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萨斯
  • 浏览: 4175431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关于软件的架构设计

 
阅读更多
<iframe align="center"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csdnblog336280.html"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iframe>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之初的架构设计决定着软件产品的生死存亡。“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一半”。

开始的架构设计也是最难的,需要调研同类产品的情况以及技术特征,了解当前世界上对这种产品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平台支持。再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需要透彻的系统分析),才能逐步形成自己项目的架构蓝图。

比如要开发网站引擎系统,就从Yahoo的个人主页生成工具到虚拟主机商提供的网站自动生成系统,以及IBMWebpherePortal的特点和局限从而从架构设计角度定立自己产品的位置。

好的设计肯定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测试是保证设计正确的一个好办法

由于在开始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后来项目的实现过程也验证了这种选择,但在一些架构设计的细部方面,还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属于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显然这是通过测试第一的思想和XP工程方法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开始的架构设计在技术平台定位具有一定的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项目开发实际有一半相当于做实验,是研发,存在相当的技术风险。

因此,一开始我们不可能将每个需求都实现,而是采取一种简单完成架构流程的办法,使用最简单的需求将整个架构都简单的完成一遍(加入人工干预),以检验各个技术环节是否能协调配合工作(非常优秀先进的两种技术有时无法在一起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知技术的深浅,掌握项目中的技术难易点。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对设计方案做出上面的重大修改,丰富完善了设计方案。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重要组件

架构设计也类似一种工作流,它是动态的,这点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开始就能完全确定,架构设计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有两种具体操作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完成,那就是设计模式(静态)和工程项目方法(RUP或XP动态的)。

设计模式是支撑架构的一种重要组件,这与建筑有很相象的地方,一个建筑物建立设计需要建筑架构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有很多建筑方面的规则和模式。

我们从J2EE蓝图模式分类http://java.sun.com/blueprints/patterns/catalog.html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J2EE这样一个框架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

架构设计是骨架,设计模式就是肉

这样,一个比较丰富的设计方案可以交由程序员进一步完成了,载辅助以适当的工程方法,这样就可保证项目的架构设计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时刻牢记架构设计的目标

由于架构设计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因此在把握架构设计的目标上就很重要,因此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甚至每一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我们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下面几点:

1.最大化的重用:这个重用包括组件重用和设计模式使用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们项目中有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系统验证,这其实是个通用课题,每个项目只是有其内容和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我们之前有这方面成功研发经验,可以直接重用,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要进行这个子项目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这个项目的需求,也要以架构的概念去完成这个可以称为组件的子项目。

2.尽可能的简单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总方向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这也是中间件或多层体系技术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设计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特别是设计模式的运用上很容易范这个错误,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做到设计的简单明了是不容易的。

我认为落实到每个类的具体实现上要真正能体现系统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你的代码越接近它,表示你的设计就是简单明了,越简单明了,你的系统就越可靠。更多情况是,一个类并不能反应事物本质,需要多个类的组合协调,那么能够正确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就称为重中之重。

我们看一个具备好的架构设计的系统代码时,基本看到的都是设计模式,宠物店(petstore)就是这样的例子。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基本是由简单明了的多个设计模式完成的。

3.最灵活的拓展性:架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拓展性,这样,用户可以在你的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加具体的开发。

要具备灵活的拓展性,就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进行架构设计,比如现在工作流概念逐步流行,因为我们具体很多实践项目中都有工作流的影子,工作流中有一个树形结构权限设定的概念就对很多领域比较通用。

树形结构是组织信息的基本形式,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站或者ERP前台都是以树形菜单来组织功能的,那么我们在进行架构设计时,就可以将树形结构和功能分开设计,他们之间联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就象我们可以在圣诞树的树枝上挂各种小礼品一样,这些小礼品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各种功能。

有了这个概念,通常比较难实现的用户级别权限控制也有了思路,将具体用户或组也是和树形结构的节点link在一起,这样就间接实现了用户对相应功能的权限控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设计方案的架构无疑具备很灵活的拓展性。
关于文档中观点的补充:
1. 最大化的重用:
提高重用,需要架构中的构件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构件的实现变更不导致其它构件的设计变更;另外一点是构件间接口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如果因为实现新增需求必须对接口作变更,如果相关构件不支持这个新增需求,可以保持接口不变。
提高重用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利用类似已有的构件。理想的重用是只需从不同地方拿来构件,经过简单的组合,可实现新的产品需求。

2.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使设计简单的方式可以是对系统做分层,分层可以是基于功能需求的。比如协议方面的分层:协议的编解码、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应用层适配。
要使分层基于功能需求,需要对原始需求做功能需求分析,把原始需求总结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类似或相近的功能需求,以这些功能需求搭建系统的功能框架,以此功能框架为基础,对原始需求在此功能架构上做运行分析。如果有需求不能实现,则调整架构。这个过程依赖于经验和能力。

3. 最灵活的拓展性
灵活的拓展性,依赖于接口定义、模块间的松耦合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产品技术开发项目-软件架构设计模板

    目的:软件架构设计,可以帮我们直观的熟悉整个架构的设计和拓展实现。 本文档作为产品的架构设计说明书,对系统整体进行了架构设计,指导后续的设计与开发。并为网站后续版本的架构参考。 本文内容面向产品经理,...

    《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docx

    本文档记录并表述了系统架构的设计人员对系统构架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 项目经理将根据构架定义的构件结构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程序设计员将据此进行各构件的详细设计;测试设计员按照构架设计系统的总体测试框架;...

    温昱--软件架构设计

    本书紧紧围绕“软件架构设计”这一主题,立足实践解析了软件架构的概念、阐述了切实可行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法、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架构设计过程。另外,本书从思维方式的突破、面向对象设计、UML建模、过程与...

    面向对象软件架构设计

    第一单元: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架构介绍 2 第二单元:技术架构视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则与模式 59 用GRASP模式指导设计 62 领域模型 96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132 第三单元:用UML辅助系统分析与设计 177 UML简介...

    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设计.pdf

    比较全面的阐述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的资料,pdf版本,文字版,完整无广告。 本课程是针对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讨论架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试图给大家提供一种思想,启发大家的思维。框架,自动化代码生成和...

    高级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师参考)

    介绍关于软件架构的基础知识,对于想往软件架构方面发展的同学有一定帮助。

    软件设计模式与体系结构

    第一篇分为8章,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理论,包括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及演化、软件建模基础、软件体系结构的形式化、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体系结构的描述语言、软件质量建模、设计模式等内容。第二篇分为4章,首先...

    软件架构设计培训

    软件架构设计理论,软件架构设计实践,分析与应用技术,软件架构设计思想

    高级软件架构设计

    本书为讲解如何设计实现高级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工程师向软件架构师转变学习书籍。

    面向对象软件架构设计.ppt

    第一单元: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架构介绍 2 第二单元:技术架构视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则与模式 59 用GRASP模式指导设计 62 领域模型 96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132 第三单元:用UML辅助系统...

    软件架构之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之软件架构设计电子书下载 由于[GOF95]是论述软件模式的著作的第一本,也是OO设计理论著作中最流行的一本,因此有些人常常使用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一词来指所有直接处理软件的架构、设计、程序实现的...

    软件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_软件架构设计师_

    软件架构设计师 考试大纲软考高级 软件架构设计师 考试大纲 学习指导

    架构实战——软件架构设计的过程[汇编].pdf

    架构实战——软件架构设计的过程[汇编].pdf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它描述了CSCI级设计决策、CSCI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和实现该软件所需的详细设计。SDD可用接口设计说明IDD和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加以补充。 2.SDD连同相关的IDD和DBDD是实现该软件的基础。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

    软件架构设计代码

    软件架构设计代码软件架构设计代码

    软件架构设计原则.pdf

    软件架构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设计相关资料

    “软件架构实践之软件架构设计”聊天实录.pdf 中国优秀软件架构师感悟录.pdf 伟大架构师的秘密.pdf 公开讲座—软件架构师研修讲座讲稿(大连 2005) .pdf 开发架构大总结.mht 敏捷思维-架构设计中的...

    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

    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LabVIEW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与模式

    软件架构设计与模式 软件架构设计与模式 软件架构设计与模式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