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066053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795)
- java (263)
- 聚类搜索引擎 (9)
- 经验之谈 (67)
- DSP (3)
- C++ (140)
- Linux (37)
- SNMP (6)
- Python (6)
- 数据库 (61)
- 网络 (20)
- 算法 (15)
- 设计模式 (4)
- 笔试题 (38)
- 散文 (35)
- 数据结构 (9)
- 银行知识 (0)
- 榜样 (9)
- Lucene (15)
- Heritrix (6)
- MetaSeeker (0)
- netbeans (12)
- php (3)
- 英语 (8)
- DB2 (0)
- java基础 (5)
- mongodb & hadoop (4)
- Javascript (7)
- Spring (4)
- ibatis & myibatis (1)
- velocity (1)
- 微服务 (0)
- paddle (1)
- 第三方 (0)
- 知识沉淀 (1)
- 建模 (0)
最新评论
-
0372:
标示对java很陌生!
中文乱码解决的4种方式 -
梦留心痕:
Java中\是转意字符, 可是你的这句话我没看懂,只要把得到的 ...
java中如何忽略字符串中的转义字符--转载 -
yanjianpengit:
[b][/b]
java为什么非静态内部类里面不能有静态成员 -
springdata-jpa:
可以参考最新的文档:如何在eclipse jee中检出项目并转 ...
eclipse 如何把java项目转成web项目 -
qq1130127172:
,非常好。
(转)SpringMVC 基于注解的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 @RequestParam..
[面试]详细的群面经验帖~~~
一、前言
群P可能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恶梦,因为对面试形式的不熟悉,因为紧张而讲话不清,甚至对讨论的题目毫无概念,小弟曾经也有这样的疑惑,不过一个学期走来,成功通过了北电、安永、爱立信、美的、瑞安建业、万科、雀巢、GE医疗等企业的群面,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觉得相对单面来说,群面的技巧性还是相对多一些。个人感觉单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多时候都要靠面试官的喜好与心情来决定,而群面的评判标准相对多一点,也相对量化一些,所以应对之策会多一些。现在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对仍为群面烦恼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人有所帮助。
二、群面的分类
1、广义的群P
只要面试官或面试者的人数多于1的面试多算群P,从面试者对面试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1对多,多对1以及多对多:
1对多:
这种面试的实质还是单面,能够用的技巧与单面差不多,这里就不献丑了,主要要注意的是尽量照顾各位面试官的感受,在自我介绍与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与所有的面试官都有眼神的交流,但转换不要太频繁,看着一个面试官说一段,下一段的时候看另一个面试官,尽可能表现自然。当然,在思考的时候,不一定始终看着某一个面试官。
多对1:
这种是最猥琐最受面试者鄙视的面试方式,产生根源是招聘企业的HR懒!!为了节省时间,面试官希望在短时间内从人群中挑出表现突出的人。一般的流程是,每个人轮流自我介绍,然后面试官提问。根据面试者人数与面试时长不同,面试官的提问方式有所不同,人多时间少,一般就面试官挑感兴趣的面试者进行提问。相反,人不多时间充足的话,则提出同样的问题,让面试者轮流回答。对于前者,关键就是自我介绍。除了要精心准备自己的自我介绍,学会扬长避短以外,更重要的是准备不同长度的版本,如5秒(可用于回答“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介绍你自己”、“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身边的人是如何评价你的”等单面的问题)、30秒、1分钟、5分钟、10分钟。宗旨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突出自己(当然是优点啦),让面试官记住自己。过了自我介绍以后,后面基本同单面。对于后者,前面所说的自我介绍同样适用,因为这是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但更重要的是后面问题回答。对于这个部分,虽然性质和单面差不多,但难度更大,应为面试官会有所对比。这就要求我们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简历与开放性问题。对于简历,最好使用STAR法则来回答,而且努力使得自己的例子丰满,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工作与决定都是经过严密的思考的。对于开放性问题,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还要想一下大部分的人会怎么回答,自己能够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做好准备以后,就是面试时候回答的时机了,一般来说,面试官对不会限定面试者回答的顺序,而是倾向于是否有自愿的人。对于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或者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可以选择主动回答。而对于只能自能其说,毫无特色答案的问题,则一定要主动回答,抢占先机,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出来。最后对于毫无想法的问题,先听听别人的观点则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做一个有保留的同意性总结是一个折中的做法。当然,这些都没有绝对,即使所有问题你都很有把握,也可以适当收敛,让其他人先答,而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
多对多:
这种面试是上面两种的综合版,但一般人数不会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上面那些,前期准备、回答时机与照顾所有面试官。
2、狭义的群P
上面的主要还是与单面比较类似,现在讨论的才是真正的群面,比较常见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下文所提到群面均是狭义的群面,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主,其他方式的群面的不同点会另外提。
三、群面的形式
无论是那种方式的群面,其本的布局都差不多,多对多,一位面试官做开场白,包括面试流程与要求等。面试开始后,面试官不再发言,也不会参与到讨论当中,整个过程到结束全部有面试者自己掌握,面试官会分布在面试场地的不同角落观察各面试者的表现并做记录。当然面试过程是有限定时间的,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会宣布时间到。
有些公司会在面试开始之前让面试者用白纸做个纸牌,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方便面试官辨认。
对于面试者来说,大家都会坐到一起,而不会是并排,因为要方便讨论。而通常公司都会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与纸笔。面试正式开始后,面试者花一小段时间独自阅读并思考,就最后小组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思考自己的意见并做适当的记录。然后是各面试者轮流初步发表自己的想法。接着是自由讨论。最后根据具体要求来做总结陈述,一般在向面试官做最后的陈述之前,小组内应该先就总结的内容做一次汇总并达成共识或加以补充(这一步不一定有,北电的角色扮演就是了)。
面试结束后,公司需要回收所有的资料,包括草稿纸,所以一般会禁止面试者在资料上做笔记和记号,这个要注意。而对于草稿纸来说,是不是对面试结果有所影响的话很难说,不过养成一个良好的笔记习惯是没有坏处的,呵呵。
四、指导思想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说什么技巧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个人认为,技巧永远都是用于加分的,而讨论的实质与内容才是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以及思考的重点应该放在讨论的问题上。
一般来说,群面的问题都是非专业的,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临场反应等(其他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不在此部分讨论)。所谓的指导思想,其实没有别的,我们高中到大学一直所学的哲学就足够用了。辩证法,两分法、抓住主要矛盾,大局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学过并且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乃至面试里面,我们都难以运用这些道理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在我的经历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会完全用到,只要抓住两个:大局观、纵横分析
1、大局观
很多同学在看完材料的时候,一发言就抓住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不放,单纯地谈自己解决方案。我的做法是,先对材料做一个整体的分析,把几个问题理清:材料基于一个怎样的环境与前提,材料中最大的问题(不一定是需要我们讨论解决的问题,但有可能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们应该订立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问题。有了逻辑分析与标准以后,我才会根据自己的分析与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问题有一个全局的了解,而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同时也可以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纵横分析
材料基本分析好以后,就要在论点或观点上见高下了。在面试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难免落于俗套,但还是有办法使得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丰满的。
横向分析:
这个是最容易的,尽量多想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可以是从同类型的,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下面举例说明。当然,小弟水平有限,不仅所举的例子与我要说的东西不一定相符,甚至我自己提的观点也是比较弱智,所以仅供参考,大牛们见笑了。
雀巢题:
辩论:选择越多,幸福是越多还是越少?
我方观点:选择越多,幸福越多
从生活出发,衣食住行四个方向找论据,校服、饭堂菜式、住房户型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等,都是选择越多越好。发散到平时的娱乐方式,如睡前听的音乐,电视节目的多样性等。结合当前找工,从招聘企业和应聘者出发,都是选择越多越好……
横向分析在辩论赛中非常有用,给以让自己的队友从不同方面来论证观点,从而让所有人都有话可说,有机会表现自己,而且对整个团队的表现都会给人一体的感觉。当时我们的反方所提的分论点并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此每个人起来发言的内容都差不多,重复性就很大了。另外一个好处是,自由辩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主导话题,因为范围广,随便都能找到例子,可以从多点发起攻击。
纵向分析:
这个主要是意识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时候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把这个意识用在补充说明的话会给人思维严密的感觉。具体是指自己的观点只适用于局部的时间范围,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万科题:
小组讨论:成功的定义?在骂声中成名,算不算成功?背景资料:章子怡,胡戈
横向分析:成功的定义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讨论(定标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只要他对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都感到满意,那么他就是成功了
纵向分析:一时与一生相结合,瞬间的辉煌不等于永恒。材料所提到的人物即使是成功,也是暂时的,还不能直接判断这个人的成功是一生的。
对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其实一般是用在培训而不是招聘中的。而在面试中的案例分析,其实跟无领导小组讨论差别不大,主要是侧重点不同。案例分析会更加关注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与理由。
五、角色分工
终于谈到一点技巧性的问题了,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群面一般都有不同的角色,包括时间控制time controller,leader,记录员,总结者等等,有些同学很喜欢在面试前就做好这个分工,指定好各人的角色。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比较反对的,首先一点,这些角色从来都不需要告诉面试官,面试官自己会有自己的判断。其次,除了time controller外,其他角色的确定都不利于小组各人的最终表现。首先是leader,这个东西根本不用明说,不然还有可能引起争抢,而最关键的是,在讨论结束前,大家都不知道谁有能力当好LEADER,因此还是通利合作好,只要大家有时间观念,不过分关注细节,注意完成讨论的所有要求,那么没有明确的leader又有什么所谓呢?然后是记录员,其实这个是最好的,理想的做法是所有人都要做笔记,不仅是自己的观点,还有别人的观点。因为如果你的发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会非常片面。而只有你认真听取并记录了他人的意见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去分析别人的观点,从而提出反驳或者改善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总结者,通常来说,总结者需要比较清晰的思路,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大局观与逻辑思维,能够把众人的观点清晰地串起来,而这个通常都不会有记录员来做,而同样地,在讨论结束前是难以知道哪位最适合做这个总结的。
概括一下各种角色的职责吧:
Time controller:注意安排整个讨论的流程,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差不多到时的时候提醒所有成员。
Leader:这个职责比较模糊(本来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嘛),一般就是主持整个讨论的进程,提醒成员不要离题、注意发言长度等,当然还有其他素质,后面会再提。
记录员:清楚记录所有人的观点与发言,并整理给总结者。这个需要清晰的笔记能力,尽量减低总结者的阅读困难。一般字不要太难看,各人观点层次分明,按点罗列,并做适当的着重标记。
总结者: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向面试官陈述,主要注意的是说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最好能够把小组成员思考的过程说明一下。当然,有些陈述的量比较大的话,可以把分论点让给其他成员来扩展。
针对角色扮演这种方式,我就玩过一次,最大的感觉就是要充分融入角色,而且在看完材料后,第一时间和其他角色的成员进行交流。因为通常,一个角色所持有的材料不会有其他角色的内容,所以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才能了解到整个讨论的情况以及要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六、技巧与注意事项
以下是小弟总结的一些小技巧,在群面上还是可以适当运用来给自己加分的,当然这个效果很难说,大家斟酌一下咯。
初级版:
1、抢做time controller
每次面试之前把手表或者手机拿在手里,在面试官说完面试流程与要求后,直接把计时的东西拍到桌子上,说上一句“现在是×点×分,我们有×分钟来做……,最后留×分钟做总结,也就是到×点×分,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一般来说,就不会有人跟你抢了。当然,抢到了还是要尽职尽责的啊。
2、在强势的人面前争取发言权
这个是很多同学都烦恼,这个讨论下来总是那几个人在说话,自己一句都没插上。主要是靠狠和抓住时机。一般来说,强势的人发言都比较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插嘴时机有二,一是当他解释自己观点的时候,说到一定时间我们就可以插嘴说,“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听一下下一位同学的意见吧”,或者“……(同前),我们还是先讨论下一个问题吧,我觉得……”;二是在对方阐述多个观点的时候用到“第一”、“第二”之类的,在他说完第三个要说第四的时候就插嘴,内容可以同前。
3、面试前相互认识,交换联系方式
虽然说不要提前分工,但提前认识还是有好处的。一是在讨论的时候,赞成或否定他人意见的时候可以加入对方的姓名,而不用只是说“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的。二是可以拉上同路的人,在面试结束后有人一起走,并多一些交流的机会。三是可以互通消息,知道自己是否被BS了,而不用受漫长等待的折磨。
4、提反对观点
一般来说,标新立异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有把握的话,还是可以适当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技巧主要是在说话的方式上,“我觉得大家的观点非常棒,但是如果从××角度来考虑的话,我觉得可以……,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这里还隐含了一个小技巧,就是学会赞美别人,不管什么时候,这招都是很有用的,包括在辩论中。
5、注意材料的限定条件
在看材料的时候,很容易就一些大点直接进行分析,从而忽略了限定条件。如一个公司的沟通出现问题,究竟是个别同事之间,还是上司与下属之间,还是各个部门之间,这些对于我们考虑问题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大家都忽略这些的时候,适当提醒一下,但不要强求所有人都接受,只要说了,面试官是会注意到的。
6、发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逻辑性主要是弄清楚各点的因果关系,最好能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简短说一下。条理性就是要按点来说,学会使用“第一”、“首先”、“最后”等过渡词。这个技巧一般是平时有意养成习惯,面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当然要注意的是,分点说明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讲多少点,不要只有“首先”,讲完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中级版:
1、尽量不要做最后向面试官陈述的人,而是之前在小组内做总结的人。
这样做是因为,最后做陈述的人还是会比较紧张的,即使之前总结的内容有多充分,要完美演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怎么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总结能力呢?就是这个时候了,当差不多到点的时候,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说“其实大家的观点都非常好,我看时间快要到了,我自己稍稍总结了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补充吧。首先……”。这样做,对于自己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即使最后的总结者总结得好,也有你的功劳。但是,稍微有点损人品的是,如果最后的总结者并不够强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你思路的影响,从而表现失常。
2、留意并照顾没有或少发言的成员
这个技巧并不总有机会用,只有出现比较紧张,缺乏经验的成员的时候才可以用。在轮流发表观点甚至是自由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关注比较沉默的成员,当要开始换话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不如我们先听一下××同学的意见吧”。之前不是说不要抢leader吗,这个动作就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有leader的素质了,因为照顾到所有的成员。
3、自由辩论时,没有必要与同一个人做持久的争执
当有人反驳或者质疑自己观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忍不住跟对方争辩,然后两个人就一直站着你一言,我一句地吵,这个很明显就不好啦。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起来回应他,同队的其他辩手会回应的。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把自由辩论变成个别的针锋相对,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冷静与团队合作精神。当然,如果队友没有人起来回应的话,还是要靠自己了。
4、做一个协调者
当小组成员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人数比较平均,一般到最后还是采取投票比较省时。但如果一面倒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主,适当考虑另类意见作为补充,并且称赞提意见的同学“有创意”。这样同样是起到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leader的效果。
高级版:
研发ing……讨教中……
七、结束语
一般公司都会采用群面来作为一面,考察的主要是综合素质,不同公司考察的要点以及标准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应聘者,我们没有必要像单面那样“做好自己”。其实,小组讨论所考察的素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值得去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把自己往这个方向靠,如果真的是想通过某次群面的话。
以上所有言论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因为最关键的是,从来都没有专业人士出来告诉我上面的东西是否正确有用,可能还有反作用。所以各位看官还是自己思考一下,特别是最后的技巧,要慎用啊……
找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一个学期的找工经历当中,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比前3年的还要多,当然不是指专业知识啦。还是那一句,现在什么都说人品,希望这点东西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吧,为自己攒点人品。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群P可能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恶梦,因为对面试形式的不熟悉,因为紧张而讲话不清,甚至对讨论的题目毫无概念,小弟曾经也有这样的疑惑,不过一个学期走来,成功通过了北电、安永、爱立信、美的、瑞安建业、万科、雀巢、GE医疗等企业的群面,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觉得相对单面来说,群面的技巧性还是相对多一些。个人感觉单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多时候都要靠面试官的喜好与心情来决定,而群面的评判标准相对多一点,也相对量化一些,所以应对之策会多一些。现在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对仍为群面烦恼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人有所帮助。
二、群面的分类
1、广义的群P
只要面试官或面试者的人数多于1的面试多算群P,从面试者对面试官的角度来说,一般有1对多,多对1以及多对多:
1对多:
这种面试的实质还是单面,能够用的技巧与单面差不多,这里就不献丑了,主要要注意的是尽量照顾各位面试官的感受,在自我介绍与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与所有的面试官都有眼神的交流,但转换不要太频繁,看着一个面试官说一段,下一段的时候看另一个面试官,尽可能表现自然。当然,在思考的时候,不一定始终看着某一个面试官。
多对1:
这种是最猥琐最受面试者鄙视的面试方式,产生根源是招聘企业的HR懒!!为了节省时间,面试官希望在短时间内从人群中挑出表现突出的人。一般的流程是,每个人轮流自我介绍,然后面试官提问。根据面试者人数与面试时长不同,面试官的提问方式有所不同,人多时间少,一般就面试官挑感兴趣的面试者进行提问。相反,人不多时间充足的话,则提出同样的问题,让面试者轮流回答。对于前者,关键就是自我介绍。除了要精心准备自己的自我介绍,学会扬长避短以外,更重要的是准备不同长度的版本,如5秒(可用于回答“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介绍你自己”、“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身边的人是如何评价你的”等单面的问题)、30秒、1分钟、5分钟、10分钟。宗旨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突出自己(当然是优点啦),让面试官记住自己。过了自我介绍以后,后面基本同单面。对于后者,前面所说的自我介绍同样适用,因为这是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但更重要的是后面问题回答。对于这个部分,虽然性质和单面差不多,但难度更大,应为面试官会有所对比。这就要求我们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简历与开放性问题。对于简历,最好使用STAR法则来回答,而且努力使得自己的例子丰满,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工作与决定都是经过严密的思考的。对于开放性问题,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还要想一下大部分的人会怎么回答,自己能够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做好准备以后,就是面试时候回答的时机了,一般来说,面试官对不会限定面试者回答的顺序,而是倾向于是否有自愿的人。对于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或者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可以选择主动回答。而对于只能自能其说,毫无特色答案的问题,则一定要主动回答,抢占先机,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说出来。最后对于毫无想法的问题,先听听别人的观点则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做一个有保留的同意性总结是一个折中的做法。当然,这些都没有绝对,即使所有问题你都很有把握,也可以适当收敛,让其他人先答,而不要表现得过于强势。
多对多:
这种面试是上面两种的综合版,但一般人数不会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上面那些,前期准备、回答时机与照顾所有面试官。
2、狭义的群P
上面的主要还是与单面比较类似,现在讨论的才是真正的群面,比较常见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下文所提到群面均是狭义的群面,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主,其他方式的群面的不同点会另外提。
三、群面的形式
无论是那种方式的群面,其本的布局都差不多,多对多,一位面试官做开场白,包括面试流程与要求等。面试开始后,面试官不再发言,也不会参与到讨论当中,整个过程到结束全部有面试者自己掌握,面试官会分布在面试场地的不同角落观察各面试者的表现并做记录。当然面试过程是有限定时间的,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会宣布时间到。
有些公司会在面试开始之前让面试者用白纸做个纸牌,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方便面试官辨认。
对于面试者来说,大家都会坐到一起,而不会是并排,因为要方便讨论。而通常公司都会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与纸笔。面试正式开始后,面试者花一小段时间独自阅读并思考,就最后小组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思考自己的意见并做适当的记录。然后是各面试者轮流初步发表自己的想法。接着是自由讨论。最后根据具体要求来做总结陈述,一般在向面试官做最后的陈述之前,小组内应该先就总结的内容做一次汇总并达成共识或加以补充(这一步不一定有,北电的角色扮演就是了)。
面试结束后,公司需要回收所有的资料,包括草稿纸,所以一般会禁止面试者在资料上做笔记和记号,这个要注意。而对于草稿纸来说,是不是对面试结果有所影响的话很难说,不过养成一个良好的笔记习惯是没有坏处的,呵呵。
四、指导思想
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说什么技巧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个人认为,技巧永远都是用于加分的,而讨论的实质与内容才是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以及思考的重点应该放在讨论的问题上。
一般来说,群面的问题都是非专业的,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临场反应等(其他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不在此部分讨论)。所谓的指导思想,其实没有别的,我们高中到大学一直所学的哲学就足够用了。辩证法,两分法、抓住主要矛盾,大局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学过并且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乃至面试里面,我们都难以运用这些道理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在我的经历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会完全用到,只要抓住两个:大局观、纵横分析
1、大局观
很多同学在看完材料的时候,一发言就抓住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不放,单纯地谈自己解决方案。我的做法是,先对材料做一个整体的分析,把几个问题理清:材料基于一个怎样的环境与前提,材料中最大的问题(不一定是需要我们讨论解决的问题,但有可能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相互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们应该订立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问题。有了逻辑分析与标准以后,我才会根据自己的分析与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问题有一个全局的了解,而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同时也可以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纵横分析
材料基本分析好以后,就要在论点或观点上见高下了。在面试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难免落于俗套,但还是有办法使得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丰满的。
横向分析:
这个是最容易的,尽量多想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可以是从同类型的,也可以从不同类型的,下面举例说明。当然,小弟水平有限,不仅所举的例子与我要说的东西不一定相符,甚至我自己提的观点也是比较弱智,所以仅供参考,大牛们见笑了。
雀巢题:
辩论:选择越多,幸福是越多还是越少?
我方观点:选择越多,幸福越多
从生活出发,衣食住行四个方向找论据,校服、饭堂菜式、住房户型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等,都是选择越多越好。发散到平时的娱乐方式,如睡前听的音乐,电视节目的多样性等。结合当前找工,从招聘企业和应聘者出发,都是选择越多越好……
横向分析在辩论赛中非常有用,给以让自己的队友从不同方面来论证观点,从而让所有人都有话可说,有机会表现自己,而且对整个团队的表现都会给人一体的感觉。当时我们的反方所提的分论点并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因此每个人起来发言的内容都差不多,重复性就很大了。另外一个好处是,自由辩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主导话题,因为范围广,随便都能找到例子,可以从多点发起攻击。
纵向分析:
这个主要是意识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时候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把这个意识用在补充说明的话会给人思维严密的感觉。具体是指自己的观点只适用于局部的时间范围,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万科题:
小组讨论:成功的定义?在骂声中成名,算不算成功?背景资料:章子怡,胡戈
横向分析:成功的定义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讨论(定标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只要他对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都感到满意,那么他就是成功了
纵向分析:一时与一生相结合,瞬间的辉煌不等于永恒。材料所提到的人物即使是成功,也是暂时的,还不能直接判断这个人的成功是一生的。
对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其实一般是用在培训而不是招聘中的。而在面试中的案例分析,其实跟无领导小组讨论差别不大,主要是侧重点不同。案例分析会更加关注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与理由。
五、角色分工
终于谈到一点技巧性的问题了,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群面一般都有不同的角色,包括时间控制time controller,leader,记录员,总结者等等,有些同学很喜欢在面试前就做好这个分工,指定好各人的角色。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比较反对的,首先一点,这些角色从来都不需要告诉面试官,面试官自己会有自己的判断。其次,除了time controller外,其他角色的确定都不利于小组各人的最终表现。首先是leader,这个东西根本不用明说,不然还有可能引起争抢,而最关键的是,在讨论结束前,大家都不知道谁有能力当好LEADER,因此还是通利合作好,只要大家有时间观念,不过分关注细节,注意完成讨论的所有要求,那么没有明确的leader又有什么所谓呢?然后是记录员,其实这个是最好的,理想的做法是所有人都要做笔记,不仅是自己的观点,还有别人的观点。因为如果你的发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会非常片面。而只有你认真听取并记录了他人的意见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去分析别人的观点,从而提出反驳或者改善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总结者,通常来说,总结者需要比较清晰的思路,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大局观与逻辑思维,能够把众人的观点清晰地串起来,而这个通常都不会有记录员来做,而同样地,在讨论结束前是难以知道哪位最适合做这个总结的。
概括一下各种角色的职责吧:
Time controller:注意安排整个讨论的流程,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差不多到时的时候提醒所有成员。
Leader:这个职责比较模糊(本来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嘛),一般就是主持整个讨论的进程,提醒成员不要离题、注意发言长度等,当然还有其他素质,后面会再提。
记录员:清楚记录所有人的观点与发言,并整理给总结者。这个需要清晰的笔记能力,尽量减低总结者的阅读困难。一般字不要太难看,各人观点层次分明,按点罗列,并做适当的着重标记。
总结者: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向面试官陈述,主要注意的是说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最好能够把小组成员思考的过程说明一下。当然,有些陈述的量比较大的话,可以把分论点让给其他成员来扩展。
针对角色扮演这种方式,我就玩过一次,最大的感觉就是要充分融入角色,而且在看完材料后,第一时间和其他角色的成员进行交流。因为通常,一个角色所持有的材料不会有其他角色的内容,所以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才能了解到整个讨论的情况以及要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六、技巧与注意事项
以下是小弟总结的一些小技巧,在群面上还是可以适当运用来给自己加分的,当然这个效果很难说,大家斟酌一下咯。
初级版:
1、抢做time controller
每次面试之前把手表或者手机拿在手里,在面试官说完面试流程与要求后,直接把计时的东西拍到桌子上,说上一句“现在是×点×分,我们有×分钟来做……,最后留×分钟做总结,也就是到×点×分,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一般来说,就不会有人跟你抢了。当然,抢到了还是要尽职尽责的啊。
2、在强势的人面前争取发言权
这个是很多同学都烦恼,这个讨论下来总是那几个人在说话,自己一句都没插上。主要是靠狠和抓住时机。一般来说,强势的人发言都比较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插嘴时机有二,一是当他解释自己观点的时候,说到一定时间我们就可以插嘴说,“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听一下下一位同学的意见吧”,或者“……(同前),我们还是先讨论下一个问题吧,我觉得……”;二是在对方阐述多个观点的时候用到“第一”、“第二”之类的,在他说完第三个要说第四的时候就插嘴,内容可以同前。
3、面试前相互认识,交换联系方式
虽然说不要提前分工,但提前认识还是有好处的。一是在讨论的时候,赞成或否定他人意见的时候可以加入对方的姓名,而不用只是说“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的。二是可以拉上同路的人,在面试结束后有人一起走,并多一些交流的机会。三是可以互通消息,知道自己是否被BS了,而不用受漫长等待的折磨。
4、提反对观点
一般来说,标新立异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有把握的话,还是可以适当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技巧主要是在说话的方式上,“我觉得大家的观点非常棒,但是如果从××角度来考虑的话,我觉得可以……,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这里还隐含了一个小技巧,就是学会赞美别人,不管什么时候,这招都是很有用的,包括在辩论中。
5、注意材料的限定条件
在看材料的时候,很容易就一些大点直接进行分析,从而忽略了限定条件。如一个公司的沟通出现问题,究竟是个别同事之间,还是上司与下属之间,还是各个部门之间,这些对于我们考虑问题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大家都忽略这些的时候,适当提醒一下,但不要强求所有人都接受,只要说了,面试官是会注意到的。
6、发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逻辑性主要是弄清楚各点的因果关系,最好能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简短说一下。条理性就是要按点来说,学会使用“第一”、“首先”、“最后”等过渡词。这个技巧一般是平时有意养成习惯,面试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当然要注意的是,分点说明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讲多少点,不要只有“首先”,讲完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中级版:
1、尽量不要做最后向面试官陈述的人,而是之前在小组内做总结的人。
这样做是因为,最后做陈述的人还是会比较紧张的,即使之前总结的内容有多充分,要完美演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怎么向面试官表现自己的总结能力呢?就是这个时候了,当差不多到点的时候,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说“其实大家的观点都非常好,我看时间快要到了,我自己稍稍总结了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补充吧。首先……”。这样做,对于自己的好处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即使最后的总结者总结得好,也有你的功劳。但是,稍微有点损人品的是,如果最后的总结者并不够强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你思路的影响,从而表现失常。
2、留意并照顾没有或少发言的成员
这个技巧并不总有机会用,只有出现比较紧张,缺乏经验的成员的时候才可以用。在轮流发表观点甚至是自由讨论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关注比较沉默的成员,当要开始换话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不如我们先听一下××同学的意见吧”。之前不是说不要抢leader吗,这个动作就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有leader的素质了,因为照顾到所有的成员。
3、自由辩论时,没有必要与同一个人做持久的争执
当有人反驳或者质疑自己观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忍不住跟对方争辩,然后两个人就一直站着你一言,我一句地吵,这个很明显就不好啦。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起来回应他,同队的其他辩手会回应的。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把自由辩论变成个别的针锋相对,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冷静与团队合作精神。当然,如果队友没有人起来回应的话,还是要靠自己了。
4、做一个协调者
当小组成员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如果人数比较平均,一般到最后还是采取投票比较省时。但如果一面倒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主,适当考虑另类意见作为补充,并且称赞提意见的同学“有创意”。这样同样是起到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leader的效果。
高级版:
研发ing……讨教中……
七、结束语
一般公司都会采用群面来作为一面,考察的主要是综合素质,不同公司考察的要点以及标准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应聘者,我们没有必要像单面那样“做好自己”。其实,小组讨论所考察的素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值得去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把自己往这个方向靠,如果真的是想通过某次群面的话。
以上所有言论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因为最关键的是,从来都没有专业人士出来告诉我上面的东西是否正确有用,可能还有反作用。所以各位看官还是自己思考一下,特别是最后的技巧,要慎用啊……
找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一个学期的找工经历当中,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比前3年的还要多,当然不是指专业知识啦。还是那一句,现在什么都说人品,希望这点东西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吧,为自己攒点人品。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欢迎大家批评指教!
发表评论
-
数据挖掘面试题
2014-05-28 23:01 1492海量数据面试题整理 : http://blog ... -
华为面试流程
2011-05-06 14:20 38782010华为社招面试流程 ... -
面试经典 程序 线程 进程
2011-04-12 21:33 1764程序 是计算机指令的集 ... -
群面开放性问题
2010-12-23 19:53 2717问题1 你为什么 ... -
2011百度一面,二面,三面经验
2010-10-21 17:16 815419号参加百度一面,21号参加百度质量部测试开二面。 ... -
2011淘宝面试:一面,二面
2010-10-21 17:07 3921今天上午参加了淘 ... -
求质因数的题目集合
2010-10-20 19:51 19951,怎样保证一个数分解的因子之和最小 2,一个数只能出现下 ... -
2011趋势科技笔试题
2010-10-20 12:15 2055趋势科技那天笔试可真是难,而且时间也不够,卷子上写160 ... -
2011中兴笔试题回忆议版本
2010-10-20 11:15 21501.ARM的数据栈指针是 2.移动通信网的小区的半径应该是 ... -
2010百度质量部测试开发工程师笔试题
2010-10-20 11:08 4242下面的试卷一和二分别是两次参加笔试的题目 试卷一: ... -
2011阿里巴巴技术类笔试(C++)
2010-10-20 10:56 2920最近被笔公司有趋势科技和阿里巴巴,稍后另一博客会写趋势科技笔 ... -
(转)一个游戏得分算法
2010-10-18 09:09 1859【问题描述】 某国度的人,喜欢玩这样一个游戏,在一块板 ... -
VC窗口创建
2010-10-14 16:57 1719窗口的创建过程需要四个步骤,下面列出了创建步骤和 ... -
死锁的产生
2010-10-14 16:55 1374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1)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 ... -
VC++窗口的创建过程
2010-10-14 16:54 10983在Windows中运行的程序,大多数都有一个或几个可以看得见的 ... -
2011淘宝笔试
2010-10-11 22:39 387510月11日参加了淘宝的笔试,和同学一起去听的宣讲会,现场 ... -
代码覆盖率
2010-10-11 22:28 1912在做单元测试时,代 ... -
线性表的一道试题
2010-10-02 10:12 1397(1)用键盘输出线性表中的元素 (2)删除表中最小值的元素并 ... -
基础知识
2010-10-02 10:07 1504第一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 -
2010年北京移动面试经验
2010-09-28 16:08 2123一直就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发掘讨论问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
相关推荐
智源数据社区官方群目录的提及,可能指向了一个提供行业数据集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这对于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社区中,AI从业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数据集,交流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的经验,相互...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Anaconda的安装、环境管理和包管理的方法。Anaconda是一个强大的Python数据科学平台,提供了包管理器和环境管理器。安装部分包括了从官网或国内镜像源下载并安装Anaconda,安装时建议修改安装路径并勾选添加环境变量。环境管理方面,涵盖了创建、激活、退出、查看和删除虚拟环境的具体命令。包管理则讲解了在虚拟环境中安装、卸载以及查看已安装包的操作。此外,还提供了配置国内镜像源以提高下载速度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命令与技巧,如更新所有包、导出环境和从配置文件创建环境等。; 适合人群:对Python数据科学感兴趣的初学者,以及需要使用Anaconda进行环境和包管理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用户快速完成Anaconda的安装;②让用户掌握虚拟环境的创建与管理,确保不同项目之间的依赖隔离;③使用户能够熟练地进行包的安装、卸载和更新操作;④提高用户在国内网络环境下获取资源的速度。; 阅读建议:阅读时可结合自身需求重点学习环境管理和包管理的相关命令,对于配置镜像源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选择是否配置。
基于visualstudio2010,包括所有源代码,可以运行, 编程实现直线的 DDA 算法及 Bresenham 算法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 设计一个图形并调用 1 中的 Bresenham 算法程序绘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RRT(快速随机树)和RRT*算法在3D场景下的应用,重点在于如何绕过两个圆柱障碍物到达目标点。文中通过MATLAB代码实现了路径规划的具体步骤,包括初始化参数、随机采样、寻找最近节点、扩展树结构、判断是否绕过障碍物以及输出路径图和路径点与障碍物最小距离变化图。此外,还对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其优点和局限性。 适合人群:从事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机械臂路径规划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3D空间避障与路径规划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实现RRT和RRT*算法在3D环境中的具体应用;②为移动机器人和机械臂的路径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③通过图示和代码示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算法的实现细节。 其他说明:虽然RRT和RRT*算法在处理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时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改进算法来提升其性能和适用性。
科普内容创作者科普文章AI写作提示词科普论文写作提示词(AI提示词Prompt)
一种新型具有多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zip
cmd-bat-批处理-脚本-vcvars32.zip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专为六节电池串联设计的模块化SOC主动均衡模型。该模型采用底层双向反激变换器和顶层buck-boost均衡的双重策略,旨在解决电池组中各节电池SOC不一致的问题。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型实现了灵活性和扩展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组。文章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以及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人员、电力电子工程师、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电池组充放电均衡技术;②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③作为论文创新和仿真实验的基础。 阅读建议:重点理解双向反激变换器和buck-boost均衡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协同工作的机制,结合仿真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模型效果。
cmd-bat-批处理-脚本-LaunchDevCmd.zip
南邮数字钟设计实验最终生成的digital_clock_top.bit文件
2025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及培训指南2.doc
校园网络课程设计
该数据集收录了1995-2022年期间中国网络媒体与报刊媒体关注度及媒体监督相关的实证研究数据,适用于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领域研究。数据内容包含以下三方面指标: 媒体关注度指标:包括标题及内容中出现特定主体的新闻总数,按正、中、负面情感分类统计,并区分原创与非原创内容。例如,标题提及主体的新闻总量、内容提及主体的新闻总量,以及正面/中性/负面新闻的原创数量。 媒体监督指标:采用Janis-Fadner系数(J-F系数)量化媒体监督力度,基于媒体报道的正面与负面内容比例计算,反映媒体对企业、事件或话题的舆论监督强度。 数据类型与结构:提供原始数据、参考文献、统计代码(Do文件)及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覆盖时间跨度达28年。数据来源于公开新闻报道及第三方平台监测,涵盖网络媒体(如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与报刊媒体的多维信息。 该数据集可用于分析媒体舆论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风险抑制机制研究(如企业违规行为与媒体曝光的关联性)、舆情传播特征与社会治理等领域,为实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数据格式兼容主流统计软件,便于直接应用于计量模型分析。
cmd-bat-批处理-脚本-showWLAN.zip
@吾乃周树人中人 【自制】STM32无刷电机FOC驱动一体板---无刷电机能放歌?【FOC三环控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FUeYQEXa/?spm_id_from=333.1387.favlist.content.click&vd_source=b344881caf56010b57ef7c87acf3ec92) 这是一块集成驱动、控制、CAN通信、磁编码器、还有电流检测的无刷电机驱动板 功能1:低速高扭矩模式 功能2:双电机同步模式 功能3:力反馈模式 功能4:速度环+位置环模式 功能5:速度环+电流环模式 功能6:指尖陀螺模式 功能7:指尖陀螺plus模式 功能8:阻尼旋钮模式 功能9:多档开关模式 功能10:播放音乐 主控:STM32F103C8T6 使用Hal库 磁编码芯片:AS5600 IIC通信 电流检测芯片:两路 INA240 模拟量输入 can芯片:TJA1050 有感电机:需要在电机轴上固定径向磁铁 供电电压:12V
NVIDIA深度学习学院(DLI)是一个专注于深度学习、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培训与认证平台。通过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学员可以掌握构建、训练和部署神经网络等核心技能。本文将重点介绍NVIDIA DLI深度学习基础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数据预处理等。 模型构建 在代码示例中,使用TensorFlow的Keras模块导入了预训练的VGG16模型作为基础架构。 关键点包括: 使用keras.applications.VGG16加载VGG16模型,其中weights="imagenet"表示使用基于ImageNet数据集的预训练权重;input_shape=(224,224,3)指定了输入图像的尺寸为224×224像素,且为三通道(RGB);include_top=False意味着不包含原始模型的顶层全连接层。 通过base_model.trainable = False冻结基础模型的所有层,确保在后续训练中这些层的权重不会更新。 构建新模型时,创建输入层inputs = keras.Input(shape=(224,224,3)),利用基础模型提取特征x = base_model(inputs, training=False),随后添加全局平均池化层x = keras.layers.GlobalAveragePooling2D()(x),并在最后添加一个具有6个节点的分类层outputs = keras.layers.Dense(6, activation="softmax")(x),适用于多分类任务。 使用model.summary()查看模型的结构细节。 编译模型时,选择交叉熵损失函数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Adam优化器optimizer="adam"以及准确率metrics=["accuracy"]作为评估指标
基于变值测量模型的心电信号可视化研究.zip
《Java+SQL Server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一款融合了Java编程语言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的软件,专为高校或教育机构设计,用于高效管理学生的考试成绩。它具备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旨在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一是Java后端开发。Java承担后端任务,处理HTTP请求、实现业务逻辑以及与数据库交互。项目可能借助Spring框架,利用其依赖注入、AOP等特性,简化开发流程。Spring MVC则助力实现MVC模式,处理Web请求。二是JSP技术。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页面融合HTML、CSS、JavaScript和Java代码,用于呈现用户界面及处理前端简单逻辑。三是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后端,SQL Server支持通过SQL语句完成表的创建、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还可借助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提升功能与安全性。四是数据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关键,包含“学生”“课程”“成绩”等表,通过主外键关联数据,如“学生”表与“成绩”表通过学生ID关联,“课程”表与“成绩”表通过课程ID关联。五是B/S架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用户经Web浏览器访问系统,计算与数据处理在服务器端完成,降低客户端硬件要求。六是安全性。系统设置身份验证与授权机制,如登录验证,确保信息访问安全。同时,为防范SQL注入等威胁,采用预编译语句或ORM框架处理SQL命令。七是异常处理。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可捕获运行时问题,保障系统稳定性与用户体验。八是报表统计功能。系统具备成绩统计功能,如计算平均分、排名、及格率等,常使用聚合函数(SUM、AVG、COUNT等)和GROUP BY语句。九是设计模式。开发中可能运用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等,提升代码可维护性和复用性。十是版本控制。项目可能使用Git等版本控制系统,便于团队协作与代码管理。 该学生成绩管理
cmd-bat-批处理-脚本-semver.zip
cmd-bat-批处理-脚本-rems.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