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sx文件

ID卡复制到T5577卡数据转换 评分:

ID卡复制到T5577卡数据转换,ID卡复制到T5577卡数据转换卡号、区块、的转换对照表
2018-06-16 上传 大小:82KB
立即下载
rar文件
IIS6.0 IIS,互联网信息服务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IIS,互联网信息服务),是由微软公司提供的基于运行Microsoft Windows的互联网基本服务。最初是Windows NT版本的可选包,随后内置在Windows 2000、Windows XP Professional和Windows Server 2003一起发行,但在普遍使用的Windows XP Home版本上并没有IIS。 添加和运行准备   一、IIS的添加 请进入“控制面板”,依次选“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将“Internet信息服务(IIS)”前的小钩去掉(如有),重新勾选中后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IIS组件的添加。用这种方法添加的IIS组件中将包括Web、FTP、NNTP和SMTP等全部四项服务。   二、IIS的运行 当IIS添加成功之后,再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Internet信息服务)”以打开IIS管理器,对于有“已停止”字样的服务,均在其上单击右键,选“启动”来开启。   三、在Windows XP Home版本中添加IIS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按照“一”的方法只适用于Windows XP的专业版本,而对于家庭版,如今已有了破解方法: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张Windows 2000的安装光盘,假设你的Windows XP家庭版安装在“C:\Windows”,启动记事本程序,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打开“C:\Windows\inf\sysoc.inf”,找到“[Components]”小节,并继续找到类似“iis= iis.dll,OcEntry,iis. inf,hide,7”的行,把这一行替换为“iis=iis2.dll,OcEntry, iis2.inf,,7”,之后保存文件。   步骤2 把Windows 2000专业版的光盘插入光驱,用Winrar打开光盘i386目录下的iis.dl_和iis. in_这两个CAB格式的文件,将解压缩得到的“iis.dll”改名为“iis2.dll”,复制到“C:\Windows\system32\setup\”目录下;将 “iis. inf”改名为“iis2.inf”,复制到“C:\Windows\inf\”目录下。   步骤3 打开控制面板,单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然后在窗口左侧导航栏上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按钮,在打开的“Windows组件向导” 中,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前的复选框。单击右下角的“详细信息”按钮可以打开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我们可以选择需要安装的IIS组件内容。选择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回到界面中再单击“下一步”,系统就会开始复制文件。 提示:如果在安装过程中系统需要插入Windows XP CD,或者需要你提供“exch_adsiisex.dll”文件,那是因为你按照默认的选项安装了IIS。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清空“SMTP Service”选项前的复选框即可。如果进入窗口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 选项无法选择,那么很可能因为你使用的“iis.dl_”和“iis. in_”是从Windows XP专业版中提取的,只要换成 Windows 2000专业版中的这两个文件即可。 步骤4 安装结束后,你可以打开“控制面板→性能和选项→管理工具”查看“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再打开IE,在地址栏中输入“localhost”后回车,验证一下IIS是否正常运行。 经过验证,WWW、FTP等几个服务经过这样的修改都可以在Windows XP家庭版上正常运行。不过经过这样处理安装的IIS在运行上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缺陷。   四、在Vista系统中安装IIS7.0相对于早先的版本,IIS 7.0 带来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特色新功能,比如基于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的全局配置文件,可简单地通过文本编辑器或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编辑;全新的 IIS 管理器,可同时管理 IIS 和 ASP. NET,操作更加方便;以及引入了命令行工具 Appcmd.exe ,给 Web 服务器的日常管理、监视和配置提供了除图形接口外的另一种方式,更为简单、高效。 同Windows XP一样,在Windows Vista的默认设置下,IIS (Internet 信息服务) 7.0未予安装,要想使用它,必须首先安装IIS。下面简单介绍IIS的安装过程: 依次点击“开始” => “控制面板” => “程序”,选择“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这是一个触发UAC的操作,如果Windows Vista没有关闭UAC,则会弹出提示信息,确认并继续; 如果仅需要IIS 7.0支持静态内容,可直接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如果希望 Web 服务器支持动态内容,则需展开“万维网服务”分支,将所需的选项全部选中; 点击“确定”,Windows Vista即启动IIS的安装过程; 安装完成后,打开浏览器输入 “http://localhost/”,检查IIS是否正常。 [编辑本段]IIS之Web服务器安装步骤   1、插入windows xp安装光盘,打开控制面板,然后打开其中的“添加/删除程序”   2、在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左边点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建”[1]   3、捎带片刻系统会启动Windows组建向导,在Internet信息服务(IIS)前面选勾,点击下一步:   4、系统安装成功,系统会自动在系统盘新建网站目录,默认目录为:C:\Inetpub\wwwroot   5、打开控制面板-性能和维护-管理工具-Internet 信息服务:   6、在默认网站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   7、点击主目录:在本地路输入框后点击浏览可以更改网站所在文件位置,默认目录为:C:\Inetpub\wwwroot   在执行权限后面点击配置-调试-教本错误信息,选中:向客户端发送文本错误信息:处理 URL 时服务器出错。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点击文档:可以设置网站默认首页,推荐删除iisstart.asp,添加index.asp和index.htm   点击目录安全性:点击编辑可以对服务器访问权限进行设置   8、把凡人网络购物系统V7.0文件复制到你选择的网站目录下,假设你选择的目录为为默认目录:C:\Inetpub\wwwroot   9、把frshop.rar解压之后的文件复制到C:\Inetpub\wwwroot\shop下即可   10、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访问商城:   http://localhost/shop/ 或 http://127.0.0.1/shop/ 或 http://计算机名/shop/ 或 http://本机IP地址/shop/ 访问   其它人可以通过http://计算机名/shop/ 或 http://本机IP地址/shop/ 访问   11、如果您有域名,把域名解析到本地IP地址,即可通过http://域名/shop/ [编辑本段]IIS之Web服务器建立   第一篇 IIS之Web服务器   一、建立第一个Web站点   比如本机的IP地址为192.168.0.1,自己的网页放在D:\Wy目录下,网页的首页文件名为Index.htm,现在想根据这些建立好自己的Web服务器。   对于此Web站点,我们可以用现有的“默认Web站点”来做相应的修改后,就可以轻松实现。请先在“默认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属性”,以进入名为“默认Web站点属性”设置界面。   1.修改绑定的IP地址:转到“Web站点”窗口,再在“IP地址”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用到的本机IP地址“192.168.0.1”。   2.修改主目录:转到“主目录”窗口,再在“本地路径”输入(或用“浏览”按钮选择)好自己网页所在的“D:\Wy”目录。   3.添加首页文件名:转到“文档”窗口,再按“添加”按钮,根据提示在“默认文档名”后输入自己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htm”。   4.添加虚拟目录:比如你的主目录在“D:\Wy”下,而你想输入“192.168.0.1/test”的格式就可调出“E:\All”中的网页文件,这里面的“test”就是虚拟目录。请在“默认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新建→虚拟目录”,依次在“别名”处输入“test”,在“目录”处输入“E:\All”后再按提示操作即可添加成功。   5.效果的测试: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192.168.0.1”之后再按回车键,此时就能够调出你自己网页的首页,则说明设置成功!   注:具体不同的电脑会有不同的选项名称,但大体上还是可以找到了(多试一下)。   二、添加更多的Web站点   1.多个IP对应多个Web站点   如果本机已绑定了多个IP地址,想利用不同的IP地址得出不同的Web页面,则只需在“默认Web站点”处单击右键,选“新建→站点”,然后根据提示在“说明”处输入任意用于说明它的内容(比如为“我的第二个Web站点”)、在“输入Web站点使用的IP地址”的下拉菜单处选中需给它绑定的IP地址即可;当建立好此Web站点之后,再按上步的方法进行相应设置。   2.一个IP地址对应多个Web站点   当按上步的方法建立好所有的Web站点后,对于做虚拟主机,可以通过给各Web站点设不同的端口号来实现,比如给一个Web站点设为80,一个设为81,一个设为82……,则对于端口号是80的Web站点,访问格式仍然直接是IP地址就可以了,而对于绑定其他端口号的Web站点,访问时必须在IP地址后面加上相应的端口号,也即使用如 “http://192.168.0.1:81” 的格式。   很显然,改了端口号之后使用起来就麻烦些。如果你已在DNS服务器中将所有你需要的域名都已经映射到了此惟一的IP地址,则用设不同“主机头名”的方法,可以让你直接用域名来完成对不同Web站点的访问。   比如你本机只有一个IP地址为192.168.0.1,你已经建立(或设置)好了两个Web站点,一个是“默认Web站点”,一个是“我的第二个Web站点”,现在你想输入“www.enanshan. com”可直接访问前者,输入“www.popunet. com”可直接访问后者。其操作步骤如下:   (1)请确保已先在DNS服务器中将你这两个域名都已映射到了那个IP地址上;并确保所有的Web站点的端口号均保持为80这个默认值。   (2)再依次选“默认Web站点→右键→属性→Web站点”,单击“IP地址”右侧的“高级”按钮,在“此站点有多个标识下”双击已有的那个IP地址(或单击选中它后再按“编辑”按钮),然后在“主机头名”下输入“www.enanshan. com”再按“确定” 按钮保存退出。   (3)接着按上步同样的方法为“我的第二个Web站点”设好新的主机头名为“www.popunet.c o m”即可。   (4)最后,打开你的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不同的网址,就可以调出不同Web站点的内容了。   3.多个域名对应同个Web站点   你只需先将某个IP地址绑定到Web站点上,再在DNS服务器中,将所需域名全部映射向你的这个IP地址上,则你在浏览器中输入任何一个域名,都会直接得到所设置好的那个网站的内容。   搭建IIS服务器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1.iis安全设置之安装系统补丁。对于服务器来说就特别重要,因为安全补丁关乎到系统安全,而微软网站经常发布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可以用系统自带的windows update程序随时更新。   2.iis安全设置之FTP目录的设定。FTP目录没有设置也容易被别人攻击,一般的就是将主目录指定到逻辑盘。为了安全,要对对每个目录按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然后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这样可以对不良人士利用IIS溢出漏洞访问到系统盘作个第一级防护。   3.iis安全设置之端口设置。IIS有默认的端口设置,只要稍有计算机知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端口的,要破解的话就十分的方便,所以尽量不要使用21这个默认端口号,并启用日志,以便FTP服务出现异常时检查。 [编辑本段]对IIS服务的远程管理   三、对IIS服务的远程管理   1.在“管理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属性”,再进入“Web站点”窗口,选择好“IP地址”。   2.转到“目录安全性”窗口,单击“IP地址及域名限制”下的“编辑”按钮,点选中“授权访问”以能接受客户端从本机之外的地方对IIS进行管理;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则在任意计算机的浏览器中输入如“http://192.168.0.1:3598”(3598为其端口号)的格式后,将会出现一个密码询问窗口,输入管理员帐号名(Administrator)和相应密码之后就可登录成功,现在就可以在浏览器中对IIS进行远程管理了!在这里可以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对Web站点和FTP站点进行的新建、修改、启动、停止和删除等操作。 [编辑本段]有关IIS的常见问题解答   四、本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Q:在上文中所涉及到的网址中,有的加了“http://”,有的没加,这意味着什么呢?   A:没有加“http://”部分的网址,说明其可加可不加;而加了“http://”部分的,则说明它必不可少!对于带端口号的网址则必须加;否则可省略。   Q:对于上文中涉及到IP地址的网址,可否用比较“友好”的名称来代替呢?   A:可以!它除了能够用IIS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名来代替之外,还可在DNS服务器中新建域名和相应IP地址的映射表,就也可以用域名来进行访问了!   Q:我设置好了一个Web服务器,但是当我访问网页时,却出现密码提示窗口。这是为什么?   A:访问Web站点时,出现密码提示窗口,一般来说有以下原因,请逐个去进行检查:   1.所访问的网页文件本身加了密。比如“默认Web站点”原主目录“E:\Inetpub\wwwroot”下的首页文件“iisstart.asp”访问时就需要密码。   2.没有设置允许匿名访问或作了不应该的改动.首先应确保已勾选中了“匿名访问”这一项;并且其下“编辑”中“匿名用户帐号”中“用户名”一项应为“IUSR_NODISK”(其中“NODISK”为计算机名)的格式;另外,还需要已勾选中“允许IIS控制密码”一项。   3.你的目标目录被限制了访问权限。此项仅当该目录位于NTFS格式分区中时才可能出现。请在其上单击右键,选“属性”,再进入“安全”窗口,看列表中是不是默认的允许“Everyone”组完全控制的状态,如不是,请改回 。 [编辑本段]IIS之FTP服务器   第二篇 IIS之FTP服务器   一、建立你的FTP站点   第一个FTP站点(即“默认FTP站点”)的设置方法和更多FTP站点的建立方法请参照前文Web服务器中相关操作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用一个IP地址对应多个不同的FTP服务器,则只能用使用不同的端口号的方法来实现,而不支持“主机头名”的做法。   对于已建立好的FTP服务器,在浏览器中访问将使用如“ftp://192.168.0.1”或是“ftp://192.168.0.1:22的格式”;除了匿名访问用户(Anonymous)外,IIS中的FTP将使用Windows 2000自带的用户库(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中找到“用户”一项来进行用户库的管理)。 最后,关键一步还有就是将你的电脑变为网络中的一台服务器,所以你要在你的电脑中装上一个合适的代理服务器软件并运行。   二、本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Q:如何修改FTP服务器登录成功或退出时的系统提示信息?   A:在相应的FTP站点上单击右键,选“属性”,再转到“消息”窗口,在“欢迎”处输入登录成功之后的欢迎信息,在“退出”处输入用户退出时的欢送信息即可。   Q:为什么我的FTP服务器建立成功之后,除了管理员(Administrator)和匿名用户(Anonymous)之外,普通用户都不能在本机上登录;可在其他计算机上却能够正常使用。这是为什么?   A:因为默认的,普通用户不具有在本机登录的权限。如果要修改,请进入“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中选择“左边框架→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再在右边框架中双击“在本地登录”项,然后将所需的普通用户添加到它的列表中去就行了。 [编辑本段]IIS之SMTP服务器   第三篇 IIS之SMTP服务器   如果你嫌互联网上的那些免费邮件发送邮件的速度过慢的话,你或许可以考虑用IIS来建立一个本地的SMTP服务器。不管你是直接连入互联网还是通过局域网接入,不管你是有静态的IP地址还是用动态的IP地址,都可以很轻松地建立成功!   建立IIS下的SMTP服务器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IIS管理器中让“默认SMTP虚拟服务器”处于已启动状态就行了;此外一般不用再做其他任何设置。   如果你想要用自己的SMTP服务器发信,只需将你E-mail客户端软件设置中“发送邮件服务器(SMTP)”项中填入“localhost”,则不管你的IP地址如何变化,它都能正常工作, 。   当你使用自己的这个SMTP服务器发送E-mail时,不仅有不受制于人的自由感,更有闪电般的发信速度,是个人SMTP服务器的最佳选择!   IIS版本对应的windows版本信息   2000 iis版本是5.0   xp 版本是5.1   2003版本是6.0   2008版本是7.0 [编辑本段]IIS 状态解释 概要   当用户试图通过 HTTP 或文件传输协议 (FTP) 访问一台正在运行 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的服务器上的内容时,IIS 返回一个表示该请求的状态的数字代码。该状态代码记录在 IIS 日志中,同时也可能在 Web 浏览器或 FTP 客户端显示。状态代码可以指明具体请求是否已成功,还可以揭示请求失败的确切原因。 更多信息   日志文件的位置   在默认状态下,IIS 把它的日志文件放在 %WINDIR\System32\Logfiles 文件夹中。每个万维网 (WWW) 站点和 FTP 站点在该目录下都有一个单独的目录。在默认状态下,每天都会在这些目录下创建日志文件,并用日期给日志文件命名(例如,exYYMMDD.log)。   HTTP   1xx - 信息提示   这些状态代码表示临时的响应。客户端在收到常规响应之前,应准备接收一个或多个 1xx 响应。 • 100 - 继续。   • 101 - 切换协议。   2xx - 成功   这类状态代码表明服务器成功地接受了客户端请求。 • 200 - 确定。客户端请求已成功。   • 201 - 已创建。   • 202 - 已接受。   • 203 - 非权威性信息。   • 204 - 无内容。   • 205 - 重置内容。   • 206 - 部分内容。   3xx - 重定向   客户端浏览器必须采取更多操作来实现请求。例如,浏览器可能不得不请求服务器上的不同的页面,或通过代理服务器重复该请求。 • 302 - 对象已移动。   • 304 - 未修改。   • 307 - 临时重定向。   4xx - 客户端错误   发生错误,客户端似乎有问题。例如,客户端请求不存在的页面,客户端未提供有效的身份验证信息。 • 400 - 错误的请求。   • 401 - 访问被拒绝。IIS 定义了许多不同的 401 错误,它们指明更为具体的错误原因。这些具体的错误代码在浏览器中显示,但不在 IIS 日志中显示: • 401.1 - 登录失败。   • 401.2 - 服务器配置导致登录失败。   • 401.3 - 由于 ACL 对资源的限制而未获得授权。   • 401.4 - 筛选器授权失败。   • 401.5 - ISAPI/CGI 应用程序授权失败。   • 401.7 – 访问被 Web 服务器上的 URL 授权策略拒绝。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403 - 禁止访问:IIS 定义了许多不同的 403 错误,它们指明更为具体的错误原因: • 403.1 - 执行访问被禁止。   • 403.2 - 读访问被禁止。   • 403.3 - 写访问被禁止。   • 403.4 - 要求 SSL。   • 403.5 - 要求 SSL 128。   • 403.6 - IP 地址被拒绝。   • 403.7 - 要求客户端证书。   • 403.8 - 站点访问被拒绝。   • 403.9 - 用户数过多。   • 403.10 - 配置无效。   • 403.11 - 密码更改。   • 403.12 - 拒绝访问映射表。   • 403.13 - 客户端证书被吊销。   • 403.14 - 拒绝目录列表。   • 403.15 - 超出客户端访问许可。   • 403.16 - 客户端证书不受信任或无效。   • 403.17 - 客户端证书已过期或尚未生效。   • 403.18 - 在当前的应用程序池中不能执行所请求的 URL。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403.19 - 不能为这个应用程序池中的客户端执行 CGI。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403.20 - Passport 登录失败。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404 - 未找到。 • 404.0 -(无) – 没有找到文件或目录。   • 404.1 - 无法在所请求的端口上访问 Web 站点。   • 404.2 - Web 服务扩展锁定策略阻止本请求。   • 404.3 - MIME 映射策略阻止本请求。   • 405 - 用来访问本页面的 HTTP 谓词不被允许(方法不被允许)   • 406 - 客户端浏览器不接受所请求页面的 MIME 类型。   • 407 - 要求进行代理身份验证。   • 412 - 前提条件失败。   • 413 – 请求实体太大。   • 414 - 请求 URI 太长。   • 415 – 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416 – 所请求的范围无法满足。   • 417 – 执行失败。   • 423 – 锁定的错误。   5xx - 服务器错误   服务器由于遇到错误而不能完成该请求。 •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 500.12 - 应用程序正忙于在 Web 服务器上重新启动。   • 500.13 - Web 服务器太忙。   • 500.15 - 不允许直接请求 Global.asa。   • 500.16 – UNC 授权凭据不正确。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500.18 – URL 授权存储不能打开。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500.100 - 内部 ASP 错误。   • 501 - 页眉值指定了未实现的配置。   • 502 - Web 服务器用作网关或代理服务器时收到了无效响应。 • 502.1 - CGI 应用程序超时。   • 502.2 - CGI 应用程序出错。application.   • 503 - 服务不可用。这个错误代码为 IIS 6.0 所专用。   • 504 - 网关超时。   • 505 - HTTP 版本不受支持。   常见的 HTTP 状态代码及其原因   • 200 - 成功。 此状态代码表示 IIS 已成功处理请求。   • 304 - 未修改。 客户端请求的文档已在其缓存中,文档自缓存以来尚未被修改过。客户端使用文档的缓存副本,而不从服务器下载文档。   • 401.1 - 登录失败。 登录尝试不成功,可能因为用户名或密码无效。   • 401.3 - 由于 ACL 对资源的限制而未获得授权。 这表示存在 NTFS 权限问题。即使您对试图访问的文件具备相应的权限,也可能发生此错误。例如,如果 IUSR 帐户无权访问 C:\Winnt\System32\Inetsrv 目录,您会看到这个错误。   • 403.1 - 执行访问被禁止。 下面是导致此错误信息的两个常见原因: • 您没有足够的执行许可。例如,如果试图访问的 ASP 页所在的目录权限设为“无”,或者,试图执行的 CGI 脚本所在的目录权限为“只允许脚本”,将出现此错误信息。若要修改执行权限,请在 Microsoft 管理控制台 (MMC) 中右击目录,然后依次单击属性和目录选项卡,确保为试图访问的内容设置适当的执行权限。   • 您没有将试图执行的文件类型的脚本映射设置为识别所使用的谓词(例如,GET 或 POST)。若要验证这一点,请在 MMC 中右击目录,依次单击属性、目录选项卡和配置,然后验证相应文件类型的脚本映射是否设置为允许所使用的谓词。   • 403.2 - 读访问被禁止。验证是否已将 IIS 设置为允许对目录进行读访问。另外,如果您正在使用默认文件,请验证该文件是否存在。   • 403.3 - 写访问被禁止。 验证 IIS 权限和 NTFS 权限是否已设置以便向该目录授予写访问权。   • 403.4 - 要求 SSL。禁用要求安全通道选项,或使用 HTTPS 代替 HTTP 来访问该页面。   • 403.5 - 要求 SSL 128。禁用要求 128 位加密选项,或使用支持 128 位加密的浏览器以查看该页面。   • 403.6 - IP 地址被拒绝。您已把您的服务器配置为拒绝访问您目前的 IP 地址。   • 403.7 - 要求客户端证书。您已把您的服务器配置为要求客户端身份验证证书,但您未安装有效的客户端证书。   • 403.8 - 站点访问被拒绝。您已为您用来访问服务器的域设置了域名限制。   • 403.9 - 用户数过多。与该服务器连接的用户数量超过了您设置的连接限制。   注意: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和 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自动设置了在 IIS 上最多 10 个连接的限制。您无法更改此限制。   • 403.12 - 拒绝访问映射表。 您要访问的页面要求提供客户端证书,但映射到您的客户端证书的用户 ID 已被拒绝访问该文件。   • 404 - 未找到。 发生此错误的原因是您试图访问的文件已被移走或删除。如果在安装 URLScan 工具之后,试图访问带有有限扩展名的文件,也会发生此错误。这种情况下,该请求的日志文件项中将出现“Rejected by URLScan”的字样。   •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很多服务器端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该错误信息。事件查看器日志包含更详细的错误原因。此外,您可以禁用友好 HTTP 错误信息以便收到详细的错误说明。   • 500.12 - 应用程序正在重新启动。 这表示您在 IIS 重新启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试图加载 ASP 页。刷新页面后,此信息即会消失。如果刷新页面后,此信息再次出现,可能是防病毒软件正在扫描 Global.asa 文件。   • 500-100.ASP - ASP 错误。 如果试图加载的 ASP 页中含有错误代码,将出现此错误信息。若要获得更确切的错误信息,请禁用友好 HTTP 错误信息。默认情况下,只会在默认 Web 站点上启用此错误信息。   • 502 - 网关错误。 如果试图运行的 CGI 脚本不返回有效的 HTTP 标头集,将出现此错误信息。 [编辑本段]IIS相关总结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它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7里面包含的IIS 7.0,IIS与WindowNT Server完全集成在一起,因而用户能够利用Windows NT Server和NTFS(NT File System,NT的文件系统)内置的安全特性,建立强大,灵活而安全的Internet和Intranet站点。   IIS支持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以及SMTP协议,通过使用CGI和ISAPI,IIS可以得到高度的扩展。   IIS支持与语言无关的脚本编写和组件,通过IIS,开发人员就可以开发新一代动态的,富有魅力的Web站点。IIS不需要开发人员学习新的脚本语言或者编译应用程序,IIS完全支持VBScript,JScript开发软件以及Java,它也支持CGI和WinCGI,以及ISAPI扩展和过滤器。   IIS支持服务器应用的Microsoft BackOffice系列,Microsoft BackOffice系列包括以下内容:   1,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客户/服务器通讯和群组软件;   2,Mirrosoft Proxy Server 代理服务器;   3,用于连接IBM企业网络的Microsoft SNA Server;   4,用于集中管理分布式系统的Microsoft Systems Management Server;   5,Microsoft Commercial Internet System(MCIS)。   IIS的设计目的是建立一套集成的服务器服务,用以支持HTTP,FTP和SMTP,它能够提供快速且集成了现有产品,同时可扩展的Internet服务器。   IIS相应性极高,同时系统资源的消耗也是最少,IIS的安装,管理和配置都相当简单,这是因为IIS与Windows NT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紧密的集成在一起,另外,IIS还使用与Windows NT Server相同的SAM(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安全性账号管理器),对于管理员来说,IIS使用诸如Performance Monitor和SNMP(Simple Ner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之类的NT已有管理工具。   IIS支持ISAPI,使用ISAPI可以扩展服务器功能,而使用ISAPI过滤器可以预先处理和事后处理储存在IIS上的数据。用于32位Windows应用程序的Internet扩展可以把FTP,SMTP和HTTP协议置于容易使用且任务集中的界面中,这些界面将Internet应用程序的使用大大简化,IIS也支持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多用于Internet邮件扩展),它可以为Internet应用程序的访问提供一个简单的注册项。   IIS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ASP。IIS 3.0版本以后引入了ASP,可以很容易的张贴动态内容和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对于诸如VBScript,JScript开发软件,或者由Visual Basic,Java,Visual C++开发系统,以及现有的CGI和WinCGI脚本开发的应用程序,IIS都提供强大的本地支持。   GHOST系统不能安装IIS处理方法:   1、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中应该没IIS给你选的。   3、下载软件XP-IISpatch,运行修复后在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中就会出现IIS。接着就和一般情况下安装IIS一样了,不过途中需要多次重新指定你所下载的IIS安装包。但如果你不幸安装途中出现无法复制文件之类的错误无法安装,就要在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esentutl /p %windir%\security\database\secedit.sdb”修复secedit.sdb文件,点YES就可以了,但保险起见最好在运行XP-IISpatch修复后就输入命令修复secedit.sdb文件,等出错后再修复secedit.sdb文件有可能导致无法继续安装。   4、由于是安装包装的,因此还有后续工作要做,不然有可能会出错。   5、开始→运行,输入msdtc -resetlog,解决无法进入“控制台根目录”->"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COM+应用程序"和 进入“控制台根目录”->"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COM+应用程序", 出错,错误代码8004E00F-COM+无法与Microsoft分布式事务协调程序 。 [编辑本段]IIS 5.1和IIS 6.0一些显著的重要区别 核心功能和服务   已对 IIS 6.0 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便利用基本 Windows 内核 HTTP.sys。这使其具有内置的响应和请求缓存和队列功能,并能够将应用程序进程请求直接路由到工作进程,从而改善可靠性和性能。 IIS 6.0 引入了两种用于配置应用程序环境的操作模式:工作进程隔离模式和 IIS 5.0 隔离模式。在安装 IIS 6.0 时默认的隔离模式取决于您执行的是全新安装还是升级。 在全新安装 IIS 6.0 之后,IIS 以工作进程隔离模式运行。   在从较低版本的 IIS 6.0 升级之后,隔离模式与以前安装的 IIS 6.0 版本所配置的相同。   在从 IIS 5.0 或 IIS 4.0 升级之后,在默认情况下,IIS 6.0 以 IIS 5.0 隔离模式运行,这样可保持与现有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有关从一种隔离模式切换到另一种隔离模式的信息,请参阅配置隔离模式。    IIS 5.0 IIS 5.1 IIS 6.0 平台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 体系结构 32 位 32 位和 64 位 32 位和 64 位 应用程序进程模型 TCP/IP 内核   DLLhost.exe(处于中等或高应用程序隔离模式下的多个 DLL 主机) TCP/IP 内核   DLLhost.exe(处于中等或高应用程序隔离模式下的多个 DLL 主机) HTTP.sys 内核   当 IIS 以 IIS 5.0 隔离模式运行时:Inetinfo.exe(对于进程内应用程序)或 DLLhost.exe(对于进程外应用程序) 当 IIS 以工作进程隔离模式运行时:W3wp.exe(多工作进程) 配置数据库配置 二进制 二进制 XML 安全性 Windows 身份验证   SSL Kerberos Windows 身份验证   SSL Kerberos 安全向导 Windows 身份验证   SSL Kerberos 安全向导 Passport 支持 远程管理 HTMLA 无 HTMLA   终端服务 远程管理工具 (HTML)   终端服务 群集支持 IIS 群集 Windows 支持 Windows 支持 WWW 服务 Windows 9x 上的个人 Web 管理器   Windows 2000 上的 IIS (可选)Windows XP Professional 上的 IIS Windows IIS 5.0 隔离模式   IIS 5.0 隔离模式按照与 IIS 5.0 中的进程管理相似的方式管理应用程序进程:所有的进程内应用程序都在 Inetinfo.exe 内运行,进程外应用程序在单独的 DLL 宿主中运行。一些现有应用程序可能无法并发运行或将会话状态与应用程序分开存储。因此,在 IIS 5.0 隔离模式中运行进程可以确保与大多数现有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下图显示如何在 IIS 5.0 隔离模式中处理应用程序进程。 配置数据库配置   IIS 6.0 的配置数据库以 XML 文件形式存储,而不是以早期版本中的二进制格式存储。位置仍在原处,但是操作方式(更新、回滚、还原和扩展)已发生了变化。有两个重要文件,并非一个:MetaBase.xml 和 MBSchema.xml。 有关 IIS 配置数据库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关于配置数据库。 管理   在 IIS 4.0 中,应用程序既可以在与 Internet 服务相同的进程中运行,也可以在单独的进程中运行。在 IIS 5.0 和 5.1 中,应用程序现在可以分为若干汇集的进程以增强性能并提高可伸缩性。 详细信息,请参阅关于应用程序。在 IIS 6.0 工作进程隔离模式中,可将应用程序组合到任意数量的应用程序池中。   “应用程序映射”属性页包含一个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动作列表,它们可由映射到特定文件类型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该动作列表与 IIS 4.0 有一处不同。在 IIS 4.0 中,列表中包含“已排除”或未被处理的动作。这个改变是为了适应新的 HTTP 动作,以便将其添加到协议中。 有关应用程序映射的详细信息,请参阅设置应用程序映射。   群集不是 IIS 6.0 的功能(不支持 IISsynche.exe)。群集是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功能。有关 Windows 群集 (MSCS) 的信息,请参阅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帮助。   与 IIS 4.0 相比,IIS 5.0 中自定义错误文件的位置已经改变。 详细信息,请参阅启用详细的自定义错误消息。   已经添加了新的自定义错误文件,以便报告更详细的错误信息以及与新功能有关的错误。 有关可用的自定义错误消息的完整列表,请参阅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   基于 Web 的 Internet 服务管理器 (HTML) 已经由 Web 工具应用。要使用 Internet 服务管理器 (HTML) 远程管理 IIS, 请参阅如何远程管理服务器。 以编程方式管理   在早期版本的 IIS 中,可以从编译的 C++ 应用程序使用管理基本对象 (ABO) 或者从 C++ 或脚本文件使用 Active Directory 服务界面 (ADSI) 以编程方式管理 IIS。IIS 6.0 包括了 Windows 管理规范 (WMI) 提供程序,WMI 这一技术允许管理员以编程方式控制所有服务和应用程序。详细信息,请参阅使用 IIS WMI 提供程序。有关新的 ADSI 方法的信息,请参阅 IIS 6.0 中的配置数据库更改。 Active Server Pages   从 IIS 6.0 开始,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ASP) 可以与 Microsoft ASP.N E T 一起使用。有关配置 IIS 以运行 ASP.N E T 应用程序的信息,请参阅 ASP.N E T。有关 IIS 6.0 中 ASP 功能更改的信息,请参阅 ASP 中的重要更改。 ASP 挂起检测   当 IIS 网站繁忙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经产生了最大数量的 ASP 线程,而一些 ASP 线程却挂起,这会导致性能降低。IIS 6.0 能够通过回收作为 ASP ISAPI 扩展 (ASP.dll) 的特定实例宿主的工作进程来解决线程挂起问题。当 ASP 线程在 IIS 6.0 中挂起时,ASP.dll 调用 ISAPI 服务器支持函数 HSE_REQ_REPORT_UNHEALTHY,WWW 服务回收作为 ASP.dll 宿主的工作进程,并在事件日志中创建一个项目。 有关 ISAPI 服务器支持函数的详细信息,请参阅 MSDN® Online 上 ISAPI 扩展参考中的 ServerSupportFunction。 安全性   IIS 6.0 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动涉及 Web 服务器安全性。为了更好地预防恶意用户和攻击者的攻击,在默认情况下,没有将 IIS 安装在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成员上。 要点 为了更好地预防恶意用户和攻击者的攻击,没有将 IIS 默认安装到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成员上。而且,当您最初安装 IIS 时,该服务在高度安全和“锁定”的模式下安装。在默认情况下,IIS 只为静态内容提供服务 - 即,ASP、ASP.N E T、服务器端包含、WebDAV 发布和 FrontPage® Server Extensions 等功能只有在启用时才工作。如果安装 IIS 之后未启用该功能,则 IIS 返回一个 404 错误。您可以为动态内容提供服务,并通过 IIS 管理器中的 Web 服务扩展节点启用这些功能。同样,如果应用程序扩展未在 IIS 中进行映射,则 IIS 返回一个 404 错误。要映射扩展,请参阅设置应用程序映射。有关如何排解 404 错误(包括 404.2 和 404.3)、与 IIS 6.0 的新安装相关的问题或从低版本的 IIS 进行升级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疑难解答。 通过 Web 服务器证书向导和 CTL 向导,您可以同步 Web 和 NTFS 的安全设置、获得并安装服务器证书以及创建和修改证书信任列表。还可以选择一个加密服务提供程序 (CSP) 以使用证书加密数据。 详细信息,请参阅使用证书向导。 IIS 6.0 中的其他安全性变动包括下列内容: 在升级版本上禁用:除非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否则在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升级版本上禁用万维网发布服务(WWW 服务):   在开始升级过程之前,您已在 Windows 2000 Server 上运行了 IIS 锁定向导。IIS 锁定向导通过禁用不必要的功能来减少攻击面,并且它允许您确定为站点启用哪些功能。IIS Lockdown Tool 中提供了 IIS 锁定向导。 要点   如果使用 WWW 服务,则强烈建议您在升级到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中的产品之前,在 Windows 2000 Server 上运行 IIS 锁定向导。IIS 锁定向导通过禁用或删除 Windows 2000 Server 安装中不需要的功能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否则,升级后计算机上仍保留这些功能,这会使您的服务器易受攻击。 注册表项 RetainW3SVCStatus 已添加到注册表中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SVC 的下面。在 RetainW3SVCStatus 下,您可以添加任何值,然后给它赋予一个 DWORD 值。例如,您可以创建注册表项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SVC\RetainW3SVCStatus\do_not_disable,并且 DWORD 值为 1。   对于无人参与的安装,“DisableWebServiceOnUpgrade = false”项存在于无人参与的安装脚本中。   通过组策略禁用 IIS:通过使用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成员,域管理员可以禁止用户在其计算机上安装 IIS。   以具有低级访问权限的帐户运行:IIS 工作进程在访问权限极少的用户上下文中运行。这大大减少了潜在攻击的影响。   提高 ASP 的安全性:所有的 ASP 内置功能总是以具有极少访问权限的帐户 IUSR_computername 运行。   运行可执行文件的限制:为了运行系统文件夹中的大多数可执行文件(如 cmd.exe),您必须是 Administrators 组、LocalSystem、Interactive 或 Service 帐户的成员。该限制限制了对 Administrators 的远程访问,因此匿名用户无法运行可执行文件。   修补程序管理:对于修补程序管理,管理员可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安装最新的安全修补程序。   已知的扩展:IIS 只为对具有已知文件扩展名的文件的请求提供服务。如果请求内容的文件扩展名未映射到已知的扩展,则服务器拒绝请求。   内容的写保护:在默认情况下,拒绝匿名用户(以 IUSR_computername 帐户运行)对 Web 内容进行写入访问。   超时和限制:在 IIS 6.0 中,默认设置是安全而主动的,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以前太宽松的超时和限制而造成的攻击。   上载数据限制:管理员可以限制能上载到服务器的数据。   缓冲区溢出保护:工作进程会检测缓冲区溢出,并在检测到时退出程序。   文件验证:IIS 在将请求发送到请求处理程序(ISAPI 扩展)之前会验证请求的内容是否存在。   索引资源:该权限现在会在默认情况下启用。   脚本资源访问:该权限允许访问 ASP 页脚本和其他脚本的“源代码”,它是新增功能,且在默认情况下被禁用。它可在选择了“读取”或“写入”权限时可用。   子验证:在新安装的 IIS 6.0 中,在默认情况下不再启用。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匿名身份验证中的“使用子验证”部分。   UNC 身份验证:在此版本的 IIS 中,UNC 身份验证方法检查是否有用户凭据。详细信息,请参阅 UNC 身份验证。   新策略:“禁止安装 IIS”策略已经添加到 Windows Server 2003 产品家族中。该策略允许域管理员控制可以在域中哪些计算机上安装 IIS。详细信息, 请参阅 Windows 帮助中的组策略。   Fortezza:已取消了对该功能的支持。 性能   为了限制分配给 ASP 页的内存量,IIS 已经将 AspScriptFileCacheSize 的默认值设置为 250 个 ASP 页,并将 AspScriptEngineCacheMax 的默认值设置为 125 个脚本引擎。在具有一组大量经常请求的 ASP 页的站点上,可以将 ASPScriptFileCacheSize 设置得更高一些。因为 ASP 页的编译比从缓存中检索页要慢很多,所以这会改善性能。在只具有少量经常请求的 ASP 页的站点上,可通过将该数字设置得小一些来节省内存。 IIS 工具组件   Windows NT Server 的协作数据对象 (CDONTS):CDONTS 已从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中删除。如果 Web 应用程序使用 CDONTS,则可以将它们转换为 Microsoft 协作数据对象 (CDO)。CDONTS 中的大多数方法在 CDO 中都有相匹配的方法,但是名称可能不同。有关平台软件开发工具包 (PSDK) 中 CDO 的参考资料,请参阅 MSDN Online 上的 Overview of CDO。   未安装 IIS 工具组件:Ad Rotator、Browser Capabilities、Content Linker、Content Rotator、Counters、Logging Utility、My Info、Page Counter、Status 和工具不随 IIS 6.0 一起安装。但是,如果您的 Web 服务器是从低版本的 IIS 升级的,则这些工具组件不会被删除。您可以从 IIS 6.0 资源工具包中获取工具组件 DLL 文件的副本。   64 位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上的 IIS   在 64 位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操作系统上,IIS 作为 64 位应用程序运行。这意味着不能从 64 位 Windows Server 2003 家族的操作系统上的 IIS 调用 32 位应用程序。例如,Jet 数据库引擎将不能转换为 64 位应用程序,因此,不能使用 ActiveX® 数据对象 (ADO) 从 ASP 页打开 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但是,仍可以使用 ADO 访问其他驱动程序,如 SQL 和 Exchange。

立即下载
rar文件
新版Android开发教程.rar

----------------------------------- Android 编程基础 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2 开放手机联盟 --Open --Open --Open --Open Handset Handset Handset Handset Alliance Alliance Alliance Alliance 什么是开放手机联盟? 开放手机联盟, Open Handset Alliance :是美国 Google 公司与 2007 年 11 月 5 日宣布组建的一个全球性的联 盟组织。这一联盟将会支持 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共同开发名为 Android 的 开 放源代码的移动系统。开放手机联盟包括手机制造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几类。目前,联盟成员 数 量已经达到了 43 家。 移动手机联盟创始成员: Aplix 、 Ascender 、 Audience 、 Broadcom 、中国移动、 eBay 、 Esmertec 、谷歌、宏达电、英特尔、 KDDI 、 Living Image 、 LG 、 Marvell 、摩托罗拉、 NMS 、 NTT DoCoMo 、 Nuance 、 Nvidia 、 PacketVideo 、高通、三星 、 SiRF 、 SkyPop 、 Sonic Network 、 Sprint Nextel 、 Synaptics 、 TAT 、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德州仪器、 T-M obile 和 Wind River 。 Mobile Mobile Mobile Mobile Operators Operators Operators Operators 移动运营商类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中国移动通信 KDDI CORPORATION 日本 KDDI 电信 NTT DoCoMo, Inc. 日本多科莫电信 SOFTBANK MOBILE Corp. 日本软银移动 Sprint Nextel( 美国 ) T-Mobile( 德国 ) Telecom Italia( 意大利 ) Telef ó nica( 西班牙 ) Vodafone 沃达丰电信 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Companies Companies Companies 半导体制造公司 AKM Semiconductor Inc Audience ARM Atheros Communications Broadcom Corporation( 博通 ) Ericsson ( 爱立信公司 ) Intel Corporation ( 英特尔公司 )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 收购了 intel 手机芯片部门的公司 )----------------------------------- Android 编程基础 3 NVIDIA Corporation ( 英伟达公司 ) Qualcomm Inc.( 高通公司 ) SiRF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知名 GPS 芯片制造商 ) Synaptics, Inc.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德州仪器 ) Handset Handset Handset Handset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ers 电话制造商 ASUSTeK Computer Inc. 华硕 Garmin International, Inc. HTC Corporation ( 多普达的母公司 ) 宏达电子 Huawei Technologies 华为科技 LG Electronics, Inc. 乐金电子 Motorola, Inc. 摩托罗拉 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电子 Sony Ericsson 索尼爱立信 Toshiba Corporation 东芝公司 lenovo 联想移动 联盟成员: Software Software Software Software Companies Companies Companies Companies 软件提供公司 Ascender Corp. eBay Inc. Esmertec Google Inc. LivingImage LTD.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OMRON SOFTWARE Co, Ltd. 日本欧姆龙软件 有限公司 PacketVideo (PV) SkyPop SONiVOX ASUSTeK Computer Inc. 华硕 AKM Semiconductor AKM 半导体公司 ARM 公司 Atheros Communications Toshiba Corporation 东芝公司 lenovo 联想移动 软银移动 日本无线运营商软银 瑞典计算机咨询公司 Teleca AB Garmin International, Inc. 高明 HTC Corporation ( 多普达的母公司 ) 宏达电子 Huawei Technologies 华为科技 LG Electronics, Inc. 乐金电子 Motorola, Inc. 摩托罗拉 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电子 Sony Ericsson 索尼爱立信 沃达丰 Teleca Borqs 播思通讯 联盟目的 将会支持 Google 可能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共同开发名为 Android 的开放源代码的移动 系 统。 谷歌早在 2002 年就进入了移动领域,可是由于目前的手机操作系统企业和手机企业相对封闭,提高了 行业的进入门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远没有拥有统一标准的传统互联网发展迅速,此次推出的开源手机操 作 系统平台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也有分析认为,谷歌并不想做一个简单的手机终端制造商或者软件平台开发商,而意在一统传统互联网和 移 动互联网。----------------------------------- Android 编程基础 4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手机新概念 操作系统的选择 -------- 定制和长尾 � 重构 � MVC 和 Web APP 架构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开发背景 � 计算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嵌入式系统逐渐有能力对桌面系统常规业务进行支持。 � 谷歌长期以来奉行的移动发展战略:通过与全球各地的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开发 既 有用又有吸引力的移动服务,并推广这些产品。 Android 进一步推进了 " 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息 " 这一企 业 目标的实现。 � Open Handset Alliance 汇集了多家业界巨头。运营商如: China Mobile 、 NTT DoCoMo 、 Vodafone 、 T-M obile 等;设备制造商如 ASUS 、 HTC 、 Huawei 、 LG 、 Motorola 、 Samsung 、 Sony Ericsson 、 Toshiba 等;芯片厂商 如 ARM 、 Broadcom 、 Intel 、 Marvell 、 NVIDIA 、 Qualcomm 等。软件厂商如 Ascender 、 eBay 、 Esmertec 、 Li vingImage 等。 � Android 更像一款桌面环境为 Java 的 Linux 操作系统。有助于 Google 实现其 " 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 息 " 的企业战略。 HTC HTC HTC HTC Dream/G1 Dream/G1 Dream/G1 Dream/G1 具体配置 硬件 3.17 英寸 HVGA (480 x 320) ; 1150mAh 电池 ;高通 528Mhz 7201 处理器 ; 64MB RAM 、 128MB ROM ; 1GB MicroSD 卡 ; QWERTY 全键盘; 310 万像素摄像头。 流媒体 支持视频格式: H.264 、流媒体、 3GPP 、 MPEG4 和 Codec 3GP ;支持音频格式: MP3 、 AAC 、 AAC+ 、 W MA 、 MPEG4 、 WAV 、 MIDI 、 REAL 、 AUDIO 和 OGG ;支持墙纸格式: JPG 、 BMP 、 PNG 和 GIF ;铃声 (MP3 、 AAC 、 AAC+ 和 WMA) 。 接入技术 蓝牙 (class 1) ;四频 (850 , 900 , 1800 , 1900) ;支持 3G , 802.11b 和 802.11g 。----------------------------------- Android 编程基础 5 互联网 支持 HTTP 、 WAP Push 和 xHTML ;支持 POP 、 IMAP 、 SMTP ,以及 AOL 和 GMAIL 电子邮件服务;支持 AIM 、 MSN 、雅虎通和 GTALK ;与谷歌日历同步;与 Android Market 联机;支持谷歌 “ 街景 ” 服务;包装盒内附 数据工具包。 更多信息 https://sites.google.com/a/android.com/opensource/release-features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盈利模式 Android 的 App Market 模式,软件开发者获得 7 成收入, 3 成用于系统维护。难点在于位置营销。 设备商通过卖设备、内置特色应用来获得盈利。也可以兼职专业软件开发者进行赢利。 Google 自身通过基于统一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来盈利。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的优势 � 源代码完全开放,便于开发人员更清楚的把握实现细节,便于提高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开发 出 更具差异性的应用。 � 采用了对有限内存、电池和 CPU 优化过的虚拟机 Dalvik , Android 的运行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很多。 � 运营商(中国移动等)的大力支持,产业链条的热捧。 � 良好的盈利模式( 3/7 开),产业链条的各方:运营商、制造商、独立软件生产商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利 益 。 将移动终端的评价标准从硬件向软件转变,极大的激发了软件开发者的热情。 � Android 的源代码遵循 Apache V2 软件许可,而不是通常的 GPL v2 许可。有利于商业开发。 � 具有强大的 Linux 社区的支持。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的不足 � 由于采用了 Java 作为应用开发语言,目前可用的传统第三方应用还很少,但由于 Android 是一款完全 开 源的移动计算平台,相信第三方应用会很快的丰富起来。 � Google 提供了一套 Java 核心包 (J2SE 5,J2SE 6) 的有限子集,尚不承诺遵守 Java 任何 Java 规范 , 可能会造 成J ava 阵营的进一步分裂。 � 现有应用完善度不太够,需要的开发工作量较大。----------------------------------- Android 编程基础 6 � 基于 QEMU 开发的模拟器调试手段不十分丰富,只支持通话、SMS等,速度慢。 � 暂不具备 Push Mail 和 Office(DataViz 、 QuickOffice 计划近期推出 ) 功能,目前主要面向的是普通消费 者 用户,对商业用户支持尚弱。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带来的影响 ANDROID 的推出后可能影响的产业包括移动电信业,软件开发业,手机制造业,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状 态 。 对消费者的影响 � 高档手机选择面增加。 � A ndroid 在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与现其有业务的融合,改变以往从计算机为主改成从手机使用为导向。新 生应用如:G oogle 地图及其衍生应用、 GMail 、 GTalk 等。 � GPS 卫星导航功能,手机照相, MP3 ,蓝芽等均被列为 Android 所提供支持的基本选项。 � Android 的平台基本上是免费的,虽然有部份原生链接库会要求费用,但大部份是免权利金; Android 的 程序可以采用 JAVA 开发,但是因为它的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Dalvik ,是将 JAVA 的 bytecode 转成 自 己的格式,回避掉需要付给 SUN 有关 JAVA 的授权费用。 对手机制造者的影响 � Android 是款开源的移动计算软件平台,组建了 google 主导的拥有众多产业界巨头的产业联盟,有利于 高效开发、降低成本。 � 由于是源代码开放的产品,对非主导厂商而言,可以避开与主导厂商在核心技术上面的差距,开发出 更 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产品。 对运营商的影响 � 丰富的数据业务,将导致数据流量的显著增加 。 � 手机来源增加,价格更为低廉。 对软件开发者的影响 � 因为 Android 移动软件平台抱持开放互通的观念,势必吸引不少自由软件的拥护者。 � 开发方向有三个重点 :----------------------------------- Android 编程基础 7 � 应用软件的开发 � 特殊功能的原生链接库 � 专属应用程序框架 � 由于 Android 的A pp Market 性质,可能催生出专门的应用软件开发商。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应用现状 � 设备商: lenovo 、琦基、戴尔、三星、摩托罗拉、华为、英特尔、 Kogan 、索爱、华硕、多普达、爱可 视 、 Archos 等。 � 制造商: HTC 、 Telstra 等。 � 手机设计公司:播思、德信无线等。 � 运营商:中国移动、 Sprint 、 T-Mobile 、 Teleca AB 等。 � 芯片商: Qualcomm 、 Marvell 、 TI 、 Boardcom 等。----------------------------------- Android 编程基础 8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开发入门 System System System System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The sections below describe the system and software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ing Android applications using the Android SDK tools included in Android 1.1 SDK, Release 1.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Operating Operating Operating Operating Systems Systems Systems Systems • Windows XP (32-bit) or Vista (32- or 64-bit) • Mac OS X 10.4.8 or later (x86 only) • Linux (tested on Linux Ubuntu Dapper Drake)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s Eclipse IDE o Eclipse 3.3 (Europa), 3.4 (Ganymede) � Eclipse JDT plugin (included in most Eclipse IDE packages) � WST (optional, but needed for the Android Editors feature; included in most Eclipse IDE packages ) o JDK 5 or JDK 6 (JRE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o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 plugin (optional) o Not Not Not Not compatible with Gnu Compiler for Java (gcj) Othe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or IDEs o JDK 5 or JDK 6 (JRE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o Apache Ant 1.6.5 or later for Linux and Mac, 1.7 or later for Windows o Not Not Not Not compatible with Gnu Compiler for Java (gcj) Note: Note: Note: Note: If JDK is already installed on your development computer, please take a moment to make sure that it meets the version requirements listed above. In particular, note that some Linux distributions may include JDK 1.4 or Gnu Compiler for Java, both of which are not supported for Android development----------------------------------- Android 编程基础 9 什么是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是一个专门针对移动设备的软件集,它包括一个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一些重要的应用程序。 Beta 版 的 Android SDK 提供了在 Android 平台上使用 JaVa 语言进行 Android 应用开发必须的工具和 API 接口。 特性 • 应用程序框架 支持组件的重用与替换 •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虚拟机 专为移动设备优化 • 集成的浏览器 基于开源的 WebKit 引擎 • 优化的图形库 包括定制的 2D 图形库, 3D 图形库基于 OpenGL ES 1.0 (硬件加速可选) • SQLite SQLite SQLite SQLite 用作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 多媒体支持 包括常见的音频、视频和静态图像格式 ( 如 MPEG4, H.264, MP3, AAC, AMR, JPG, PNG , GIF ) • GSM GSM GSM GSM 电话技术 (依赖于硬件) • 蓝牙 Bluetooth, Bluetooth, Bluetooth, Bluetooth, EDGE, EDGE, EDGE, EDGE, 3G, 3G, 3G, 3G, 和 WiFi WiFi WiFi WiFi (依赖于硬件) • 照相机, GPS GPS GPS GPS ,指南针,和加速度计( accelerometer accelerometer accelerometer accelerometer ) (依赖于硬件) • 丰富的开发环境 包括设备模拟器,调试工具,内存及性能分析图表,和 Eclipse 集成开发环境插件 应用程序 Android 会同一系列核心应用程序包一起发布,该应用程序包包括 email 客户端, SMS 短消息程序,日历, 地图,浏览器,联系人管理程序等。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 JAVA 语言编写的。 应用程序框架 开发人员也可以完全访问核心应用程序所使用的 API 框架。该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简化了组件的重用;任 何 一个应用程序都可以发布它的功能块并且任何其它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其所发布的功能块(不过得遵循 框 架的安全性限制)。同样,该应用程序重用机制也使用户可以方便的替换程序组件。 隐藏在每个应用后面的是一系列的服务和系统 , 其中包括; • 丰富而又可扩展的视图( Views ),可以用来构建应用程序, 它包括列表( lists ),网格( grids ),文 本框( text boxes ),按钮( buttons ), 甚至可嵌入的 web 浏览器。 • 内容提供器( Content Providers )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如联系人数据库), 或 者共享它们自己的数据 • 资源管理器( Resource Manager )提供 非代码资源的访问,如本地字符串,图形,和布局文件( la yout files )。 • 通知管理器 ( Notification Manager ) 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自定义的提示信息。 • 活动管理器( Activity Manager ) 用来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并提供常用的导航回退功能。----------------------------------- Android 编程基础 10 程序库 Android 包含一些 C/C++ 库,这些库能被 Android 系统中不同的组件使用。它们通过 Android 应用程序框架 为开发者提供服务。以下是一些核心库: • 系统 C C C C 库 - 一个从 BSD 继承来的标准 C 系统函数库( libc ), 它是专门为基于 embedded linu x 的设备定制的。 • 媒体库 - 基于 PacketVideo OpenCORE ;该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同时支 持 静态图像文件。编码格式包括 MPEG4, H.264, MP3, AAC, AMR, JPG, PNG 。 • Surface Surface Surface Surface Manager Manager Manager Manager - 对显示子系统的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 供了 2D 和 3D 图层的无缝融合。 • LibWebCore LibWebCore LibWebCore LibWebCore - 一个最新的 web 浏览器引擎用,支持 Android 浏览器和一个可嵌入的 web 视图。 • SGL SGL SGL SGL - 底层的 2D 图形引擎 • 3D 3D 3D 3D libraries libraries libraries libraries - 基于 OpenGL ES 1.0 APIs 实现;该库可以使用硬件 3D 加速(如果可用)或者使用高 度优化的 3D 软加速。 • FreeType FreeType FreeType FreeType - 位图( bitmap )和矢量( vector )字体显示。 • SQLite SQLite SQLite SQLite - 一个对于所有应用程序可用,功能强劲的轻型关系型数据库引擎。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运行库 Android 包括了一个核心库,该核心库提供了 JAVA 编程语言核心库的大多数功能。 每一个 Android 应用程序都在它自己的进程中运行,都拥有一个独立的 Dalvik 虚拟 机实例。 Dalvik 被设计 成一个设备可以同时高效地运行多个虚拟系统。 Dalvik 虚拟机执行( .dex )的 Dalvik 可执行文件,该格式 文 件针对小内存使用做了 优化。同时虚拟机是基于寄存器的,所有的类都经由 JAVA 编译器编译,然后通过 SDK 中 的 "dx" 工具转化成 .dex 格式由虚拟机执行。 Dalvik 虚拟机依赖于 linux 内核的一些功能,比如线程机制和底层内存管理机制。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内核 Android 的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 Linux 2.6 内核,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 网络协议栈和驱动模 型 。 Linux 内核也同时作为硬件和软件栈之间的抽象层。----------------------------------- Android 编程基础 11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的系统架构 系统构架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内核 � Linux 内核版本 2.6 � 位于硬件和软件堆之间的抽象层 � 核心服务:安全机制、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硬件驱动。 Android 依赖 Linux 内核 2.6 提供核心服务,比如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硬件驱动。在这里, L inux 内核扮演的是硬件层和系统其它层次之间的一个抽象层的概念。这个操作系统并非类 GNU/Linux 的,因为 其 系统库,系统初始化和编程接口都和标准的 Linux 系统是有所不同的。----------------------------------- Android 编程基础 12 从 Google 目前 release 的 Linux 系统来看,其没有虚拟内存文件系统,系统所用的是 yaffs2 文件系统,具体 的映像也都位于 SDK 安装目录下。通过 emulator -console 命令,我们可以在 host 中断下得到一个简单的可 以 控制 Android 的 shell ,这 个 系 统 包 含 了 一 个 Toolbox ,提 供 一 些 基 本 的 命 令 工 具 , 集 中 在 /sbin,/system/sbin,/system/bin 中,但是很简陋,命令种类也很少。 目前 Android 的程序安装模式是靠 Eclipse 自动进行的,通过对底层的分析可知,大致步骤就是在 /data/app 和 data/data 下存放 android 底层和普通内核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 Linux 来进行开发和 hacking 。 Lib Lib Lib Lib 和运行环境 lib � C/C++ 库:被各种 Android 组件使用 � 通过应用程序框架开发者可以使用其功能 � 包括: � 媒体库: MPEG4 H.264 MP3 JPG PNG ..... � WebKit/LibWebCore : Web 浏览引擎 � SQLite 关系数据库引擎 � 2D , 3D 图形库、引擎 丰富的类库支持: 2D 和 3D 图像库 OpenGL ES 、数据库 SQLite 、对象数据库 db4o 类库、媒体库、基于 Lin ux 底层系统 C 库等等,让应用开发更简单多样。 Google 使用 Apache 的 Harmony 类库, Harmony 某些方面速 度 快于 Sun 的 VM 。 Runtime 在 Dalvik Java VM 上, Dalvik 采用简练、高效的 byte code 格式运行,它能够在 低 资耗和没有应用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并行执行多个应用。 运行时环境 � 核心库提供的 Java 功能 � Dalvik 虚拟机依赖于 Linux 内核,例如线程或底层内存管理 � 设备可以运行多个 Dalvik 虚拟机,每一个 Android 应用程序在它自己的 Dalvik VM 实例中运行 � VM 执行优化的 Dalvik 可执行文件 (.dex) � Dx- 工具把编译过的 Java 文件转换为 dex 文件----------------------------------- Android 编程基础 13 应用和框架 � 核心应用,例如联系人,电子邮件,电话,浏览器,日历,地图, ... � 充分访问所有核心应用框架 API � 简化组件的重用 � 用 Java 编写应用程序----------------------------------- Android 编程基础 14 支持的功能 + Application framework: 可重用的和可替换的组件部分,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的软件都是平等的。 + Dalvik virtul machine: 一个基于 Linux 的虚拟机。 + Integrated browser: 一个基于开源的 WebKit 引擎的浏览器,在应用程序层。 + Optimized graphics: 包含一个自定义的 2D 图形库和基于 OpenGL ES 1.0 标准的 3D 实现。 + SQLite: 数据库 + Media support: 通用的音频,视频和对各种图片格式的支持 (MPEG4, H.264, MP3, AAC, AMR, JPG, PNG, GI F) + GSM Telephony: GSM 移动网络 , 硬件支持。 + Bluetooth, EDGE, 3G, and WiFi: 都依赖于硬件支持。 + Camera, GPS, compass, and accelerometer: 都依赖于硬件支持。 + Rich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包含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方便跟踪调试,内存检测和性能测试,而且 提供了 Eclipse 的插件。最底层的是一个 Linux Kernel ,加载了几个移动设备必要的系统驱动(这么说来 Android 基 础系统是要以 GPL 发布了?不知道 34 家厂商的硬件开发商们是怎么样想的);上面是类库和 Runtime ,绿 色 的类库部分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 SQLite ,这个软件甚至声称自己属于公共领域(比 MIT License 还要强 @ @ ) , 字体 FreeType 是 BSD-style License 的,图形库 OpenGL ES 只需通过产品测试,无偿使用于产品。再向上看 是应用层的东西了,这里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 ,各个社区,各个厂家都可以参与进来。难怪 Android 的 sdk 可以 Apache License 发布了 , 对企业和开发人员友好啊。 那么 Google 自己的东西在哪里呢?没错,就是 右 边那个 runtime ,最吸引技术人员的就是这个 runtime (注意,这个才是 Android 的核心)。 Google 为它准备 了 一个虚拟机,叫做 Dalvik 。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的到底是什么?从开发平台上我们清清楚楚地得到 了 答案: Java----------------------------------- Android 编程基础 15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2 7 7 7 7 个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手机平台 � Maemo � Android � LIMO � OpenMOKO � GPE^2 � ALP � QTopia Phone Edition Maemo Maemo Maemo Maemo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3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4 LIMO LIMO LIMO LIMO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5 OpneMOKO OpneMOKO OpneMOKO OpneMOKO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6 GPE^2 GPE^2 GPE^2 GPE^2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7 ALP ALP ALP ALP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8 QTopia QTopia QTopia QTopia Phone Phone Phone Phone Edition Edition Edition Edition 架构----------------------------------- Android 编程基础 9 进程间的通信 Linux 手机平台进程间通信 � Maemo 采用 D-BUS � Android 采用 OpenBinder � LiMO 采用 D-BUS � OpenMoko 采用 D-BUS � GPE Phone Edition 采用 D-BUS � ALC 采用 OpenBinder � Qtopia Phone Edition 采用 D-BUS 进程间通信种类 � D-BUS � Openbinder � CORBA/Corbit � IVY � GNET D-BUS----------------------------------- Android 编程基础 10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学习方法 ① 了解什么是 Androi ② 建立开发环境 ③ 阅读 SDK 文档 ④ 背景知识 � Java � 面向对象 � 设计模式 � J2ME 、 Brew 、 Symbian 建立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开发环境 ① 下载 JDK 5 or JDK 6 (JRE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 安装 -> 设置环境变量 JAVA_HOME CLASSPATH path ② 下载 Eclipse 3.3 (Europa), 3.4 (Ganymede) IDE for JAVA-> 解压 ③ 下载 Android SDK 解压 -> path 里加入 SDK 包中的 tools 目录全路径 ④ 下载 ADT 0.8.0 解压 ⑤ 打开 Eclipse 安装 ADT 插件----------------------------------- Android 编程基础 1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2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开发环境搭建 ADV ADV ADV ADV 的创建 ADT0.9.1 版本 ① 在 Eclipse 中创建----------------------------------- Android 编程基础 3 ② 在命令行中创建 打开 CMD 命令行,进入到 Android SDK tools 目录 使用 android 命令列出 target 值 使用 android create avd 命令来创建 AVD cd E:\Mobile DEV\Android_SDK1.5\tools android list targets 行为: "create avd": 创建一个新的 Android 虚拟设备。 选项: -t --target 新的 AVD 的 Target ID( 必须 ) -c --sdcard 指向一个共享的 SD 存储卡的路径或是为新的 AVD 定制的新 SD 存储卡的容量大小 -p --path 新 AVD 将被创建的位置路径 -n --name 新 AVD 的名称 ( 必须 ) -f --force 强制创建 ( 覆盖已存在的 AVD) -s --skin 新 AVD 的皮肤----------------------------------- Android 编程基础 4 例子 : 将建一个名叫 GPhone 的 AVD , Target ID=2 、 SD 存储卡容量 52M 、路径 C:\AVD\ 、皮肤 SUSE-HVGA- P 查看自己新创建的 ADV : list avd 命令 ADT0.9.0 版本 只能在命令行中创建 开启命令行进入 Android SDK tools 目录 列出 Target ID 创建一个新的 AVD 查看新创建的 AVD 运行指定的 AVD 运行新创建的 AVD:GPhone android create avd -n GPhone -t 2 -c 52M -p C:\AVD\ -s SUSE-HVGA-P android list avd cd E:\Mobile DEV\Android_SDK1.5\tools andriod list target android create avd -n GPhone -t 2 -c 52M -p C:\AVD\ -s SUSE-HVGA-P android list avd emulator -avd GPhone----------------------------------- Android 编程基础 5 Windows Windows Windows Windows 平台: Eclipse IDE 版本 ------------JDK+Eclipse+Android SDK+ADT 1. 必须软件 2. 安装过程 ① 安装 JAVA JDK SE 1.6 � 设置环境变量 � JAVA_HOME � JAVA_JRE_HOME � JRE_HOME � Android_SDK_HOME � CLASSPATH � Path ① JAVA JDK SE 1.6 jdk-6u13-windows-i586-p.exe ② Eclipse 3.4.2 eclipse-java-ganymede-SR2-win32.zip ③ Google Android SDK android-sdk-windows-1.5_r1.zip ④ ADT-0.9.0 ADT-0.9.0.zip JAVA_HOME=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3 JAVA_JRE_HOME=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3\jre JRE_HOME=C:\Program Files\Java\jre6 Android_SDK_HOME =C:\Mobile Phone DEV\Android SDK CLASSPATH=.;%JAVA_HOME%\lib;%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 jar;%JRE_HOME%\lib;%JRE_HOME%\lib\rt.jar;%JAVA_JRE_HOME%\lib;%JAVA_JRE_HOME% \lib\rt.jar Path= %Android_SDK_HOME%\tools ;%JAVA_HOME%\bin;%JRE_HOME%\bin;%JAVA_JRE _HOME%\bin; 要使用命令行工具必须配置----------------------------------- Android 编程基础 6 ② 解压 Eclipse 3.4.2 ③ 解压 Google Android SDK ④ Eclipse 下安装 ADT 0.9.0 ⑤ 设置 Google Android SDK 路径 解压 eclipse-java-ganymede-SR2-win32.zip 到 C:\Eclipse For Android\ 解压 android-sdk-windows-1.5_r1.zip 到 C:\Mobile Phone DEV\Android SDK 复制 ADT-0.9.0.zip 到 C:\ 打开 C:\Eclipse For Android\eclipse.exe 设置工作路径为 C:\WorkSpace Help->SoftWare Update->find and install ->Search for new features to install ->Next->New Archived site-> 选中 C:\ ADT-0.9.0.zip->OK->Finish->ADT-0.9.0.zip 选勾 ->Next->Accept->Next->Finish- >Install All->Restart “ YES ” Window->preferences-> 选中 Android->SDK Location 中选择 Google Android SDK 的安装路 径 C:\Mobile Phone DEV\Android SDK->OK----------------------------------- Android 编程基础 7 3. HelloWorld 程序实例 ① 新建一个 Android Project � Project name 设置工程名 Hello Google Android � Package name 设置包名 zyf.android.test.hello � Activity name 设置活动名 Hello � Application name 设置应用程序名 Hello � Build Target 设置 AVD API 的版本 3 Android1.5----------------------------------- Android 编程基础 8----------------------------------- Android 编程基础 9 ② 修改 Hello.java 文件 内容如下: ③ 运行 as Android package package package package zyf.android.test.hello; import import import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import import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import import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class class class class Hello extends extends extends extends Activity {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void void voi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 super super super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setContentView (R.layout.main); TextView tv = new new new new TextView( this this this this ); tv.setText( " 这是一个测试 Android 的 helloWorld" ); setContentView(tv); } }----------------------------------- Android 编程基础 10 ④ 代码分析: 在 Android 中,用户界面控件被封装成了各种 Class 叫做 Views 。一个 View 是一个可以显示的控件对 象,比如 RadioButton , Animation , TextLable 等。其中的一个简单的控件是 TextView: 传入 TextView 构造函数的参数是一个 Context 对象,通过这个对象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接口,比 如加载资源,访问数据库和共享数据等等。 Activity 类从 Context 类继承而来,所以 Activity 本身 是 一个 Context ( Java 中的继承概念)。 TextView 对象构建以后就可以设置要显示的数据了。 tv.setText(" 这是一个测试 Android 的 helloWorld"); 最后是连接 TextView 到屏幕 , 类似这样 : setContentView() 方法可以控制具体哪一个控件和系统的 UI 联系起来(我的理 解是设置为主显示 View )。如果没有设置,屏幕中将会显示空白。 ⑤ 结果 TextView tv = new new new new TextView( this this this this ); setContentView(tv);----------------------------------- Android 编程基础 11----------------------------------- Android 编程基础 12 Apache Ant IDE 版本 ------------JDK+Android SDK +Ant 1. 必须软件 2. 安装过程 ① 安装 JAVA JDK SE 1.6 � 设置环境变量 � JAVA_HOME � JAVA_JRE_HOME � JRE_HOME � Android_SDK_HOME � ANT_HOME � CLASSPATH � Path ① JAVA JDK SE 1.6 jdk-6u13-windows-i586-p.exe ② Google Android SDK android-sdk-windows-1.5_r1.zip ③ Apache Ant apache-ant-1.7.1-bin.zip JAVA_HOME=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3 JAVA_JRE_HOME=C:\Program Files\Java\jdk1.6.0_13\jre JRE_HOME=C:\Program Files\Java\jre6 Android_SDK_HOME =C:\Mobile Phone DEV\Android SDK ANT_HOME=C:\Mobile Phone DEV\Apache Ant\apache-ant-1.7.1 CLASSPATH=.;%ANT_HOME%\lib;%ANT_HOME%\lib\ant.jar;%JAVA_HOME%\lib;%JAV 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JRE_HOME%\lib;%JRE_HOME%\lib\r t.jar;%JAVA_JRE_HOME%\lib;%JAVA_JRE_HOME%\lib\rt.jar Path=%ANT_HOME%\bin;%Android_SDK_HOME%\tools;%JAVA_HOME%\bin;%JRE_HO ME%\bin;%JAVA_JRE_HOME%\bin;----------------------------------- Android 编程基础 13 ② 解压 Google Android SDK ③ 解压 apache-ant-1.7.1.zip 3. HelloWorld 程序实例 结果 解压 android-sdk-windows-1.5_r1.zip 到 C:\Mobile Phone DEV\Android SDK 解压 Apache Ant apache-ant-1.7.1.zip 到 C:\Mobile Phone DEV\Apache Ant\apache-ant-1.7.1 ① 开始 -> 运行 ->cmd ② cd C:\Mobile Phone DEV\WorkSpace ③ 使用命令行工具来创建一个新工程 ④ cd Hello ⑤ ant debug ⑥ cd bin ⑦ emulator -avd Android_SDK1.5 ⑧ adb install ./hello-debug.apk ⑨ 在模拟器中运行 hello 程序 android create project -k zyf.hello -n HelloAndroid -t 2 -a AntActivity -p ./Hello----------------------------------- Android 编程基础 14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平台: JDK+Eclipse+Android SDK+ADT JDK+Android SDK +Ant----------------------------------- Android 编程基础 15 应用解析 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 : : : 活动是最基本的 Android 应用程序组件,应用程序中,一个活动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每一个活动 都被实现为一个独立的类,并且从活动基类中继承而来,活动类将会显示由视图控件组成的用户接口,并 对 事件做出响应。大多数的应用是由多个屏幕显示组成。例如 : 一个文本信息的应用也许有一个显示发送消息 的 联系人列表屏幕,第二个屏幕用来写文本消息和选择收件人,再来一个屏幕查看消息历史或者消息设置操 作 等。这里每一个这样的屏幕就是一个活动,很容易实现从一个屏幕到一个新的屏幕并且完成新的活动。在 某 些情况下当前的屏幕也许需要向上一个屏 幕活动提供返回值 -- 比如让用户从手机中挑选一张照片返回通讯录 做为电话拨入者的头像。 当一个新的屏幕打开后,前一个屏幕将会暂停,并保存在历史堆栈中。用户可以返回到历史堆栈中的 前 一个屏幕。当屏幕不再使用时,还可以从历史堆栈中删除。默认情况下, Android 将会保留从主屏幕到每一 个应用的运行屏幕。 简单理解 Activity 代表一个用户所能看到的屏幕, Activity 主要是处理一个应用的整体性工作,例如, 监 听系统事件 ( 按键事件、触摸屏事件等 ) 、为用户显示指定的 View ,启动其他 Activity 等。所有应用的 Activit y 都继承于 android.app.Activity 类,该类是 Android 提供的基层类,其他的 Activity 继承该父类后,通过 Over ride 父类的方法来实现各种功能,这种设计在其他领域也较为常见。 Intent Intent Intent Intent : : : : 调用 Android 专有类 Intent 进行架构屏幕之间的切换。 Intent 是描述应用想要做什么。 Intent 数据结构两 个最重要的部分是动作和动作对应的数据。典型的动作类型有 :MAIN (活动的门户)、 VIEW 、 PICK 、 EDIT 等。而动作对应的数据则以 URI 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 : 要查看某个人的联系方式,你需要创建一个动作类 型为 VIEW 的 Intent ,以及一个表示这个人的 URI 。 Android 使用了 Intent 这个特殊类,实现在屏幕与屏幕之间移动。 Intent 类用于描述一个应用将会做什 么 事。在 Intent 的描述结构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部分:动作和动作对应的数据。典型的动作类型有: MAIN ( a ctivity 的门户)、 VIEW 、 PICK 、 EDIT 等。而动作对应的数据则以 URI 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要查看一个人的 联 系方式,你需要创建一个动作类型为 VIEW 的 intent ,以及一个表示这个人的 URI 。 与之有关系的一个类叫 IntentFilter 。相对于 intent 是一个有效的做某事的请求,一个 intentfilter 则用于 描 述一个 activity (或者 IntentReceiver )能够操作哪些 intent 。一个 activity 如果要显示一个人的联系方式时, 需 要声明一个 IntentFilter ,这个 IntentFilter 要知道怎么去处理 VIEW 动作和表示一个人的 URI 。 IntentFilter 需 要在 AndroidManifest.xml 中定义。 通过解析各种 intent ,从一个屏幕导航到另一个屏幕是很简单的。当向前导航时, activity 将会调用 startActivity(IntentmyIntent) 方法。然后,系统会在所有安装的应用程序中定义的 IntentFilter 中查找,找到最 匹配 myIntent 的 Intent 对应的 activity 。新的 activity 接收到 myIntent 的通知后,开始运行。当 startActivity 方 法被调用将触发解析 myIntent 的动作,这个机制提供了两个关键好处:----------------------------------- Android 编程基础 16 A 、 Activities 能够重复利用从其它组件中以 Intent 的形式产生的一个请求; B 、 Activities 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一个具有相同 IntentFilter 的新的 Activity 取代。 IntentReceiver: IntentReceiver: IntentReceiver: IntentReceiver: 当你希望你的应用能够对一个外部的事件 ( 如当电话呼入时,或者数据网络可用时,或者到了晚上时 ) 做出响 应,你可以使用一个 IntentReceiver 。虽然 IntentReceiver 在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会使用 NotificationManage r 通知用户,但它并不能生成一个 UI 。 IntentReceiver 在 AndroidManifest.xml 中注册,但也可以在代码中使用 Context.registerReceiver() 进行注册。当一个 intentreceiver 被触发时,你的应用不必对请求调用 inten treceiver , 系统会在需要的时候启动你的应用。各种应用还可以通过使用 Context.broadcastIntent() 将它们自己的 intentreceiver 广播给其它应用程序。 Service Service Service Service : : : : 一个 Service 是一段长生命周期的,没有用户界面的程序。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正在从播放列表中 播放歌曲的媒体播放器。在一个媒体播放器的应用中,应该会有多个 activity ,让使用者可以选择歌曲并播 放 歌曲。然而,音乐重放这个功能并没有对应的 activity ,因为使用者当然会认为在导航到其它屏幕时音乐应 该 还在播放的。在这个例子中,媒体播放器这个 activity 会使用 Context.startService() 来启动一个 service ,从而 可以在后台保持音乐的播放。同时,系统也将保持这个 service 一直执行,直到这个 service 运行结束。另外 , 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 Context.bindService() 方法,连接到一个 service 上(如果这个 service 还没有运行将启动 它)。当连接到一个 service 之后,我们还可以 service 提供的接口与它进行通讯。拿媒体播放器这个例子来 说 , 我们还可以进行暂停、重播等操作。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Content Provider Provider Provider Provider : : : : Android 应用程序能够将它们的数据保存到文件、 SQLite 数据库中,甚至是任何有效的设备中。当你想 将你的应用数据与其它的应用共享时,内容提供器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因为内容提供器类实现了一组标准 的 方法,从而能够让其它的应用保存或读取此内容提供器处理的各种数据类型。 数据是应用的核心。在 Android 中,默认使用鼎鼎大名的 SQLite 作为系统 DB 。但是在 Android 中,使用方 法有点小小的不一样。在 Android 中每一个应用都运行在各自的进程中,当你的应用需要访问其他应用的数 据时,也就需要数据在不同的虚拟机之间传递,这样的情况操作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 正常情况下,你不能读 取 其他的应用的 db 文件 ) , ContentProvider 正是用来解决在不同的应用包之间共享数据的工具。 � 所有被一个 Android 应用程序创建的偏好设置,文件和数据库都是私有的。 � 为了和其他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应用程序不得不创建一个 Content Provider � 要回索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它自己的 Content Provider 必须被调用 � Android 本地 Content Provider 包括: � CallLog :地址和接收到的电话信息 � Contact.People.Phones :存储电话号码 � Setting.System :系统设置和偏好设置 � 等等----------------------------------- Android 编程基础 17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2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虚拟机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冲击 随着 Google 的 AndroidSDK 的发布,关于它的 API 以及在移动电话领域所带来的预 期影响这些方面的讨论不胜枚举。不过,其中的一个话题在 Java 社区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就是 Android 平台的基础 —— Dalvik 虚拟机。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和标准 Java Java Java Java 虚拟机 (JVM) (JVM) (JVM) (JVM) 首要差别 Dalvik 基于寄存器,而 JVM 基于栈。,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对于更大的程序来说,在它们编译的时候,花 费 的时间更短。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和 Java Java Java Java 运行环境的区别 Dalvik 经过优化,允许在有限的内存中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的实例,并且每一个 Dalvik 应用作为一个独立 的 Linux 进程执行。独立的进程可以防止在虚拟机崩溃的时候所有程序都被关闭 . Dalvik Dalvik Dalvik Dalvik 形势 Dalvik 的诞生也导致人们开始忧虑 Java 平台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分道扬镳或许已经是进行时了 —— 有人已经 把 Davlik 和微软的 JVM 以及 Sun 对微软的诉讼联系起来,等着看 Google 身上是否也会发生类似事情;另外 一 些人则指出, Google 并没有宣称 Dalvik 是一个 Java 实现,而微软却是这样做的。 Sun 也对可能带来的阵营 分裂表达了忧虑情绪,并提出和 Google 合作来保证 Dalvik 和 JVM 之间的兼容性 —— Google 对此的解释是, Dalvik 是对解决目前 JavaME 平台上分裂的一次尝试,也是为了提供一个拥 有较少限制许可证的平台。甚至 还有人怀疑这是否是 Sun 和 Google 两大阵营对 Java 之未来的一次大规模较量。----------------------------------- Android 编程基础 3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中各种 JAVA JAVA JAVA JAVA 包的功能描述 在 Android 的应用程序开发中,通常使用的是 JAVA 语言,除了需要熟悉 JAVA 语 言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 Android 提供的扩展的 JAVA 功能。 在一般的 JAVA 应用中,如果需用引用基础类库,通常需要使用如下的方式: import javax.swing.*; 以上代码表示了引用 JAVA 的 GUI 组件 Swing,javax.swing 即 JAVA 中的一个包。 android 提供一些扩展的 JAVA 类库,类库分为若干个包,每个包中包含若干个类。 重要包的描述: android.app :提供高层的程序模型、提供基本的运行环境 android.content :包含各种的对设备上的数据进行访问和发布的类 android.database :通过内容提供者浏览和操作数据库 android.graphics :底层的图形库,包含画布,颜色过滤,点,矩形,可以将他们直接绘制到屏幕上 . android.location :定位和相关服务的类 android.media :提供一些类管理多种音频、视频的媒体接口 android.net :提供帮助网络访问的类,超过通常的 java.net.* 接口 android.os :提供了系统服务、消息传输、 IPC 机制 android.opengl :提供 OpenGL 的工具 android.provider :提供类访问 Android 的内容提供者 android.telephony :提供与拨打电话相关的 API 交互 android.view :提供基础的用户界面接口框架 android.util :涉及工具性的方法,例如时间日期的操作 android.webkit :默认浏览器操作接口 android.widget :包含各种 UI 元素(大部分是可见的)在应用程序的屏幕中使用----------------------------------- Android 编程基础 4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的相关文件类型 Java Java Java Java 文件 ----- ----- ----- ----- 应用程序源文件 android 本身相当一部分都是用 java 编写而成 ( 基本上架构图里头蓝色的部份都是用 Java 开发的 ) , android 的 应用必须使用 java 来开发。 Class Class Class Class 文件 ------Java ------Java ------Java ------Java 编译后的目标文件 不像 J2se , java 编译成 class 就可以直接运行, android 平台上 class 文件不能直接在 android 上运行。由于 G oogle 使用了自己的 Dalvik 来运行应用,所以这里的 class 也肯定不能在 AndroidDalvik 的 java 环境中运行, androi d 的 class 文件实际上只是编译过程中的中间目标文件,需要链接成 dex 文件后才能在 dalvik 上运行。 Dex Dex Dex Dex 文件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 Android 虚拟机 Dalvik 支持的字节码文件格式 Google 在新发布的 Android 平台上使用了自己的 Dalvik 虚拟 机 来定义,这种虚拟机执行的并非 Java 字节码,而是另一种字节码: dex 格式的字节码。在编译 Java 代码之 后 , 通过 Android 平台上的工具可以将 Java 字节码转换成 Dex 字节码。虽然 Google 称 Dalvik 是为了移动设备定 做的,但是业界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规避向 sun 申请 Javalicense 。这个 DalvikVM 针对手机程式 /CPU 做过 最 佳化,可以同时执行许多 VM 而不会占用太多 Res ource 。 Apk Apk Apk Apk 文件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上的安装文件 Apk 是 Android 安装包的扩展名,一个 Android 安装包包含了与某个 Android 应用程序相关的所有文件。 apk 文件将 AndroidManifest.xml 文件、应用程序代码 (.dex 文件 ) 、资源文件和其他文件打成一个压缩包。一个工 程只能打进一个 .apk 文件。----------------------------------- Android 编程基础 5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的应用程序结构分析: HelloActivity 本例以一个简单的 HelloActivity 程序为例,简单介绍 Android 应用程序的源代码结构。事实 上, Android 应用程序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通常涉及了 JAVA 程序 ,XML 文件, Makefile 多方面的内容。 HelloActivity 虽然简单,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学习 Android 应用程 序的最好示例。 第一部分: HelloActivity HelloActivity HelloActivity HelloActivity 的源代码 HelloActivity 工程的源代码在 Android 目录的 development/samples/HelloActivity/ 中,代码的 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 tests 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可以暂时不考虑。其他部分看作一个 Android 的一应用程序 的工程。这个工程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AndroidManifest.xml :工程的描述文件,在运行时有用处 Android.mk :整个工程的 Makefile development/samples/HelloActivity/ |-- Android.mk |-- AndroidManifest.xml |-- res | |-- layout | | `-- hello_activity.xml | `-- values | `-- strings.xml |-- src | `-- com | `-- example | `-- android | `-- helloactivity | `-- HelloActivity.java `-- tests |-- Android.mk |-- AndroidManifest.xml `-- src `-- com `-- android `-- helloactivity `-- HelloActivityTest.java----------------------------------- Android 编程基础 6 res :放置资源文件的目录 src/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HelloActivity.java :这是 JAVA 类文件,这个文件的路径 表示在 Andorid 的 JAVA 包的结构中的位置, 这个包的使用方式为 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 。 第二部分: 编译的中间结果 这个 HelloActivity 工程经过编译后将生成 out/target/common/obj/APPS/He lloActivity_intermediates/ 目录, 这个目录中的内容都是 HelloActivity 工程相关的, 更具体地说都与 development/samples/HelloActivity/ 中的 Android.mk 文件相关。 classes.dex 是一个最重要的文件,它是给 Android 的 JAVA 虚拟机 Dalvik 运行的字节码文 件。 classes.jar 是一个 JAR 文件, JAR 的含义为 Java ARchive ,也就是 Java 归档,是一种与平台 无关的文件格式,可将多个文件合成一个文件。解压缩之后的目录结构: (JAVA 标准编译得 到的类 ) out/target/common/obj/APPS/He lloActivity_intermediates/ |-- classes.dex (字节码) |-- classes.jar ( JAR 文件 ) |-- public_resources.xml (根据 resources 结构生成的 xml ) `-- src |-- R.stamp `-- com `-- example `-- android `-- helloactivity `-- R.java ( resources 生成的文件)----------------------------------- Android 编程基础 7 各个以 class 为扩展名的文件,事实上是 JAVA 程序经过编译后的各个类的字节码。 第三部分: 目标 apk apk apk apk 文件 目标 apk 文件是 Android 的 JAVA 虚拟机 Dalvik 安装和运行的文件,事实上这个 apk 文件将 由编译的中间结果和原始文件生成。 apk 文件的本质是一个 zip 包。这个 APK 包解压缩后的 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 xml 文件经过了处理,和原始的文件不太一样,不能按照文本文件 的方式阅读。 classes |-- META-INF | `-- MANIFEST.MF `-- com `-- example `-- android `-- helloactivity |-- HelloActivity.class |-- R$attr.class |-- R$id.class |-- R$layout.class |-- R$string.class `-- R.class out/target/product/generic/obj/APPS/HelloActivity_intermediates/package.apk_FILES/ |-- AndroidManifest.xml |-- META-INF | |-- CERT.RSA | |-- CERT.SF | `-- MANIFEST.MF |-- classes.dex |-- res | `-- layout | `-- hello_activity.xml `-- resources.arsc----------------------------------- Android 编程基础 8 第四部分: 源代码的各个文件 Android.mk 是整个工程的 “ Makefile ” ,其内容如下所示: � LOCAL_PATH:= $(call my-dir) � include $(CLEAR_VARS) � LOCAL_MODULE_TAGS := samples � # Only compile source java files in this apk. � LOCAL_SRC_FILES := $(call all-java-files-under, src) � LOCAL_PACKAGE_NAME := HelloActivity � LOCAL_SDK_VERSION := current � include $(BUILD_PACKAGE) � # Use the following include to make our test apk. � include $(call all-makefiles-under,$(LOCAL_PATH)) 这个文件在各个 Android 的工程中都是类似的,其中 LOCAL_PACKAGE_NAME 表示了这 个包的名字。 LOCAL_MODULE_TAGS 表示了模块的标,在这里使用的是 samples ,正式的应用程序( packages 目录中的应用)中多使用 eng development 。 AndroidManifest.xml 是这个 HelloActivity 工程的描述文件,其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 package 用于说明这个包的名称, android:labeapplication 中的内容是表示这个应用程序 在界面上显示的标题, activity 中的 android:name 表示这个 Android 的活动的名称。 < manifest xmlns:android = "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 = "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 > < application android:label = "He llo, Activity!" > < activity android:name = "He lloActivity" > < intent-filter > < action android:name = "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 category android:name = "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 Android 编程基础 9 文件 src/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HelloActivity.java 是程序主要文件,由 JAVA 语言 写成 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 表示的是这个包的名称 , 在文件的头部引入了两个包 android.app.Activity 是一个 Android 活动( Activity )包,每一个 Android 活动都需要继承 Activity 类。 包 android.os.Bundle 用于映射字符串的值。 onCreate() 是一个重载的函数,在这个函数中实现应用程序创建的所执行的过程。其中 setContentView() 设置当前的视图( View )。 设置的方法是使用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因此决定了视图中包含的内容。这里使用的是 R.layout.hello_activity ,表示从 res/layout/ 目录中使用 hello_activity.xml 文件。 res/layout/hello_activity.xml 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定义了一个可编辑的文本( EditText ),下面的各项其实是它的各种属性, android:text 表示这个文本 的 内 容 ,string/hello_activity_text_text 表 示 找 到 相 应 的 文 件 , 也 就 是 res/value/string.xml 文 件 中 的 hello_activity_text_text 文本。 res/value/string.xml 的内容如下所示: hello_activity_text_text 文本被 res/layout/hello_activity.xml 文件引用,正是应用程序运行时在 屏幕显示的文本。 package package package package com.example.android.helloactivity; import import import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import import import android.os.Bundle;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class class class class HelloActivity extends extends extends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HelloActivity() { } @ Override public public public public void void voi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 super super super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hello_activity); } } < EditText xmlns:android = "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android:id = "@+id/text" android:layout_width = "fill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 = "fill_parent" android:textSize = "18sp" android:autoText = "true" android:capitalize = "sentences" android:text = "@string/hello_activity_text_text" /> < resources > < string name = "hello_activity_text_text" > He llo , World! ----------------------------------- Android 编程基础 10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DB ADB ADB ADB 工具使用 adb(Android Debug Bridge) 是 Android 提供的一个通用调试工具,借助这个工具,我妈可以管理设备或手机 模 拟器的状态。 adb adb adb adb 功能操作: � 快速更新设备或手机模拟器中的代码,如应用或 Android 系统升级 � 在设备上运行 shell 命令 � 管理设备或手机模拟器上预定端口 � 在设备或手机模拟器上复制、粘贴文件 adb adb adb adb 常用操作: 安装应用到模拟器 Android 没有提供一个卸载应用的命令,只能手动删除: 进入设备或模拟器的 Shell 通过以上命令,可以进入设备或模拟器的 shell 环境中,在这个 Linux Shell 中,你可以执行各种 Linux 的命 令 , 另外如果只想执行一条 shell 命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如: 会打印出内核的调试信息 发布端口 可以设置任意的端口号,做为主机向模拟器或设备的请求端口。如 : adb install app.apk adb shell cd data/app rm app.apk adb shell adb shell [command] adb shell dmesg adb forward tcp:5555 tcp:8000----------------------------------- Android 编程基础 11 复制文件 可向一个设备或从一个设备中复制文件 � 复制一个文件或目录到设备或模拟器上: 如: � 从设备或模拟器上复制一个文件或目录 如: 搜索 / 等待模拟器、设备实例 取得当前运行的模拟器、设备的实例列表及每个实例的状态 | 等待正在运行的设备 查看 Bug 报告 记录无线通讯日志 无线通讯记录日志非常多,在运行时没必要记录,可以通过命令设置记录 获取设备 ID 和序列号 访问数据库 SQLite3 adb push adb push test.txt /tmp/test.txt adb pull adb pull /android/lib/libwebcore.os adb devices adb wait-for-device adb bugreport adb shell logcat -b radio adb get-product adb get-serialno adb shell sqlite3----------------------------------- Android 编程基础 12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1 封面----------------------------------- Android 编程基础 2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模拟器 模拟器参数 参数格式 option 选项 emulator [option] [-qemu args] -sysdir

为模拟器在 目录中搜索系统硬盘镜像 -system 为模拟器从 文件中读取初始化系统镜像 -datadir 设置用户数据写入的目录 -kernel 为模拟器设置使用指定的模拟器内核 -ramdisk 设置内存 RAM 镜像文件 ( 默认为 /ramdisk.img) -image 废弃,使用 -system 替代 -init-data 设置初始化数据镜像 ( 默认为 /userdata.img) -initdata 和 "-init-data " 使用方法一致 -data 设置数据镜像 ( 默认为 /userdata-qemu.img) -partition-size system/data 分区容量大小 (MB) -cache 设置模拟器缓存分区镜像 ( 默认为 零时文件 ) -no-cache 禁用缓存分区 -nocache 与 "-no-cache" 使用方法相同 -sdcard 指定模拟器 SDCard 镜像文件 ( 默认为 /sdcard.img) -wipe-data 清除并重置用户数据镜像 ( 从 initdata 拷贝 ) -avd 指定模拟器使用 Android 虚拟设备 -skindir 设置模拟器皮肤 在 目录中搜索皮肤 ( 默认为 /skins 目录 ) -skin 选择使用给定的皮肤 -no-skin 不适用任何模拟器皮肤 -noskin 使用方法与 "-no-skin" 相同 -memory 物理 RAM 内存大小 (MB) -netspeed 设置最大网络下载、上传速度 -netdelay 网络时延模拟 -netfast 禁用网络形态 -tarce 代码配置可用 -show-kernel 显示内核信息 -shell 在当前终端中使用根 Shell 命令 -no-jni Dalvik 运行时禁用 JNI 检测 -nojni 使用方法与 "-no-jni" 相同 -logcat 输出给定 tag 的 Logcat 信息----------------------------------- Android 编程基础 3 -no-audio 禁用音频支持 -noaudio 与 "-no-audio" 用法相同 -audio 使用指定的音频 backend -audio-in 使用指定的输入音频 backend -audoi-out 使用指定的输出音频 backend -raw-keys 禁用 Unicode 键盘翻转图 -radio 重定向无线模式接口到个性化设备 -port 设置控制台使用的 TCP 端口 -ports , 设置控制台使用的 TCP 端口和 ADB 调试桥使用的 TCP 端口 -onion 在屏幕上层使用覆盖 PNG 图片 -onion-alpha <%age> 指定上层皮肤半透明度 -onion-rotation 0|1|2|3 指定上层皮肤旋转 -scale 调节模拟器窗口尺寸 ( 三种: 1.0-3.0 、 dpi 、 auto) -dpi-device 设置设备的 resolution (dpi 单位 ) ( 默认 165) -http-proxy 通过一个 HTTP 或 HTTPS 代理来创建 TCP 连接 -timezone 使用给定的时区,而不是主机默认的 -dns-server 在模拟系统上使用给定的 DNS 服务 -cpu-delay 调节 CUP 模拟 -no-boot-anim 禁用动画来快速启动 -no-window 禁用图形化窗口显示 -version 显示模拟器版本号 -report-console 向远程 socket 报告控制台端口 -gps 重定向 GPS 导航到个性化设备 -keyset 指定按键设置文件名 -shell-serial 根 shell 的个性化设备 -old-system 支持旧版本 (pre 1.4) 系统镜像 -tcpdump 把网络数据包捕获到文件中 -bootchart bootcharting 可用 -qemu args.... 向 qemu 传递参数 -qemu -h 显示 qemu 帮助 -verbose 和 "-debug-init" 相同 -debug 可用、禁用调试信息 -debug- 使指定的调试信息可用 -debug-no- 禁用指定的调试信息 -help 打印出该帮助文档 -help-

立即下载
doc文件
AutoCAD技巧

高级AutoCAD工程师绘图技巧,提升专业素质

立即下载
txt文件
LINUX网站建设技术指南目录

LINUX网站建设技术指南目录

立即下载
rar文件
MyFll Microsoft Visual FoxPro设计的扩展库

此文件是MyFll.fll文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含对MyFll函数库全部说明及示例。 MyFll是专为Microsoft Visual FoxPro设计的扩展库,部分函数来自任明汉(RMH myF1论坛)前辈提供的myDll代码翻译而成,由于很多功能利用VFP处理比较烦锁,或无法实现,使用此库可有效解决VFP的弱项。部分与Win32Api同名的函数,是Win32API的封装。部分函数取自网上开源算法,在相关函数中均有注明。 此源代码使用VC6 sp6开发,采用VFP9 Sp2的库文件,理论上可以应用于VFP6 7 8 9版本。 此库在第一次打开时自动添加智能感应功能已关闭。请在打开后,使用FllAddFoxCode()向智能感应库添加所有的函数原型(需要VFP7以上),此库存所有函数使用VFP推荐的命名规则,一般可以根据函数名和知能感应的提示参数来推测参数及返回值。 开发环境可以使用FllHelp()函数来检查函数信息: 取得此版本函数个数:FllHelp() 取得第x个函数的信息:?FllHelp(x) 显示提示信息:?FllHelp(x,.T.) 显示指定函数的信息:FllHelp("SendMessage",.T.) 显示Fll的版:?FllGetVersion() 添加智能感应代码:FllAddFoxCode() 版本信息:由于不定期更新,请及时核对版本(右键属性),版本为X.X.X.X,第一位为主版本号,第二位为函数个数,第三位为发布的年份,第四位为日期。当前版本为:1.179.9.811 版权:你可以自由使用、散发此函数库及此帮助,包括应用于你的商业软件中。在转发时应注意帮助文件于函数库和帮助同在。不得对软件进行破解、反编译等破性或逆向工程。MyFll作者不承担可能由于技术原因或失误给你带来的错误或损失。发现错误可以与作者取得联系共同改进。 感谢:我的帮助论坛http://www.myf1.net/bbs 梅子论坛 http://www.meizvfp.com/bbs 感谢:各位为Myfll做测试、编写帮助的热心网友。 作者:木瓜 ljyit@163.com 函数列表: 硬件相关函数: GetDiskSerial        读取指定硬盘的序列号 GetCpuId           读取CPU的序列号 GetMAC            读取网卡的MAC地址 GetVolumeNumber       读取指写磁盘的卷标 IsDiskInDrive        检查指定磁盘是否就绪 GetPort           读取系统的串口、并口 ComOpen           打开串口 ComWrite           向串口输出信息 ComRead            从串口读取信息 ComClose           关闭串口 GetGUID            获取全球唯一ID AEthernet          枚举网卡的所有信息 加密解密函数: MD5File           计算一个文件的MD5效验和 MD5String          计算一个字符串的MD5效验和 CRC32File          计算一个文件的CRC32效验和 CRC32String         计算一个字符串的CRC32效验和 des             采用DES算法加密或解密一个字符串,长度为8位 des16            采用DES算法加密或解密一个字符串,长度为16位 des24            采用DES算法加密或解密一个字符串,长度为24位 EnDeString          双向加密解密字符串的函数 Encrypt           双向加密解密字符串 RSACalc           RSA计算函数 RSAGen            生成随机RSA密钥函数 RSACmp            比较两个十六进制值是否相等 URLEncode          URL编码 URLDecode          URL解码 QPEncode           Quoted-Printable QP编码 QPDecode           Quoted-Printable QP解码 压缩解压函数: Zip              压缩文件 UnZip             解压文件 UnZipFile           解压单个文件           ZipInfo            测试一个文件是否在压缩文件中存在 ZipFileToStr         将压缩文件中的文件解压到变量 ZipAFile           将zip文件中的文件信息生成的数组 CompressString        压缩一个字符串 DeCompressString       解压字符串 数据库: CursorToStr         将Cursor生成变量 ChangesToStr         将Cursor的变动情况生成变量         StrToCursor         将变量还原为Cursor AppendFromStr        将变量中的表追加到指定表中 ACursorList         将变量中的表信息生成数组 ACursorFields        将变量中的指定表的字段信息生成数组 CRC32Record         计算一条记录的CRC32值 SQLCallBack         SQL回调函数载入 SQLCallReset         SQL回调函数卸载 PackMDB           压缩修复Access数据库 ReadMemo           读取vfp中大于16M的备注字段 网络相关函数: DownFile           从internet上下载文件到本地 DownFileX           线程方式从网上下载一个文件 HttpGetFileSize       读取internet上的文件大小 HttpPostData         向http服务器Post数据 HttpOpen           打开一个Internet句柄 HttpAddParms         为Http句柄添加一个参数 HttpSend           发送Http句柄中的Post数据 HttpClose          关闭Http句柄 FtpDownFile          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 FtpUploadFile        向FTP服务器上传文件 FtpConnect          连接FTP服务器 FtpDisconnect        断开FTP服务器连接 FtpAFile          枚举Ftp中的所有文件 FtpCreateDir        在FTP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文件夹         FtpSetCurrentDir      设置当前的文件夹 FtpDeleteDir        删除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夹 FtpDelFile         删除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Rename          重命名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FOpen          打开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FClose         关闭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FRead          读取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FWrite          写入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FtpSetPasv          设置FTP被动工作模式 ShareAdd           在局域网共享文件夹 ShareDel           删除共享文件夹的共享 ShareMapDrive         映射网络驱动器 ShareDelDrive         删除映射的网络驱动器 GetLocalIP          读取本机IP DomainToIP          转换域名为IP地址 DialUp            建立拨号连接 DialDown           断开拨号连接 GetSqlServer         列出所有网络上的SQL Server IpToMAC           根据IP得到MAC地址 邮件函数: SmtpCreate          创建一个SMTP发送邮件的句柄 SmtpNewMail         在内存中创建邮件内容,等待发送 SmtpSend           发送邮件 SmtpGetLastError       检测邮件最后的错误 Pop3Create          创建一个POP3接收邮件的句柄 Pop3Close          关闭句柄 Pop3AMailList        枚举POP3服务器上的邮件数量 Pop3DeleteMail        删除POP3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 Pop3GetMail         下载一封邮件 Pop3GetMailHeader      下载邮件头 Pop3DeleteMail        删除服务器上的邮件 打印相关函数: PaperAdd           添加自定义纸张并返回ID PaperDel           删除自定义纸张 PaperInfo          读取所有纸张信息或指定纸张信息 APaper            枚举所有纸张生成数组 GetDefaultPrinter      取得默认打印机的名称 SetDefaultPrinter      设置默认打印机 PrinterOpen         启用一个打印任务 PrinterOutPage        打印页对像 PrinterClose         结束打印 常用转换函数: ToPY             生成指写字符串的拼音首字 NToC             数字转人民币大写 hzbh             计算指定字符串的汉字笔划 StringToDword        将高底位存放的字符串,转换为字符型 DwordToString        将整型数值转换为字符型数值 NumConver          进制转换函数,能够将一个数字转换为2至36进制的字符串 ConverNum           将指定进制的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 GB2312ToBIG5         简体转繁体 BIG5ToGB2312         繁体转简体 FormToBmp          将表单保存为BMP图片 RectToBmp           指定屏幕区域保存为bmp图片 StrReverse          指定屏幕区域保存为bmp图片 ImageConver         转换图片格式 FTrim            删除字符串中除指定字符以外的字符 Thumbnail          缩放图片 注册表读写函数: regRead           读取注册表中的设置 regWrite           向注册表中写入设置 regDelKey          删除注册表中的分支 regDelValue         删除注册表中的设置 ini文件读写函数: iniRead           从ini文件中读取设置 iniWrite           向ini文件中写入一个设置 iniSet            设置默认的数据段和ini文件 iniSetSection        设置默认的数据段 iniSetFileName        设置默认的ini文件 系统托盘 SysTrayAdd          向系统托盘添加一个图标 SysTrayEdit         修改系统托盘的图标 SysTrayDel          删除系统托盘中的图标 HotKeyAdd          向系统注册一个热键 HotKeyDel          删除向系统注册的热键 SysTrayShowMessage      显示托盘消息 文件操作 CopyFiles          复制文件 MoveFiles          移动文件 DeleteFiles         删除文件 CreateShortcut        创建快捷方式 GetIcon           释放exe或dll中的图标 其它: SetVFPEvents         设置MYFLL内部函数回调功能 SetDateTime         设置Windows系统时间 ChangEres          更改屏幕的分辨率 idleLoad           开始加载空闲检测 idleSeconds         读取系统空闲时间 idleUnload          卸载空闲检测 KillApp           终止指定进程 KillAllApp          终止所有进程,但排除指定标题的进程 KillProcessByName      根据程序文件名杀死一个进程 FindAllFile         查找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 IsNum            检测函数是否是数字 CheckProcess         检测主程序是否重复运行 ProcLoad            载入一个VFP函数,取得函数地址 ProcUnload          卸载函数 MemRead           读取指定地址的内存 MemWrite           写入指写内存 PushError          系统错误处理压栈 PopError           系统错误处理出栈 Format            格式化输出字符串(类C语言) CreateLink          创建文件关联 DesktopHide         隐藏桌面 SystemKeySet         禁用系统键 RegisterFile         注册文件名解除文件注册 封装过的Win32 API函数: FindWindow          查找指定窗口的句柄 SendMessage         向指写窗口发送指定消息 PostMessage         将消息投递到指定句柄的消息队列 ShowWindow          显示指定窗口 ShowWindowAsync       显示指定窗口 SetWindowLong        设置窗口的扩展样式 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设置窗口效果 SetForegroundWindow     激活指定窗口使这成为最前面的窗口 ShellExecute         调用系统关联,打开一个文件 ShellExecWait        调用一个程序,并等待执行结束 SuspendThread        暂停一个线程 ResumeThread         恢复一个线程 Beep             使电脑内喇叭发出beep声 ExitWindowsEx        退出Windows Sleep            程序挂起nMilliseconds毫秒 ExitProcess         终止当前进程 GetLastError         返回最后的错误号码 SetParent          设置窗口的父窗口 UpdateWindow         更新窗口

立即下载
docx文件
arcgis工具

arcgis工具总结 1. 要素的剪切与延伸 实用工具 TASK 任务栏 Extend/Trim feature 剪切所得内容与你画线的方向有关。 2. 自动捕捉跟踪工具 点击Editor工具栏中Snapping来打开Snapping Environment对话框 捕捉设置中有3个选项, vertex edge end 分别是节点、终点、和边,选择end应该会捕捉端点 3. 图斑面积计算及长度计算 应用工具CALCULATE AREA 或者使用VBA代码实现 新建字段并开启Advanced 写入代码,面积计算: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Area as Iarea Set pArea = [shape] 在最后的一个空格里面写入代码(即:字段名)pArea.area 长度计算: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Curve as ICurve Set pCurve = [shape] Output = pCurve.Length 4. 剪切图斑 Task任务栏 cut polygon feature工具,需要sketch工具画线辅助完成 5. 配准工具 Spatial Adjustment 工具 需要注意先要 set adjustment data 然后配准 6. 影像校正 Georeferncing工具 7. 要素变形 Task 工具条中的reshape feature 配合sketch工具 8. 添加节点 Modify feature 在需要加点的地方右键单击insert vertex 也可单击右键选择properties 打开edit sketch properties对话框,在坐标点位置右键插入节点 9. 共享多边形生成 Auto-complete polygon 工具生成共享边的多边形,配合snapping environment更好。 10. 画岛图 1).使用任务栏中的sketch工具,当画完外面的一圈时,右键 选择finish part 然后画中间的部分 再右键finish sketch 2).分别画连个图斑然后应用Editor 工具栏中的工具先intersect(图斑重叠的地方创建一个新的图斑)然后Clip(剪切)即可。(补充其他工具:Union,把多个图斑联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新的连接在一起的图斑,原图斑无变化,联合后的图斑不继承原任何图斑的属性;Merge,把多个图斑合并到其中一个图斑上并继承它的属性,原图斑变化;Split用于间断线段,但得知道具体的长度,如果不知道那么长度或者没必要那么精确就直接用Eeitor工具栏的Split tool工具 ) 11. 连接外界属性数据(如:.xsl文件等) 利用JOIN 工具可以方便的实现与外界属性数据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依赖于外界数据库本身的,需经过重新导出之后即完全保存在相应图层属性页。在做外联如EXCEL等的时候对数据有一些要求,确保第一行包含字段名,这些字段名不能超过十个字母,不能出现特殊字符。最好把EXCEL保存为.csv文件去除一些不兼容的内容再连接。 转载ESRI论坛Lucy1114帖子说明: 12. 导出Shape格式为其他软件识别的打印格式如JEPG等格式 FILE/EXPORT MAP 然后选择相应的图片格式,此时也可设置答应的分辨率 pdi 13. 建立注记层 方法一.carvert to Ananotation ,方法二.Draw工具条 方法三.从其他地方转换注记图层 14. 查看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某种地物分布情况 Selection / select by location 15. 如何用面生成中线 先把数据转成coverage格式,workstion里有Centerline命令。 另外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ization->Collapse Dual Lines To Centerline也行。不过以上做法要求边界是双线。你必须先把面转成线,特别是参数的设置。也可以尝试下sketch工具条中的midpoint tool 后面有详细的讲解过程。 16. 根据坐标数据生成点 方法一. :[工具] >>[添加XY 数据],在“添加XY 数据”窗口中,选择已添加的 XY 数据表,指定X 坐标字段(东经)和Y 坐标字段(北纬),按“编辑”按钮,选择坐标系统。一般GPS系统采用的坐标系统为WGS_1984。 方法二.直接用TOOL工具下的ADD XY 可以单个加点 17.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在ArcCata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 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 打开 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 边形。打开属性表,修改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打开 空间分析工具栏 GIS软件应用-ArcGIS 执行命令:<空间分析>-<转换>--<要素到栅格> 指定栅格大小:查询要剪切的栅格图 层Landuse 的栅格大小,这里指定为25 指定输出栅格的名称为路径 执行命令: <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 构造表达式:[Landuse]*[polyClip4-polyclip4] ,执行栅格图层:Landuse 和 用以剪切 的栅格polyClip4 之间的相乘运算 GIS软件应用-ArcGIS 得到的结果即是以任意多边形剪切的Landuse数据 18.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通过栅格重分类操作可以将连续栅格数据转换为离散栅格数据 19. Eliminate合并破碎多边形 以下的操作将会把面积小于10000 平方米的多边形合并到周围与之有最长公共 边的多边形中: 执行菜单命令[选择]>>[通过属性选择],查询”Area”<=10000 (平方米)的图斑 被选中的多边形以高亮方式显示,这些小的图斑将会被合并到与之相邻且有最大公共边 的多边形。当然也可以选择合并到相邻的面积最大的多边形。 打开 Arctoolbox,执行 [消除] 命令 指定输入图层:tinSlopef, 输出要素类:TinSlopef_Elminate.shp Eliminate(合并破碎多边形)操作原理 20. 重叠要素的选择切换 目标:在覆盖同一区域的多个要素中切换被选择要素 操作步骤: 1).在编辑环境中选中覆盖同一区域的多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2).按下N键,被选要素就会自动地切换到另一个图层的要素上去(如图1) 3).重复操作,直到选中目标要素为止 21. 编辑时一些常用的快捷键 一、公共快捷键(对所有编辑工具有效): 在编辑未完成时按快捷键E切换到选择的环境中去 Z 放大 X 缩小 C 漫游 V显示节点 Ctrl+Z 撤销Ctrl+Y 重做 SpaceBar 暂停捕捉 二、编辑工具: Shift:添加至/取消选择 Ctrl:移动选择锚 N:下一个被选要素 三、用于Edit工具的与注记相关的快捷键: E:在Sketch工具、Edit工具和Edit Annotation工具间切换; 四、Edit Annotation工具: Shift:添加至/取消选择 Ctrl:移动选择锚 N:下一个被选要素 R:切换至旋转模式/从旋转模式切换 F:切换至要素模式/从要素模式切换 E:在Sketch工具、Edit工具和Edit Annotation工具间切换 L: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将选中的注记要素旋转180度 O:在跟踪要素模式下打开Follow Feature Options 对话框 Tab: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对注记放置的位置进行左右边的切换 P: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对注记放置的角度进行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切换。 E:在Sketch工具、Edit工具和Edit Annotation工具间切换 L: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将选中的注记要素旋转180度 O:在跟踪要素模式下打开Follow Feature Options 对话框 Tab: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对注记放置的位置进行左右边的切换 P:在跟踪要素模式下对注记放置的角度进行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切换。 五、Sketch工具: Ctrl+A:方位 Ctrl+F:偏转 Ctrl+L:长度 Ctrl+D:X,Y增量 Ctrl+G:方位/长度 Ctrl+P:平行 Ctrl+E:垂直 Ctrl+T:切线 Ctrl+Delete:删除草图 F2:完成草图 F6:绝对X,Y坐标 F7:线段偏转 T:显示容限 已经输入的命令可以通过Esc取消。 六.鼠标操作技巧 i. 在使用【Pan】工具时,鼠标单击处将位于地图的中心。 ii. 在使用【Zoom In / Zoom Out / Pan】工具时,按F6键可以循序在这3个工具间切换 iii. 在TOC中按住Alt键,并单击图层,等效于缩放到图层(Zoom To Layer) 22. 对线要素标注的增强 (对线要素进行标注时,如果标注在线上,标注和线会叠加显示,效果不理想,下面叫介绍一种可以在显示标注的地方把线断开的方法,这样效果会美观一些) 操作步骤: 1).把标注转成注记,保存在GDB中 2). 用ArcToolbox中的制图工具Cartography Tools->Masking Tools->Intersecting Layer Masks,为注记创建模版,模版的大小用参数Margin来决定 3).右键点击数据框,在环境菜单中选择高级绘制选项(Advanced Drawing Options),用注记的模版图层去遮盖线图层,确定 23.同一图层使用Clip实现图斑的无缝拼接 当一个图斑的边界确定,需要实现两个图斑的无缝拼接时,可以把图斑拉伸覆盖确定边界的图斑的一部分,然后用下面的图斑剪区上面的图斑。 方法二:图斑之间有小的缝隙,可以先在缝隙上任意补画一个图斑,然后合并(merge)图斑,最后再剪切(Clip)即可得到无缝的图斑。 如下图所示: 24.利用两个相交图斑创建新图斑。 两个图斑都选中然后 Eidtor 工具条intersect,此方法原图斑不会被接切。 25.属性表中选择集与非选择集的切换 Options/switch selection 26.快速把选择的要素另存为一个图层并加载进来。 先选责需要另存图层的要素(直接选择或者属性表),然后在图层上右键Selection/create Layer From Selected Features。 (以前都是直接export竟然没有发现) 27.利用Hyperlinks丰富数据库,为其添加超链接。 单击rowse工具栏中Identify按钮。 单击地图中一个要素,在Identify Results窗口右击需要设置超链接的要素,然后点击Add Hyperlink菜单。若要将一个Web页加为超链接,单击项,并输入URL。要链接到一个文档,单击Link to a Document,并输入文档路径名。 单击Tools工具栏中的Hyperlink工具,并单击图上某一个要素即可实现。 使用一个属性字段作为超链 在内容表中右击包含一个超链接字段的图层,然后点击properties ,单击Display选项卡。选中Supprt Hyper3. Hyperlinks using field选项,单击下拉箭头并点击一个字段。 单击Document or URL。单击OK,单击Tools中的Hyperlink按钮,将鼠标指移到一要素上并单击以显示其超链接。 28.Arcmap中的SQL语言 当查询ArcInfo coverages, shape文件, INFO表以及dBASE表时,SQL表达式中的字段名必须用双引号扩起。如:“AREA”,如果查询的是个人地理数据库数据,则需要将字段名包含在方括号内,如:[AREA],如果查询的是ArcSDE地理数据库数据或是ArcIMS要素类或ArcIMS影象服务子层中的数据,则不需要将字段名括起,如:AREA 有些运算符和关键字也可能有所变化。 在查询表达式中,字符串必须加单引号,例如: [STATE_NAME]=‘California’ 除个人地理数据库要素类和表之外,查询表达式中的字符串是区分字母大小写的。如果搜索不需要区分大小写,可以使用SQL函数将所有的值都转换成大写或者小写。对于基于文件的数据源,例如shape文件或coverages,既可以使用UPPER函数,也可以使用LOWER函数。 例如下面这个查询将选出那些姓名的最后为Jones或JONES的顾客。 UPPER("LAST_NAME") = 'JONES' 可以用LIKE运算符(不是 = 运算符)与通配符一起构建部分字符串查询。 例如,表达式 [STATE_NAME] LIKE 'Miss*'将在美国州名中选择Mississippi和Missouri。 *表示多个字符。 还比如,查询表达式 [OWNER_NAME] LIKE '?atherine smith' 将找出Catherine Smith和Katherine Smith。 ?表示单个字符。通配符的使用依赖于不同的数据库。例子中使用的通配符只适用于个人地理数据库。 可以使用NULL关键字来选择那些在指定字段中值为NULL的要素和记录。通常,NULL关键字的前面总有IS或IS NOT。 29.Select by location小结 按位置查找要素的方法 使用按位置选择(Select By Location) 对话框,可以根据要素间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查找。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查找在同一图层中或不同图层间相互邻近或叠置的点、线、多边形等要素。 被…跨越边界(Are crossed by the outline of) 利用这种方法,选择被另一图层要素覆盖的某个图层上的要素。例如,搜索道路跨越的荒地,得到的结果是道路跨越其边界的所有荒地。 相交(Intersect) 与Are crossed by the outline of类似,但是该方法可以选择与参照要素接连的要素。例如,选择与道路相交的荒地,选择的结果将包括该道路在其边界范围之内或在其边界之上的所有荒地。 在…距离范围内(Are within a distance of) 这一方法将选择同一图层或不同图层上相邻或邻近的要素。例如,现有一个包括清洁井和污染井的图层,使用该方法可以找出距离污染井500米范围内的所有清洁井。同样,也可以找出距离污染井500米范围内其他图层上的水库和农田。还可以用该选项选择与其他要素相毗邻的要素。例如,假如用户已选定了公司可能购买的地块,现在想获取邻近地块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利用该选项选择选中地块零距离范围内的所有地块即可。 中心在…里(Have their center in) 这种方法选择某一图层上的要素,其中心点落在另一图层要素中。 完全在…内(Are completely within) 这种方法选择完全落在另一图层多边形内部的某一图层上的要素,例如,选择林区里面的湖泊。通过指定一个缓冲距离,可以选择落于多边形内部并距离多边形边界一定范围内的所有要素。例如,选择林区内部500米范围内的湖泊。 完全包含(Completely contain) 这种方法选择某一图层上完全包含另一图层上的要素的多边形。例如,选择内部包含湖泊的林区。通过指定一个缓冲距离,可以选择在其内部一定范围内包含要素的多边形。例如,对湖泊做缓冲区,可以选择距离湖泊500米范围内的林区。 与…有公共线段(Share a line segment with) 这种方法选择那些与其他要素具有公共线段、顶点或节点的要素。 与…等同(Are identical to) 这种方法选择与另一图层中某一要素具有同样几何形状的所有要素。这时,要素类型必须相同。举个例子:必须用多边形选择多边形,用线段选择线段,用点选择点。 包含(Contain) 这种方法选择某一图层中包含另一图层中要素的要素。这种方法与完全包含(Completely contain)方法的区别在于:要素间的边界可以接触。例如,使用包含(Contain)方法,即使湖泊的边界和包含该湖泊的森林的边界接触,森林也会被选中。但是在用完全包含(Completely contain)方法时,森林是不会选中的。 包含于(Are Contained by) 这种方法选择某一图层中被另一图层中要素包含的要素。例如,选择被乡村包围的城市。这种方法和完全包含于(Are completely within)方法的区别在于,要素的边界可以接触。 与…接触(Touch the boundary of) 如果使用包含线的图层来选择要素,则该方法将选择那些与此图层里的线有公共线段,顶点或端点(节点)的线和多边形要素。如果跨越了线,则这些线和多边形将不会被选中。 如果使用包含多边形的图层来选择要素,则该方法将选择那些与此图层里的多边形边界有公共线段或顶点的线和多边形要素。如果跨越了多边形边界,则这些线和多边形将不会被选中。 31. 将选中的要素放大至整个窗口 在内容表中右击包含选中要素的图层,单击Selection菜单,并单击Zoom To Selected Features子菜单。 选中要素将放大至整个ArcMap窗口。 32.显示选中要素的属性 在内容表中右击选中要素所在图层,单击Open Attribute Table,单击Show Selected records。 窗口中显示出选中要素的属性记录。也可以打开属性表在select和all之间切换。 33. 通过单击要素添加文本 1). 在内容表中,右击需要添加标注的图层,单击Properties。 2). 单击Labels选项卡。 3). 单击Label Field下拉箭头,单击作为标注的字段。 4). 单击OK。 5). 单击Draw工具条上的Label按钮。 应该是只需单击下拉箭头选择Label按钮。 6). 单击Place label at position clicked。 如果选择了Automatically find best placement,ArcMap会自动的为标注寻找合适的位置。 7). 单击Choose a style,然后单击需要的标注样式。 8). 在需要标注的要素上单击鼠标,标注就添加上去了。 (先在Draw工具条下新建标注组方便管理,New Annotation Group) 34. 标注工具条和标注管理器 如果图层中有一些要素需要指定特殊的标注属性,需要在标注管理器中生成其它的标注类。 点击左侧面板上的一个图层,在右侧面板上为其添加一个新的标注类。 个人认为此方法虽然没有转为注记后的标注灵活,但却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相对智能化的标注,相比之下更省心,提高效率。 35. 在进行地图查询或编辑的时候为什么会总是选中所有的图层 诀窍在这里(虽然是一点点小问题,但当我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却花费了我不少时间,甚至于怀疑自己的数据有问题) 36.建立拓扑关系检查图斑 先根据需要在Catalog中建立相应的拓扑关系规则,然后在Arcmap中进行拓扑处理,辅助工具条Topolygon,下图所示为重叠图斑检查。(也可以在Arctoolbox下的Data Management tools/topology来做) 有关geodatabase的topology规则 多边形topology 1).must not overlay:单要素类,多边形要素相互不能重叠 2).must not have gaps:单要素类,连续连接的多边形区域中间不能有空白区(非数据区) 3).contains point:多边形+点,多边形要素类的每个要素的边界以内必须包含点层中至少一个点 4).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多边形+线,多边形层的边界与线层重叠(线层可以有非重叠的更多要素) 5).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层必须被第二个完全覆盖(省与全国的关系) 6).must be covered by: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层必须把第二个完全覆盖(全国与省的关系) 7).must not overlay with:多边形+多边形,两个多边形层的多边形不能存在一对相互覆盖的要素 8).must cover each other:多边形+多边形,两个多边形的要素必须完全重叠 9).area 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的各要素必须为第二个的一个或几个多边形完全覆盖 10).must be properly inside polygons:点+多边形,点层的要素必须全部在多边形内 11).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点+多边形,点必须在多边形的边界上 线topology 1).must not have dangle:线,不能有悬挂节点 2).must not have pseudo-node:线,不能有伪节点 3).must not overlay:线,不能有线重合(不同要素间) 4).must not self overlay:线,一个要素不能自覆盖 5).must not intersect:线,不能有线交叉(不同要素间) 6).must not self intersect:线,不能有线自交叉 7).must not intersect or touch interrior:线,不能有相交和重叠 8).must be single part:线,一个线要素只能由一个path组成 9).must not covered with:线+线,两层线不能重叠 10).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线+线,两层线完全重叠 11).endpoint must be covered by:线+点,线层中的终点必须和点层的部分(或全部)点重合 12).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线+多边形,线被多边形边界重叠 13).must be covered by endpoint of:点+线,点被线终点完全重合 14).point must be covered by line:点+线,点都在线上 Topology工具条及功能介绍: 37.给多个要素同一赋值 选中你需要同一赋值的是所有图斑,然后点击Atrributes,此时出现属性修改对话框,点击根目录是对所有要素同一赋值,点击下面的支目录则可以分别赋值。(也可以用字段计算器实现) 38.如何根据确定的点画出以他相应的点 例如:我在地图上已经指导了一个一直点,而其他的点在地图上都是以他为中心画出来的。学校  SE60度,140米  意思是学校在中心点南偏东60度,距离是140米,这样的点在arcmap中怎么加呢?我的方法有二分别如下。 1). 确定已有一个点图层,其中有学校,然后: 对该图层开始编辑 选择工具栏editor---direction-distance tool 以中心点为中心,先画角度线(arcmap左下角会有角度提示),再画距离/半径(注:画的过程中点击A键可以输入角度值,点击D键可以输入距离值) 确定,即可 如果找不到direction-distance tool 的同志请看下面 Direction-distance tool is here 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编写代码实现 下面是一段示例的VBA代码(本段代码作者:GIS空间站 knight_sl) Option Explicit Dim dPoint(2, 1) As Double Sub aaa() Call bbb Dim aa As IMxDocument Set aa = ThisDocument Dim pFLyr As IFeatureLayer Set pFLyr = aa.FocusMap.Layer(0) Dim pFCsr As IFeatureCursor Dim pFt As IFeature Set pFCsr = pFLyr.FeatureClass.Update(Nothing, False) Set pFt = pFCsr.NextFeature Dim pPoint As IPoint Set pPoint = pFt.ShapeCopy Dim pNewPoint As IPoint Dim X0 As Double, Y0 As Double Dim X As Double, Y As Double Dim dAngle As Double Dim i As Long For i = 0 To UBound(dPoint, 1) Set pFt = pFLyr.FeatureClass.CreateFeature Set pNewPoint = New Point dAngle = dPoint(i, 0) * 3.14159263579893 / 180 pNewPoint.X = dPoint(i, 1) * Cos(dAngle) + pPoint.X pNewPoint.Y = dPoint(i, 1) * Sin(dAngle) + pPoint.Y Set pFt.Shape = pNewPoint pFt.Store Next Set pFLyr = Nothing Set pFCsr = Nothing Set pFt = Nothing Set pPoint = Nothing Set pNewPoint = Nothing End Sub Sub bbb() '定义新加三个点的角度和距离 dPoint(0, 0) = 10 dPoint(0, 1) = 150 dPoint(1, 0) = 30 dPoint(1, 1) = 170 dPoint(2, 0) = 120 dPoint(2, 1) = 200 End Sub 这中方法做起来需要一点编程经验,但是比上面那中一个一个的画的方法要先进多了,可以把所有的点录入同时画出来。 如果你不会VBA编程,请看下面: 这是ArcGIS VBA的程序,运行的方法: 1),运行ArcMap,加载所需图层; 2),Tools菜单/Macros(宏)/Visual Basic Editor(VB编辑器),这样打开VB编辑器 3),双击打开VB编辑器左上工程资源管理器中的Project/ArcMap对象/ThisDocument,把上面的代码粘进去。注意看首行 Option Explicit如果有两行,就删除一行。 4),点击VB编辑器工具栏的运行按钮运行(或菜单 运行/运行子过程),就可以了,再激活ArcMap可以看到发生了什么! 或者还有一种创建宏的方法(不过建议对ArcGIS VBA不大熟的同志不要用这种方法): 1),运行ArcMap,加载所需图层; 2),Tools菜单/Macros(宏)/Macros,这样打开宏编辑器 3),在宏名称中输入aaa,确定后,会打开VB编辑器,将看到有一个aaa的过程,没有实体。你把上面的aaa过程中的代码粘进去,然后在前面加上 Option Explicit(这个别重复了哈) Dim dPoint(2, 1) As Double 就可以。 4),点击VB编辑器工具栏的运行按钮运行(或菜单 运行/运行子过程),就可以了,再激活ArcMap可以看到发生了什么! 39.这里说道了工具的使用,那么就简单的再介绍下Sketch中的几个工具吧 Sketch construction tools的使用: Sketch tool:主要是用来创造线和面特征的节点,在你完成了草图之后,ArcMAP就会增加最后的线段,形成矢量图。 Arc tool:这个主要是帮你创造一个弧段的,选中这个工具后,先在弧段起点点一下,然后在弧段高度方向大致位置点一下(这个点是不可见的,只是给你确定弧段的高度),最后在弧段的终点点一下,就形成一条弧段了。 Direction-distance tool:这个主要是从已知某一个方向和某一个距离来确定一个点。首先点一个已知方向的点,这是会有一条线出来,你确定好方向后,再点已知距离的点,这是出来一个圆,确定距离后,直线和圆有交点,这就是你要的点,再上面点一下就ok! Distance-distance tool:这个和上面的一样的道理,只是它都用距离来确定一个点,也就是两个圆确定你要的点。 Endpoint arc tool:这也是创造弧段用的,与Arc tool 工具不同的是,它是先在弧段的起点点一下,然后在弧段的终点点一下,再点一个点确定弧段的半径。个人认为这个工具要比Arc tool工具更精确些。 Intersection tool:就是利用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很简单一用就会! Midpoint tool:确定中点的工具,比如马路的中点,你可以先点一边,再点马路另一边,这时马路的中点自动出现了。 (画道路中线太可以试试,不过得是直线道路咯,^_^) Tangent tool:相切弧段工具,它能够在一条线段上画出一条切线,只有你用其他工具画了线段出来时你才可以用这个工具。 Trace tool: 主要是用来在跟踪已存在的特征,比如一栋房子,你要沿房子外围画一条线(比如围墙),那么你使用这个工具就非常方便,首先开始时你必须按O键,设置下跟踪的间距,如100,其中还有三个角点的方式:mitered是直角 bevelled 是钝角rounded是圆角。(感觉那效果有点像CAD的偏移咯) 40.如何标注多个字段的属性及分子式标注 Propertis/label field /expression 实例:""& [单位名称] &"" & VbCrLf & " " & [PARCEL_NO] 输出分数线 VbCrLf 换行 效果图: 引用GIS空间站 兔八哥文章详解 以前用ArcGIS Label一般也就在图层的Properties里面定义一下Label字体大小和粗细。这两天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在Label中显示多个字段的内容,比如BlockName和CompanyName。其实这个本来不是很难的问题,因为Label中支持VBScript,使用[BlockName] & VbNewLine & [CompanyName]。就可以实现标注中第一行显示BlockName,第二行显示CompanyName. 现在问题出来了,出图时候希望突出BlockName效果,希望加粗显示,而CompanyName使用一般字体。考虑了很长时间终于从ArcGIS帮助中找到了相关的内容,原来Label的VBScript里面支持类似于Html的VBScript标签,比如加粗就是用,上面问题就可以使用下面语句解决: "" & [BlockName] & "" & VbNewLine & [CompanyName] 除了加粗,ArcGIS中还支持下面的文本格式标签: Font: "" & [LABELFIELD] & "" Color: "" & [LABELFIELD] & "" "" & [LABELFIELD] & "" Bold: "" & [LABELFIELD] & "" Italic: "" & [LABELFIELD] & "" Underline: "" & [LABELFIELD] & "" All caps: "" & [LABELFIELD] & "" Small caps: "" & [LABELFIELD] & "" Superscript "" & [LABELFIELD] & "" Subscript: "" & [LABELFIELD] & "" Character spacing (%): "" & [LABELFIELD] & "" Word spacing (%): "" & [LABELFIELD] & "" Leading (pts): "" & [LABELFIELD] & " nFZLength Then For i=0 To (nFMLength-nFZLength)/2 strLeftSpace =strLeftSpace +chr(32) strRightSpace =strRightSpace + chr(32) Next End If FindLabel = "" &strLeftSpace; & [OBJECTID]&strRightSpace;& ""&chr;(13)&chr;(10)& [SHAPE_Area] End Function 41.用点构面 ArcToolBox->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Create Features From Text File 点组成面,最重要的是点序的排列,因此对数据的组织有一定的要求。 42.几个常用的VBA代码 在ARCGIS属性表中增加需要的字段,并自动赋值 使用方法 1打开属性表,选择计算的字段,右点选择Calculate Values;2.选择“是”,进入Field Calculator; 2选择Advance选项; 3 在Pre-Logic VBA Script Code编辑框中输入VBA代码; 4在下面编辑框中输入赋值部分. 1--点坐标X VBA部分: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Shape] Dim pPoint As IPoint Set pPoint = pGeo 赋值部分: pPoint.X 2--点坐标Y VBA部分: 同上 赋值部分: pPoint.Y 坐标值为文件存储的固有值,和是否使用On the Fly坐标表示无关。返回当前显示的坐标值参看8,9 3--多边形周长 VBA部分: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Shape] Dim pPolygon As IPolygon Set pPolygon = pGeo 赋值部分: pPolygon.Length 4--多边形面积 VBA部分: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Shape] Dim pPolygon As IPolygon Set pPolygon = pGeo Dim pArea As IArea Set pArea = pPolygon 赋值部分: pArea.Area 5--多边形重心X VBA部分: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Shape] Dim pPolygon As IPolygon Set pPolygon = pGeo Dim pArea As IArea Set pArea = pPolygon Dim pPoint As IPoint Set pPoint = pArea.Centroid 赋值部分: pPoint.X 6--多边形重心Y VBA部分: 同上 赋值部分: pPoint.Y 7--Polyline长度 VBA部分: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Shape] Dim pPolyline As IPolyline Set pPolyline = pGeo Dim pCurve As IPolycurve Set pCurve = pPolyline 赋值部分: pCurve.Length 8--表示点坐标X VBA部分: Dim pDoc As IMxDocument Set pDoc = ThisDocument Dim pSpRef As ISpatialReference Set pSpRef = pDoc.FocusMap.SpatialReference Dim pClone As IClone Set pClone = [Shape] Dim pGeo As IGeometry Set pGeo = pClone.Clone Dim pPoint as IPoint Set pPoint = pGeo pGeo.Project pSpRef 赋值部分: pPoint.X 9--表示点坐标Y VBA部分: 同上 赋值部分: pPoint.Y 坐标值为On the Fly显示的坐标,不是文件存储的固有坐标 10--连续编号 VBA部分: Static lCount as long lCount=lCount+1 赋值部分: lCount (从1开始) lCount-1 (从0开始) 计算面的中点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Area As IArea Set pArea = [Shape] Output = pArea.Centroid.X(或y) 当然这是很老的方法了,现在arcgis9.2以后都不需要用VBA啦,右键属性表字段然后直接选择 Caculate Geometry就可以实现比如面积计算,X,Y坐标等的属性赋值了咯。 43. 在同一图层如何对同一要素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符号表示 (注:要实现这种渲染需要两段具有不同的属性) 44.自己做arcMAP的图例 在Symbol property Editor中进行制作了 1)、先在Style Manager中的左侧列表中,选择相应的Style文件,ArcGIS默认的符号库文件是ESRI.Style文件,当然也给出了C:\Documents and Settings\........................................目录下用于用户自定义的Style文件 2)、展开Style文件,选择要创建Symbol的类型,如:Fill Symbol(面填充)、Line Symbol(线)、Marker Symbol(点) 然后在右侧的列表中鼠标右键->New 3)、在弹出的Symbol Property Editor窗体中,进一步选择Marker Symbol的类型,如:Simple Marker Symbol、Picture Marker Symbol等等 4)、这个时候就要根据需要开始设计符号的各种属性了,由于不同种类的Marker Symbol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属性也会不尽相同。 5)、另外介绍一个经常需要或比较使用的步骤,我们需要设计的符号可以由ESRI提供的现有符号组合而成,那么我们则需要添加2个Symbol Layer,然后进行2个Symbol Layer的叠加 6)、分别设置上述2个Symbol Layer的中的Symbol的属性,之后确认保存,这样会在Style Manager中看到我们新制作的符号 如图: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ESRI社区 gis27) 45.计算属性中相同的字段个数 选择要计算的字段然后右键选择Summarize根据相应的要求设置参数即可实现。功能示意如下图: 46.自动提取面的中点并加点 Arctoolbox->Feature-> Feature to Point 47.合并属性相同的相邻图斑 使用Dissolve 当选择了create multipart feature时,所有具有相同属性的图斑将链接在一起做为一个图斑。 48.提取图斑转折点坐标 如果没有伪节点那么,选中一个线或者面,打开sketch Properties,就可以看到节点坐标。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toolbox-datamanagement-feature-FeatureVerticesToPoints得到转折点的图层然后Add XY Coordinates,该点图层的属性表中就包含了X,Y字段,将其导出,就得到转折点坐标了。 ArcMap中设置.mxd相对路径 复制拷贝地图文档后再次打开会遇到图层前一个!的标识符号,是因为加载图层的相对路径变化了,需要重新指定图层位置。对此将.mxd文档设置为相对路径起到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File-->Document 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中,点击Data Source Options...按钮; (2)选中store relative path names to data sources单选框,并勾选Make relative paths the defalut of...前的复选框。 以上两步操作即可。 在dissolve时,出现 ERROR 000354: The name contains invalid characters Failed to execute (Dissolve). End Time: Thu Mar 24 09:32:47 2011 (Elapsed Time: 0.00 seconds) output文件包括无效字符如中划线等 Geometry First [Editor's note: I was having trouble last week dissolving a shapefile based on a common attribute. I kept getting the following error: "Invalid Topology [INCOMPLETE_VOID_POLY]“. Not entirely helpful! A little Google searching turned up the following tip from ESRI.] Republished from ESRI. Problem: Some Overlay Tools, such as Intersect, return unexpected results or fail Description Results do not look correct or operations fail with strange errors such as: “Invalid Topology [INCOMPLETE_VOID_POLY]“. If this type of error has occurred, it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when using one of the following: Clip, Erase, Identity, Intersect, Symmetrical Difference, Union, Update, Split Featureclass to Coverage, Dissolve, Feature to Line, Feature To Polygon, Integrate, or ValidateTopology. Cause It is possible that tool outputs may be strange or incorrect because one or more features in the input feature class have geometry problems. Some examples of geometry problems are: • short segments • null geometry • incorrect ring ordering • incorrect segment orientation • unclosed rings • self-intersections or empty parts Solution or Workaround If such errors occur or the output looks incorrect, the first step in assessing the situation is to run the ArcToolbox tool Data Management Tools > Features > Check Geometry. -show me This tool provides a list of the invalid features in the feature class and a short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Features with problems can be fixed in one of two ways: Editing the feature class with the geometry problem, and fixing each individual problem identified. Some of these problems, like non-simple geometry, can be fixed by double-clicking the feature in the editor and saving the edits. Running the ArcToolBox tool Data Management Tools > Features > Repair Geometry on the feature class containing the problem features 昨天检查一区属性发现一区图层的面积属性shape_area竟然出现了负值,想必是数据转换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今天在论坛求证了一下,感谢各位的解答。 ArcGIS默认顺时针图形为正,手工画polygon的时候不管怎么画结果都是顺时针的。所以一般负值的出现是转换过程出现问题,polygon是由ring组成的,ring则是有更小的segement(line,circularArc,ellipticalArc,beziercurve)构成,所具有方向性。 解决方法是用ArcTool中的check geometry和 repair geometry工具,上述的检查结果是Incorrect ring ordering。repair后会自动修复错误,已解决。 此外,repair工具只能修复以下五种错误: Null geometry—The feature will be deleted from the feature class. Short segment—The geometry's short segment will be deleted. Incorrect ring ordering—The geometry will be updated to have correct ring ordering. Incorrect segment orientation—The geometry will be updated to have correct segment orientation. Self intersections—The geometry's segments that intersect will be split at their intersection. Unclosed rings—The unclosed rings will be closed. Empty parts—The parts that are null or empty will be deleted. 更多的错误修复参照帮助中的 How to salvage a corrupt shapefile

立即下载
docx文件
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doc/txt

文件为doc版,可自行转成txt,在手机上看挺好的。 本资源来自网络,如有纰漏还请告知,如觉得还不错,请留言告知后来人,谢谢!!!!! 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 Linux提供了大量的命令,利用它可以有效地完成大量的工作,如磁盘操作、文件存取、目录操作、进程管理、文件权限设定等。所以,在Linux系统上工作离不开使用系统提供的命令。要想真正理解Linux系统,就必须从Linux命令学起,通过基础的命令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Linux系统。 不同Linux发行版的命令数量不一样,但Linux发行版本最少的命令也有200多个。这里笔者把比较重要和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按照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分成下面六个部分一一介绍。 ◆ 安装和登录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exit、last; ◆ 文件处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 系统管理相关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duser、groupadd、kill、crontab; ◆ 网络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 nslookup; ◆ 系统安全相关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who; ◆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本文以Mandrake Linux 9.1(Kenrel 2.4.21)为例,介绍Linux下的安装和登录命令。 immortality按:请用ctrl+f在本页中查找某一部分的内容或某一命令的用法。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1)-安装与登陆命令 login 1.作用 login的作用是登录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ogin [name][-p ][-h 主机名称] 3.主要参数 -p:通知login保持现在的环境参数。 -h:用来向远程登录的之间传输用户名。 如果选择用命令行模式登录Linux的话,那么看到的第一个Linux命令就是login:。 一般界面是这样的: Manddrake Linux release 9.1(Bamboo) for i586 renrel 2.4.21-0.13mdk on i686 / tty1 localhost login:root password: 上面代码中,第一行是Linux发行版本号,第二行是内核版本号和登录的虚拟控制台,我们在第三行输入登录名,按“Enter”键在Password后输入账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出于安全考虑,输入账户密码时字符不会在屏幕上回显,光标也不移动。 登录后会看到下面这个界面(以超级用户为例): [root@localhost root]# last login:Tue ,Nov 18 10:00:55 on vc/1 上面显示的是登录星期、月、日、时间和使用的虚拟控制台。 4.应用技巧 Linux 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登录,还允许一个用户进行多次登录。这是因为Linux和许多版本的Unix一样,提供了虚拟控制台的访问方式,允许用户在同一时间从控制台(系统的控制台是与系统直接相连的监视器和键盘)进行多次登录。每个虚拟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站,工作台之间可以切换。虚拟控制台的切换可以通过按下Alt键和一个功能键来实现,通常使用F1-F6 。 例如,用户登录后,按一下“Alt+ F2”键,用户就可以看到上面出现的“login:”提示符,说明用户看到了第二个虚拟控制台。然后只需按“Alt+ F1”键,就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控制台。一个新安装的Linux系统允许用户使用“Alt+F1”到“Alt+F6”键来访问前六个虚拟控制台。虚拟控制台最有用的是,当一个程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程序。 shutdown 1.作用 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关闭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shutdown [-h][-i][-k][-m][-t] 3.重要参数 -t:在改变到其它运行级别之前,告诉init程序多久以后关机。 -k:并不真正关机,只是送警告信号给每位登录者。 -h:关机后关闭电源。 -c: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关机程序。所以这个选项当然没有时间参数,但是可以输入一个用来解释的讯息,而这信息将会送到每位使用者。 -F:在重启计算机时强迫fsck。 -time:设定关机前的时间。 -m: 将系统改为单用户模式。 -i:关机时显示系统信息。 4.命令说明 shutdown 命令可以安全地将系统关机。有些用户会使用直接断掉电源的方式来关闭Linux系统,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Linux与Windows不同,其后台运行着许多进程,所以强制关机可能会导致进程的数据丢失,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在有的系统中会损坏硬件设备(硬盘)。在系统关机前使用 shutdown命令,系统管理员会通知所有登录的用户系统将要关闭,并且login指令会被冻结,即新的用户不能再登录。 halt 1.作用 halt命令的作用是关闭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halt [-n] [-w] [-d] [-f] [-i] [-p] 3.主要参数说明 -n:防止sync系统调用,它用在用fsck修补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w:并不是真正的重启或关机,只是写wtmp(/var/log/wtmp)纪录。 -f:没有调用shutdown,而强制关机或重启。 -i:关机(或重启)前,关掉所有的网络接口。 -f:强迫关机,不呼叫shutdown这个指令。 -p: 当关机的时候顺便做关闭电源的动作。 -d:关闭系统,但不留下纪录。  4.命令说明 halt 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将存于buffer中的资料强制写入硬盘中)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若系统的运行级别为0或6,则关闭系统;否则以shutdown指令(加上-h参数)来取代。  reboot 1.作用 reboot命令的作用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系统管理者。 2.格式 reboot [-n] [-w] [-d] [-f] [-i] 3.主要参数 -n: 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w: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 -d: 不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n这个参数包含了-d)。 -i: 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与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 install 1.作用 install命令的作用是安装或升级软件或备份数据,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1)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的地 (2)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录 (3)install -d [选项]... 目录... 在前两种格式中,会将<来源>复制至<目的地>或将多个<来源>文件复制至已存在的<目录>,同时设定权限模式及所有者/所属组。在第三种格式中,会创建所有指定的目录及它们的主目录。长选项必须用的参数在使用短选项时也是必须的。 3.主要参数 --backup[=CONTROL]:为每个已存在的目的地文件进行备份。 -b:类似 --backup,但不接受任何参数。 -c:(此选项不作处理)。 -d,--directory:所有参数都作为目录处理,而且会创建指定目录的所有主目录。 -D:创建<目的地>前的所有主目录,然后将<来源>复制至 <目的地>;在第一种使用格式中有用。 -g,--group=组:自行设定所属组,而不是进程目前的所属组。 -m,--mode=模式:自行设定权限模式 (像chmod),而不是rwxr-xr-x。 -o,--owner=所有者:自行设定所有者 (只适用于超级用户)。 -p,--preserve-timestamps:以<来源>文件的访问/修改时间作为相应的目的地文件的时间属性。 -s,--strip:用strip命令删除symbol table,只适用于第一及第二种使用格式。 -S,--suffix=后缀:自行指定备份文件的<后缀>。 -v,--verbose:处理每个文件/目录时印出名称。 --help:显示此帮助信息并离开。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并离开。 mount 1.作用 mount命令的作用是加载文件系统,它的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中允许的使用者。 2.格式 mount -a [-fv]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主要参数 -h:显示辅助信息。 -v:显示信息,通常和-f用来除错。 -a:将/etc/fstab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挂上。 -F:这个命令通常和-a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mount的动作产生一个行程负责执行。在系统需要挂上大量NFS文件系统时可以加快加载的速度。 -f:通常用于除错。它会使mount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程,通常会和-v一起使用。 -t vfstype:显示被加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n:一般而言,mount挂上后会在/etc/mtab中写入一笔资料,在系统中没有可写入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4.应用技巧 在Linux 和Unix系统上,所有文件都是作为一个大型树(以/为根)的一部分访问的。要访问CD-ROM上的文件,需要将CD-ROM设备挂装在文件树中的某个挂装点。如果发行版安装了自动挂装包,那么这个步骤可自动进行。在Linux中,如果要使用硬盘、光驱等储存设备,就得先将它加载,当储存设备挂上了之后,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目录来访问。挂上一个设备使用mount命令。在使用mount这个指令时,至少要先知道下列三种信息:要加载对象的文件系统类型、要加载对象的设备名称及要将设备加载到哪个目录下。 (1)Linux可以识别的文件系统 ◆ Windows 95/98常用的FAT 32文件系统:vfat ; ◆ Win NT/2000 的文件系统:ntfs ; ◆ OS/2用的文件系统:hpfs; ◆ Linux用的文件系统:ext2、ext3; ◆ CD-ROM光盘用的文件系统:iso9660。 虽然vfat是指FAT 32系统,但事实上它也兼容FAT 16的文件系统类型。 (2)确定设备的名称 在Linux 中,设备名称通常都存在/dev里。这些设备名称的命名都是有规则的,可以用“推理”的方式把设备名称找出来。例如,/dev/hda1这个 IDE设备,hd是Hard Disk(硬盘)的,sd是SCSI Device,fd是Floppy Device(或是Floppy Disk?)。a代表第一个设备,通常IDE接口可以接上4个IDE设备(比如4块硬盘)。所以要识别IDE硬盘的方法分别就是hda、hdb、hdc、 hdd。hda1中的“1”代表hda的第一个硬盘分区 (partition),hda2代表hda的第二主分区,第一个逻辑分区从hda5开始,依此类推。此外,可以直接检查 /var/log/messages文件,在该文件中可以找到计算机开机后系统已辨认出来的设备代号。 (3)查找挂接点 在决定将设备挂接之前,先要查看一下计算机是不是有个/mnt的空目录,该目录就是专门用来当作挂载点(Mount Point)的目录。建议在/mnt里建几个/mnt/cdrom、/mnt/floppy、/mnt/mo等目录,当作目录的专用挂载点。举例而言,如要挂载下列5个设备,其执行指令可能如下 (假设都是Linux的ext2系统,如果是Windows XX请将ext2改成vfat): 软盘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SCSI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sdb /mnt/scdrom SCSI cdr ===>mount -t iso9660 /dev/sdc /mnt/scdr 不过目前大多数较新的Linux发行版本(包括红旗 Linux、中软Linux、Mandrake Linux等)都可以自动挂装文件系统,但Red Hat Linux除外。 umount 1.作用 umount命令的作用是卸载一个文件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中允许的使用者。 2.格式 unmount -a [-fFnrsvw]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使用说明 umount 命令是mount命令的逆操作,它的参数和使用方法和mount命令是一样的。Linux挂装CD-ROM后,会锁定CD—ROM,这样就不能用CD- ROM面板上的Eject按钮弹出它。但是,当不再需要光盘时,如果已将/cdrom作为符号链接,请使用umount/cdrom来卸装它。仅当无用户正在使用光盘时,该命令才会成功。该命令包括了将带有当前工作目录当作该光盘中的目录的终端窗口。 chsh 1.作用 chsh命令的作用是更改使用者shell设定,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使用者。 2.格式 chsh [ -s ] [ -list] [ --help ] [ -v ] [ username ] 3.主要参数 -l:显示系统所有Shell类型。 -v:显示Shell版本号。 4.应用技巧 前面介绍了Linux下有多种Shell,一般缺省的是Bash,如果想更换Shell类型可以使用chsh命令。先输入账户密码,然后输入新Shell类型,如果操作正确系统会显示“Shell change”。其界面一般如下: Changing fihanging shell for cao Password: New shell [/bin/bash]: /bin/tcsh 上面代码中,[ ]内是目前使用的Shell。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Shell,超级用户可以修改全体用户的Shell。要想查询系统提供哪些Shell,可以使用chsh -l 命令,见图1所示。 图1 系统可以使用的Shell类型 从图1中可以看到,笔者系统中可以使用的Shell有bash(缺省)、csh、sh、tcsh四种。 exit 1.作用 exit命令的作用是退出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exit 3.参数 exit命令没有参数,运行后退出系统进入登录界面。 last 1.作用 last命令的作用是显示近期用户或终端的登录情况,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通过last命令查看该程序的log,管理员可以获知谁曾经或企图连接系统。 2.格式 1ast[—n][-f file][-t tty] [—h 节点][-I —IP][—1][-y][1D] 3.主要参数 -n:指定输出记录的条数。 -f file:指定用文件file作为查询用的log文件。 -t tty:只显示指定的虚拟控制台上登录情况。 -h 节点:只显示指定的节点上的登录情况。 -i IP:只显示指定的IP上登录的情况。 -1:用IP来显示远端地址。 -y:显示记录的年、月、日。 -ID:知道查询的用户名。 -x:显示系统关闭、用户登录和退出的历史。 动手练习 上面介绍了Linux安装和登录命令,下面介绍几个实例,动手练习一下刚才讲过的命令。 1.一次运行多个命令 在一个命令行中可以执行多个命令,用分号将各个命令隔开即可,例如: #last -x;halt 上面代码表示在显示系统关闭、用户登录和退出的历史后关闭计算机。 2.利用mount挂装文件系统访问Windows系统 许多Linux发行版本现在都可以自动加载Vfat分区来访问Windows系统,而Red Hat各个版本都没有自动加载Vfat分区,因此还需要进行手工操作。 mount 可以将Windows分区作为Linux的一个“文件”挂接到Linux的一个空文件夹下,从而将Windows的分区和/mnt这个目录联系起来。因此,只要访问这个文件夹就相当于访问该分区了。首先要在/mnt下建立winc文件夹,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下面命令: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winc 即表示将Windows的C分区挂到Liunx的/mnt/winc目录下。这时,在/mnt/winc目录下就可以看到Windows中C盘的内容了。使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访问Windows系统的D、E盘。在Linux系统显示Windows的分区一般顺序这样的:hda1为C盘、hda5为D盘、 hda6为E盘……以此类推。上述方法可以查看Windows系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Windows中的所有中文文件名或文件夹名全部显示为问号 “?”,而英文却可以正常显示。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参数让它显示中文。还以上面的操作为例,此时输入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1 /mnt/winc 现在它就可以正常显示中文了。 3.使用mount加挂闪盘上的文件系统 在Linux下使用闪盘非常简单。Linux对USB设备有很好的支持,当插入闪盘后,闪盘被识别为一个SCSI盘,通常输入以下命令: # mount /dev/sda1 /usb 就能够加挂闪盘上的文件系统。 小知识 Linux命令与Shell 所谓Shell,就是命令解释程序,它提供了程序设计接口,可以使用程序来编程。学习Shell对于Linux初学者理解Linux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Linux系统的Shell作为操作系统的外壳,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操作系统的接口。Shell是命令语言、命令解释程序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统称,是用户和 Linux内核之间的接口程序。如果把Linux内核想象成一个球体的中心,Shell就是围绕内核的外层。当从Shell或其它程序向Linux传递命令时,内核会做出相应的反应。Shell在Linux系统的作用和MS DOS下的COMMAND.COM和Windows 95/98 的 explorer.exe相似。Shell虽然不是系统核心的一部分,只是系统核心的一个外延,但它能够调用系统内核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可以说 Shell是Unux/Linux最重要的实用程序。 Linux中的Shell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Bourne Shell(sh)、C Shell(csh)和Korn Shell(ksh)。大多数Linux发行版本缺省的Shell是Bourne Again Shell,它是Bourne Shell的扩展,简称bash,与Bourne Shell完全向后兼容,并且在Bourne Shell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特性。bash放在/bin/bash中,可以提供如命令补全、命令编辑和命令历史表等功能。它还包含了很多C Shell和Korn Shell中的优点,有灵活和强大的编程接口,同时又有很友好的用户界面。Linux系统中200多个命令中有40个是bash的内部命令,主要包括 exit、less、lp、kill、 cd、pwd、fc、fg等。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2)-文件处理命令 Linux 系统信息存放在文件里,文件与普通的公务文件类似。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内容、存放地址及其它一些管理信息,如文件的用户、文件的大小等。文件可以是一封信、一个通讯录,或者是程序的源语句、程序的数据,甚至可以包括可执行的程序和其它非正文内容。 Linux文件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系统提供了很多文件处理程序。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文件处理命令。 file 1.作用 件内容判断文件类型,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ile通过探测文 file [options] 文件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v:在标准输出后显示版本信息,并且退出。 -z:探测压缩过的文件类型。 -L:允许符合连接。 -f name:从文件namefile中读取要分析的文件名列表。 4.简单说明 使用file命令可以知道某个文件究竟是二进制(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还是Shell Script文件,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格式。file能识别的文件类型有目录、Shell脚本、英文文本、二进制可执行文件、C语言源文件、文本文件、DOS的可执行文件。 5.应用实例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没有后缀的文件grap,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 file grap grap: English text 此时系统显示这是一个英文文本文件。需要说明的是,file命令不能探测包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类型。 mkdir 1.作用 mkdir命令的作用是建立名称为dirname的子目录,与MS DOS下的md命令类似,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mkdir [options] 目录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m, --mode=模式:设定权限<模式>,与chmod类似。 -p, --parents:需要时创建上层目录;如果目录早已存在,则不当作错误。 -v, --verbose: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后离开。 4.应用实例 在进行目录创建时可以设置目录的权限,此时使用的参数是“-m”。假设要创建的目录名是“tsk”,让所有用户都有rwx(即读、写、执行的权限),那么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mkdir -m 777 tsk grep 1.作用 grep命令可以指定文件中搜索特定的内容,并将含有这些内容的行标准输出。grep全称是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表示全局正则表达式版本,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grep [options] 3.主要参数 [options]主要参数: -c:只输出匹配行的计数。 -I:不区分大小写(只适用于单字符)。 -h:查询多文件时不显示文件名。 -l:查询多文件时只输出包含匹配字符的文件名。 -n:显示匹配行及行号。 -s:不显示不存在或无匹配文本的错误信息。 -v: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pattern正则表达式主要参数: \:忽略正则表达式中特殊字符的原有含义。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开始行。 $: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结束行。 \<:从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开始。 \>:到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结束。 [ ]:单个字符,如[A]即A符合要求 。 [ - ]:范围,如[A-Z],即A、B、C一直到Z都符合要求 。 。:所有的单个字符。 * :有字符,长度可以为0。 正则表达式是Linux/Unix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则表达式(也称为“regex”或“regexp”)是一个可以描述一类字符串的模式(Pattern)。如果一个字符串可以用某个正则表达式来描述,我们就说这个字符和该正则表达式匹配(Match)。这和DOS中用户可以使用通配符 “*”代表任意字符类似。在Linux系统上,正则表达式通常被用来查找文本的模式,以及对文本执行“搜索-替换”操作和其它功能。 4.应用实例 查询DNS服务是日常工作之一,这意味着要维护覆盖不同网络的大量IP地址。有时IP地址会超过2000个。如果要查看nnn.nnn网络地址,但是却忘了第二部分中的其余部分,只知到有两个句点,例如nnn nn..。要抽取其中所有nnn.nnn IP地址,使用[0-9 ]\{3 \}\.[0-0\{3\}\。含义是任意数字出现3次,后跟句点,接着是任意数字出现3次,后跟句点。 $grep '[0-9 ]\{3 \}\.[0-0\{3\}\' ipfile 补充说明,grep家族还包括fgrep和egrep。fgrep是fix grep,允许查找字符串而不是一个模式;egrep是扩展grep,支持基本及扩展的正则表达式,但不支持\q模式范围的应用及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更加规范的模式。 dd 1.作用 dd命令用来复制文件,并根据参数将数据转换和格式化。 2.格式 dd [options] 3.[opitions]主要参数 bs=字节:强迫 ibs=<字节>及obs=<字节>。 cbs=字节:每次转换指定的<字节>。 conv=关键字:根据以逗号分隔的关键字表示的方式来转换文件。 count=块数目:只复制指定<块数目>的输入数据。 ibs=字节:每次读取指定的<字节>。 if=文件:读取<文件>内容,而非标准输入的数据。 obs=字节:每次写入指定的<字节>。 of=文件:将数据写入<文件>,而不在标准输出显示。 seek=块数目:先略过以obs为单位的指定<块数目>的输出数据。 skip=块数目:先略过以ibs为单位的指定<块数目>的输入数据。 4.应用实例 dd命令常常用来制作Linux启动盘。先找一个可引导内核,令它的根设备指向正确的根分区,然后使用dd命令将其写入软盘: $ rdev vmlinuz /dev/hda $dd if=vmlinuz of=/dev/fd0 上面代码说明,使用rdev命令将可引导内核vmlinuz中的根设备指向/dev/hda,请把“hda”换成自己的根分区,接下来用dd命令将该内核写入软盘。 find 1.作用 find命令的作用是在目录中搜索文件,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ind [path][options][expression] path指定目录路径,系统从这里开始沿着目录树向下查找文件。它是一个路径列表,相互用空格分离,如果不写path,那么默认为当前目录。 3.主要参数 [options]参数: -depth:使用深度级别的查找过程方式,在某层指定目录中优先查找文件内容。 -maxdepth levels:表示至多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level是一个非负数,如果level是0的话表示仅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mindepth levels:表示至少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 -mount:不在其它文件系统(如Msdos、Vfat等)的目录和文件中查找。 -version:打印版本。 [expression]是匹配表达式,是find命令接受的表达式,find命令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表达式的。它的参数非常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 —name:支持统配符*和?。 -a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读取过的文件。 -c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修改过的文件。 -group grpoupname:搜索所有组为grpoupname的文件。 -user 用户名:搜索所有文件属主为用户名(ID或名称)的文件。 -size n:搜索文件大小是n个block的文件。 -print:输出搜索结果,并且打印。 4.应用技巧 find命令查找文件的几种方法: (1)根据文件名查找 例如,我们想要查找一个文件名是lilo.conf的文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find / -name lilo.conf find命令后的“/”表示搜索整个硬盘。 (2)快速查找文件 根据文件名查找文件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大型Linux文件系统和大容量硬盘文件放在很深的子目录中时。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文件存放在某个目录中,那么只要在这个目录中往下寻找就能节省很多时间。比如smb.conf文件,从它的文件后缀“.conf”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配置文件,那么它应该在/etc目录内,此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find /etc -name smb.conf 这样,使用“快速查找文件”方式可以缩短时间。 (3)根据部分文件名查找方法 有时我们知道只某个文件包含有abvd这4个字,那么要查找系统中所有包含有这4个字符的文件可以输入下面命令: find / -name '*abvd*' 输入这个命令以后,Linux系统会将在/目录中查找所有的包含有abvd这4个字符的文件(其中*是通配符),比如abvdrmyz等符合条件的文件都能显示出来。 (4) 使用混合查找方式查找文件 find命令可以使用混合查找的方法,例如,我们想在/etc目录中查找大于500000字节,并且在24小时内修改的某个文件,则可以使用-and (与)把两个查找参数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混合的查找方式。 find /etc -size +500000c -and -mtime +1 mv 1.作用 mv命令用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者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该命令如同DOS命令中的ren和move的组合。 2.格式 mv[options]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3.[options]主要参数 -i: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件。 -f:禁止交互操作。mv操作要覆盖某个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指定此参数后i参数将不再起作用。 4.应用实例 (1)将/usr/cbu中的所有文件移到当前目录(用“.”表示)中: $ mv /usr/cbu/ * . (2)将文件cjh.txt重命名为wjz.txt: $ mv cjh.txt wjz.txt  ls 1.作用 ls命令用于显示目录内容,类似DOS下的dir命令,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s [options][filename] 3.options主要参数 -a, --all:不隐藏任何以“.” 字符开始的项目。 -A, --almost-all:列出除了“ . ”及 “.. ”以外的任何项目。 --author:印出每个文件著作者。 -b, --escape:以八进制溢出序列表示不可打印的字符。 --block-size=大小:块以指定<大小>的字节为单位。 -B, --ignore-backups:不列出任何以 ~ 字符结束的项目。 -f:不进行排序,-aU参数生效,-lst参数失效。 -F, --classify: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中一个)。 -g:like -l, but do not list owner。 -G, --no-group:inhibit display of group information。 -i, --inode:列出每个文件的inode号。 -I, --ignore=样式:不印出任何符合Shell万用字符<样式>的项目。 -k:即--block-size=1K。 -l:使用较长格式列出信息。 -L, --dereference:当显示符号链接的文件信息时,显示符号链接所指示的对象,而并非符号链接本身的信息。 -m:所有项目以逗号分隔,并填满整行行宽。 -n, --numeric-uid-gid:类似-l,但列出UID及GID号。 -N, --literal:列出未经处理的项目名称,例如不特别处理控制字符。 -p, --file-type: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中一个)。 -Q, --quote-name:将项目名称括上双引号。 -r, --reverse:依相反次序排列。 -R, --recursive:同时列出所有子目录层。 -s, --size:以块大小为序。 4.应用举例 ls 命令是Linux系统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它的参数也是Linux命令中最多的。使用ls命令时会有几种不同的颜色,其中蓝色表示是目录,绿色表示是可执行文件,红色表示是压缩文件,浅蓝色表示是链接文件,加粗的黑色表示符号链接,灰色表示是其它格式文件。ls最常使用的是ls- l,见图1所示。 图1 使用ls-l命令 文件类型开头是由10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其中第一个字符表示文件类型,它可以是下述类型之一:-(普通文件)、d(目录)、l(符号链接)、b(块设备文件)、c(字符设备文件)。后面的9个字符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分为3组,每组3位。第一组表示文件属主的权限,第二组表示同组用户的权限,第三组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每一组的三个字符分别表示对文件的读(r)、写(w)和执行权限(x)。对于目录,表示进入权限。s表示当文件被执行时,把该文件的UID 或GID赋予执行进程的UID(用户ID)或GID(组 ID)。t表示设置标志位(留在内存,不被换出)。如果该文件是目录,那么在该目录中的文件只能被超级用户、目录拥有者或文件属主删除。如果它是可执行文件,那么在该文件执行后,指向其正文段的指针仍留在内存。这样再次执行它时,系统就能更快地装入该文件。接着显示的是文件大小、生成时间、文件或命令名称。 diff 1.作用 diff命令用于两个文件之间的比较,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diff [option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3.[options]主要参数 -a:将所有文件当作文本文件来处理。 -b:忽略空格造成的不同。 -B:忽略空行造成的不同。 -c:使用纲要输出格式。 -H:利用试探法加速对大文件的搜索。 -I:忽略大小写的变化。 -n --rcs:输出RCS格式。 cmp 1.作用 cmp(“compare”的缩写)命令用来简要指出两个文件是否存在差异,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mp[options] 文件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l: 将字节以十进制的方式输出,并方便将两个文件中不同的以八进制的方式输出。 cat 1.作用 cat(“concatenate”的缩写)命令用于连接并显示指定的一个和多个文件的有关信息,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at [options] 文件1 文件2…… 3.[options]主要参数 -n:由第一行开始对所有输出的行数编号。 -b:和-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s: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时,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4.应用举例 (1)cat命令一个最简单的用处是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例如,我们想在命令行看一下README文件的内容,可以使用命令: $ cat README  (2)有时需要将几个文件处理成一个文件,并将这种处理的结果保存到一个单独的输出文件。cat命令在其输入上接受一个或多个文件,并将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打印到它的输出。例如,把README和INSTALL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空白行不加)之后,将内容附加到一个新文本文件File1 中: $ cat README INSTALL File1 (3)cat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行进行编号,见图2所示。这种功能对于程序文档的编制,以及法律和科学文档的编制很方便,打印在左边的行号使得参考文档的某一部分变得容易,这些在编程、科学研究、业务报告甚至是立法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2 使用cat命令/etc/named.conf文件进行编号 对行进行编号功能有-b(只能对非空白行进行编号)和-n(可以对所有行进行编号)两个参数: $ cat -b /etc/named.conf ln 1.作用 ln命令用来在文件之间创建链接,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n [options] 源文件 [链接名] 3.参数 -f:链结时先将源文件删除。 -d: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结自己的目录。 -s:进行软链结(Symbolic Link)。 -b:将在链结时会被覆盖或删除的文件进行备份。 链接有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默认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的连接。在Linux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Linux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一般这种连接就是硬连接。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才会被真正删除。 与硬连接相对应,Lnux系统中还存在另一种连接,称为符号连接(Symbil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点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特殊文件的一种。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 动手练习 上面我们介绍了Linux文件处理命令,下面介绍几个实例,大家可以动手练习一下刚才讲过的命令。 1.利用符号链接快速访问关键目录 符号链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假设有一些目录或文件需要频繁使用,但由于Linux的文件和目录结构等原因,这个文件或目录在很深的子目录中。比如, Apache Web服务器文档位于系统的/usr/local/httpd/htdocs中,并且不想每次都要从主目录进入这样一个长的路径之中(实际上,这个路径也非常不容易记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主目录中创建一个符号链接,这样在需要进入该目录时,只需进入这个链接即可。 为了能方便地进入Web服务器(/usr/local/httpd/htdocs)文档所在的目录,在主目录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ln -s /usr/local/httpd/htdocs gg 这样每次进入gg目录就可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以后如果不再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时,删除gg即可,而真正的Web服务器的文档并没有删除。 2.使用dd命令将init.rd格式的root.ram内容导入内存 dd if=/dev/fd0 of=floppy.fd dd if=root.ram of=/dev/ram0 # 3.grep命令系统调用 grep是Linux/Unix中使用最广泛的命令之一,许多Linux系统内部都可以调用它。 (1)如果要查询目录列表中的目录,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2)如果在一个目录中查询不包含目录的所有文件,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3)用find命令调用grep,如所有C源代码中的“Chinput”,方法如下: $find /ZhXwin -name *.c -exec grep -q -s Chinput {} \;-print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3)-系统管理命令 Linux必学的系统管理命令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熟悉了Linux常用的文件处理命令以后,这一讲介绍对系统和用户进行管理的命令。 df 1.作用 df命令用来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df [options] 3.主要参数 -s:对每个Names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Names中的每一个目录及其中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k: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i:显示inode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统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输出格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4.说明 df命令被广泛地用来生成文件系统的使用统计数据,它能显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系统的信息,包括总容量、可用的空闲空间、目前的安装点等。 超级权限用户使用df命令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个分区的容量超过了100%。这是因为Linux系统为超级用户保留了10%的空间,由其单独支配。也就是说,对于超级用户而言,他所见到的硬盘容量将是110%。这样的安排对于系统管理而言是有好处的,当硬盘被使用的容量接近100%时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正常工作。 5.应用实例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非常多,包括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MSDOS等。使用df -T命令查看磁盘空间时还可以得到文件系统的信息: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reiserfs 5.2G 1.6G 3.7G 30% / /dev/hda1 vfat 2.4G 1.6G 827M 66% /windows/C /dev/hda5 vfat 3.0G 1.7G 1.3G 57% /windows/D /dev/hda9 vfat 3.0G 2.4G 566M 82% /windows/E /dev/hda10 NTFS 3.2G 573M 2.6G 18% /windows/F /dev/hda11 vfat 1.6G 1.5G 23M 99% /windows/G 从上面除了可以看到磁盘空间的容量、使用情况外,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等信息也一览无遗。 top 1.作用 top命令用来显示执行中的程序进程,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3.主要参数 d:指定更新的间隔,以秒计算。 q:没有任何延迟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级用户,则top命令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显示进程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时间累积起来。 s:安全模式。 i:不显示任何闲置(Idle)或无用(Zombie)的行程。 n:显示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top。 4.说明 top命令是Linux系统管理的一个主要命令,通过它可以获得许多信息。这里我们结合图1来说明它给出的信息。 图1 top命令的显示 在图1中,第一行表示的项目依次为当前时间、系统启动时间、当前系统登录用户数目、平均负载。第二行显示的是所有启动的进程、目前运行的、挂起 (Sleeping)的和无用(Zombie)的进程。第三行显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况,包括系统占用的比例、用户使用比例、闲置(Idle)比例。第四行显示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的可以使用的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缓冲区占用的内存。第五行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包括总的交换分区、使用的、空闲的和用于高速缓存的大小。第六行显示的项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详细解释。 PID(Process ID):进程标示号。 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PR:进程的优先级别。 NI:进程的优先级别数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值。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值。 S:进程的状态,其中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是负数。 %CPU:该进程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该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 Command:进程启动的启动命令名称,如果这一行显示不下,进程会有一个完整的命令行。 top命令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5.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中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程运行界面,见图2所示。 图2 使用top命令监视指定用户 free 1.作用 free命令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3.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4.应用实例 free命令是用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并且只占用很少的系统资源。通过-S参数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间断地监视有多少内存在使用,这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方便实时监控器。 #free -b -s5 使用这个命令后终端会连续不断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以字节为单位),每5秒更新一次。 quota 1.作用 quota命令用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和限制情况,使用权限超级用户。 2.格式 quota [-g][-u][-v][-p] 用户名 组名 3.参数 -g:显示用户所在组的磁盘使用限制。 -u:显示用户的磁盘使用限制。 -v:显示没有分配空间的文件系统的分配情况。 -p:显示简化信息。 4.应用实例 在企业应用中磁盘配额非常重要,普通用户要学会看懂自己的磁盘使用情况。要查询自己的磁盘配额可以使用下面命令(下例中用户账号是caojh): #quota caojh Disk quotas for user caojh(uid 502):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hda3 58 200000 400000 41 500 1000 以上显示ID号为502的caojh账号,文件个数设置为500~1000个,硬盘空间限制设置为200MB~400MB。一旦磁盘配额要用完时,就需要删除一些垃圾文件或向系统管理员请求追加配额。 at 1.作用 at命令用来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2.格式 at [-V] [-q x] [-f file] [-m] time 3.主要参数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中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4.应用实例 #at -f data 15:30 +2 days 上面命令表示让系统在两天后的17:30执行文件data中指明的作业。 lp 1.作用 lp是打印文件的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p [-c][-d][-m][-number][-title][-p] 3.主要参数 -c:先拷贝文件再打印。 -d:打印队列文件。 -m:打印结束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number:打印份数。 -title:打印标题。 -p:设定打印的优先级别,最高为100。 4.应用实例 (1)使用lp命令打印多个文件 #lp 2 3 4 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其中2、3、4分别是文件名;“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表示这是第11个打印命令,依次打印这三个文件。 (2)设定打印优先级别 #lp lp -d LaserJet -p 90 /etc/aliases 通过添加“-p 90”,规定了打印作业的优先级为90。它将在优先级低于90的打印作业之前打印,包括没有设置优先级的作业,缺省优先级是50 useradd 1.作用 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4.说明 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账号,它和adduser命令是相同的。账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账号的密码。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账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5.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groupadd 1.作用 groupadd命令用于将新组加入系统。 2.格式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3.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4.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groupadd -g 344 cjh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kill 1.作用 kill命令用来中止一个进程。 2.格式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3.参数 -s:指定发送的信号。 -p:模拟发送信号。 -l:指定信号的名称列表。 pid:要中止进程的ID号。 Signal:表示信号。 4.说明 进程是Linux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Linux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系统上经常同时运行着多个进程。我们不关心这些进程究竟是如何分配的,或者是内核如何管理分配时间片的,所关心的是如何去控制这些进程,让它们能够很好地为用户服务。 Linux 操作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进程,每种进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交互进程是由一个Shell启动的进程。交互进程既可以在前台运行,也可以在后台运行。批处理进程和终端没有联系,是一个进程序列。监控进程(也称系统守护进程)时Linux系统启动时启动的进程,并在后台运行。例如,httpd是著名的 Apache服务器的监控进程。 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系统的内核发送一个系统操作信号和某个程序的进程标识号,然后系统内核就可以对进程标识号指定的进程进行操作。比如在top命令中,我们看到系统运行许多进程,有时就需要使用kill中止某些进程来提高系统资源。在讲解安装和登陆命令时,曾提到系统多个虚拟控制台的作用是当一个程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程序。此时使用的命令就是kill,因为kill是大多数Shell内部命令可以直接调用的。 5.应用实例 (1)强行中止(经常使用杀掉)一个进程标识号为324的进程: #kill -9 324 (2)解除Linux系统的死锁 在Linux 中有时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程序崩溃,并且处于死锁的状态。此时一般不用重新启动计算机,只需要中止(或者说是关闭)这个有问题的程序即可。当 kill处于X-Window界面时,主要的程序(除了崩溃的程序之外)一般都已经正常启动了。此时打开一个终端,在那里中止有问题的程序。比如,如果 Mozilla浏览器程序出现了锁死的情况,可以使用kill命令来中止所有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程序。首先用top命令查处该程序的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停止这个程序: #kill -SIGKILL XXX 其中,XXX是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程序的进程标识号。 (3)使用命令回收内存 我们知道内存对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回收内存可以提高系统资源。kill命令可以及时地中止一些“越轨”的程序或很长时间没有相应的程序。例如,使用top命令发现一个无用 (Zombie) 的进程,此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kill -9 XXX 其中,XXX是无用的进程标识号。 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free 此时会发现可用内存容量增加了。 (4)killall命令 Linux下还提供了一个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进程的名字而不是进程标识号,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crontab 1.作用 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3.主要参数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目前的时程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4.说明 和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适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务。 5.应用实例 设置一个定时、定期的系统提示: [cao @www cao]#crontab -e 此时系统会打开一个vi编辑器。 如果输入以下内容: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go CS",然后存盘退出。这时在/var/spool/cron/目录下会生产一个cao的文件,内容如下: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edit the master and reinstall. # (/tmp/crontab.2707 installed on Thu Jan 1 22:01:51 2004) # (Cron version -- $Id: crontab.c,v 2.13 1994/01/17 03:20:37 vixie Exp $) 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play CS " 这样每个星期五17:35系统就会弹出一个终端,提醒星期六可以打打CS了!显示结果见图3所示。 图3 一个定时、定期的系统提示 动手练习 1.联合使用kill和top命令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首先启动一个终端运行top命令,然后再启动一个终端使用kill命令,见图4所示。 图4 观察kill命令对top终端的影响 这时利用上面介绍的kill命令来中止一些程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后再看top命令终端的变化,包括内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统负载等。注意,有些进程是不能中止的,不过学习Linux命令时可以试试,看看系统有什么反应。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时关机 首先设定关机时间是17:35,输入下面代码: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时实际上就已经进入Linux系统的Shell,并且编写一个最简单程序:halt -i -p。上面Shell中的文本结束符号表示按“Ctrl+D”组合键关闭命令,提交任务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统接受第6个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时执行命令: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关闭系统后关闭电源。 3.用crontab命令实现每天定时的病毒扫描 前面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crontab命令操作,这里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个文件,文件名称自己设定,假设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内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编辑后存盘退出。antivir是一个查杀Linux病毒的软件,当然需要时先安装在系统中。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务列表中: #crontab caoproject 这样系统内所有用户在每天的9点05分会自动进行病毒扫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马上生效 Windows用户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后往往都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实时设定服务。这里以网络服务inetd为例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个监听守护进程,监听与提供互联网服务进程(如rlogin、telnet、ftp、rsh)进行连接的要求,并扩展所需的服务进程。默认情况下, inetd监听的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中。编辑/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变inetd启动服务器守护进程的选项,然后驱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当前的inetd进程发送信号,使inetd重读该文件。这一过程由kill命令来实现。 用vi或其它编辑器修改inetd.conf后,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码表明查询inetd.conf的进程号(PID),这里假设是1426,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这样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这一讲介绍的系统管理命令都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crontab命令和quota命令使用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做一些练习。另外,使用kill命令要注意“-9“这个参数,练习时最好不要运行一些重要的程序。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4)-网络操作命令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网络操作命令 因为Linux系统是在Internet上起源和发展的,它与生俱来拥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和丰富的网络应用软件,尤其是TCP/IP网络协议的实现尤为成熟。 Linux的网络命令比较多,其中一些命令像ping、 ftp、telnet、route、netstat等在其它操作系统上也能看到,但也有一些Unix/Linux系统独有的命令,如ifconfig、 finger、mail等。Linux网络操作命令的一个特点是,命令参数选项和功能很多,一个命令往往还可以实现其它命令的功能。 ifconfig 1.作用 ifconfig用于查看和更改网络接口的地址和参数,包括IP地址、网络掩码、广播地址,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ifconfig -interface [options] address 3.主要参数 -interface:指定的网络接口名,如eth0和eth1。 up:激活指定的网络接口卡。 down:关闭指定的网络接口。 broadcast address:设置接口的广播地址。 pointopoint:启用点对点方式。 address:设置指定接口设备的IP地址。 netmask address:设置接口的子网掩码。 4.应用说明 ifconfig是用来设置和配置网卡的命令行工具。为了手工配置网络,这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命令。使用该命令的好处是无须重新启动机器。要赋给eth0接口IP地址207.164.186.2,并且马上激活它,使用下面命令: #fconfig eth0 210.34.6.89 netmask 255.255.255.128 broadcast 210.34.6.127 该命令的作用是设置网卡eth0的IP地址、网络掩码和网络的本地广播地址。若运行不带任何参数的ifconfig命令,这个命令将显示机器所有激活接口的信息。带有“-a”参数的命令则显示所有接口的信息,包括没有激活的接口。注意,用ifconfig命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参数,机器重新启动以后将会丢失。 如果要暂停某个网络接口的工作,可以使用down参数: #ifconfig eth0 down ip 1.作用 ip是iproute2软件包里面的一个强大的网络配置工具,它能够替代一些传统的网络管理工具,例如ifconfig、route等,使用权限为超级用户。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本都支持该命令。 2.格式 ip [OPTIONS] OBJECT [COMMAND [ARGUMENTS]] 3.主要参数 OPTIONS是修改ip行为或改变其输出的选项。所有的选项都是以-字符开头,分为长、短两种形式。目前,ip支持如表1所示选项。 OBJECT是要管理者获取信息的对象。目前ip认识的对象见表2所示。 表1 ip支持的选项 -V,-Version 打印ip的版本并退出。 -s,-stats,-statistics 输出更为详尽的信息。如果这个选项出现两次或多次,则输出的信息将更为详尽。 -f,-family 这个选项后面接协议种类,包括inet、inet6或link,强调使用的协议种类。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告诉ip使用的协议种类,ip就会使用默认值inet或any。link比较特殊,它表示不涉及任何网络协议。 -4 是-family inet的简写。 -6 是-family inet6的简写。 -0 是-family link的简写。 -o,-oneline 对每行记录都使用单行输出,回行用字符代替。如果需要使用wc、grep等工具处理ip的输出,则会用到这个选项。 -r,-resolve 查询域名解析系统,用获得的主机名代替主机IP地址 COMMAND 设置针对指定对象执行的操作,它和对象的类型有关。一般情况下,ip支持对象的增加(add)、删除(delete)和展示(show或list)。有些对象不支持这些操作,或者有其它的一些命令。对于所有的对象,用户可以使用help命令获得帮助。这个命令会列出这个对象支持的命令和参数的语法。如果没有指定对象的操作命令,ip会使用默认的命令。一般情况下,默认命令是list,如果对象不能列出,就会执行help命令。 ARGUMENTS 是命令的一些参数,它们倚赖于对象和命令。ip支持两种类型的参数:flag和parameter。flag由一个关键词组成;parameter由一个关键词加一个数值组成。为了方便,每个命令都有一个可以忽略的默认参数。例如,参数dev是ip link命令的默认参数,因此ip link ls eth0等于ip link ls dev eth0。我们将在后面的详细介绍每个命令的使用,命令的默认参数将使用default标出。 4.应用实例 添加IP地址192.168.2.2/24到eth0网卡上: #ip addr add 192.168.1.1/24 dev eth0 丢弃源地址属于192.168.2.0/24网络的所有数据报: #ip rule add from 192.168.2.0/24 prio 32777 reject ping 1.作用 ping检测主机网络接口状态,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ping [-dfnqrRv][-c][-i][-I][-l][-p][-s][-t] IP地址 3.主要参数 -d: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c:设置完成要求回应的次数。 -f:极限检测。 -i: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秒数。 -I:网络界面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送出数据包。 -l:前置载入,设置在送出要求信息之前,先行发出的数据包。 -n:只输出数值。 -p:设置填满数据包的范本样式。 -q:不显示指令执行过程,开头和结尾的相关信息除外。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R:记录路由过程。 -s:设置数据包的大小。 -t: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ping 命令是使用最多的网络指令,通常我们使用它检测网络是否连通,它使用ICMP协议。但是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浏览器查看一个网页,但是却无法 ping通,这是因为一些网站处于安全考虑安装了防火墙。另外,也可以在自己计算机上试一试,通过下面的方法使系统对ping没有反应: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netstat 1.作用 检查整个Linux网络状态。 2.格式 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ip] 3.主要参数 -a--all:显示所有连线中的Socket。 -A:列出该网络类型连线中的IP相关地址和网络类型。 -c--continuous:持续列出网络状态。 -C--cache:显示路由器配置的快取信息。 -e--extend:显示网络其它相关信息。 -F--fib:显示FIB。 -g--groups:显示多重广播功能群组组员名单。 -h--help:在线帮助。 -i--interfaces:显示网络界面信息表单。 -l--listening: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 -M--masquerade:显示伪装的网络连线。 -n--numeric:直接使用IP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N--netlink--symbolic:显示网络硬件外围设备的符号连接名称。 -o--timers:显示计时器。 -p--programs: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识别码和程序名称。 -r--route:显示Routing Table。 -s--statistice:显示网络工作信息统计表。 -t--tcp:显示TC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u--udp:显示UD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v--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w--raw:显示RAW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x--unix:和指定“-A unix”参数相同。 --ip--inet:和指定“-A inet”参数相同。 4.应用实例 netstat 主要用于Linux察看自身的网络状况,如开启的端口、在为哪些用户服务,以及服务的状态等。此外,它还显示系统路由表、网络接口状态等。可以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状态的察看工具。在默认情况下,netstat只显示已建立连接的端口。如果要显示处于监听状态的所有端口,使用-a参数即可: #netstat -a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tcp 0 0 *:32768 *:* LISTEN tcp 0 0 *:32769 *:* LISTEN tcp 0 0 *:nfs *:* LISTEN tcp 0 0 *:32770 *:* LISTEN tcp 0 0 *:868 *:* LISTEN tcp 0 0 *:617 *:* LISTEN tcp 0 0 *:mysql *:* LISTEN tcp 0 0 *:netbios-ssn *:* LISTEN tcp 0 0 *:sunrpc *:* LISTEN tcp 0 0 *:10000 *:* LISTEN tcp 0 0 *:http *:* LISTEN ...... 上面显示出,这台主机同时提供HTTP、FTP、NFS、MySQL等服务。 telnet 1.作用 telnet表示开启终端机阶段作业,并登入远端主机。telnet是一个Linux命令,同时也是一个协议(远程登陆协议)。 2.格式 telnet [-8acdEfFKLrx][-b][-e][-k][-l][-n][-S][-X][主机名称IP地址<通信端口>] 3.主要参数 -8:允许使用8位字符资料,包括输入与输出。 -a:尝试自动登入远端系统。 -b:使用别名指定远端主机名称。 -c:不读取用户专属目录里的.telnetrc文件。 -d:启动排错模式。 -e:设置脱离字符。 -E:滤除脱离字符。 -f: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F”参数相同。 -F:使用Kerberos V5认证时,加上此参数可把本地主机的认证数据上传到远端主机。 -k:使用Kerberos认证时,加上此参数让远端主机采用指定的领域名,而非该主机的域名。 -K:不自动登入远端主机。 -l:指定要登入远端主机的用户名称。 -L:允许输出8位字符资料。 -n:指定文件记录相关信息。 -r:使用类似rlogin指令的用户界面。 -S:服务类型,设置telnet连线所需的IP TOS信息。 -x:假设主机有支持数据加密的功能,就使用它。 -X:关闭指定的认证形态。 4.应用说明 用户使用telnet命令可以进行远程登录,并在远程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用户通过网络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就像登录到本地机上执行命令一样。为了通过 telnet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必须知道远程机上的合法用户名和口令。虽然有些系统确实为远程用户提供登录功能,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要限制来宾的操作权限,因此,这种情况下能使用的功能是很少的。 t

立即下载
docx文件
linux150个常用命令.docx

非常实用的资料,linux150个常用命令,希望有帮助,谢谢

立即下载
doc文件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常用的linux命令。

立即下载
docx文件
Linux考试复习资料

此文档是linux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文档中集结了作者对考试有关内容的理解及思考,希望可以给到广大网友帮助。

立即下载
zip文件
pps 命令封装@

Linux `ps -aux` command wrapper by python, 用 Python 对命令 `ps -aux` 进行简单的封装。

立即下载
pdf文件
android-x86下载安装问题解决方法.pdf

android-x86下载安装问题解决方法.pdf

立即下载
pdf文件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8 HTTP Traffic Logging ......................................................................................................8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Attack Detection ......................................................................8 Attack Prevention and Just-in-time Patching .......................................................................8 Flexible Rule Engine ........................................................................................................9 Embedded-mode Deployment ...........................................................................................9 Network-based Deployment ..............................................................................................9 Portability ........................................................................................................................9 Licensing .......................................................................................................................10 ModSecurity Core Rules™ ......................................................................................................11 Overview .......................................................................................................................11 Core Rules Content .........................................................................................................11 Installation .............................................................................................................................12 Configuration Directives .........................................................................................................14 SecAction ..................................................................................................................14 SecArgumentSeparator ..........................................................................................14 SecAuditEngine .......................................................................................................15 SecAuditLog .............................................................................................................15 SecAuditLog2 ...........................................................................................................16 SecAuditLogParts ..................................................................................................16 SecAuditLogRelevantStatus ...............................................................................17 1 SecAuditLogStorageDir .......................................................................................18 SecAuditLogType .....................................................................................................18 SecCacheTransformations (Deprecated/Experimental) ..........................................19 SecChrootDir ...........................................................................................................19 SecComponentSignature .......................................................................................20 SecContentInjection ............................................................................................20 SecCookieFormat .....................................................................................................20 SecDataDir ................................................................................................................21 SecDebugLog .............................................................................................................21 SecDebugLogLevel ..................................................................................................21 SecDefaultAction ..................................................................................................22 SecGeoLookupDb .......................................................................................................22 SecGuardianLog .......................................................................................................23 SecMarker ..................................................................................................................23 SecPdfProtect .........................................................................................................24 SecPdfProtectMethod ............................................................................................24 SecPdfProtectSecret ............................................................................................25 SecPdfProtectTimeout ..........................................................................................25 SecPdfProtectTokenName .....................................................................................25 SecRequestBodyAccess ..........................................................................................26 SecRequestBodyLimit ............................................................................................26 SecRequestBodyNoFilesLimit ............................................................................26 SecRequestBodyInMemoryLimit ..........................................................................27 SecResponseBodyLimit ..........................................................................................27 SecResponseBodyLimitAction ............................................................................27 SecResponseBodyMimeType ...................................................................................28 SecResponseBodyMimeTypesClear ......................................................................28 SecResponseBodyAccess .......................................................................................29 SecRule ......................................................................................................................29 SecRuleInheritance ..............................................................................................32 SecRuleEngine .........................................................................................................33 SecRuleRemoveById ................................................................................................33 SecRuleRemoveByMsg ..............................................................................................34 SecRuleScript (Experimental) ..................................................................................34 SecRuleUpdateActionById ...................................................................................36 SecServerSignature ..............................................................................................36 SecTmpDir ..................................................................................................................36 SecUploadDir ...........................................................................................................37 SecUploadFileMode ................................................................................................37 SecUploadKeepFiles ..............................................................................................37 SecWebAppId .............................................................................................................38 Processing Phases ...................................................................................................................39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2 Phase Request Headers ...................................................................................................41 Phase Request Body .......................................................................................................41 Phase Response Headers .................................................................................................41 Phase Response Body .....................................................................................................42 Phase Logging ................................................................................................................42 Variables ...............................................................................................................................43 ARGS .............................................................................................................................43 ARGS_COMBINED_SIZE ..............................................................................................44 ARGS_NAMES ................................................................................................................44 ARGS_GET ....................................................................................................................44 ARGS_GET_NAMES .......................................................................................................44 ARGS_POST ..................................................................................................................44 ARGS_POST_NAMES .....................................................................................................44 AUTH_TYPE ..................................................................................................................44 ENV ...............................................................................................................................45 FILES ...........................................................................................................................45 FILES_COMBINED_SIZE ............................................................................................45 FILES_NAMES .............................................................................................................45 FILES_SIZES .............................................................................................................45 FILES_TMPNAMES .......................................................................................................45 GEO ...............................................................................................................................46 HIGHEST_SEVERITY ..................................................................................................46 MATCHED_VAR .............................................................................................................46 MATCHED_VAR_NAME ..................................................................................................47 MODSEC_BUILD ...........................................................................................................47 MULTIPART_CRLF_LF_LINES ...................................................................................47 MULTIPART_STRICT_ERROR .....................................................................................47 MULTIPART_UNMATCHED_BOUNDARY ........................................................................48 PATH_INFO ..................................................................................................................48 QUERY_STRING ...........................................................................................................48 REMOTE_ADDR .............................................................................................................49 REMOTE_HOST .............................................................................................................49 REMOTE_PORT .............................................................................................................49 REMOTE_USER .............................................................................................................49 REQBODY_PROCESSOR ................................................................................................49 REQBODY_PROCESSOR_ERROR ...................................................................................50 REQBODY_PROCESSOR_ERROR_MSG ..........................................................................50 REQUEST_BASENAME ..................................................................................................50 REQUEST_BODY ...........................................................................................................50 REQUEST_COOKIES .....................................................................................................51 REQUEST_COOKIES_NAMES .......................................................................................51 REQUEST_FILENAME ..................................................................................................51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3 REQUEST_HEADERS .....................................................................................................51 REQUEST_HEADERS_NAMES .......................................................................................52 REQUEST_LINE ...........................................................................................................52 REQUEST_METHOD .......................................................................................................52 REQUEST_PROTOCOL ..................................................................................................52 REQUEST_URI .............................................................................................................52 REQUEST_URI_RAW .....................................................................................................53 RESPONSE_BODY .........................................................................................................53 RESPONSE_CONTENT_LENGTH ...................................................................................53 RESPONSE_CONTENT_TYPE .......................................................................................53 RESPONSE_HEADERS ..................................................................................................53 RESPONSE_HEADERS_NAMES .....................................................................................54 RESPONSE_PROTOCOL ................................................................................................54 RESPONSE_STATUS .....................................................................................................54 RULE .............................................................................................................................54 SCRIPT_BASENAME .....................................................................................................55 SCRIPT_FILENAME .....................................................................................................55 SCRIPT_GID ................................................................................................................55 SCRIPT_GROUPNAME ..................................................................................................55 SCRIPT_MODE .............................................................................................................55 SCRIPT_UID ................................................................................................................56 SCRIPT_USERNAME .....................................................................................................56 SERVER_ADDR .............................................................................................................56 SERVER_NAME .............................................................................................................56 SERVER_PORT .............................................................................................................56 SESSION ......................................................................................................................56 SESSIONID ..................................................................................................................57 TIME .............................................................................................................................57 TIME_DAY ....................................................................................................................57 TIME_EPOCH ................................................................................................................57 TIME_HOUR ..................................................................................................................57 TIME_MIN ....................................................................................................................58 TIME_MON ....................................................................................................................58 TIME_SEC ....................................................................................................................58 TIME_WDAY ..................................................................................................................58 TIME_YEAR ..................................................................................................................58 TX ................................................................................................................................58 USERID ........................................................................................................................59 WEBAPPID ....................................................................................................................59 WEBSERVER_ERROR_LOG ............................................................................................59 XML ...............................................................................................................................59 Transformation functions ........................................................................................................60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4 base64Decode ...........................................................................................................61 base64Encode ...........................................................................................................61 compressWhitespace ..............................................................................................61 cssDecode ......................................................................................................................61 escapeSeqDecode .....................................................................................................62 hexDecode ..................................................................................................................62 hexEncode ..................................................................................................................62 htmlEntityDecode ..................................................................................................62 jsDecode ....................................................................................................................62 length ........................................................................................................................62 lowercase ..................................................................................................................62 md5 ...............................................................................................................................63 none .............................................................................................................................63 normalisePath .........................................................................................................63 normalisePathWin ..................................................................................................63 parityEven7bit .......................................................................................................63 parityOdd7bit .........................................................................................................63 parityZero7bit .......................................................................................................63 removeNulls .............................................................................................................63 removeWhitespace ..................................................................................................63 replaceComments .....................................................................................................63 replaceNulls ...........................................................................................................64 urlDecode ..................................................................................................................64 urlDecodeUni ...........................................................................................................64 urlEncode ..................................................................................................................64 sha1 .............................................................................................................................64 trimLeft ....................................................................................................................64 trimRight ..................................................................................................................64 trim .............................................................................................................................64 Actions .................................................................................................................................65 allow ...........................................................................................................................65 append ...........................................................................................................................66 auditlog ....................................................................................................................66 block ...........................................................................................................................67 capture ......................................................................................................................67 chain ...........................................................................................................................68 ctl ...............................................................................................................................68 deny .............................................................................................................................69 deprecatevar ...........................................................................................................69 drop .............................................................................................................................70 exec .............................................................................................................................70 expirevar ..................................................................................................................71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5 id ................................................................................................................................71 initcol ......................................................................................................................72 log ...............................................................................................................................72 logdata ......................................................................................................................72 msg ...............................................................................................................................73 multiMatch ................................................................................................................73 noauditlog ................................................................................................................73 nolog ...........................................................................................................................74 pass .............................................................................................................................74 pause ...........................................................................................................................74 phase ...........................................................................................................................75 prepend ..........................................................................................................................75 proxy ...........................................................................................................................75 redirect ....................................................................................................................76 rev ...............................................................................................................................76 sanitiseArg .............................................................................................................76 sanitiseMatched .....................................................................................................76 sanitiseRequestHeader .......................................................................................77 sanitiseResponseHeader .....................................................................................77 severity ....................................................................................................................77 setuid ........................................................................................................................78 setsid ........................................................................................................................78 setenv ........................................................................................................................78 setvar ........................................................................................................................79 skip .............................................................................................................................79 skipAfter ..................................................................................................................80 status ........................................................................................................................80 t ..................................................................................................................................81 tag ...............................................................................................................................81 xmlns ...........................................................................................................................81 Operators ...............................................................................................................................82 beginsWith ................................................................................................................82 contains ....................................................................................................................82 endsWith ....................................................................................................................82 eq ................................................................................................................................82 ge ................................................................................................................................83 geoLookup ..................................................................................................................83 gt ................................................................................................................................83 inspectFile .............................................................................................................83 le ................................................................................................................................84 lt ................................................................................................................................84 pm ................................................................................................................................84 ModSecurity® Reference Manual 6 pmFromFile ................................................................................................................84 rbl ...............................................................................................................................85 rx ................................................................................................................................85 streq ...........................................................................................................................85 validateByteRange ................................................................................................86 validateDTD .............................................................................................................86 validateSchema .......................................................................................................86 validateUrlEncoding ............................................................................................87 validateUtf8Encoding ..........................................................................................87 verifyCC ....................................................................................................................88 within ........................................................................................................................88 Macro Expansion ....................................................................................................................89 Persistant Storage ...................................................................................................................90 Miscellaneous Topics ..............................................................................................................91 Impedance Mismatch ......................................................................................................91

立即下载
其他文档
k8s二进制文件以及docker二进制文件

一、安装准备: 1.环境 主机名 IP k8s-master 192.168.250.111 k8s-node01 192.168.250.112 k8s-node02 192.168.250.116 2.设置主机名 hostnamectl --static set-hostname k8s-master hostnamectl --static set-hostname k8s-node01 hostnamectl --static set-hostname k8s-node02 3.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ed -i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g' /etc/selinux/config 执行完成后重启虚拟机。 4.在master机器上安装ansible 执行命令:sudo yum install ansible (离线处理补充) 5.配置 ansible ssh密钥登录,此操作需要在所有机器上执行 ssh-keygen -t rsa -b 2048 回车 回车 回车 ssh-copy-id $IP #$IP为所有虚拟机,按照提示输入yes 和root密码 (密钥补充) 二、安装kubernetes集群 进入ansible安装路径 : cd /etc/ansible 将路径下的roles文件夹和hosts文件删除。 解压压缩文件kubeasz.zip文件,将解压后的内容放入当前目录下(/etc/ansible) 根据搭建集群环境要求,进入/etc/ansible/example 目录下选取 hosts.allinone.example 单节点AllInOne hosts.m-masters.example 单主多节点 hosts.s-master.example 多主多节点 红色标记的是需要自行修改的地方 修改完成后将文件名改为hosts 放入/etc/ansible/目录下。 安装prepare ansible-playbook 01.prepare.yml 安装etcd ansible-playbook 02.etcd.yml 安装kubectl命令 ansible-playbook 03.kubectl.yml 安装docker ansible-playbook 04.docker.yml 如果执行时出现报错: 可忽略。 解决方法: 在master节点上执行:curl -s -S "https://registry.hub.docker.com/v2/repositories/$@/tags/" | jq '."results"[]["name"]' |sort 所有机器上执行: wget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rpm -ivh 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yum install jq -y 在重新执行: ansible-playbook 04.docker.yml 安装calico ansible-playbook 05.calico.yml 部署master节点 ansible-playbook 06.kube-master.yml 加入node节点 ansible-playbook 07.kube-node.yml 如果执行成功,k8s集群就安装好了。 三、验证安装 如果提示kubectl: command not found,退出重新ssh登陆一下,环境变量生效即可 kubectl version #查看kubernetes版本 kubectl get componentstatus # 可以看到scheduler/controller-manager/etcd等组件 Healthy kubectl cluster-info # 可以看到kubernetes master(apiserver)组件 running kubectl get node # 可以看到单 node Ready状态 kubectl get pod --all-namespaces # 可以查看所有集群pod状态 kubectl get svc --all-namespaces # 可以查看所有集群服务状态 calicoctl node status # 可以在master或者node节点上查看calico网络状态 四、安装主要组件 安装kubedns kubectl create -f manifests/kubedns 安装heapster kubectl create -f manifests/heapster 安装dashboard kubectl create -f manifests/dashboard 访问dashboard 先执行命令查看dashboard的NodePort 端口 kubectl get svc -n kube-system 访问web页面 https://masterIP: 7443 选择令牌按钮 ,用命令查询登录令牌 之前安装过 heapster 执行命令:kubectl get secret -n kube-system 查询 heapster-token-twpw4 的详细内容 执行命令:kubectl describe secret heapster-token-twpw4 -n kube-system Token就是登录令牌,复制登录就好了 安装ingress kubectl create -f manifests/ingress/ 安装EFK(elasticsearch+ fluentd + kibana) 首先进入 manifests/EFK 文件夹下 (cd /etc/ansible/manifests/EFK) 查看并修改 ceph-sercet.yaml 文件。 此key值是 ceph存储用户的token值 ,将此key值转换为base64 将文件中红色选选中部分修改为转换后的值。 修改完成后 部署 pv 和 pvc 执行命令:kubectl create -f es-pv-data.yaml kubectl create -f es-pvc-data.yaml 部署fluentd 执行命令:kubectl create -f fluentd-rbac.yml -f fluentd-configmap.yml -f fluentd-daemonset.yml 部署elasticsearch 先设置node节点中role ,指定master client data 部署位置 执行命令:kubectl get nodes kubectl label node 10.2.0.244 role=master (10.2.0.244 是我本机kubernetes 的master节点 ,所以我也将此master也部署在这里) 其余的两个节点分别是data 和 client 执行命令:kubectl create -f es-discovery-svc.yaml -f es-svc.yaml -f es-master.yaml -f es-client.yaml -f es-data.yaml 其中部署elasticsearch集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 Master节点一般只有一个 并且提供9300 端口 客户端通讯使用 Client 节点一般提供9200端口 用于连接kibana 和 fluentd http访问使用 Data 节点是提供数据存储,持久化对data节点进行就可以。 其中 master , client , data 部署文件中 配置的 CLUSTER_NAME 指的是 elasticsearch集群名称 Java运行自行设置,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一致。 最小为-Xms256m 部署kibana 执行命令:kubectl create -f kibana-svc.yaml -f kibana.yaml 这里需要注意 kibana.yaml 文件中 参数的设置 这里的CLUSTER_NAME 也是elasticsearch部署文件中设置的集群名称。 #安装 flannel 执行命令: cd /etc/ansible/roles/flannel 先修改kube-flannel.yml文件 --iface 对应的是本机的网卡名称 command: [ "/opt/bin/flanneld", "--ip-masq", "--kube-subnet-mgr", "--iface=eth1" ] 修改完成后 执行: kubectl create -f kube-flannel-rbac.yml kubectl apply -f kube-flannel.yml

立即下载
rar文件
rd9700 usb網卡驅動

rd9700 usb網卡驅動 藍色透明USB介面網卡(平板電腦用)KY-QF9700 網卡 QF9700 USB2.0 To Fast Ethernet Adapter

立即下载
zip文件
Altium Designer Beta 19.0.10完整版安装包+安装教程+和谐文件

25312 提高了面板的打开速度,例如“属性”和“视图配置”面板。 26036 修改了引脚映射器中的数据列排序,以匹配网络名称和引脚编号顺序。 26554 修复了按组件容差排序后,Explorer面板中显示错误组件参数的问题。 26927 改进了滚动条的UI动作(在面板,网格,对话框中),使它们更易于使用。 27405 修复了访问多维数组时出现“变量或安全数组索引超出范围”错误消​​息的问题。 27113 修复了在删除VCS Provider-GIT服务时尝试检出时引发异常的问题(BC:9551)。 27906 修复了以下问题:“属性”面板中的修改字段值(在SCHDOC或SCHLIB上编辑对象时),如果当前所选项目已更改为另一个项目,或取消选择(BC:9641)。 27975 改善了多板装配中板组件和外部零件之间的移动和锁定行为。 28216 修复了.PrjPCB文件中克隆变体复制UniqueID导致具有相同足迹的备用零件的无限ECO循环参数的错误。 28304 更新登录下拉菜单UI以提供所有可用的托管内容服务器。 28482 减少和优化系统注册表的查询数量(BC:9106)。 28582 更新了“打开项目”对话框,从文件浏览器到对话框,以访问所有项目源,包括托管项目。 28907 添加了新的“创建项目”对话框,简化了项目目标位置和应用模板的选择。 29828 修复了导致对关联服务器进行多次重新连接尝试的无效会话ID错误。 29880 名称Design Workspace已更改为Project Group,以避免与新的云工作区混淆。已保存的项目组保留了* .DsnWrk文件扩展名。 数据管理 21617 修改了ActiveBOM中的“过滤器编辑器”对话框UI。 22430 添加了在组件编辑器,资源管理器和ActiveBOM中为托管组件设置制造商零件选择排名的功能。 22653 将供应商部件号和制造商部件号的检索更改为批处理模式,以防止与BOM报告,SchLib编辑器和带有活动物料清单的OutJob中的顺序单个数据请求相关的延迟。 22982 修复了“数据管理 - 首选项的服务器”页面中的问题,该页面在未进行任何更改时标记为已修改。 23120 恢复了“发布文档到”功能,以便从Explorer面板发布已发布的文档。 23348 在BOM报告中实施BOM文档过滤器选项。 23824 导入排名功能现在支持手动解决方案。将组件的手动解决方案从一个项目BOM导入另一个项目。 23999 修复了项目属性的变化未传递到BOM输出的问题(BC:9580 ; 7072)。 24029 向云组件数据添加了新的“供应商包装”参数,以区分制造商的“包装”参数(BC:8063 ; BC:8986)。 24443 解决了BOM过滤选项在设计项数量增加或减少后发生变化的问题(BC:5572)。 24619 在BOM报告和BOM集中引入了对ActiveBOM过滤器选项的支持。 24832 修复了在“首选项”中更改“部件提供者”位置时,BOM文档中的“部件供应商”未动态更新的问题。 24844 添加了在ActiveBOM中直接更改组件源(设计项)的功能,如在项目管理器中。 24876 为ActiveBOM解决方案添加了新的创建/编辑制造商链接功能(BC:9437)。 25271 添加了在未安装MS Office时以xls / xlsx格式导出BOM的功能(BC:4646)。 25441 修复了PCB 3D打印输出的打印预览为空白的问题。 25760 使用ActiveBOM文档时,粘贴功能已得到改进,并且至少选择了一个目标单元格。 25801 修复了无法在“存储”面板(BC:8643)中成功重命名设计文件的问题。 26014 修复了SVN连接错误问题,其中在重新启动软件后无法提交创建的SVN v1.9文件存储库。 26111 解决了当PC屏幕缩放设置为125%时,“项目发布选项”对话框中无法显示大量列出的OutJobs的问题。 26133 在Explorer面板中搜索受管组件时,“Resistor”部件类型的已还原过滤器选项。 26267 已解决BOM报告中指定参数类型优先级的问题。 26496 尝试从单组件编辑器编辑特定组件占用空间时出现已解决的异常错误。 26699 已解决的问题,其中Vault 3.0中的现有部件请求未显示在“资源管理器”面板中。 26967 解决了Project Releaser的问题,如果任何参数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存在特殊字符(_,&,\等),则发布会产生“相同的密钥”错误。 27026 修复了组件的符号和占用空间之间的区分大小写的问题。将组件释放到服务器时,引脚名称会导致多个错误。 27048 将供应商包装数据添加到制造商零件搜索UI作为详细信息部分中的参数条目(BC:8986 ; BC:8063)。 27064 已解决的问题,如果在组件值参数中使用了希腊字符,则BomDoc行号为空。 27268 修复了“属性”面板中的错误,该错误导致NEXUS Server托管组件的“无法在可用库中找到组件”错误,该组件也损坏了引用。 27404 修复了从服务器更新组件数据时由于过多的数据请求导致的ActiveBOM延迟问题。 27535 修复了BOM报表中组件的供应商链接顺序与该组件的供应商链接参数的实际顺序(BC:9691)不匹配的问题。 27714 修复了BOM报告问题,其中“包含服务器参数”功能将不同的供应商返回到组件“属性”中指定的供应商。 27959 修复了目标SVNDbLib缓存文件夹路径缺少导致SVN进程失败的'\'字符的回归。 28081 修复了在准备数据期间发生的项目发布器中的“在000000010DA15E92处发生了一个或多个错误”的错误。 28291 BOM报告首选项中添加了“在消息面板中报告BOM违规”选项。 28443 将“带有ActiveBOM文档的BOM检查”项添加到“验证输出”菜单中。 28448 “缓存文件夹”选项已添加到“首选项”对话框的“数据管理 - SVN库”页面(BC:1195)。 29089 Altium Infrastructure Server Packager现在可以正确使用部署包的更新首选项。 29090 安装期间不再需要Altium Infrastructure Server部署包(BC:8488)。 29809 固定组件面板错误,在执行基于文件的库搜索后无法重新打开所选组件类别。 进口商/出口商 17619 修复了导致P-CAD导入导出错误和PCAD16LD.DLL访问冲突的错误。 24746 修复了导入xDxDesigner项目时未正确转换总线的问题。 25221 更新了xDxDesigner导入器,改进了层和连接的解释以及Net Labels的对齐。 25427 DXF导入现在可以正确支持样条线对象并创建相应的多边形对象。 25959 解决了导入xDX Designer项目时未转换某些组件的问题。 27588 修复了在使用多部件组件导入特定xDxDesigner设计期间发生“访问冲突”的问题。 28014 修复了远征导入器中的一个错误,其中仅为特定项目导入了顶层和底层。 28735 P-CAD Importer现在可以正确导入连接和端口(BC:9577)。 29014 改进的Eagle进口商,包括许多修复; 分层块,板轮廓,图层分配和对象形状。 28067 在字符串对象中使用多行文本时,生成IPC-2581输出不再导致访问冲突(BC:10407)。 30293 添加了新扩展 - Ansys EDB Exporter。安装后,使用File> Export> Ansys EDB在PCB Editor中访问。 起草者 15059 添加了新的Board Region View对象,以显示Draftsman文档中的板堆叠区域。 16063 在Draftsman自定义表(BC:7698)中添加了对特殊字符串的支持。 18439 向Draftsman添加了板3D逼真3D视图对象(BC:6991)。 18441 添加了绑定到圆弧和圆弧中心的Draftsman Center Mark对象(BC:9029)。 18756 修复了刚度Flex设计在等轴测视图和具有真几何的Board装配视图中显示不正确的问题。 22669 改进了Dimension对象点的捕捉行为。 24616 修复了(特定用户的设计)导出到PDF (BC:9184)后出现“绘图员文档已过期”的冗余警告消息的问题。 25766 添加了在Draftsman Board Assembly和Fabrication视图中选择显示的图层叠加层的功能。(BC:6910 ; BC:7716)。 25779 在Draftsman中添加了新的传输线结构表对象,该对象填充了来自层堆栈管理器的阻抗计算数据。 25784 添加了绘图符号对象,用于表示焊接和粘合点。 25785 改进了在Draftsman中添加文本的过程,只需单击鼠标即可在默认文本框中添加默认文本。 25786 为Draftsman添加了新类型的Sheet Number参数,允许GOST兼容的纸张编号。 26114 修复了移动或调整大小的Draftsman图形对象可以折叠为单行的问题(BC:9471)。 26164 修复了由PCB库更新引起的PCB中3D体位置的变化未更新到Draftsman中的电路板视图的问题。 26266 修复了在单击表格单元格时,Space Navigator无法放大Draftsman文档的问题。 26443 修复了一个问题,即在重命名相关的PCB文档后,Draftsman会崩溃。 26542 修复了回归,其中未选择丝网印刷图形的组件的装配视图中缺少阴影线(BC:9416)。 26867 修复了回归,其中没有显示缺少3D体的Not Fitted组件的阴影线。 26934 解决了从OutJob生成PDF输出时性能下降的问题。 27359 修复了在特定用户设计的装配视图中显示某些未装配的组件的错误(BC:9416)。 27601 修复因PCB上的重复指示符导致长时间挂起的错误(BC:9203 ; BC:9632)。 27694 添加了在放置后移动Draftsman Callouts和Dimensions的起点(目标)点的能力(BC:7740)。 27699 修复了重新打开文档时,绘图员图层堆栈图例中的填充图案将恢复为其默认设置的问题(BC:9756)。 27854 修复了Draftsman bug,其中Variants未应用于输出作业生成的等轴测视图。 28416 在3D模型存在潜在错误的情况下(BC:9944)改进了Draftsman Assembly View的显示。 28803 径向尺寸现在可以在Draftsman中正确复制/粘贴(BC:9969)。 29424 修复了使用自定义视图选项时Draftsman Realistic View和Outjob PCB 3D Print的3D相机捕捉定位不一致的问题。 29443 修复了在PCB编辑器(BC:9857)中工作时自动保存备份崩溃绘图员的问题。 29463 添加了Draftsman支持,以在Board Assembly View中显示Flex区域拓扑。 30087 Draftsman的“更新板”命令已更改为“从[PCB文档]导入更改”以更好地描述其功能。 多板 21572 修复了Space Navigator中MbaDoc中3D运动与PcbDoc不一致的问题。 23734 修复了拆分Multi-Board Schematic的信号Entry (BC:9406)时“输入字符串格式不正确”的错误。 24498 修复了在尝试拆分多板原理图模块条目(BC:9406)时抛出“输入字符串格式不正确”错误的问题。 28431 在多板设计中增加了对3D鼠标的支持 - 缩放/平移/旋转。 28432 添加了对以STEP和Parasolid X_T格式导出多板装配的支持。 28433 多板组件现在支持并显示刚挠结构设计的最终折叠状态。 概要 23846 修复了“属性”面板“参数”列表(BC:9153)中无法使用剪切/复制/粘贴的问题。 24226 修复了在“属性”面板中按“更新” (BC:9637)时未更新原理图库组件的名称/ URL链接(除非使用“输入”或“焦点更改” )的问题。 25412 修复了使用暂停的交互式进程关闭原理图文档时发生的“地址访问冲突”错误。 25459 在对具有大量供应商链接的原理图库进行参数更改后执行ECO时,解决了非常慢的响应。 25864 修复了Port对象的“属性”面板中的“名称”字段未提供所有现有端口名称的下拉列表的问题。 27672 修复了原理图文本框架对象的问题,当通过“属性”面板进行编辑时,从外部编辑器粘贴文本时,选项卡将替换为空格(BC:9663)。 27900 修复了在编译后将组件放置在原理图表上变得缓慢的问题。 28442 现在,使用“属性”面板同时编辑多个原理图中的多个对象,可以正确地将所有工作表标记为已修改(BC:9236)。 28446 在原理图首选项(默认值)(BC:10072)中启用“覆盖库原语”选项时,不再覆盖原理图组件(指示符或注释)值。 28539 “属性”面板的“组件”模式现在在“参数”选项卡上包含“规则”部分,允许在原理图上指定组件类型设计规则(BC:9445 ; BC:8903)。 28565 现在,当使用Altium Light Grey UI主题时,参数表编辑器会正确显示所有数据(BC:9931)。 28716 恢复了通过其属性添加和编辑与原理图组件或文档关联的设计规则的功能。在“属性”面板的“参数”选项卡下的“规则”部分中访问。 PCB 16383 修复了导致基于嵌入式主板的ODB ++输出失败的错误。 24425 Gloss和Retrace现在能够对联合对象进行操作。 24595 对路由友好的移动组件功能进行了各种增强,包括更好地支持何时:组件被扇出; 它的引脚布线; 目标区域有路线(BC:1048 ; BC:2866)。 24805 继续开发交互式路由器跟随模式,修复各种错误和行为。 25517 添加了HDI - microvia(uVia)支持。 25634 解决了在某些视角下半透明自由3D体不能看到捕捉点和测量线的问题。 25666 当无法在信号完整性的“模型分配”对话框中更改“值/类型”列值时,修复了回归。 25671 解决了交互式差分对长度调整命令不遵守设置为匹配路由差分对的目标长度的问题。 25724 修复了交互式多路径过程中的回归,其中未通过“属性”面板应用总线间距的更改。 25809 单击选项卡时,图层选项卡不再自动滚动。只要最左侧的选项卡不是第一个可见选项卡(BC:9927),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25853 现在,使用From Diff时,“目标长度”值在“属性”面板中正确排序。对设置。 25951 添加首选项选项以在移动组件功能后启用/禁用重新连接。 25975 修复了在特定电路板设计中启动交互式路由器时存在很长延迟的问题。 25982 为焊盘和过孔添加并集成了新的热释放选项。 26034 修复了“PCB列表”面板“智能编辑”功能中的错误,其中“批量替换”功能无效。 26128 增加了定义,使用和输出无限数量机械层的功能(BC:8976)。 26144 修复了在删除上一组时选择图层集时在“视图配置”面板中出现的“被销毁后访问的对象”错误消息。 26361 解决了IPC Compliant Footprint Wizard中的回归问题,当未选择Full Matrix时,无法更改(或插入)LGA,BGA包布局选项的任何参数。 26459 修复了“属性”面板中的“网络类别”排序,以匹配软件其他区域中使用的网络排序,例如PCB面板。 26610 更新了图层堆栈管理器,其中包含用于堆栈定义,uVia支持,材料库,阻抗计算器等的新文档界面和UI增强功能。 26862 解决了CAMtastic问题,其中设计规则值被错误地舍入到一个小数位。 26953 修复了在PCB库编辑器(BC:9535)中错误地提供定义新组件层对的能力的问题。 26970 解决了Extract 3D Models功能无法从源PCB库(BC:9418)创建3D模型文件输出的问题。 27000 修复了特殊字符串中的项目参数未响应参数值的更改而更新的问题。 27451 修复了使用嵌入式板阵列创建的PCB面板错误地将板轮廓(“轮廓”)层输出到ODB ++的问题。 27575 修复了DRC标记反钻停止层的最小环形环违规时的问题。 27661 添加了在交互式路由期间从Ctrl + L热键打开的下拉菜单中直接选择首选图层的功能。 27662 添加了在交互式路由期间使用数字键盘键选择所需图层的功能。 27666 添加了“显示图层编号”选项以在PCB编辑器图层选项卡中启用图层编号。 27673 修复了在多边形浇筑上粘贴自由垫或通道时不接受该多边形的网络设置的问题,导致短路和间隙违规(BC:9229)。 27689 添加了交互式路由逻辑,以防止子通道在推送和拥抱过程中与其堆叠的通路设置轴分离。 27708 修复了在特定项目中打开PCB文档后未出现反钻的问题。 27771 在Interactive Routing Properties面板中添加了完全标记的Via侧视图。 27871 为独立区域实现了Arc Approximation属性。此属性可用于“属性”面板,“PCB列表”面板和“FSO”对话框中的选定区域。 28086 修复了在特定电路板设计中针对阴影多边形报告错误的未路由网络违规的问题。 28114 修复了通过Make PCB Library功能(BC:9847)将第17-32层上的某些对象(如Line和Arc)转换为第16层的错误。 28174 为“垫”和“过孔”的“属性”面板添加了“热释放”连接样式选项,这些选项将覆盖PolygonConnect规则中定义的样式。 28188 现在,Gerber-X2 Exporter在使用arcs \ curves (BC:9868)时可以正确生成Profile层。 28275 现在可以在放置可以连接到多个网络的PCB对象时正确处理网络继承,将显示一个列出所有可能网络的选择窗口。 28427 添加了在PCB库中放置尺寸的功能,这些功能未出现在PCB布局中(BC:903)。 28428 添加了从选定的轨迹,弧线和实体区域创建3D实体的功能。使用工具>转换>从所选基元创建3D体(BC:1868)。 28441 按下L快捷键将移动组件翻转到电路板的另一侧不再导致显示不正确的焊盘违规(BC:5427)。 29176 在交互式路由的层转换期间,6快捷键可用于通过选项循环可用。现在包括所有可能的通道组合,例如uVia + blind via。 29179 增加了在3D模式下在叠加层上移动字符串的可能性(BC:584)。 29262 修复了PCB 3D体点中的回归,其中使用“位置3D体”工具时无法选择添加的自定义捕捉点。 29269 在使用移除未使用的垫形状工具移除未使用的垫/通孔环(BC:4701)后,DRC不再错误地检测到最小环形环错误。 29698 解决了组件错误启用“翻转图层”设置的突出情况,包括:在移动然后执行撤消时翻转组件; 使用当前图层上的粘贴功能(Alt + Ins或选择性粘贴)在粘贴时交换图层; 或者从启用了该设置的旧版本导入首选项(BC:9238 ; BC:10235)。 29727 修复了无法将特殊字符粘贴到文本字符串的Text属性框中的回归(BC:10221)。 29778 解决了使用RMB多次拖动视图后PCB编辑器性能下降的问题。 29786 “PCB规则和违规”面板中的缩放行为得到了改进 - 现在缩放到违规细节而不是违规对象(BC:7987)。 29887 解决了3D模型中的透明对象在3D命令期间变得可见的问题,例如从3D主体创建,与板对齐面或测量3D对象(BC:8699)。 29932 添加了新的查询关键字:IsBlindVia,IsBuriedVia,IsMicroVia和IsThruVia。 30270 修复了在3D模式下拖动PCB组件指示符时突出显示不起作用的问题。

立即下载
热门资源标签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