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存分配和管理

    博客分类:
  • C++
 
阅读更多

 

内存分配方式: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用new/malloc时开辟,delete/free时释放。生存期由用户指定,灵活。但有内存泄露等问题。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字符串常量区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Cpp代码   收藏代码
  1. //main.cpp  
  2.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区  
  3.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4. main()  
  5. {  
  6.  int b;    栈  
  7.  char s[] = "abc"; 栈  
  8.  char *p2; 栈  
  9.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区,p3在栈上。  
  10.  static int c =0;      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11.  p1 = (char *)malloc(10);  
  12.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13. }  

 

堆和栈区别:

1.申请方式: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地址不由自己控制(包办婚姻)。

堆:需要程序员自己申请,并指明大小,在C++中new函数。

2.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栈: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delet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3.申请大小的限制:

栈:在Windows下,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这句话的意思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在 WINDOWS下,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4.申请效率: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内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栈是直接在进程的

地址空间中保留一快内存,虽然用起来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灵活

5.存储内容:

栈: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是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指令(函数调用语句的下一条可执行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在大多数的C编译器中,参数是由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运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有程序员安排.

6.存取效率:

char s1[] = "aaaaaaaaaaaaaaa";

char *s2 = "bbbbbbbbbbbbbbbbb";

aaaaaaaaaaa是在运行时刻赋值的;

而bbbbbbbbbbb是在编译时就确定的;

但是,在以后的存取中,在栈上的数组比指针所指向的字符串(例如堆)快。

 

变量与内存:

共性:内存是在什么时候分配的?初始化或第一次使用的时候。

1.局部变量:编译器按照内存地址递减的方式来给变量分配内存。

2.全局(静态)变量:在静态区分配内存,赋初值的和末赋的不在一起。

3.堆变量:new的时候分配内存,delete的时候释放,栈里面对应的变量存放的是堆的首地址。

 

常见内存错误及对策:内存分配(p!=NULL)---初始化(赋初值)---释放内存

1. 内存分配未成功,却被使用。

对策:使用内存之前检查是否分配成功。用p!=NULL判断。

2. 内存分配成功,未初始化就被使用。

内存的缺省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编译器以0作为初始值,但不完全是。

对策:内存初始化时赋初值。

3. 内存操作越界。

对策:只能是小心了。

4. 释放了内存,仍然使用。

(1) 使用显示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

对策:释放完内存,将指针置为NULL。

(2) 使用隐式delete和free的野指针。主要是指函数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引用。

对策:当然是不要返回就可以了。

5. 未释放内存,导致内存泄露。

用new/malloc开辟了内存,没用delete/free释放.

对策:new和delete的个数一定相同;malloc和free的个数一定相同;new[]和[]delete一定对应。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