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k101
  • 浏览: 6544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成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我要挣钱、生活、自由。

阅读更多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非君子,亦非爱财。我只想多挣点钱,实现自己想要的“松散”生活,不需要太多的钱,只要能自由、简单的生活就行。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习惯每天很野的到处跑来跑去。大学毕业后后的5年时间里,为了生计,一直憋在城市里上班,我心里隐隐有种”被束缚“的感觉。近段时间,忙于装修新房,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寄情于山水之间了,心中甚是苦闷。

        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按部就班的上班和下班,付出和收获也不成比例。工作的事情也非自己所好。其实有时,我也在想,以自己现在的经济能力,过一辈子,也是可以的。但是,心里总有一个”影子“,让我为之去努力,去拼搏!这个影子,说不清,也道不明,不知是否为书中所言的“不安分”,亦或者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管怎样,忠于自己的心,应该是最诚实的。努力拼搏,哪怕最后只是“失败”二字,也在所不惜!

        我想要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不需要锦衣玉食,也不需要奢华的跑车,更不需要富丽堂皇的房子;我只想在憋闷和疲劳的时候,能够去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闻闻草香。但是,没有钱,怎么做得到呢?
分享到:
评论
13 楼 coolspeed 2010-09-15  
引用
幸福的代价
幸福需要什么?根据那些“心满意足者”的证词,你需要:受过良好教育、女性、多金、已婚、自己当老板、未到中年。“凄惨痛苦者”则是失业、收入低、离婚,以及身体状况不佳。 幸福研究当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结果常常会引发争议。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幸福快乐究竟意味着什么?笑口常开、积极乐观和工作安定、生活平静还是疯狂享乐?或者是幸福真的值得追求的目标吗?谁能说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居民不是很幸福呢? 衡量幸福的一个最有争议的指标是和金钱的联系,大多数人都同意,绝对的贫困是悲惨的,但并不清楚钱和幸福的联系究竟有多深入。假如你是女性且已婚,除了收入因素外都已确定:如果钱能带来快乐,那么更多钱你是否会更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和同事Angus Deaton使用美国盖洛普调查数据,指出收入会持续的影响我们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估。盖洛普调查询问了超过70万名美国居民的家庭收入和幸福程度,并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幸福。例如问调查者“昨天是否笑了很多次”去测量即时情绪体验。他们发现,当年收入在75000美元到16万美元之间,居民的情绪状态会变得相当稳定,因为不用再担心基本的生活需求了;75000美元以下,收入的增长会影响日常的情绪。

这不是在中国。这不是在中国。
12 楼 dk101 2010-09-14  
coolspeed 写道
引用
《或许金钱真的能买到幸福》

二战的灾难过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世界上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快速成长。从1950年到1970年,人均经济产出增长了超过7倍。在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将自己从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重塑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奇怪的是,日本人似乎并没有变得对他们的生活更加满意。一项调查表明,那些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选择最正面评价选项的人,其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事实上是下降了。日本人更富有了,但显然没有更加幸福。

这个反差成了Easterlin悖论最有名的例子。1974年,当时的宾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发表了一项研究,认为经济成长不见得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

当贫穷国家的人民开始能够支付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他们的确会变得更加幸福。不过,在此之上,当财富继续增加的时候,产生的效果似乎只是不断提高人们评判幸福的标准。以当今的话说,得到一个 iPod不会让你更幸福,因为你马上就开始想要个 iPod Touch。 伊斯特林认为,相对收入,也就是与你周围的人相比你收入多少,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这个悖论很快成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结论,被学术杂志和媒体广泛引用。它也与一个近乎崇高的人类直觉合拍,就是相信金钱无法买来幸福。在2006年的一个大标题中《金融时报》写到:“嬉皮士们对于幸福的看法一直都是对的”。然而,如今伊斯特林悖论正在受到质疑。

上周,华盛顿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两位年轻的经济学家对这个悖论提出了反驳意见 ,碰巧,这两位经济学家也出自宾州大学。他们的论文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顶级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伊斯特林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在论文中,斯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和沃尔夫斯(Justin Wolfers)认为,虽然无法保证,但金钱的确可以带来幸福。他们指出,自从34年前伊斯特林的论文发表以来,大量的公众意见调查使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斯蒂文森说:“中心结论是,收入的确起作用。”

为理解他们的结论,请看本文开头的图。该图基于盖洛普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查,它清楚地显示,最富有的国家也是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国家。看起来,这些国家的居民们很清楚他们的生活很不错,不管他们是不是有 iPod Touch。

斯蒂文森和沃尔夫斯说,如果说有什么的话,那就是看起来绝对收入比相对收入起的作用更大。最近的一次盖洛普调查显示,在美国,家庭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90%的人说“非常幸福”,而家庭年收在3万美元以下的人当中,只有42%的人这么想。国际性的调查数据说明,这些年收不到3万美元的人,即使生活在更贫穷的国家,也不会令他们感觉更好。

即使是日本的数据也并不象初看上去那么反常。斯蒂文森女士和沃尔夫斯先生仔细研究了从前的政府调查数据,发现在不同的时代调查的提问是不一样的。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查者所提供的最正面的答案是:“虽然不能说极其满意,一般来说我满意现在的生活。”(你能想象在美国的调查提供这样的选项吗?)但是在1964年,最正面的答案变得很简单:“完全满意”。所以一点儿也不奇怪,选择这个答案的比例降低了。如果只看那些问题保持不变的年代的数据,那么称自己“满意”或者“完全满意”的人的比例的确是在增加的。

为了结合其他信息理解这项新研究的含义,我给普林斯顿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打了电话。卡纳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批评经济学家们所认为的金钱就是一切的观念,基于伊斯特林悖论,他提出并讨论了“原地踏步的追求”( “aspiration treadmill”)的概念。(译者注:有些人说伊斯特林悖论代表“原地踏步的快乐”,“hedonic treadmill”,即收入越高,快乐感会钝化。而卡纳曼认为,快乐感其实是在增加的,但人们会不断提出新的追求,在追求的实现上出现原地踏步的现象)

卡纳曼先生说他认为斯蒂文森-沃尔夫斯的论文“很引人注目”,并补充说“大量的累积证据表明伊斯特林悖论或许并不存在”。

于是我打电话给目前在南加州大学的伊斯特林先生,他已收到了一份斯蒂文森-沃尔夫斯的论文。他同意更富有国家的人们有更高的满意度,但他怀疑这种满意度是否来自于财富。他说,这些结果或许反映的是人们对调查的问题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

他说,如果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当国家更富有了以后人们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那么结果会更有说服力。在某些国家的确是这样。但在另外一些国家,特别在美国和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他对我说:“每个人都想证明伊斯特林悖论不成立,我也完全愿意相信它不成立,但我希望看到一项有根据的分析来说明这个结论。”。他说他个人很喜欢斯蒂文森女士和沃尔夫斯先生,但他认为他们提出了“一份非常粗糙的论文草稿,而缺少充分的证据”。

斯蒂文森和沃尔夫斯承认单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很散乱,但他们注意到,自从1970年开始调查以来,10个欧洲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满意度是上升的。日本的满意度也是上升的,而美国的满意度没有上升的最大原因,或许是因为在最近的时间里大多数工作者的小时工资没怎么增长。沃尔夫斯先生说:“时间序列上的证据的确很脆弱,但这些证据更吻合我们的观点,而不是伊斯特林的观点。”


结论究竟是什么?

经济增长自身当然不足以保证人们会更幸福 - 这是伊斯特林先生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以美国的一些重大医疗问题为例,比如心脏病的基础治疗非常糟糕,并不是因为缺乏充分的资源。最近的研究也发现,那些让人们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比如较短的上下班时间、与朋友共度时光等等,与更高的收入没什么关系。

但如果把这个结论推得太广就不对了。事实上,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那些国家在数字上变得更富有。经济增长还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令寿命更长、生命更健康,让人们可以有更多地旅行,去见多年未见的亲友,参观从未到过的地方。如果你更富有,你就可以决定花更少的时间工作,与朋友共度更多的时光。

富裕的物质生活是件很好的事情,看看那张图就可以明白,世界各地的人们看起来也都同意这一点。在此刻,当美国经济看来已陷入衰退,差不多十年间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没怎么增长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记住为什么我们需要经济增长。


引用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访问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幸福指数。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中国大陆位列125,香港则排名81。

其实,不管人们有没有嘴上这样说:物质基础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这个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原因是大部分人的物质基础都比较薄弱,只有少部分人较强大,所以,大部分人都要为有一个较好的物质基础而努力,通过物质,获得其他的幸福。也许有人会说,富豪也会有烦恼,甚至是金钱带来的烦恼,但是,没有钱,烦恼会更多,相较而言,有钱的烦恼好过没钱的烦恼了。
11 楼 dk101 2010-09-14  
select*from爱 写道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不同的生活层次,不同追求,或许,当你达到那个 层次,你会发现,你的需求又发生变化

兄弟,你说得太对了,有时,我都迷茫得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上进”还是“贪欲太强”,亦或许是自己太浮躁了,心静不下来。
10 楼 dk101 2010-09-14  
macleo 写道
"努力拼搏,哪怕最后只是“失败”二字,也在所不惜!"
这话是你说的么?怎么感觉好像是我说的?

"对金钱的理解和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把分为口袋里有钱和心中有钱,大致可以把人分成四类:口袋中无钱心中也无钱,活的快乐;口袋无钱心中有钱,活的痛苦;口袋有钱心中有钱,活的累;口袋有钱心有无钱,活的幸福"

努力往幸福的方向冲吧...兄弟....





兄弟,你的分类,我是第一次看到,很有哲理性,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要做到最后一类“口袋有钱,心中无钱”,确实很难,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会努力的,谢谢鼓励!!!........
9 楼 chengren 2010-09-14  
dk101 写道
nereusposeidon 写道
我也要。怎么办呢?给谁呢?

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附近都有郊游的地方。集体自助游出行花费也很少,最多一两百。楼主待在什么城市?繁华到连郊游的地方都没有了?


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不是我生活的地方,繁华到没有可以郊游的地方,而是因为我没钱没时间,所以没敢去。当然,所谓的“没钱没时间”是相对的,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松散”生活的”要求“,而”随意“的想去。

以前,曾有这样的做法:很早以前,计划去一次某个地方,然后就开始存钱,再协调时间,最后去了。但是,这种方式呢,让我觉得自己有那么点”悲哀“,可能是不健康的心态吧,也可能是自己的贪欲太强了吧。


您理想的状况近似财务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干...
那个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
8 楼 RCFans 2010-09-13  
我要思考、创新、权力

然后我就有了金钱、生活、自由
7 楼 macleo 2010-09-13  
"努力拼搏,哪怕最后只是“失败”二字,也在所不惜!"
这话是你说的么?怎么感觉好像是我说的?

"对金钱的理解和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把分为口袋里有钱和心中有钱,大致可以把人分成四类:口袋中无钱心中也无钱,活的快乐;口袋无钱心中有钱,活的痛苦;口袋有钱心中有钱,活的累;口袋有钱心有无钱,活的幸福"

努力往幸福的方向冲吧...兄弟....



6 楼 select*from爱 2010-08-06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不同的生活层次,不同追求,或许,当你达到那个 层次,你会发现,你的需求又发生变化
5 楼 dk101 2010-08-06  
nereusposeidon 写道
我也要。怎么办呢?给谁呢?

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附近都有郊游的地方。集体自助游出行花费也很少,最多一两百。楼主待在什么城市?繁华到连郊游的地方都没有了?


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不是我生活的地方,繁华到没有可以郊游的地方,而是因为我没钱没时间,所以没敢去。当然,所谓的“没钱没时间”是相对的,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松散”生活的”要求“,而”随意“的想去。

以前,曾有这样的做法:很早以前,计划去一次某个地方,然后就开始存钱,再协调时间,最后去了。但是,这种方式呢,让我觉得自己有那么点”悲哀“,可能是不健康的心态吧,也可能是自己的贪欲太强了吧。
4 楼 coolspeed 2010-08-05  
引用
《或许金钱真的能买到幸福》

二战的灾难过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世界上有史以来难得一见的快速成长。从1950年到1970年,人均经济产出增长了超过7倍。在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将自己从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重塑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奇怪的是,日本人似乎并没有变得对他们的生活更加满意。一项调查表明,那些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选择最正面评价选项的人,其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事实上是下降了。日本人更富有了,但显然没有更加幸福。

这个反差成了Easterlin悖论最有名的例子。1974年,当时的宾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发表了一项研究,认为经济成长不见得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满足。

当贫穷国家的人民开始能够支付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他们的确会变得更加幸福。不过,在此之上,当财富继续增加的时候,产生的效果似乎只是不断提高人们评判幸福的标准。以当今的话说,得到一个 iPod不会让你更幸福,因为你马上就开始想要个 iPod Touch。 伊斯特林认为,相对收入,也就是与你周围的人相比你收入多少,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这个悖论很快成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结论,被学术杂志和媒体广泛引用。它也与一个近乎崇高的人类直觉合拍,就是相信金钱无法买来幸福。在2006年的一个大标题中《金融时报》写到:“嬉皮士们对于幸福的看法一直都是对的”。然而,如今伊斯特林悖论正在受到质疑。

上周,华盛顿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两位年轻的经济学家对这个悖论提出了反驳意见 ,碰巧,这两位经济学家也出自宾州大学。他们的论文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顶级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伊斯特林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在论文中,斯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和沃尔夫斯(Justin Wolfers)认为,虽然无法保证,但金钱的确可以带来幸福。他们指出,自从34年前伊斯特林的论文发表以来,大量的公众意见调查使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斯蒂文森说:“中心结论是,收入的确起作用。”

为理解他们的结论,请看本文开头的图。该图基于盖洛普在世界各地所做的调查,它清楚地显示,最富有的国家也是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国家。看起来,这些国家的居民们很清楚他们的生活很不错,不管他们是不是有 iPod Touch。

斯蒂文森和沃尔夫斯说,如果说有什么的话,那就是看起来绝对收入比相对收入起的作用更大。最近的一次盖洛普调查显示,在美国,家庭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90%的人说“非常幸福”,而家庭年收在3万美元以下的人当中,只有42%的人这么想。国际性的调查数据说明,这些年收不到3万美元的人,即使生活在更贫穷的国家,也不会令他们感觉更好。

即使是日本的数据也并不象初看上去那么反常。斯蒂文森女士和沃尔夫斯先生仔细研究了从前的政府调查数据,发现在不同的时代调查的提问是不一样的。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查者所提供的最正面的答案是:“虽然不能说极其满意,一般来说我满意现在的生活。”(你能想象在美国的调查提供这样的选项吗?)但是在1964年,最正面的答案变得很简单:“完全满意”。所以一点儿也不奇怪,选择这个答案的比例降低了。如果只看那些问题保持不变的年代的数据,那么称自己“满意”或者“完全满意”的人的比例的确是在增加的。

为了结合其他信息理解这项新研究的含义,我给普林斯顿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打了电话。卡纳曼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批评经济学家们所认为的金钱就是一切的观念,基于伊斯特林悖论,他提出并讨论了“原地踏步的追求”( “aspiration treadmill”)的概念。(译者注:有些人说伊斯特林悖论代表“原地踏步的快乐”,“hedonic treadmill”,即收入越高,快乐感会钝化。而卡纳曼认为,快乐感其实是在增加的,但人们会不断提出新的追求,在追求的实现上出现原地踏步的现象)

卡纳曼先生说他认为斯蒂文森-沃尔夫斯的论文“很引人注目”,并补充说“大量的累积证据表明伊斯特林悖论或许并不存在”。

于是我打电话给目前在南加州大学的伊斯特林先生,他已收到了一份斯蒂文森-沃尔夫斯的论文。他同意更富有国家的人们有更高的满意度,但他怀疑这种满意度是否来自于财富。他说,这些结果或许反映的是人们对调查的问题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

他说,如果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当国家更富有了以后人们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那么结果会更有说服力。在某些国家的确是这样。但在另外一些国家,特别在美国和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他对我说:“每个人都想证明伊斯特林悖论不成立,我也完全愿意相信它不成立,但我希望看到一项有根据的分析来说明这个结论。”。他说他个人很喜欢斯蒂文森女士和沃尔夫斯先生,但他认为他们提出了“一份非常粗糙的论文草稿,而缺少充分的证据”。

斯蒂文森和沃尔夫斯承认单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很散乱,但他们注意到,自从1970年开始调查以来,10个欧洲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满意度是上升的。日本的满意度也是上升的,而美国的满意度没有上升的最大原因,或许是因为在最近的时间里大多数工作者的小时工资没怎么增长。沃尔夫斯先生说:“时间序列上的证据的确很脆弱,但这些证据更吻合我们的观点,而不是伊斯特林的观点。”


结论究竟是什么?

经济增长自身当然不足以保证人们会更幸福 - 这是伊斯特林先生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以美国的一些重大医疗问题为例,比如心脏病的基础治疗非常糟糕,并不是因为缺乏充分的资源。最近的研究也发现,那些让人们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比如较短的上下班时间、与朋友共度时光等等,与更高的收入没什么关系。

但如果把这个结论推得太广就不对了。事实上,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那些国家在数字上变得更富有。经济增长还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令寿命更长、生命更健康,让人们可以有更多地旅行,去见多年未见的亲友,参观从未到过的地方。如果你更富有,你就可以决定花更少的时间工作,与朋友共度更多的时光。

富裕的物质生活是件很好的事情,看看那张图就可以明白,世界各地的人们看起来也都同意这一点。在此刻,当美国经济看来已陷入衰退,差不多十年间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没怎么增长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记住为什么我们需要经济增长。


引用
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访问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幸福指数。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国家人民生活富足。中国大陆位列125,香港则排名81。
3 楼 lkj107 2010-08-05  
楼主描述的是国外的IT生活
2 楼 jamiesun 2010-08-05  
一个富翁去海滩度假,看到一个乞丐懒洋洋的晒太阳,就对他说,“你怎么不去工作,这样能改变你的生活”,乞丐说:“工作是为了什么?”富翁回答说:“工作能赚到钱,就能来海边度假晒太阳”乞丐说:“我已经做到了,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
1 楼 nereusposeidon 2010-08-05  
我也要。怎么办呢?给谁呢?

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附近都有郊游的地方。集体自助游出行花费也很少,最多一两百。楼主待在什么城市?繁华到连郊游的地方都没有了?

相关推荐

    网络创业探讨之个人站长赚钱效率化

    随着“想靠网络生存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个人网络创业也成了一个比较火热并且值得探讨的话题之一,想创业的前提是自己要有生存的本领,所谓生存,其实就是可以在网络上赚来基本的生活费。在网络上赚钱的方法很多...

    金枫跟单社区简介.pdf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中的压力,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挣钱方法,挣钱的渠道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把握住,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实现致富,于是市场上也...

    Minimalist Boy Learn Minimalism-crx插件

    将有讨论和散文漫游技术,以使您的自我更好,如何在自由生活中赚钱。 极简主义只是一个字,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所有决策和生活,您将得到一个更好的人。 如果您对极简主义和激进思想感兴趣,请安装此扩展程序并关注极简...

    极简主义的男孩学习极简主义「Minimalist Boy Learn Minimalism」-crx插件

    将有讨论和散文漫游技术,以使您的自我更好,如何在自由生活中赚钱。 极简主义只是一个字,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所有决策和生活,您将得到一个更好的人。 如果您对极简主义和激进思想感兴趣,请安装此扩展程序并关注极简...

    左手李彦宏 右手马化腾

    李彦宏的百度语录: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搜索引擎三大定律:相关性定律、人气质量定律和自信心定律。 维护纪律和权威...

    王通SEO教程2007破解版

    采用本书为你提供的第二种赢利模式:你可以努力工作半年后,获得财务自由,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赚的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轻松; 采用本书为你提供的第三种赢利模式:你可以结合自己现实中的资源,低成本无风险的...

    浅谈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时代.docx

    浅谈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时代 作者:郑华君 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3期 郑华君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电子商务大大拓展了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我们...

    仿58同城赶集网源码

    仿赶集网分类信息网正式版下载,专业分类信息网程序开发制作,提供强大的分类信息网后台管理系统,建立全国各地地方生活分类信息发布网站的优秀网站管理系统,带分站管理功能,可发展城市分站,轻松赚钱.本次提供的是赶集...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