府工作。他是他们单位唯一一个坚持每天学习外语的人,周围人都笑他,有现成翻译不用,干嘛自己学。直到工作十几年后,中国使馆招募驻外大使,他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
所以,有没有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取决于你为什么要学。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只要学习,总会有收获。很多时候,学习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仅是学英语,学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2.需要VS喜欢
我们学习大部分是出于两个目的:需要,或者喜欢。二者在效果上,很难衡量,但在持久性上,却有显著不同。
出于实际需要学习,大多是为了解决一些眼下的问题,比如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答疑解惑、为了考证加薪等。但是,这样的学习很难有长效性,就像吃药一样,当病好了,你就不再想吃药。就算接下来的补药对身体有好处,但这种需求已经不那么迫切了。举个例子,高考结束后,还有多少人主动学过曾经不感兴趣的科目?
为了爱好学习则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就像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个人,也不是为了经济上的企图,就是喜欢,就是想努力接近她,不计成本,经年累月,乐此不疲。
因此,在我看来,与其问“我应该学什么?”,不如问“我喜欢学什么?”、“我想学什么?”。
3.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只有一个方法——尝试。这和超市的试吃是一个道理,先尝尝,口味对了,那就对了,口味不对,换下一个。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一开始也没有很强的方向性。只是先学一些觉得很实用,很感兴趣的课程,再慢慢发现原来学习A还要知道B,学习B还需要了解C,为了更好的学习A,其实我应该先学好B和C......就这样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学什么,按什么顺序学。
所以,不要想太多,先学了再说。基本上你能坚持学下去的,就是你比较感兴趣的。
◆ ◆ ◆
怎么学?
1.招式还是内功?
我觉得学习就跟练功一样,分两种:一种是练内功,一种是练招式。
招式,浅显易学,上手快,见效快;内功,则聚沙成塔,旷日持久,进展缓慢。武功要想登峰造极则必须内外兼修,内功要深厚,招式要精通。但是,天下武功种类众多,包罗万象,一个人穷极一生,真正能精通的也不过几种,所以有些功夫学些招式就可以,有些功夫则需要苦练内功。
具体来说,以我自己为例,像时间管理、《学习困难科目的实用思考方法》这种实用类的课程,我把它归为招式类,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实用技巧即可,不用深入。而历史类、哲学类的课程我比较感兴趣,则投入的时间更多,学习得也相对深一些,这些属于内功。
2.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同样一个课程,不同的人学习,收获也会不一样。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学完一个课程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
What——这个课讲了什么?
-
How——这个课是如何讲的?
-
Critique——你同意课程中的观点吗?
-
Reflection——对你的生活有什么用?
回答这些问题会助于将知识系统化,将各个知识块有条理的组织起来。前两个问题属于比较浅显的层次,认真听课基本上都能回答上来。而人与人之间水平的差别往往表现在后两个问题,它直接反映了你思考的层次。我认为学课程和阅读的方法是相通的,对于这四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参看我之前的文章《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这样读收获更多》。
◆ ◆ ◆
怎么坚持?
自学是件苦逼的事情,它要占用你原本可以用来娱乐的时间。
为什么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要听课?
为什么别人刷网页的时候,你要读书?
为什么别人逛淘宝的时候,你要写笔记?
为什么别人玩游戏的时候,你要查资料?
为什么一个人愿意在下班后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坐在书桌前学习?
所以自学最难的地方既不是学什么,也不是怎么学,而是怎么坚持,因为你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做斗争,和轻松舒服的安逸做斗争。这么难,怎么办?
方法只有一个——养成习惯。
是的,习惯。
学生时代,我一直很喜欢写作。工作后,这个爱好就搁置了。直到从今年开始,我又重新开始学习写作课程、加入写作训练营、坚持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学习体会,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学生时代大大小小的日记本有几十本,尽管工作后这个习惯就慢慢放弃了,但是一种热爱一旦养成习惯,就容易顺着这种惯性坚持下去。很多人很难做到每天学习,却可以很轻松地坚持每天刷牙。为什么?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毕业很多年后,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学霸可以天天学习而我却做不到的原因了,因为学习对人家来说就跟刷牙一样自然啊!(一个老学渣多么痛的领悟~)
PS:关于如何培养习惯,可以参看我之前的文章《意志力薄弱的人,该如何持之以恒?》
◆ ◆ ◆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这一点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我认为自学最大的意义就是——给未来的自己投资。如果说有什么投资是只赚不赔的话,那么自学无疑就是这样的投资。而且,这项投资越早越好,它会为你带来这样一些收益:
1.解锁加速学习的技能
自学,未必能够给你带来好的工作、好的运气、好的报酬。但是,学习到一定程度,你会解锁一个关键技能——融会贯通,之后你的学习速度就会呈几何增长。
根据Barbara Oakley教授的观点,我们的知识是压缩成“块”(chunk)的,每一个块都有一个固定的神经回路,某个块用得越频繁,那一部分的神经回路就会越牢固,就像小路越走越平坦一样。而我们学习新知识时,神经会自发地选择那些平坦的路径,也就是会与已有的知识块进行连接,这个过程被称为“融会贯通”或者“触类旁通”(transfer)。所以,当你的知识块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大之后,后面学习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容易。有人说,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加速度,原理就是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原有的知识块很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连接,带来惊喜。每个人都看到苹果落地,却只有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这种“顿悟”,其实就是融会贯通的意外成果。
2.获得阶梯式的成长
想起网络上的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回答说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工作的前几年往往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时期,当你一切都能得心应手、熟悉应对时,很容易进入一种平和的温水煮青蛙的时期。
当一个人的学习曲线开始趋平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谁都喜欢安逸,可是安逸的后果就是一年的工作经验一不小心就用了十年。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
3.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知乎有一个问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主问:
你在知乎上究竟学会了什么?
其中最高票的回答是这样的:
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只能给别人点赞。
一句话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坎。不多解释,你们懂的。
总结:
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认识的提高。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好心塞,为什么我20岁的时候,不懂得这些呢?
或许,人的一生总是要走些弯路的吧。这种时候,大概也只能大丈夫了。即使现在有些晚了,我还是想说:趁着牙好胃口好,赶紧学习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静言思”(ID:jingyansi8),这是一个分享学习心得,推荐个人所爱的公众号,有时严肃,有时欢快。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学习吧,你会找到你的灯塔。
相关推荐
合理规划时间,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如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时、下班途中的时间、晚上临睡前的一小时等,都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些时间的充分利用,对于忙碌的自考生而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网课...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个小时的麻烦 - **解释**:提前规划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 **实践建议**:前一天晚上整理第二天所需资料,减少临时忙乱的可能性。 #### 45. 出现在公共场合时要保持整洁 - **解释**...
实训商业源码-头像挂件-毕业设计.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高斯烟团模型,这是一种用于预测大气中污染物扩散的模型。主要内容涵盖大气稳定度计算、坐标转换、扩散系数计算及三维浓度叠加值的实现。首先,文章解释了高斯烟团模型的基本概念,即假设污染源释放的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一个高斯烟团,该烟团随时间扩散、混合和沉降。接着,文章逐步讲解了Python代码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导入必要库、定义大气稳定度分类、实现坐标转换函数、计算扩散系数以及编写浓度叠加值计算函数。最后,通过该模型可以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为环境工程和气象学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工程、气象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的研究项目,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污染物的行为,从而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Python代码实现了高斯烟团模型的关键部分,能够作为教学工具或实际项目的参考。
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多维时间序列预测MATLAB代码实现。具体应用案例为北半球光伏功率预测,涉及的数据集包含太阳辐射度、气温、气压和大气湿度四个输入特征,以及光伏功率作为输出预测。文档详细介绍了从数据加载与预处理到EMD和KPCA处理,再到LSTM模型训练与预测的具体步骤,并进行了EMD-LSTM、EMD-KPCA-LSTM和纯LSTM模型的对比分析。此外,还强调了代码的注释清晰度和调试便利性,确保用户能够顺利运行和理解整个流程。 适用人群:适用于具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或学生,特别是那些对时间序列预测、机器学习和光伏功率预测感兴趣的群体。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使用EMD、KPCA和LSTM组合模型进行多维时间序列预测;② 对比不同模型的效果,选择最优模型;③ 掌握MATLAB环境下复杂模型的构建和调优方法。 其他说明:代码已验证可行,支持本地EXCEL数据读取,附带详细的“说明”文件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建议用户在实践中结合实际需求调整参数和模型配置,以获得最佳预测效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进行BLDC无刷电机的仿真,重点在于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以及两种主要的换相方式——有感hall换相和无感反电动势过零换相。文章从仿真准备、模型创建与设置、具体控制方法到最后的仿真结果与分析进行了全面讲解。通过PI控制器调整电流和转速反馈值,确保电机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文中还对比了两种换相方式的优缺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BLDC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适合人群:对电机控制有一定兴趣并希望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BLDC无刷电机控制原理和技术细节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想要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的学习者。目标是让读者能够独立完成BLDC无刷电机的基本仿真,并掌握关键控制技术和换相策略。 其他说明:本文基于作者的经验总结,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入门指南,虽然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luent软件进行碱性水电解槽乳突主极板的三维建模及其流体动力学仿真。主要内容包括乳突主极板的三维模型创建方法,探讨了凹面和凸面的深度与间距对流场的影响,并进行了后处理分析,如压力分布、温度分布、流线轨迹和涡分布等。通过这些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碱性水电解槽的工作原理和优化其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氢能研究的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及相关专业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碱性水电解槽内部流场特性的研究人员,目标是提高电解效率和优化设备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简化的示例代码,用于指导读者如何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设置和分析。实际操作时需结合Fluent的帮助文档进一步学习。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意组参加第九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技术报告,涵盖了旋转LED车、漂移车、翻转车和过山车的设计与实现。文档详细介绍了各车型的系统架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电源、驱动电路等)、软件设计(如PID控制算法、中断调用等)以及机械调校(如前轮调整、差速调整等)。每个车型都有独特的控制需求和技术难点,如旋转LED车的直立控制、漂移车的速度和转向控制、翻转车的角度和速度控制、过山车的传感器优化和电机驱动等。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特别是对智能车竞赛感兴趣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智能车竞赛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②掌握传感器、电机驱动、PID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③学习如何进行系统集成和机械调校,以优化车辆性能;④为参加类似的智能车竞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说明:文档中引用了大量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深入学习的途径。此外,文档不仅展示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的细节,还强调了实际调试和优化的重要性,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多目标寻优技术和PSO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中实现分布式光伏电源的选址定容。文中阐述了选址定容对配电网的重要意义,并具体解释了多目标寻优技术和PSO粒子群算法的工作原理。通过Matlab编程,作者实现了以网损、电压偏差和光伏消纳为优化目标的程序,能够调节光伏接入个数并输出数据对比图,便于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最终,通过程序运行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最优的分布式光伏电源选址定容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分布式能源研究以及对优化算法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提升配电网性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和提高光伏消纳率。通过调整光伏接入点的数量,满足不同配电网的需求。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附带了实际的Matlab代码实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
数学复习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移相全桥电路(PSFB)与DCDC转换器的技术细节及其应用场景。首先介绍了PSFB相较于传统全桥电路的优势,特别是零电压开关(ZVS)特性对提高效率的作用。接着详细解释了PSFB的工作原理,包括通过STM32配置互补PWM来实现相位差的具体步骤,以及确保安全运行所需的死区时间配置。此外,还讨论了LLC谐振腔的设计与调试技巧,提供了基于Python的ZVS可行性评估工具。对于控制策略部分,则重点讲解了电压模式闭环控制中的斜率补偿机制,并分享了一个高效的数字实现方法。最后提到变压器设计中的常见挑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精确选择元件参数的重要性。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电子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专注于高效能电源设计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PSFB和DCDC转换器的设计要点和技术难点,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适用于需要优化电源系统效率的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有理论分析,还有具体的代码实例和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实际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VMD(变分模态分解)的基本原理及其优化方法,特别聚焦于利用麻雀优化算法对VMD的关键参数——惩罚因子和模态数进行寻优。文中不仅阐述了VMD的工作机制,还展示了如何通过麻雀优化算法在解空间中找到最佳参数组合,以提升信号分解的效果。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分解模态图、三维可视化和边际谱图等工具在分析VMD分解结果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从事信号处理、数据分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VMD变分模态分解及其优化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进行精确分解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信号处理的精度和效率,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信号的特性。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背景和实验数据支持,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VMD及其优化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及其建模方法,重点讨论了MATLAB和Simulink在EPS建模中的应用。EPS系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提供辅助转向力,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中不仅涵盖了EPS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还深入探讨了MATLAB和Simulink在EPS建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仿真和分析。此外,文章还介绍了eps量产模型和企业级量产asw模型的功能和技术方案,如随速助力、回正、摩擦、惯性、末端保护等功能的具体实现。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相关专业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EPS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技术人员,旨在提高对EPS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优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背景和技术实现路径,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EPS系统的开发流程和技术要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模糊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闭环PI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首先阐述了PMSM闭环PI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即通过PI控制器对电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利用矢量控制技术实现电机的解耦控制。接着探讨了模糊控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模糊控制器优化PI控制器参数,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随后,文中描述了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的具体模型和环境设置,包括PMSM模型、PI控制器模型、模糊控制器模型及相关电路模型。最后展示了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在静态和动态性能方面的优越表现,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模糊控制和PMSM有研究兴趣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PMSM闭环PI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的研究人员,旨在提升PMSM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仿真结果和分析,还讨论了该系统的优化方向和潜在应用领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西安邮电大学设计的跳舞小车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音乐频率控制两辆小车的协同动作,实现类似跳舞的效果。系统以MC9S12DG128微控制器为核心,结合YS-V0.7语音识别模块、蓝牙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小车通过检测音乐频率,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蓝牙模块发送给另一辆小车,使两辆车同步动作。文章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包括车模的规格、电源模块、电机驱动电路、传感器电路及软件编程。此外,还进行了系统调试和性能检测,确保各模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对智能汽车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机器人控制感兴趣的高校学生及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设计课程及科研项目;②帮助读者理解语音识别、蓝牙通信、传感器应用及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③提升读者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和硬件电路设计方面的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还记录了系统调试和性能检测的过程,有助于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参考和改进。文中提到的系统仍有优化空间,如提高蓝牙通信的强度和路径规划的优化,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系统更加智能化和美观。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1550nm倾斜光纤光栅(FBG)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倾斜光栅的基本概念,即通过改变布拉格光栅的倾斜角度,使光栅能够与包层模式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拓展了其应用场景。文中详细描述了倾斜光栅的关键参数设置,如倾斜角θ、栅区长度L、折射率调制深度Δn以及周期Λ,并提供了基于Python的耦合模方程求解方法,用于模拟倾斜光栅内部的光传播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折射率条件下,倾斜光栅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尤其适用于高精度折射率传感。此外,还讨论了倾斜光栅在WDM通信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特别是在色散补偿方面。 适用人群:从事光纤传感、光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倾斜光栅的设计;②指导工程师将倾斜光栅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如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③探索倾斜光栅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创新应用。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倾斜光栅的基础理论,还包括具体的数学建模和实验数据,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这一先进技术。
3.10-线代基础10.mp4
cJSON项目JSON数据文件
实训商业源码-母婴商城小程序模板-毕业设计.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7-200西门子PLC的自动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概述了S7-200西门子PLC的特点及其在自动洗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接着阐述了组态王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与S7-200 PLC的协同工作方式,用于实现洗车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然后讨论了模拟仿真控制系统的作用,通过模拟真实洗车环境来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最后讲解了PLC程序的具体编写方法,包括输入/输出程序、主程序和子程序等部分,确保洗车设备能按预期高效运作。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对PLC编程和洗车控制系统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掌握S7-200西门子PLC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②指导技术人员完成自动洗车控制系统的搭建、配置和调试;③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资料。 其他说明:文中还附有一段简化的S7-200 PLC程序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直观理解编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