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abma
  • 浏览: 2720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济南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高洁的品格,隐逸的情怀

 
阅读更多

高洁的品格,隐逸的情怀
2011年12月13日
  lilijuanaijie 的博客
  正直做人,踏实工作,让爱心伴我一路同行! 高洁的品格,隐逸的情怀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陶渊明其人其诗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厌弃官场污浊,遂归隐农村,过着躬耕自资的清贫生活,成了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隐士了。然而陶渊明还是心忧天下,有大济苍生情怀,不过由于“世与我相违|”的缘故,他最终走向了归隐之路。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他率真洒脱,不拘名教,追求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品格十分高洁。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描写田园风光与田园生活的篇章,大多高超出世,妙如天籁,其间恬美与宁静的意境,平淡而淳美的诗风,再次艺术得反映他的人生追求与生命迹象,其间透露的隐逸的情怀更是具有无穷的穿透力与感染性。可以让陶渊明与他的诗歌早已成为中国人寻觅精神家园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高洁、独善其身、田园诗、情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时期。动荡的年代给诗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其间名士或死于非命,或仕途偃蹇,或被迫放浪形骸“苟全性命于乱世”。这种非常的生命际遇使得这一时期的诗坛低沉多于高亢,伤感多于欢愉,抑郁多于旷达。东晋诗坛受玄言诗清淡的影响,又更多地添加空虚的色彩,而完全呈现出一派寂寥的景象,其成就远不及先前或其后。然而,使我们还不至于过于感伤和绝望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颗光照苍穹,流芳千古的巨星,他平凡生辉,给沉寂灰暗的东晋诗坛增添了令人惊喜不已的氛围。
  他就是陶渊明。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回视这位卓越的诗人,我们发现了许多可爱可敬之处。陶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的自况: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从这一鲜活的行为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陶渊明的以下生命特征:
  l      生活清贫,安贫乐道
  l      生性嗜酒,不拘小节
  l      性格内敛,闲静少言
  l      不慕荣利,著文自娱
  和那些汲汲于富贵的势利人相比,陶渊明真可谓超凡脱俗,高超出世了。
  沈约在《陶潜传》中对他的为人处事有更为细致具体的描述: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招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间小人!”即日解印绥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赉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据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他以下生命特征:
  l      厌弃官场,躬耕自养
  l      闲适自安,本性爱菊
  l      不拘名教,率直旷达
  可是说,陶渊明尽管一生清贫,仕途坎坷,然而他的生活境况是艺术的,诗化的。其言行举止出乎自然的本性,不做作,不雕砺,不为世俗所羁绊,不为荣华所诱惑。在他无力改变时代的困厄中,他独善其身,勇敢的保持封建士大夫内心的一方净土,追求一种高尚洁净的精神生活,以觅得心灵的舒坦与自由。物质的贫乏更加彰显了精神境界的清高与洒脱,他是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最典型的代表。他63岁寿终正寝,在那个时代与其他人相比较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然而这并意味着陶渊明就是完全脱离了尘世,成了彻头彻尾的隐士而全然不顾及天下苍生了。其实,即使是在他隐居的时候,也是心怀天下,胸怀大志的,并且也曾为抱负不得施展而痛心疾首过: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陶渊明《咏贫士》
  这些诗作被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鲁迅先生评为“金刚怒目式”,它反映了陶渊明生命特征的另一面:
  l      积极用世,大济苍生
  l      大胆抗争,不甘寂寞
  当陶渊明的这一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被击得粉碎的时候,他只得在理想化的境界中构筑他的大同世界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描述的这一大同世界可以概括为:和平、宁静、幸福、和谐。对此,郑振铎曾有评价:
  但陶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 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究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理想国度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可见,陶渊明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的遭遇使我们痛心,他的品格使我们景仰,他的追求使我们汗颜!
  陶渊明的思想中对后世产生巨大滋养作用的是他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一般的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像疏广对疏受所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的心里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他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的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他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总之,我们可以说陶渊明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醇厚善良,以及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许多人仕途失意之后或厌倦官场的时候,往往会想起陶渊明,从而实现心灵的皈依,以求得精神的安顿而避免遭遇摧残以致迷失自己。
  至于陶渊明的诗歌,更是他高洁品格的物质再现与艺术升华。读其诗,我们就如同与一伟大的心魂对话,而其中感动我们的乃是其诗中无处不在隐逸的情怀。
  其中最能体现陶渊明隐逸情怀的是他的田园诗。其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            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了闲适自得的心情。
  这些诗歌借大自然的美丽和谐,表述了诗人脱离樊笼后的自由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沟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是诗人辞彭泽县令归隐后第二年春天写的。这时他隐居的决心已定,诗人抚今思昔,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此诗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懊悔;叙述归隐原因,描写农村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情趣,欣喜异常,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村居生活的热爱。前八句他把官场视为“尘往”,误落其中,如羁鸟难归旧林,似池鱼远离故渊。“开荒南野际”之下,转而写归隐之后的生活。诗人兴致勃勃带领读者在他的田园里参观:田园、草屋、杨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等景致,均有无穷情趣。平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就显得更加温馨而多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如一幅素描画面,极形象的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宁静。炊烟袅袅,悠然自得;柔情融融,沁人心脾,这些又均与诗人的心境完全契合。“狗吠深巷中,鸡名桑树巅”两句,以动写静,且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头照应,总结全篇,抒发了归田后的欣慰畅快心情。
  与此内容类似的还有《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写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诗人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头望见庐山,山上的景象在黄昏时越发美好,飞鸟正在结伴而归。他从这些物象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自路,悟出了返朴归真的人生哲理,不胜欣慰。诗人把景语、情语、理语融为一体,意蕴深邃,令读者回味无穷。
  此外,陶渊明的不少诗篇写登高、读书、读心、赋诗等场景,都表现了农村的幽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如“鸟鸣欢新节,冷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写早春的气氛,鸟语花香,冷风习习,温润宜人;“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和郭主薄》),写夏日的阴凉,微风阵阵,树荫浓郁,心旷神怡;“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写诗人与朋友谈诗赏文,畅所欲言,闲适自得,融洽高雅。陶渊明描写田园优美静谧和悠闲的生活诗篇,虽然没有在字面上揭示出农村生活的矛盾,但是人们能看到他对田园生活的真诚热爱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愈歌咏田园的恬美宁静和悠闲生活,就愈反衬出官场的丑恶。因此,陶渊明描写田园悠闲生活的诗篇,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与农民建立起的深情厚意。
  陶渊明归乡后,“躬耕自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在清新静穆大自然中生活。在与临近农民交往的过程中,他逐渐产生一种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他突破了孔、孟轻视农村劳动的观念,大胆的讴歌农业劳动,礼赞骈手胝足的劳动人民,这在此前的文学作品中不是多见的。这时,诗人把劳动当成人生有道之事,劳动虽然艰苦,但因与心愿相一致,所以精神是愉快。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早出晚归的去锄草,要付出辛勤操作之劳、夕露沾衣之苦,然而这种生活与自己的志向一致,他就是感到舒适欣慰。此诗街自食其力的朴素愿望,返朴归真的愉悦心情,赞美了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抒发了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的感受。
  诗人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接近了农民,与农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可见他与农民的融洽关系;在《归园田居》其二中的“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写出了诗人与农民在交往过程中忧乐与共的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淳朴、自然、真诚的品质。 三、            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农民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是桓玄与刘裕长期相互混战、激烈争夺的场所,残酷的兵火之灾,使许多农田遭到破坏,房屋沦为丘墟,人民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义熙六年,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浔阳与官军展开激战,延续五六个月的战祸对农村的破坏颇为严重,诗人耳闻目睹了这些破坏现象后,从另一侧面展示了农村凄凉的景象。如《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一世遗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昔人赖以生活的村落,已经因战火变成荒墟。井灶残破、桑竹朽败,居人死殁无余。这是一幅多么动容动情的残景;这对陶渊明的田园梦又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即使如此,也并没有能改变诗人坚毅的归隐初衷!陶渊明歌咏田园风光之诗,多从农村的自然景物、淳朴的民情角度着眼。当他写到了农村生活时,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之句,即写到农村劳动艰苦的一面。至于直接描写农民景况的诗篇,如《归园田居》起四、《示庞主薄邓治中》、《有会而作》等,则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贫苦情景和晋宋时代农村经济状况的真实面貌。
  四、            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早年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他是在多次出仕未能实现壮志的状况下,才转而寄身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的。他期望努力躬耕,寄情养性,“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但现实无情,生活每况愈下,他接触了农民,了解农民的思想和愿望,体会到了战乱对农村的巨大影响,感受到了时代的深重苦难。晚年,他以美好的憧憬创作了《桃花源诗并记》,表现出诗人奋力探求后冷静的思考与热情向往美好社会思想理想,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新的发展。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别具一格的。它对后世在艺术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陶渊明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平淡而淳美,质朴而又清拔,通俗而又新奇、坦诚而又凝练的特点。朱熹《朱子语类》曰:“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可以说深得陶氏三味。另外,诗人描写农村生活,并非随意摄取景物,而是把那些与自己心情相吻合的景物摄入诗中,以平凡的素材创造出了非凡的意境,构思新颖巧妙。陶诗的语言虽近“田家语”,通俗易懂,坦率真诚,但它高度凝练,在普通、平常的话语中充满生活的情趣,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其次,陶诗具有情、景、理三者高度统一的艺术特色。陶诗中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包含着诗人的感情。在诗中,那在南风吹拂下张开了翅膀的麦苗;陪伴他锄草归来的皓月;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不嫌他门庭冷落、重返旧巢的春燕,无不富有浓郁的情趣。在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景物中,诗人特别喜爱菊花,经常借菊言志抒怀,展现高洁的情操,借菊寄兴抒慨,表达坚贞孤高的人格。
  总之,陶渊明以他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份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弥足珍贵,历久而不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中国有了陶渊明,乃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70-80
  [2] 《宋书陶潜传》 沈约著
  [3]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27-342
  [4] 《世说新语》南朝 刘义庆著
  [5] 《魏晋风流与药与酒的关系》 鲁迅著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论汉代仕人的隐逸情怀.zip

    论汉代仕人的隐逸情怀.zip

    论汉代仕人的隐逸情怀(1).zip

    论汉代仕人的隐逸情怀(1).zip

    古代隐逸风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12年)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着隐逸情怀,隐逸成为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抱负得不到施展。古代隐士大多追求避世隐遁,渴望自由恬静的生活。隐逸之风促成了隐士平和的心态和独特...

    文体学视野下的隐逸文学考论

    隐逸,经历了纷繁复杂的时代变迁,从上古时期的个体化的选择,逐步发展为大多数士人群体化的精神追求和行为选择,并从简单的社会现象演变为具有深刻思想价值的文化信仰。隐逸文学作为隐逸文化的一个具体分支,经过儒道两...

    道家庄子隐逸思想研究文献.doc

    道家庄子隐逸思想研究文献.doc

    金代南渡诗人山水诗探析

    作为诗人抒发胸臆,寄寓情志的对象具有着更为显明的主体特征,诗中不仅表现了沧桑的怀古意味,而且蕴含着颇具哲理的佛道色彩、抒发了对于隐逸情怀的追慕,从而突显出诗人主体颇具时代特征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品格。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说隐逸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说隐逸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陶渊明的隐逸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陶渊明的隐逸

    试论郁达夫旧体诗创作中的隐逸文化 (2007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不仅影响了郁达夫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而且影响了他的旧体诗创作。对郁达夫各个时期旧体诗作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到,“隐逸”构成了郁达夫人生理想的一种思想底蕴和旧体诗创作的一种文化...

    php100视频教程解压密码

    php100视频教程全部解压密码 主讲老师:张恩民

    精品主题之功夫熊猫(XP版本+vista版)

    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白云缭绕的隐逸山林,一派东方古韵呈现于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西方的外壳,中国的精髓。功夫、熊猫、山水、太极、庙会、书法、针灸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动物们吃的是面条和包子,用的是筷子;...

    北宋洛阳园林题名的文人特色研究

    以《洛阳名园记》为基础,从景题的文人特色角度,以北宋洛阳名园中富有代表性的富郑公园和独乐园为对象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文学修辞、园林造景手法,对景题...这一时期的园林景题体现出隐逸和出仕的矛盾之情的思想特色。

    组成模型中稳定的重五夸克

    结果表明,标准组成夸克模型产生(c¯cqqq)隐逸五重夸克,其中c表示迷惑夸克和qa轻夸克,它们位于自发解离的最低阈值以下,因此在内部c的极限范围内是稳定的 an灭被忽略了。 结合是相互作用的色电和色磁成分的协同...

    爱莲说PPT课件下载.rar

    这是初中语文《爱莲说》PPT课件,爱莲说是初中语文重点课文,高考出题几率相当大。... 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描写莲花的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写莲花正直。

    [上海]朱家角一号中式别墅区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组群分布保留了传统中式城市街区整体延续、里坊交错的特点,同时利用建筑围合庭院,汲取传统院落文化的精粹,将土地以庭院的形态有效分割至每一户,围合出独门私院的隐逸空间。 外敛内张的生活哲学衍生出中式建筑向...

    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 (1997年)

    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 ,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

    试论李白与广成子 (2013年)

    《庄子・在宥》中记载了黄帝问至道于广成子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和...希风广成子,隐逸求仙。其所以如此,既是李白世界观的反映,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更是当时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论袁桷诗歌之“清” (2012年)

    从诗旨和诗境两个方面考察袁桷诗歌...从诗旨可见其诗歌中最显著的思乡之情、隐逸之心,在本质上是“清”心,是对不受世俗玷污的人的本真之性的一种寻觅和回归;从诗境则见诗人以多种手法营构“清”境,明净、清澈为尚。

    论北海公园濠濮间的造园艺术特色 (2000年)

    濠濮间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的...其主要特点在于利用掇山理水,以壑的意象体现隐逸山水的意境.该文探讨了濠濮间造园立意的缘由,分析了其山水构架的布局特点,园林建筑与山水构架、游览路线的关系,山石理法以及植物布置之优劣.

    div内图片随鼠标移动简单

    在div内,图片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的一个简单事例。。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