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归纳

 
阅读更多

**佃农和房奴

    每个人都要种地,但不是生下来就有地

    每个人都要住房,但不是生下来就有房

    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十分有限的供给,巨量的需求。最开始,大家都没有房子,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买了房子,后来大家看到房价有投资价值,大批投资客入场。这形成了一个正反馈,推动价格不断上涨。

    按照现在的住房建设速度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未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小,大量投资者掩盖了真实住房需求,危机爆发的时候,就是一挫到底。

**人民币汇率制度背后的金融压抑 

       人民银行为了维持目前汇率,不得不大量买进美元,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量投放人民币,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

       人民银行的对冲成本凭什么这么低?

       银行间的利率是高度受存款利率影响的,人民银行加息,银行间利率就会相应上升;人民银行降息,银行间利率就会下降。

名义利率: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中国一年期的名义利率在最近这十年都被定在2%-3%这个区间,而真实利率多年的平均也就是位于2%-3%之间。 

       2%-3%的真实利率,对于多数10%以上增长的国家,不能不说是太低了。如果中国有更多的投资渠道,这么低的利率不是太可能吸收到太多的储蓄的。因为对利率存在的管制,银行之间不可能通过竞争性的定价来吸引储户。于是,中国和真实资本回报率如此脱节的低利率水平才有可能长期被维持。 

      然后,就有了人民银行的低对冲成本

**货币政策的难题 

     中国过去的金融体系很简单,几家国有银行基本上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服务就是存款和贷款。人民银行想要进行货币调控也十分容易,设定一个贷款增长的目标,然后让商业银行执行就可以了。贷款投放的快了或者慢了,人民银行稍微窗口指导一下也就可以进行调整。 

     后来银行多了,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多了,还出现了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变丰富了,多种渠道都在吸收和配置储蓄 

      因此,人民银行以货币数量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正在并将越来越面对两个艰难的问题:一是钱在哪里?二是怎么有效控制货币政策? 通过利率调节来控制货币政策,则不会遭受类似的问题。

      提高利率,钱都存到银行来了,就能有效的收紧货币。 

**王二的自力更生和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的错误在于,把贸易看成了是一个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必然有人亏钱。实际上,交易不是零和博弈

**王二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 

     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市场经济下,会造成富人对穷人的挤出。而且,这种挤出往往是通过价格的方式,因此并没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王二盖房和房地产的支柱地位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商品房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而真正的建房高峰,也就是最近 5-10年的事情。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还需要造很多的房子来满足增长的人口、进城的农民和越来越富裕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中国的经济不是过度依赖于房地产,而是中国就处于造房盖楼的时代

**王二卖粮和住房分配的难题

      如何把一种稀缺资源,分配给人?

      完全靠市场方式来进行分配,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也其实是一种相对“公正”的做法,这样做也存在缺陷,就是拥有土地和房产的人,最后会在整个过程中发“不义之财”。在中国,有土地和房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和开发商。完全靠市场来分配住房,老百姓即使有了房子,也还是会有很大怨言,因为买房的过程就是向政府和开发商转移财富的过程。 

      另一个选择当然就是完全靠政府来进行分配,限价限量,这种做法虽然费时耗力,但保证住房相对平均的分配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政府不公正透明,只会用一种分配不均代替另一种分配不均。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需求与供给!

**王二养生秘诀、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 

       中国自1978年以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更何况,中国几乎毫发无损地度过了几场大的地区和全球危机。这些危机,在让很多国家陷入深渊的同时,却似乎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这些并不是偶然的,因此“中国模式”提法的出现也是合理的。虽然什么是“中国模式”仍然需要定义,但不应该否认的是:中国一定做对了很多事情,中国的经验值得总结。但在总结中国经验的时候,一个需要避免的倾向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成功,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因为我们是对的,所以别人说的都是错的。 

     中国恐怕是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地真正做到了华盛顿共识里所说的十条中大多数的国家。

**王二开荒和外资流入 

       外资是到中国来赚钱的,是不是外资要赚我们的钱,所以我们就最好不让外资进来赚我们的钱? 

       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零和博弈的世界,别人赚钱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赚钱。外资提供资本,我方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与原来相比,产出更多

**王二打工和货币战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之下,每个国家都害怕失去出口的市场,也担心自己的市场被外国人占领。所有的国家都希望在一个变小的馅饼里,分得更大的份额,从而保证本国的增长。 

中国在整件事情中成为一个焦点,绝对不是偶然的。公开指责中国的国家已经数量不少,腹诽的则更加多。汇率只是表象,这后面直接的事实更加简单:中国是一个在出口市场极度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使得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在用惊人的速度占领着世界出口市场。 

量化宽松(QE):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王二赶集、君子协议和价格干预 

       涨价,在一个市场环境下,是钱多东西少的自然结果。因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价格会反映两种东西的相对稀缺程度。钱多了,就会不值钱;东西少了,就会更值钱

价格干预几乎必然要伴随着短缺和分配问题。

**王二式的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 

中国市场环境的问题之一就是宏观价格扭曲。一个例子就是利率偏低,其结果是老百姓补贴银行和企业。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汇率偏低,其结果是中国人补贴外国人和出口商,而惩罚国内消费者。

 **王二拔鸭毛、加工贸易和贸易顺差 

加工贸易确实一定会是出口价值高于进口价值,这部分差价其实就是加工费。因此,中国在加工贸易项下总是顺差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情。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其实就是中国的净储蓄额,是全部的顺差减去全部的逆差,说中国加工贸易有顺差,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一定有顺差和说王二因为拔鸭毛,最后存款必然多,是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

**王二施粥和春运火车票的分配难题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

      但是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有2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坐火车回去的意愿,通过提价就可以很好的让最想回家的人买到回家的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的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在我们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不是恰恰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担心的,如果他让价高者得,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最后,即便是那些买到票回家的人,也要给铁道部多交钱,铁道部确实得回答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王二被免费、知识产权和千度软件库 

       有人说,作为一个消费者,免费就是好的,我是千度软件库的受益者,为什么我要支持打击千度软件库?是的,作为一个消费者,确实免费就是好的。只是,这意味着很多原本你应该能够看到的国产书籍永远都不会被写出来。这意味着,当你在抱怨为什么钱都给外国人挣了,而我们只能给外国人打工的同时,你本人其实就是背后的一部分原因,因为你的行为就根本没有给那些本土创新的企业太多机会;这更意味着,当你在抱怨找不到高薪的好工作的时候,你本人就是让高薪工作少的一个因素,因为只有给知识产权高回报,人力资本才值钱,你受的教育才会值钱。微观地看,你是在免费享受别人的劳动,宏观地看就是所有人在免费享受一部分人的创造性劳动。如果你自己在贱买知识,又凭什么来抱怨别人贱买你的劳动呢?王二公司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一个国家的失败,是政府的失职。 

**王二戒烟、机会主义和政府信用 

 研究表明,这个世界上,那些独立、少受政治影响、有信用的央行,多半有着较好的应对通胀的记录。建立信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政府时时刻刻都在面对所谓的“动态不一致”的问题。想要建立信用,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要想得长远,明确地想清楚政策制定的假设和政策期望实现的目标,政策一旦制定,如果基本的假设不出现重大的变化,就不要轻易改变政策。最重要的是,短期的情形和走势未必就和想象的一样,这时一定要坚决抵制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改变政策的想法,因为这样增加的不是灵活性,而是让人彻底不相信你的政策。

 **王二装修和经济转型的焦虑 

      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同时发生的信息革命,则更是将这种用一两代人完成的过程浓缩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快速的变化才是这个国度的常态,变化在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焦虑。 

       焦虑是因为变化不是无痛的。变化既是进步,又往往是破坏性的。

       意识到转型就是要有企业倒闭,要有人失业,对中国当前的政策讨论非常重要。害怕失业,保护那些已经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结果就是阻碍转型。政府更应该做的,是给受到转型冲击的人以保护,帮助这些人过渡,给他们提供培训,帮他们寻找机会。

**如果把币值钉住一种单一重金属的价格不合适,那是不是把币值钉住一篮子商品就更合适呢?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自新西兰起,目前越来越流行的通货膨胀钉住试图实现的。通货膨胀钉住的通胀率一般都不是0,因此,并不严格等同于维持币值和一篮子商品的比值不变。但通货膨胀钉住的货币政策是有锚的,这个锚就是一篮子商品价格的变动率。金本位,其实可以看作通货膨胀钉住的一个特例――那个篮子里只有一种东西,金子,然后钉住的通胀率为0。 

**为什么通胀钉住不钉住 0通胀,而一般是钉住 2%的通胀。

1.钉住0通胀的坏处是,货币政策稍有不甚,就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而通缩在多数情形下,是有害的,甚至比通胀更有害。另一个角度是,0通胀情况下,均衡利率也更低,离0利率的下限也更近,货币政策进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也更大。 

2.发达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有高估通胀的倾向,原因是因为这些价格指数无法完全反应产品质量的提高。一个东西更贵了,可以是因为涨价了,也可以是因为里面的东西变好了。电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今天一万块钱的电脑和一年前一万块的电脑,配置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些在价格指数上体现不出来。2%的通胀率,如果考虑进质量的提高,基本上就是相当于0通胀。 

**要素价格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经济中一些“过度”的东西,就是要毁灭一些旧的东西,并引导新的东西出现。如果你用一种静态的眼光看问题,那所有的改革都不应该进行,改革难道不就是破旧立新吗?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往往比农业和服务业更快,因此吸引就业的,工业化时代之前是农业,工业化时代之后是服务业

**外投公司可能加速美元贬值

美国虽然是净债务国,但是美国的资本回报却是正的,因为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回报低,美国持有的资产回报高

**如果散户把原来放在银行的钱放到股市,崩盘后影响不大  

   如果散户抵押房产来贷款投资股市,崩盘后则会影响金融体系

   政策应该关注股市的基本面

**税收的承担者和征收对象没有直接关系,向二手房交易征税,税收会被转移到租客身上

**利率平价

用英镑或者美元或者不同货币储蓄,回报率应该是一样的。否则就有各种套利机会,而实际的世界确实是利率不平价
**医药
看病吃药贵,根源不在药厂,在医院
医院的看病吃药贵,其实是将看病,问诊,开药进行了一个打包处理。药价贵的一部分是去补贴了低廉的问诊价格。这里面有很多抱怨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产力不高。培养一个合格医生的周期是很长的,而现实中的挂号费用简直是白菜价
**看一个企业或者国家是否尊重知识,就看肯为知识工作者付出多少钱
**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如果是50个人,半年时间生产了8亿件衬衫,那么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率
**我们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制度良好的国家里改革的过程需要打破旧的东西已破未立之时,罪与恶只不过是一线之间。这些突破原有制度的事情,有些事后看是好的,有些事后看是坏的,要容许有突破,才能不断对现状进行改善
**GDP核算
很多东西是没有纳入GDP核算的,比如有2个理发师,都自己给自己理发,没有增加任何GDP,现在互相给对方理发,收10元,就计入了GDP。2种形式本质上没有产生更多的价值,但是GDP核算却是2种结果
**价格就是用来配置资源的,扭曲价格的做法,在世界各地都会造成浪费,比如过低的水费,电费,汽油费
 **提高粮食产量,未必能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税率,未必能提高税收
**预算约束
真正的建议是考虑在现有条件的约束下,能够执行的最有效的决策
比如:伊拉克缺电
一个历史学家说,要多建电厂,一个经济学家说要多建电缆
伊拉克缺电最关键的是生产出来的电也输不出去,因为输电线路都被破坏了。尽管总的发电能力也不足,但是给定伊拉克目前国内的状况,修电厂和修输电线路两件事情一起做是很奢侈的,为什么不把有限的能力花在恢复输电上?
**已经有一批经济学家,真正开始在非常严肃的向社会学家学习。他们开始修改一直以来经济学对人的行为过于简单的假设。
**看病从来都不应该是非常便宜的。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提供便宜,高质又容易获得的医疗服务的(对于小病)
本质上:还是医疗服务的生产率太低
**官员作为国家垄断性经营的国企和国资管理人,实际上控制着部分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监督成本过高的局限条件下,法律上属于国家和全民的资产,在实际上就落到代理人手中。
在消灭私人产权环境里形成的国企国资,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最后的资产委托人”。
解决方法:改制,既要看到改制的代价,也要看到不改制的代价。
**庞氏骗局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如果一直都能这样坐下去,那最初借的那笔就永远不用还。但是通常故事没有那么简单,一般借债都要有利息,因此新债一般都要多于旧债,因而玩庞氏骗局的结果就意味着雪球会越滚越大,直到最后崩溃。
中国是不是陷入了庞氏格局中?
中国所以没有像有些人判断的那样很快就会崩溃,也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快速的增长,可以让过去累积下来的那些银行坏债显得并不重要,以至于国家大笔一挥,潇潇洒洒的就能勾掉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经济活动的长期矛盾,或者长期瓶颈是人类能够生产多少东西。
**资本的回报高和劳动力的回报低,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体现,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其造成的客观后果就是廉价劳动力较少的享有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30年前,美国人只有现在一半富裕,但是一样幸福得很,人类的幸福感,并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Ben接着问道: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这么在乎经济增长?他的回答是:我们需要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是为了它的物质后果,而是为了其带来的道德后果。
**一个和谐宽容的社会,需要给人们提供了上升的可能和空间。每个人都有希望成功,从而在相对意义上领先于别人。一个不给人这种机会和空间的社会,必然是社会张力很大的社会。 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上升和下降都是相对的,有人上去了,就必然有人下来。所以,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相对上升,因此刚才说的张力并未消失。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例子:
甲 乙 丙 
a b c 
c a b 
b c a 
谁能选出来当总统,就完全取决于投票的顺序
**理性思考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变革和政策优劣时,必须考虑政策的可行性,把这项政策与可行的替代政策相比较,而不能把现实中根本不可行的理想目标作为反对一项政策的理由
任何批判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问的是, 我们拥有的可行性选择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歧视?

要是一个白痴要求到哈佛任教,哈佛没有要他,这是不是歧视?如果一个会计公司,因为你的算术不好,没有要你,算不算歧视?如果一个模特公司因为你的身材是梨型或者苹果型的没有要你,这算不算歧视?为什么到了空乘这个行业,这个其实对于外貌的好看程度有需求的行业,雇美女就是歧视了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种个人特征究竟会不会影响生产的结果。如果这种特征对于实际的生产结果没有影响,那么用这种特征来区别人就是歧视。

 

**市场的规律是大鱼吃小鱼,必然走向垄断,即不公平竞争。所以,现在一些国家也在制定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法等。 

 

**再不平均的分配产权,也比不分配强。因为不分配的结果是,内部人不仅能实际的占有国企,而且还能持续的从国有银行里吸别人的血汗钱。

**国有资产该如何定价?

一个资产的价值应该等于其产生的资金流的贴现值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有资产对于除了内部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值钱。我就问这个一个问题吧,当我告诉你买下一个企业之后必须全部接受原有职工,而且不得随意裁员的时候,还有多少外面的人敢趟这浑水?所以,在出售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在谈判中最有分量的就是企业原管理层,他们不太怕外面的人竞争,因为那些人多在诈唬,他们心里对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比较清楚,他们本来就在经营企业,职工整体上可以接受他们的存在,他们心里更加明白对于国家这个企业只是一个包袱。就打这么一个比方吧,一个人卖菜,菜快烂了,不卖就分文不值。但是现在只有一个饭店愿意买菜,虽然这菜饭店买回去炒熟了卖出去就能挣不少,但是这家饭店会因此就给这位卖菜的更多的钱吗?不会。我们能说饭店给了一块钱,拉走一车菜就不道德吗?恐怕也不能,因为他们不拉走卖菜的就连这一块钱也挣不到。

 

 

国有资产的出售,因为其资产自身的特点和担负的社会职能,使得其成为了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买方垄断的市场,其结果就是东西卖不出价钱。从效率的角度说,只要能卖出去,不管什么价钱都可以。从分配的角度说,企业的内部人因为其内部人的地位获得了整个交易中几乎全部的剩余,这样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前面说的那些就是为了证明,这样也是不可避免的,谁让这是国有资产呢?

 

理解了这些,就可以理解 MBO为何如此流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国有资产卖的这么便宜,

 

**自然垄断的意思是说,因为技术原因,在一个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的时候是最经济的。

 

**但是从一个用人单位的角度说,雇佣一个女性职工也许没有雇佣一个男性职工划算,比如说,女性怀孕生孩子,又要发工资,其工作还要中断

 

政府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抹平这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引起的差异。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集体主义,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目标;尽管存在种种的压抑和不满,但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至少也各得其所。现在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型,从前现代和农本社会转型到商业社会。商业社会认同个人能力和机遇的程度远多于认同集体目标。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断层。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平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现实却无情地昭示,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存在巨大的差异。

 

关键:找到平等分配和市场分配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国家可以对个人权利进行分配;在这个边界之外,国家的角色就只能是被动的。

 

**在现实中,之所以存在效率和公平的冲突,都是因为不能通过以下两个检验:其一,我们追求的效率是长期效率还是短期效率?其二,我们追求的效率是局部效率还是全局效率?如果追求短期效率,则我们就会觉得投资农村教育妨碍经济增长;如果追求长期效率,则我们就会认为投资教育和医疗本身就增强效率。如果追求局部效率,我们就会把大部分资金投到沿海发达地区;如果追求全局效率,我们就不会忽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因为那里为中国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产业大军。 

 

**经济增长的源泉,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们得到的共识,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技术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国家并不是生产率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一个坏的制度,一个不工作的市场,一个不讲效率的分配方式等等等等,会让再好的技术也生产不出更多的东西。

 

**从统计的角度看问题

例子1:改制对企业是好事

一定会有人反驳,我们厂改制改到最后,钱全被厂长弄走了,结果我们全厂的人都下岗了,还不如不改制呢。

这其实是个统计学问题,如果说话的人用词严谨,比如: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改制对企业是好事,也就没了后面的问题

听者也要从统计学的角度去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因为结论是否正确,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为了叙述简便,往往进行了省略。

 

例子2:胖子更容易得高血压,是指其它情况一样的情况下,胖子更容易得高血压,而不是指只要是胖子就比瘦子更容易得高血压。

 

**为什么价格管制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先说油吧,去问问在广州街头加油站等油的司机吧,问他们是愿意等一天加半箱油还是希望一升油多花一块钱,加了油就走。中国用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用惯了。电不够的时候,电价不提,美其名曰为人民服务。好吧,电价不提,电力还是短缺,就干脆来个拉闸限电。

 

 

**几百年来,剃头匠的手艺没有多少变化,为什么剃头匠的工资却成倍甚至几十倍的随着经济一起增长? 

答案很简单,人们变富了。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是不管这个东西绝对的价值是什么的,而是在比较把钱花在哪里更合算。

 

一个麦当劳卖汉堡的,在中国的工资往高里算大概5块钱/小时,在美国这个工资大概是 5美元/小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经过前面的分析,原因其实现在已经应该很明了了,就是美国更富,使得同样的劳动在美国就比在中国更值钱。

 

但是我们很清楚,美国的富裕不是因为麦当劳里那个只读过小学的黑人的辛勤劳动导致的,因为如果是这样,比美国人更勤奋的中国麦当劳员工早应该把中国带入世界最富的国家了。美国的富裕是因为那些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因为那些天才的发明家,是因为那些勤勉的科学家,正是这一小部分人不可替代的工作,让那个扔到中国连自己也许都养不起的黑人弟兄竟然可以有车有房,让一个刚刚翻过边界,穿越沙漠的墨西哥人,光靠在美国扫地就能养活那留在墨西哥的一家上下。

 

**市场经济让很多东西消失了,比如说妈妈爱吃以前那种用手敲打出来的年糕,可是现在到哪里去找手工年糕啊?全都是机器做的了。比如说在电影“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里,连锁的大图书超市就让那间很有特色的街角书店消失了。

 

对我而言,咖啡厅的开放很重要,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对于那些喜欢那个街角书店的人们而言,那个街角书店有着大书店不可取代的温馨,氛围和童年的记忆,这些东西都弥足珍贵,这些东西大概都不能用钱来衡量。我要说其实不是的。我想要让那个咖啡店开着大概很简单,我跟老板说每个周日我都会按1000块美金一杯的价钱到这来喝一杯咖啡。我想老板肯定会欣然同意把咖啡店开着的。这意味着什么?我需要的方便是要以别人的付出为代价的。方便对于我而言也许是无价的,但是对于提供方便的人而言却是有价钱的,就是那 1000美元。你也许会说,可是那种温馨对于我而言很重要。没错,温馨是很重要,而且无法用钱来衡量。但是维持这种温馨的成本是可以衡量的,这种成本就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消耗,是这种温馨的代价。你愿意为这样的代价买单吗?

 

记住,虽然生命对个人而言是无价的,但是维持生命本身是有代价的。

 

说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钱衡量,似乎很难让人接受,但我觉得这大概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立的。钱衡量的不是一件东西的绝对价值,而是你要为一件东西付出的代价。我不会为那杯咖啡付出1000美元,因为我知道,虽然我很想喝那杯咖啡,但是 1000美元可以让我干很多别的事情,那些事情对我而言同样重要。 

 

**如果政府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先干预那些市场本身无法提供的东西。

 

**只要有价格管制,就会有租金,实际上,价格是比较好的调控手段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