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ck36yck
  • 浏览: 13624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恶作剧之吻

 
阅读更多

恶作剧之吻
2012年01月14日
  长大是一种忧伤的颜色
  ――恶作剧之吻
  窗外,闪着忧伤的雪花;忧伤,是雪花的情愫/在亲吻墙外的篱笆。冬天的心跳,是欢笑/悄悄地绕着围墙,嘻哈。不动声色地,躲过梦的倾轧;只是以为,那是天使/挥动翅膀的涟漪,宛下。清寒,藏在贫瘠的冬季/吟下赞美的诗句,隽秀清雅。清雅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整个冬季,藏在她的发。
  ――题记
  呼吁《小王子》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必须得声明,我不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小王子》里读到过一句话:“并不是人人都有过一个朋友的。况且,我那儿什么都是小小的……”它让我感到内疚与不安。就借《小王子》开篇说的:“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可是他们中间不大有人记得这一点。”,所以我决定,就用这个我最慰怀又最心痛的题目吧。
  我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写作爱好者,就拿最初对《小王子》的目的来说,它仅仅源自收藏。我收藏的《小王子》是中法英三语对照版,因为文字本身的美丽,我可以放肆地炫耀着她的内涵与品格。读完第一章,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述说我对她的看法和态度,前几章都是抱着满腔的疑问和好奇的思想,让我接触到了小王子的“与众不同”。我喜欢拿着笔去记载自己认为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并将它标上五颜六色的标记,然后去寻找那些正在做梦,却想着“桥、高尔夫、政治还有领带”的孩子。实际上,我正记载着,可后来我发现,前几页里几乎彩色字迹占了一大片。这看起来更像一部童话书了。事实上,她不仅仅是一部童话书,更是一本带着回忆的“梦之书”。孩子们看不懂,也没必要看懂,因为她是献给大人的;一些大人们也不大看得懂,只有那些“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才能看得明白。
  我一再强调这本书的立场,是因为她让我明白了在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做知音。“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正是她跨越几千年所折射的山谷回音。她教会我“曲”不必太高,“和”才不会多“寡”。在记载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以后的经历时,我一句话都不想说,因为它简单地让我说不出话。这简单都藏在前面的相遇中,是一段真正的童话,是褪去了外衣的寓言。
  我先撇开对《小王子》这本书的文学探究,因为也没人去关注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对她的解读。拿最初的想法来说,我首先想到的是教育,而后是家庭,最后是致知。
  
  请老师们原谅我对孩子们的偏袒。我有一个很认真的理由:即便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起码我还不是大人。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些孩子正忍受着空虚寂寥的折磨,努力地把自己写进数字里。我的第三个理由是:我正面临成为大人的忧伤,正在渐渐失去起先的梦想。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长也让人明白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永远是过期的。
  我初三时,在一份语文试卷上做过这样一道题:这是一道看图说话题,画的是一棵大树旁边绑着一颗小树,其中大树郁郁葱葱,小树瘦小萎靡。我当时的回答,大致意思是子女终究要离开母亲的怀抱,父母要想儿女茁壮成长,出人头地,就不要束缚子女的成长,给子女一个自由的空间,就是给子女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道题没拿到分,只是因为题目的参考答案是过分溺爱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老师们总是说,你没有错,但你的答案错了,要学会估摸出题者的意图。就这样,我们都成不了少年作家,被自己的际遇分到了不同派别的门下。
  还有在高一和高二作文课上,碰巧遇到了相同的题目,却是不同的语文老师。我小小地懒了一把,两次用的是同一篇作文。高一时的评语是:“严重跑题,重写!”高二时的评语是:“有创意,别出新意!好!”当时的我很是迷惑,老师们总是这样,一人一个样。“他们就是这样,不必怪他们。孩子应该对大人多多原谅才是。”因此,往往孩子们都要祈祷高考的语文阅卷老师和毕业语文老师一个样才好,这样就不必担心跑题啦。
  我一直在想,中学生的语文课,就那么几篇名家的文章让孩子们去理解,就真正能够学到些什么。大人们的思想往往是很复杂的,却要在孩子们纯净的思想上刻上复杂的标志,这就是成长么?这不是在反对读名著(反而推崇);而是为何要用所谓的参考答案来对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作出定义?你能要求一个小孩和你一样对宇宙作出很高的物理解释么?
  我有一个幻想,想象自己站上讲台,摘选一段《小王子》,自己出几道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们回答。比如我会问:“第二节中小王子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在我那儿什么都是小小的’?为什么小王子只要求作者给他画一只绵羊?”,又比如“怎么理解‘我睡在这片远离人烟的大沙漠上,比靠一块船板在大海中漂流的遇难者还孤独’这句话?”。我想从他们身上找到能够共鸣我的答案。多么幼稚啊!
  现代语文课,孩子们要是不按照大人们的思路走,那就是叛逆,就是自以为是。老师们反复教导着背诵几篇他们自认为感情丰富的文章,拿着几本教师参考书划分段落大意――能想的东西少了,抄袭的东西多了;创造的东西少了,统一的东西多了。他们恨不得连思想都要统一起来才好。
  哦!记得那一届高考,作文题目是“踮起脚尖”。不知道出题者是怎样定义这句话的。有一首歌,叫“踮起脚尖爱”;孩子常常踮起脚尖去观看大人们的世界,因为他们不够高,不够成熟,却又强烈的好奇心;矮个儿有时踮起脚尖,那是要攀高,满足虚荣心;舞蹈者踮起脚尖翩翩起舞,那是一种姿态,一种美的艺术;果农们踮起脚尖,是要去采摘劳动的果实,是一种收获的喜悦;下雨时人们踮起脚尖是为了避开积水;广场上人们踮起脚尖是为了找寻要找的人或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地点,这几个字的含义都不尽相同,可笑那时还在为“踮起脚尖就能更接近阳光”这个题意耿耿于怀。
  这个社会从不缺少人才,却有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才最终都站错了岗位。唉!这个社会,应对大人们多多原谅才是。
  
  请大人们原谅我对孩子们的偏袒。我有一个很认真的理由:即便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起码我还不是大人。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些孩子正忍受着空虚寂寥的折磨,努力地把自己写进数字里。我的第三个理由是:我正面临成为大人的忧伤,正在渐渐失去起先的梦想。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长也让人明白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永远是过期的。
  现在的小孩老是说无聊,抱怨生活的无趣。想想自己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机,没有照相机,没有钢琴,甚至没有一个公共的游乐场所。生活却也过得很充实,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乐趣。而今,一些趣味的娱乐和物什再也不见了。不是我们追忆从前,而是时代陶尽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城市的钢筋水泥,阻碍了人们的沟通和互爱,也堵塞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现在一些小孩子只能跟机器沟通了,除了上网、看小说、登QQ、玩游戏,实在是想不到有别的可以消遣了。
  全民教育的普及,走进了家庭,让新一代的小孩有了更好的教养。琴、棋、书、画一应俱全。物质生活的提高是让80后父母照看孩子更方便省心呢,还是让孩子变得更匆忙和成熟?曾经接到一份家教,是教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父母每天晚上各自要工作,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我想他们请家教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什么,而是帮助守着孩子不让其乱跑,外面的世界,看起来很危险的。
  我想,这些孩子一定很期待那“小小的”世界吧。可是他们找不到“小小的”世界了,甚至有些压根就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里,我有必要描述一下那个“小小的”世界。那里的房子很小,草坪很小,花儿也很小,就连太阳也很小,甚至人儿也很小。
  我曾经写过很多诗歌,不过,很遗憾,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稿子了。“我也许已经有点像那些大人了。我一定是老了。”我想。
  
  我一直记得小王子说过的一段话,它让我感到温暖。“如果我认识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儿,除了我的星球,哪儿都找不到这样的花儿,而有天早上,一只小羊甚至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一口把花儿吃掉了,这难道不重要吗!如果有个人爱上一朵花儿,好几百万好几百万颗星星中间,只有一颗上面长着这朵花儿,那他只要望着许许多多星星,就会感到很幸福。我的花儿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可要是绵羊吃掉了这朵花儿,这对他来说,就好像满天的星星突然一下子都熄灭了!这难道不重要吗!”
  大人永远都是这样,同样的世界,大人觉得它复杂,小孩觉得它简单,那么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不是么?
  我最见不得别人在我面前流泪,总想安慰她,却不知道怎么安慰。“泪水的世界,是多么神秘啊。”眼泪是很好的洗涤剂,它能够自我修复刺痛的伤口,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醉酒的一次,我曾经很放肆地哭过,是笑着哭出来的,没有眼泪,就这么干哭着,不知道缘由。说真的,那就是好像一个决堤口,内心的感情潮流喷涌的朝着那个缺口冲去,掺杂着太多的东西,根本无法细细分辨。
  封页上摘录了这么一段话:“当你在夜里望着天空时,既然我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像满天的星星都在笑。只有你一个人,看见的是会笑的星星!”有时候,心念一动,打开窗子,望着外面的雨在笑,我对别人说,我看见这些雨在跳舞,别人会以为我疯了。知道么,这就是有人跟我开的恶作剧。因为这场雨,在我看来是独一无二的。
  小王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小小的,连忧虑都是那么的简单。“他一点不像在远离人类居住地的沙漠里迷路的孩子。”因为“我们懂得生活”,对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来说,这样会是很亲切的。
  说到这里,我不想再继续写下去了,因为我发现有太多的话语去诠释了。我不想让这么一张纯洁的纸张打上我的烙印,那样我会很自责的。
  写到最后,我发现连自己的口吻都变了。我想,这是小王子给我闹了个恶作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