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L :vector,deque,list

    博客分类:
  • C++
 
阅读更多

vector(向量)

数据结构:一个可变长空间的数组,内存中连续存放。优点:遍历效率高,数据插入尾部效率也高。缺点:数据插入或删除时,如果操作的位置不在末尾效率比较底。在同等容器中优先使用它。

 

使用原则:

1,尽量使用vector代替C风格的数组或者CArray;

2,尽量使用算法代替手工写的循环;

3,尽量使用vector本身的函数代替其他泛型算法;

4,尽量使用reserve来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分配次数。

5,尽量使用empty而不是size()==0 来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6,使用erase-remove惯用法删除元素。

7,使得容器中元素的拷贝操作轻量而正确,拷贝是STL中容器的运行的基本方式,将元素加入到容器,必然保持一个拷贝,容器中的元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元素,所以如果将指针加入容器,必须在容器离开作用域以前删除指针所指的对象。

8,注意对于 vector,任何插入删除操作都会引起迭代器失效,所以要小心。

 

方法:

c.assign(beg,end):将[beg; end)区间中的数据赋值给c。

c.assign(n,elem):将n个elem的拷贝赋值给c。

c.at(idx):传回索引idx所指的数据,如果idx越界,抛出out_of_range。

c.back():传回最后一个数据,不检查这个数据是否存在。

c.begin():传回重的可一个数据。

c.capacity():返回容器中数据个数。

c.clear():移除容器中所有数据。

c.empty():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end():指向迭代器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地址。

c.erase(pos):删除pos位置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erase(beg,end):删除[beg,end)区间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front():传回第一个数据。

c.insert(pos,elem):在pos位置插入一个elem拷贝,传回新数据位置。

c.insert(pos,n,elem):在pos位置插入n个elem数据。无返回值。

c.insert(pos,beg,end):在pos位置插入在[beg,end)区间的数据。无返回值。

c.max_size():返回容器中最大数据的数量。

c.pop_back():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ush_back(elem):在尾部加入一个数据。

c.rbegin():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第一个数据。

c.rend():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c.resize(num):重新指定队列的长度。

c.reserve():保留适当的容量。

c.size():返回容器中实际数据的个数。

c1.swap(c2):将c1和c2元素互换。

swap(c1,c2):将c1和c2元素互换。

vector<Elem> c:创建一个空的vector。

vector <Elem> c1(c2):复制一个vector。

vector <Elem> c(n):创建一个vector,含有n个数据,数据均已缺省构造产生。

vector <Elem> c(n, elem):创建一个含有n个elem拷贝的vector。

vector <Elem> c(beg,end):创建一个以[beg;end)区间的vector。

c.~ vector <Elem>():销毁所有数据,释放内存。

 

初始化: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初始化方式1:  
  2. vector<int> v2(10); //初始化size为10可以避免数组动态增长的时候不断的分配内存  
  3. //v2.reserve(10);//同上,只要使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 forint i=0; i<10; i++ )  
  5. {  
  6.        v2.push_back(v1[i]);//增加一个元素  
  7. }  
  8.   
  9. 初始化方式2:  
  10. vector<int> v3(&v1[0],&v1[9]);//原始数组的元素指针可以作为迭代器来使用  
  11.   
  12. 初始化方式3:  
  13. vector<int> v4;  
  14. v4.reserve(10);  
  15. v4.insert(v4.begin(), &v1[0], &v[9]);  
  16.   
  17. 初始化方式4:  
  18. vector<int> v5(10);  
  19. copy(v5.begin(), &v1[0], &v1[9]);  
  20. 原始数组的元素指针可以作为迭代器来使用。  

 

遍历: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void print( int i)  
  2. {  
  3.        cout << i << endl;  
  4. }  
  5.   
  6. //方式1  
  7. forint i=0; i<v1.size(); i++ )  
  8. {  
  9.        print(v1[i]);  
  10. }  
  11.   
  12. //方式2  
  13. typedef vector<int>:: iterator   VIntIterator;  
  14. VIntIterator end = v1.begin();  
  15. for( VIntIterator i=v1.begin(); i != end; ++i )  
  16. {  
  17.      print( *i );  
  18. }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for_each( v1.begin(), v1.end(), print );  

 注意:先计算end有好处,因为不必要每次去重复计算end,vector的end()不是常数时间的,所以先缓存下来能提高效率。写算法的时候尽量使用!=比较迭代器,因为<对于很多非随机迭代器没有这个操作符。

 

删除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1. v1.erase( remove(v1.begin(), v1.end(), 3.0), v1.end() );  

 

deque:

一种双向开口的连续空间,当考虑到内存分配和执行性能的时候,使用std::deque要比std::vector好。vector在默认情况下是典型的使用序列的方法,对于deque,当使用插入删除操作的时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方法:

c.assign(beg,end): 将[beg; end)区间中的数据赋值给c。 

c.assign(n,elem):将n个elem的拷贝赋值给c。

c.at(idx) :传回索引idx所指的数据,如果idx越界,抛出out_of_range。

c.back() :传回最后一个数据,不检查这个数据是否存在。

c.begin() :传回迭代器重的可一个数据。

c.clear() :移除容器中所有数据。

deque<Elem> c:创建一个空的deque。 
deque<Elem> c1(c2): 复制一个deque。 
Deque<Elem> c(n): 创建一个deque,含有n个数据,数据均已缺省构造产生。 
Deque<Elem> c(n, elem): 创建一个含有n个elem拷贝的deque。 
Deque<Elem> c(beg,end): 创建一个以[beg;end)区间的deque。 
c.~deque<Elem>() :销毁所有数据,释放内存。

c.empty()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end() :指向迭代器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地址。

c.erase(pos) :删除pos位置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erase(beg,end) :删除[beg,end)区间的数据,传回下一个数据的位置。

c.front() :传回地一个数据。

c.insert(pos,elem) : 在pos位置插入一个elem拷贝,传回新数据位置。 
c.insert(pos,n,elem) : 在pos位置插入>n个elem数据。无返回值。 
c.insert(pos,beg,end) :在pos位置插入在[beg,end)区间的数据。无返回值。

c.max_size() :返回容器中最大数据的数量。

c.pop_back() :删除最后一个数据。

c.pop_front() :删除头部数据。

c.push_back(elem) :在尾部加入一个数据。

c.push_front(elem) :在头部插入一个数据。

c.rbegin() :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第一个数据。

c.rend():传回一个逆向队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c.resize(num) :重新指定队列的长度。

c.size() :返回容器中实际数据的个数。

C1.swap(c2) : 将c1和c2元素互换。 
Swap(c1,c2):将c1和c2元素互换。

 

vector和deque各有优劣,具体使用时参看文章:http://www.yesky.com/100/1889600.shtml

 

list:

是一双向链表,可高效地进行插入删除元素

构造:

list<int> c0; //空链表

list<int> c1(3); //建一个含三个默认值是0的元素的链表

list<int> c2(5,2); //建一个含五个元素的链表,值都是2

list<int> c4(c2); //建一个c2的copy链表

list<int> c5(c1.begin(),c1.end()); ////c5含c1一个区域的元素[_First, _Last)。

 

方法:

assign() //分配值,有两个重载:

back() //返回最后一元素的引用:

begin()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指针(iterator)

clear() //删除所有元素

empty() //判断是否链表为空

end()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的指针(list为空时end()=begin())

erase() //删除一个元素或一个区域的元素(两个重载)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insert() //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三个重载):

max_size() //返回链表最大可能长度(size_type就是int型):

merge() //合并两个链表并使之默认升序(也可改):

pop_back() //删除链表尾的一个元素

pop_front() //删除链表头的一元素

push_back() //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尾

push_front() //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头

rbegin() //返回链表最后一元素的后向指针(reverse_iterator or const)

rend() //返回链表第一元素的下一位置的后向指针

remove //()删除链表中匹配值的元素(匹配元素全部删除)

remove_if() //删除条件满足的元素(会遍历一遍链表)

resize() //重新定义链表长度(两重载):

reverse() //反转链表:

size() //返回链表中元素个数

sort() //对链表排序,默认升序(可自定义)

splice() //对两个链表进行结合(三个重载)

swap() //交换两个链表(两个重载)

unique() //删除相邻重复元素(断言已经排序,因为它不会删除不相邻的相同元素)

 

方法的使用:

A. list<int>c0; //空链表

B. list<int>c1(3); //建一个含三个默认值是0的元素的链表

C. list<int>c2(5,2); //建一个含五个元素的链表,值都是2

D. list<int>c4(c2); //建一个c2的copy链表

E. list<int>c5(c1.begin(),c1.end());

//c5含c1一个区域的元素[_First, _Last)。

1. assign()分配值,有两个重载:

c1.assign(++c2.begin(), c2.end()) //c1现在为(50,60)。

c1.assing(7,4) //c1中现在为7个4,c1(4,4,4,4,4,4,4)。

2. back()返回最后一元素的引用:

int i=c1.back(); //i=30

const int i=c2.back(); //i=60且不可修改

3. begin()返回第一个元素的指针(iterator)

citer=c1.begin(); // *citer=10

list<int>::const_iterator cciter=c1.begin(); //*cciter=10且为const。

4. clear()删除所有元素

c1.clear(); //c1为空 c1.size为0;

5. empty()判断是否链表为空

bool B=c1.empty(); //若c1为空B=true;否则B=false;

6. end()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的指针(list为空时end()=begin())

citer=c1.end(); //*(--citer)=30;

同begin()返回一个常指针,不能修改其中元素。

7. erase()删除一个元素或一个区域的元素(两个重载)

c1.erase(c1.begin()); // c1现为(20,30);

c1.erase(++c1.begin(),c1.end()); // c1现为(10);

8.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int i=c1.front(); //i=10;

const int i=c1.front(); //i=10且不可修改。

9. insert()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三个重载):

c1.insert(++c1.begin(),100); //c1(10,100,20,30)

c1.insert(c1.begin(),2,200); //c1(200,200,20,30);

c1.insert(++c1.begin(),c2.begin(),--c2.end());

//c1(10,40,50,20,30);

10. max_size()返回链表最大可能长度(size_type就是int型):

list<int>::size_type i=c1.max_size(); //i=1073741823

11. merge()合并两个链表并使之默认升序(也可改):

c2.merge(c1); //c1现为空;c2现为c2(10,20,30,40,50,60)

c2.merge(c1,greater<int>()); //同上,但c2现为降序

12. pop_back()删除链表尾的一个元素

c1.pop_back() //c1(10,20);

13. pop_front()删除链表头的一元素

c1.pop_front() //c1(20,30)

14. push_back()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尾

c1.push_back(100) //c1(10,20,30,100)

15. push_front()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头

c1.push_front(100) //c1(100,10,20,30)

16. rbegin()返回链表最后一元素的后向指针(reverse_iterator or const)

list<int>::reverse_iterator riter=c1.rbegin(); //*riter=30

17. rend()返回链表第一元素的下一位置的后向指针

list<int>::reverse_iterator riter=c1.rend(); // *(--riter)=10

18. remove()删除链表中匹配值的元素(匹配元素全部删除)

c1.remove(10); //c1(20,30)

19. remove_if()删除条件满足的元素(会遍历一遍链表)

c1.remove_if( is_odd<int> () ); //c1(10,20,30) 

//is_odd自己写(表奇数) 

20. resize()重新定义链表长度(两重载):

c1.resize(4) //c1(10,20,30,0)用默认值填补

c1.resize(4,100) //c1(10,20,30,100)用指定值填补

21. reverse()反转链表:

c1.reverse(); //c1(30,20,10)

22. size()返回链表中元素个数

list<int>::size_type i=c1.size(); //i=3

23. sort()对链表排序,默认升序(可自定义)

c1.sort(); //c1(10,20,30)

c1.sort(great<int>()); //c1(30,20,10)

24. splice()对两个链表进行结合(三个重载)

c1.splice(++c1.begin(),c2);

//c1(10,40,50,60,20,30) c2为空全合并

c1.splice(++c1.begin(),c2,++c2.begin());

//c1(10,50,20,30) ; c2(40,60) 指定元素合并

c1.splice(++c1.begin(),c2,++c2.begin(),c2.end());

//c1(10,50,60,20,30); c2(40) 指定范围合并

25. swap()交换两个链表(两个重载)

c1.swap(c2); //c1(40,50,60);

swap(c1,c2); //c1(40,50,60)

26. unique()删除相邻重复元素(断言已经排序,因为它不会删除不相邻的相同元素)

c1.unique();

//假设c1开始(-10,10,10,20,20,-10)则之后为c1(-10,10,20,-10)

c1.unique(mypred); //自定义谓词[1]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