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nwen
  • 浏览: 227135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担负信息化责任 :德鲁克日志之六月四日

阅读更多
引用

信息专家也是工具制造者。他们能教我们用什么工具把装饰钉钉进椅子。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弄清楚我们是否应该钉椅子。

信息化组织的一个要求便是,所有的人员都担负起信息化的责任。管弦乐团的巴松乐手在每演奏一首乐曲的时候都要肩负起传递信息的责任。同样的,在精密的报告系统中工作,以及在信息中心与住院部护士站中工作的医生与护理人员,或是印度地区长官在每次写报告的时候,也都要担负起信息化的责任。

这种系统维系的关键就在于,所有人都要明确:“组织中有哪些人在指望着从我这里获取信息,而我的信息来源又是谁?”每个人的单子中都会有自己的“上级”和“下级”,但最为重要的往往是直接与你打交道的第一个层级上的人。

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与麻醉师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化专家、药理学家、负责临床测试的医科主任以及制药公司的销售专家之间的关系也大致如此。这些关系构成的系统,都要求系统内各方完全负起信息化责任。

行动指南:

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人选,获取恰当的情报,才算担负起信息化的责任。做一张列表,表中要包括你获取的信息、信息的来源人以及从你那里提取信息的人。

摘自:

彼得·德鲁克《生态愿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评论:

现在组织都是信息化组织。信息,就像空气、阳光和水,滋润着每一个组织。组织从信息中获取需要的营养,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影响组织的健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组织不知不觉就成了信息肥胖儿。

2010年2月刊《经济学人》的封面报道是“信息泛滥”,文章配图很温馨:数字0和1组成的信息流,暴雨一般从天而降。暴雨中,一把倒置的雨伞收集着雨水,通过伞把的喷头,轻轻浇灌着伞下的鲜花。组织就像那朵鲜花,如果直面暴风骤雨,没有哪个组织承受得起。《经济学人》感叹,“面对迅猛增长的信息洪流,如何存贮有用信息已经让人头晕目眩。而要分析信息、识别信息模式、并从中提取有用内容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泛滥的信息,每个组织都需要保护伞。《经济学人》提出的建议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认为依靠僵化的监管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德鲁克在《生态愿景》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如既往,德鲁克的方法总是简单而又直接。对于组织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德鲁克的建议是“反馈分析法”,而对于组织的信息泛滥,德鲁克的建议不是什么高深的思想,也不是复杂的信息系统,而是简简单单的“有来有往”。

“有来”,明确自己要从谁那里、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不相干的同事、不相干的信息,就不会干扰到自己的工作了。大家都有体会,不请自来的客人,最容易让主人手忙脚乱。事先列好清单,然后排排坐、吃果果,宾主皆欢。

“有往”,明确自己要向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按照固定格式,把整理后的信息定时定量地提供给固定的同事,信息想泛滥也不容易。拜访朋友之前先预约,请客之前先提供菜单,人际交往的混乱也会少很多。

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承担起各自的信息责任。确保了自己负责的信息“有来有往”,组织也就有了信息保护伞。
0
0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