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erll210
  • 浏览: 323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杭州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文章列表

SAN_NAS比较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三个基本组件构成:接口(SCSI,光纤通道等),连接设备(Switch,Gateway,Router),通信控制协议(IP,SCSI)。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构成一个SAN系统。 优点: 可实现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共享 可实现高速计算机与高速存储设备的高速互联 可实现灵活的存储设备配置要求 可实现数据快速备份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应用领域: 电信、金融、证券(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企业) 电视台、交通部门(对数据存储型要求高的企业) 大型ERP 海量数据存储 电子商务类企业 等等 NAS:N ...
批量删除海量数据通常都是很复杂及缓慢的,方法也很多,但是通常的概念是:分批删除,逐次提交。 下面是我的删除过程,我的数据表可以通过主键删除,测试过Delete和For all两种方法,for all在这里并没有带来性能提高,所以仍然选择了批量直接删除。 首先创建一下过程,使用自制事务进行处理: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delBigTab ( p_TableName       in    varchar2, p_Condition       in    varchar2, p_Count        in    varchar2 ) as pragma ...
只针对ext2文件系统: #debugfs /dev/hda1(被删除文件所在的分区) debugfs:lsdel 就可列出你最近被删除文件的inode表,大致如下: Inode Owner Mode Size Blocks Time deleted 依此是节点表号,属主,文件属性(即读、写等),大小,block(一般1block=1K),被删除时的时间。有了这些信息,你应该能很快就判断出那个文件是你想恢复的。这时用 debugfs:dump <你想恢复的inode表值> /home/directory(到那个目录) OK!就这么简单,在/home/directory中可以找到它 ...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