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q293kr
  • 浏览: 12667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阅读更多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10年04月25日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
  1.B(都读jīng,A沮jǔ;咀jǔ;C挟xié,其他都读xiá,D“谲”“崛”“厥”“矍”读jué,“讦”jíe)
  2.B(绊脚石,味同嚼蜡,摩挲,照相机,集腋成裘,防患于未然,挖墙脚,山青水绿,老皇历,八竿子打不着)
  3.C(根据上下句句间关系和意思以及相类似词语的辨析进行判断)
  4.A(“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D(A“企音绮,鹅音讹”使用的是直音法;B“饮”是会意字;C“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是喻意性歇后语。)
  6.C(C分别为“责备”和“谦让”。A求学的人,读书的人;B通过;D同“餍”,满足)
  7.A都是使动用法(B“西”名词作状语,“东”名词作动词;C“法”名词作动词,“鉴”名词的意动用法;D“遗”形容词作名词,“老”形容词作动词)
  8.B都是判断句(A定语后置句/判断句;C介词短语后置/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
  9.A(B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C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D没有处罚太子。
  10.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②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公孙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11.(1)②④①③
  (2)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望云山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②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
  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三条答出两条即可)
  12.①冯梦龙,警世通言             ②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夫
  ③万物之逆施也,百代之过客也    ④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13.①审视了王维的生活道路和处境,认识到王维的生存状态,是最智慧最实际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②进一步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美,人不能“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否则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③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得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④认识到自然万物都有消亡的时候,但人文精神却可以永存。
  14.(1)指他既避免了朝廷险恶带来的伤害,又保证了自己在美妙的辋川得到心灵的慰籍;
  (2)作为王维曾在辋川生活的主要标志的银杏树,终有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而辋川作为自然的山川和文化的载体(人文的标志)会永远留存下来。
  15.比喻、拟人、想象。衬托了辋川的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带给辋川的美,同时表现了对王维作品的影响。
  16.A(意思是“辋川还是很静的”)、E(结合第一段和倒数第三段理解)
  17.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