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wchen
  • 浏览: 78612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成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看图说话:如何高效地工作、学习及阅读?

阅读更多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把它绘制出来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新的看法?
看图说话吧:


1、信息社会,我们越来越不堪负荷,工作被越来越频繁地打断。



2、项目经理,该适当引导团队,管理好各种通讯工具:IM工具、Email客户端,RSS阅读器
软件开发时,最好能够进入思维流状态,IT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安静、隔离的环境。

提示:以上两图,特别参考了:The Asymptotic Twitter Curve



3、从一周的工作成果来看,加班并不是一种推荐的方法,也许可以让工作更快,但不会更好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5、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我们如何处理好每天的阅读量?
我的体会:适度的订阅量,分类好略读和细读的文章,前者如资讯、贴图、娱乐,后者如分析、理论类文章。






分享到:
评论
14 楼 zwchen 2010-05-24  
hotdog 写道
人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环境、接触的事物或新的语言工具之类的,好奇心往往较强。这个时候接受新鲜事物,学习都比较高效,做起事情也很富有逻辑和因果性。

但是,经过几年的磨练,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是重复性工作。于是人们就不爱思考了。工作中所用的大都是以往的经验。思维也从左脑偏向右脑。如果这样延续下去往后几乎就是混日子了。

这就好像楼主所说的曲线的水平部分。到了这个层次如何发展楼主没具体说,个人认为最基础的就是保持“好奇心”。如果这个没有,是不可能继续往上走的。

共勉。


1、刚工作的时候,学习效率可能并不会很高,特别是学习新东西,比如以前学C,后来改成Java,这个时候就像在森林里摸索,连方向都不清楚,很多时候是囫囵吞枣,知识还没有开始梳理,处于一个纯粹的知识点积累阶段。
学习一般都是从点到线到面到网,看书由薄到厚再到薄,当到网(薄)的时候,知识就很牢,可以触类旁通,发散性思考。

2、自己的工作是否是重复性,决定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如果一直做项目型,外包型低端开发,确实会如你说的那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前三年上身,后七年水平循环,其实只相当于三四年工作经验。

3、当学习曲线到了水平阶段后,这时候就不应该局限于技术,比如往需求、架构、解决方案方向发展,这时候也会有明确的定位:走技术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

另外,多学习管理、商业、行业知识,从书本学习走向社会学习,比如本地行业圈、兴趣圈(车友会、读书会)。
这就是为什么高端线上社区人群都局限于35岁以下,因为到这个时候,花在线上时间比起线下,投入产出比不高,也没有时间(公司中高层应酬特别多)。

这个时候,我们会逐渐发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能会更多关注一些人文方面的东西,比如历史、社会学、养生学,读传记。周末不再是泡在网上,而是开车去户外,咖啡厅,和朋友、家人在一起。




13 楼 hotdog 2010-05-24  
人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环境、接触的事物或新的语言工具之类的,好奇心往往较强。这个时候接受新鲜事物,学习都比较高效,做起事情也很富有逻辑和因果性。

但是,经过几年的磨练,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是重复性工作。于是人们就不爱思考了。工作中所用的大都是以往的经验。思维也从左脑偏向右脑。如果这样延续下去往后几乎就是混日子了。

这就好像楼主所说的曲线的水平部分。到了这个层次如何发展楼主没具体说,个人认为最基础的就是保持“好奇心”。如果这个没有,是不可能继续往上走的。

共勉。


12 楼 hawktmb 2010-05-24  
不错、很直观的分析。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般算5小时就不错了,其它时间不是在处理其他事情就是被打断了。
11 楼 1927105 2010-05-24  
写的不错,说不定可以作为论文发表一下呢,哈
10 楼 maxwee 2010-05-24  
不错的总结啊。
9 楼 xlongbuilder 2010-05-23  
zwchen 写道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心得啊 虽然不是完全同意 不过这个层面上 能说的这么透 已经很不错了。
期待楼主可以更细节一点。
8 楼 jieyuan_cg 2010-05-23  
抛哥对周易也有研究?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大多数人会在第二年第三年花时间找工作背面试题而不是去学习知识。
之后再过二三年再花时间找工作背面试题。
在同一个行业稳定五年以上
(我了解的建筑工程项目吧,听说银行项目要十年左右)
才可以真正了解行业中易变与不易变的区别。

7 楼 niuniu_cyz 2010-05-23  
的确挺有道理,受教了
6 楼 scholers 2010-05-23  
每天各种各样的会议,邮件,甚至是其他沟通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没有打扰的时候效率最高,因为这个时候可以静心下来工作!
5 楼 yangfuchao418 2010-05-23  
呵呵,这次分析的还是可以,比上次有意义多了
4 楼 zwchen 2010-05-22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3 楼 抛出异常的爱 2010-05-22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大多数人会在第二年第三年花时间找工作背面试题而不是去学习知识。
之后再过二三年再花时间找工作背面试题。
在同一个行业稳定五年以上
(我了解的建筑工程项目吧,听说银行项目要十年左右)
才可以真正了解行业中易变与不易变的区别。
2 楼 llyzq 2010-05-22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1 楼 抛出异常的爱 2010-05-22  
每天断网工作2小时。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