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longshan
  • 浏览: 68546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厦门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专访Hyperion首席技术官:谁关心商业智能

阅读更多

Hyperion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表示,跟踪经营业绩的分析软件也许并不是企业IT部门最关心的领域,但是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了。

 

商业智能(BI)这个词也许会令很多技术专家感到索然无味,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以往,能够让企业更近距离的考察财务状况和后勤情况的商业智能软件并不引人注意,不过随着一些大企业(比如安然公司)财务问题的曝光,这类软件也开始受到人们重视了。美国立法机构鉴于各个企业的财务丑闻频频曝光,也推出了一系列法案,比如Sarbanes Oxley 法案,强制企业执行人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化。

而考察、分析以及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的最好的软件无非是来自Business Objects、Hyperion以及Information Builders. 这些企业为了发展成业界领先的企业,都在不断的尽力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但是来自整个软件行业的兼并收购之风仍然让这些BI厂商感到压力巨大。而据Gartner 表示,在一些企业内甚至有超过23种不同的BI工具在运作,可见合并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目前没有一个BI厂商能够通过兼并成为能与微软抗衡的BI厂商。

Hyperion公司在IDC 的BI市场排名中位居第四,虽然它有很多优势,但是和Business Objects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Hyperion有自己的小聪明,它打算通过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一跃成为业界王者。按照Hyperion的策略,与其在BI本土艰苦作战,不如在临近的领域大展拳脚,这个领域就是企业效绩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据Hyperion公司表示,它们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等级的策略研究上,帮助企业领导者更方便的了解公司业务信息,而不是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主流BI产品中谋生存。

ZDNet UK最近采访了Hyperion的元老,首席技术官John Kopcke ,探讨为什么BI又重新回到了企业流行软件的行列,以及为什么企业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投入。

问:为什么商业智能到现在才变得如此热门,是否是因为企业必须在财务以及操作上严格的符合新出台的法律规定呢

答: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有28年了。目前这个行业中仍然有很多企业,并且目前来说,正是BI的发展动力最强劲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其它软件行业,比如数据库或者办公软件,他们也已经发展了差不多一样的时间,但是它们在几年前就已经经历了发展的高峰以及厂商的合并重组等过程。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个数据库厂商就知道了。

至于为什么BI到现在才变得如此热门,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我个人以为,产生这种现象是有一系列原因的。以前我们也经历过各种问题甚至是金融危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基础架构已经完成了,但是并不是人人的办公桌上都有电脑可以接入BI系统。在八十年代,你肯定经历过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数据,当你最终找到数据时,却发现这些数据却没有意义。也许你还经历过架构方面的麻烦,比如有些员工使用Vax ,有些则使用ICL ,因此公正的说或者是从商业智能的角度说,你每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并不多。

接下来在九十年代,我们都看到了ERP 和数据仓库的兴起,最终技术的重心落在了互联网上,现在不论我们身处何处,都可以方便的与别人联系、访问数据资源以及业务系统,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商业智能活动上了。

问:是不是还有什么可以在未来几年推动BI走得更高呢

答:如果将经济压力考虑上,那么BI的动力就更明确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企业交钱购买了产品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不再去考虑该如何提高业务性能。而事实上这个时候才应该进一步考虑该如何利用新产品提高业绩。

问:我们知道了企业采用BI的背景原因,那么是什么使企业选择你的技术呢

答: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在文字上进行宣传了:商业智能使你洞察你的商务情况。很明显,如果你对你的企业业务没有任何洞察力,那么一开始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当你拥有这种洞察力,该怎么利用这种能力呢?从我们的认识上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推动业绩,这意味着你需要更专注于企业实际的执行计划。如果我观察一个企业的业绩或者一个橄榄球队,我会说队员都不错,他们的训练也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计划,比赛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如果事先计划好,我想你肯定会有理想的成绩。Hyperion就是将这种计划带入企业。

问:我们现在所谈的软件工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答:概括的说,我们的软件工具应该是一种计划的概念,也就是一个企业实际的财政和操作计划。当然,我们也加入了一些其它的层面,用来关注财务合并以及法规的遵守,因为作为一个现代的企业,不但要满足业务的需求,还要与一些代理商或者政府搞好关系。有时候你会发现管理报告中对企业的评价相当好,但是实际的企业运作情况并不理想。这就是为什么Sarbanes Oxley法案出台的原因。一般我们看到这样的案例都会说“Yeah,你的企业从报告里看相当不错,但是从风险的角度看,你的企业已经很危险了。”

问:是不是在计划方面我们更需要通过协商来解决,而不仅仅是提供软件

答:这是当然的,但是虽然业务计划和收购合并等都非常复杂,但企业毕竟是在这方面运作了很多年,有了固有的模式,而且对财务问题来说,银行和企业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是企业的CFO ,那么你可以在这个企业做CFO ,也可以去另一个企业做CFO ,因为你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作为软件厂商,我们很容易将一整套解决方案交付给企业,不过对于业务执行方面的一些细节,我们还是会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量身定做。

问:你是否计划让BI更具综合性和可定制性,而不仅仅局限在数据分析领域

答:也许对我来说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依靠一个数据仓库,进行查询并给出报告。这是所有需求中最容易实现的。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你只需要进行一天的使用培训就可以开始自己创建报表了。但是再深入下去,做一些复杂的分析比如收益性分析,也许就需要考虑通过某种服务来帮助你实现了。

问:在未来,您的公司中是不是服务的成分会越来越大

答:我并不觉得我们公司在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增长。原因是这样的,每个成功的软件公司都需要健康积极的合作商来帮助提供良好的服务,我们的软件销售量在飞速的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为了满足技术支持的需求而不断的扩招以及培训新员工,这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成长。

问:据Gartner 表示,虽然BI厂商都在试图提供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但是没有一个厂商能够真正做到。事实上,每个BI厂商都有自身的软肋。在你看来,三个主要的BI厂商的软肋在哪里

答:很多ERP 厂商也表示自己可以全方位的涉及BI领域,但是它们所说的“全方位”比我们所说的“全方位”要更大更虚一些。Gartner 所指的是这些公司。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你讨论的到底是商业智能(BI)还是企业绩效管理,后者是我们所做的。

如果你在了解Hyperion的过程中问,到底有哪些方面是我们没有涉及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最大的一部分就是高级统计分析,这方面是 SAS 的专长。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要在工作范围中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呢?当然不会,不过也许十年后,当公司按照我们的预期成长壮大后,也许我们会考虑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问:在你看来,企业绩效管理能否取代BI呢

答:我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点变成现实。在IDC 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在金融企业绩效管理领域处于第一位,在BI领域处于第四位。在我们看来,其实这都应该算作企业绩效管理,但是如果市场调查公司非要将其分开评比,那么我们只能不断努力,希望从第四位升到更高的位置。

问:与其它技术相比,你是否认为这种名称和定义上的模糊会导致人们对BI的认识模糊呢

答:从一个层面上讲,BI的定义相当简单。如果我说我的工作范围是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也就是为了推动你企业的业绩而进行工作的,那么企业的CEO 就会很容易理解 BI 了。相反,如果我对CEO 说BI,那么我接下去就要讲一堆例子来解释如何利用BI。

回到我刚才的例子,在1980年当我走进一家企业,我会在财务部看到IBM 的系统,在市场部看到DEC 的系统,甚至还有一些ICL 和Wang的系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部门自己拥有IT产品的购买权力。现在回到现在,如果让你想象“企业的CFO 会和硬件销售人员一起讨论该买IBM 还是ICL 的系统,你会有何感想?”现在的企业都会认为这简直太荒唐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硬件厂商在快速的实现标准化,比如Sun 、HP、Dell,做得都不错,而Wang和ICL 则被市场淘汰。

在最近30年,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BI领域,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还有23家厂商提供23种BI技术。这些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联系的。而现在人们也开始谈论该如何精减BI厂商的数量了。

问:你有没有做过调查,到底你的客户是否和其他的BI厂商有交易

答:是这样的,你也许从Gartner 的数据看到有23家BI企业,但是我们认为平均每个企业也许只会和四至五个厂商进行联系。

问:按需已经贯彻了整个CRM 市场,尤其是Salesforce.com带来的影响巨大,你认为在BI领域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么

答:我认为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所有的软件厂商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挑战,按需并不是唯一的。而Salesforce.com所能做的,也是他们真正的秘密在于创造一种Salesforce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按照这种模式运作。当有更多的企业用户注册Salesforce,并不代表Salesforce的成本支出会增大。而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或者商业智能来说,跟Salesforce是不一样的。在各个企业中,虽然大的模式是类似的,但是仍有许多不同的方面,无法套用统一的BI模式,而是需要厂商为企业量身定做。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