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mn91nmn
  • 浏览: 16153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粤语区的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阅读更多

粤语区的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2010年08月10日
  
        引论:我们知道,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而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的区别最大的就是粤方言。这也是在粤方言区推广普通话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方言内部也有分歧,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县)话、阳江话和桂南粤方言都各有一些有别于广州话的语音特色。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1] 而粤方言作为广东方言的老大哥,还有不少别称。“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传统上叫做‘广府话’或‘省城话’(本省其他方言区群众对它的称呼),省内本方言区的群众或其他方言区的人,又把它叫做‘白话’,一般著作又把它简称为‘粤语’。”[2] 我在这里讨论的有关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时也是以广州话为代表的。  
  在广东,流行着这样两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广东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说普通话!”广东人普通话说得差和怕说普通话由此可窥一斑。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怕,学好、说好它是我们务必做到的。因为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共同语,它在对外交际、发展经济、交流思想各个领域发挥着方言无可比拟的作用。那么,粤方言区的人们如何才能说好普通话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扫除心理障碍  粤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之所以说得不好,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人们存在三个心理障碍。要说好普通话,首要的是彻底扫除这三个心理障碍。  
  (一)扫除自卑心理  粤方言区人们的普通话一向说得不好,当他们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由于自己蹩脚的普通话遭到别人笑话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就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认为自己是说不好普通话的了。这样就对说普通话产生了一种畏惧感――也就是怕开口说,不想说了。  要说好普通话,首先应该扫除这种自卑感。我们要知道,普通话跟我们说的粤方言都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可以说好自己的方言,也就能学好普通话。要给自己十足的信心!告诉自己:我能说好普通话! 
   
  (二)扫除自大心理  与自卑型心理截然相反的是粤方言区人们存在着一种自大心理,认为自己的广州话最大!没有必要学习普通话。的确,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的经济突飞猛进,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自然地,作为全省的主要语言――广州话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批南下民工由于要在广东站稳脚跟,努力学习广州话。加上影视、歌曲使用广州话大范围传播,为广州话“做宣传”,很有广州话占据“市场”的势头。更有甚者,“在香港,连大学讲台也在使用粤语,书刊上可以专用粤语写作。粤语区向来不甚热心推广普通话。” [3]这就让说广州话的人们对自己的语言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去学普通话。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无可否认,广州话长期以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对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是广州话成为七大方言中的强势方言的原因之一。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始终只是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跟普通话的在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扫除这种自大心理,踏踏实实学习好普通话。  
  (三)扫除习惯认识  粤方言区人们有这么一个习惯认识,认为广东人就是应该说不好普通话的。说不好,那是正常;说好了,那就是不正常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应该清除这种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以为自己是说广州话的,普通话差就是应该的,可以原谅的。作为一个公民,我们的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共同语也即是国语是――普通话。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当然应该会说普通话,还要说一口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把我们的国语学好。    
  二、攻下知识性三关:语音、词汇、语法  
  扫除了心理上的种种困扰后,我们接着要做的是第二步工作就是攻克粤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差异的难点,克服方言习惯,为我们说好普通话“大计”顺利进行扫清所有障碍。  
  (一)不得不过的语音关  
  1、训练你的舌头――声母辨别。  首先,读好(z、c、s)、(zh、ch、sh)、(j、q、x)。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要为矫正说粤语的同学的读音而头痛。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说粤语的人很难读得准zhi与zi及ji、chi与ci及qi 、shi与si及xi这三组拼音。我常听见有人把“制(zhì)造(zào)”读成“自(zì)造(zào)”或“记(jì)造(zào)”;把“吃(chī)饭(fàn)”说成“雌(cí)饭(fàn)”甚至更离谱地说成“七(qī)饭(fàn)”,把“诗(shī)人(rén)”读成“私(sī)人(rén)”或“西(xī)人(rén)”。广州、香港、澳门一带是把zhi读成zi,chi读成ci,shi读成si;而茂名、高州、化州、信宜一带是把zhi读成ji,chi读成qi,shi读成xi。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我们的舌头还不够灵活,在读舌尖后音zhi、chi、shi这三个音节时没有卷到位。这很容易造成错误音或缺陷音。从语音上看,粤方言多是鼻喉音而少舌音,在广州话里是没有舌尖后音只有舌尖前音的,所以说广州话的人说普通话时很经常忘记卷舌或卷不到位。这是说好普通话的一大障碍。  
  为了扫除这个障碍,我们必须训练我们的舌头,让它能够灵活地卷起来,触碰到最准确的位置。  “要发好这三个音,主要是找对发音部位。“发zh、ch、sh时,舌尖要向上翘起,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z、c、s时,舌头前伸到下齿背,舌尖略后的部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j、q、x时,舌面前部抬高,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舌尖下垂抵住下齿背。”[4]清楚了它们的发音部位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九个声母的发音务必要认真掌握好,否则,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那是“难以上青天”的了。  其次,分清舌尖后音和舌叶音。  
  舌叶音只存在在粤方言和少数方言中,在普通话里,没有舌叶音的。在粤方言区里,很多人会把粤语中的舌叶音读成普通话里的舌尖后音。比如,有人会把“车(chē)”读成e与[∫]相拼的音。我们要避免这个失误,就要清楚区别两者的发音情况。舌叶音的发音方法是:舌叶两边隆起接近硬腭,双唇略有突出。而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是:舌尖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声音。这个要学习者在口型训练时具体感受。
    再次,读准n和l;f和h。  n和l;f和h不分是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人们的一大弊病。这也是其它说粤语的人们要注意的三组声母。要读准这三组声母,必须知道它们的发音方法。  
  我们常会听到有人把“那(nà)里(li)”说成“辣(là)里(lǐ)”;把“农(nóng)”说成“龙(lóng)”。也会听到有人把“化(huà)学(xué)”读成“发(fā)学(xué)”。这就是他们没有分辨清楚n和l;f和h这两组声母的读音造成的。要避免这个失误,我们只要咬准每个音就行。  
  n和l的区分。n和l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中音。我们要从发音方法上面去区分它们。n是鼻音,而l是边音,关键是控制软腭的升降。读n时鼻孔有气流喷出,而读l时是没有的。而要记住那些字是读n那些读l,这里有个秘诀:“凡是碰到粤方言中既可读n又可读l声母的字,在讲普通话时必须念n声母,决不要念l声母,这样就可以分清n和l。”[5]  
  f和h的区分。f是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逢,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不颤动声带,从唇齿间的窄逢中挤出,摩擦成声。”[6]h是舌面后、清、擦音。“发音时,舌面后部接近软腭,留出窄逢,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的窄逢中挤出,摩擦成声。”[7]两者的区别很小,关键是读f时下唇接近上齿,读h时是舌面后部接近软腭。这就要学习者在发音时自己感受了。  
  2、训练你的嘴形――韵母辨别  
  我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中,发现自己有时读到 “河(hé)”时会把它读成“活(huó)”,又会因为一时不注意把“个(gè)”读成“过(guò)”,还会把“书(shū)”读作“丝(sī)”,把“著(zhù)”误读成“字(zì)”,把“子(zǐ)”误读成“组(zǔ)”。这都是因为一些相近的韵母连在一起的时候,嘴形一时转换不过来,把它们的韵母读同了。后来我意识到了,就按照它们对应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训练。这就让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要读好读准这几个韵母,最应该做的就是训练嘴形。我觉得发这几个韵母的时候,嘴形的转变要快,但不要只一味求快而忘了咬准每个字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读全了上一个音节再读下一个音节。这样的话,就不会把两个不同的韵母读同了。其实这也就是要先分辨清楚该音是圆唇还是不圆唇,然后分清楚该音属于四呼中那种。  
  3、读准韵头i和u。  
  在粤方言区,把“家”读成“扎”,把“夏”说成“萨”的例子俯首可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是说粤语的人读这这些字的时候把介音i和u“抛弃”了――要么丢掉要么念得弱而不清。我们知道,在广州话里是没有带介音的韵母的,所以在读普通话话时就习惯性地读失了或读得很弱。这个问题不算很严重,但是也要认真对待。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声介合拼法”把介音读出来――声母先和介音相拼,然后和后面的音拼读,如:夏:xia――xi+a。这样,就可以读准了。  4、连读音变。  
  我这里着重说说轻声现象。轻声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8]“广东人虽然做生意精明极了,但说普通话却不会‘偷工减料’”。这是给我们上普通语言学概要的教授以开玩笑的口吻说的。意思是说粤方言区的人们说普通话时没有注意到轻声词。就只一个劲地把调值读足了。轻声字没有读出来,句调也就没有抑扬顿挫的韵味了。轻声字在普通话里有很多,要说好普通话,这个是必须注意的――特别是在朗读和朗诵中。一些常用常见的轻声词要记住,比如:东西、人们、爸爸、妈妈、唠叨、点子……  轻声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调值,但不要误认为轻声是普通话中的第五种声调,它只是四声中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而四种声调的字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的声调,发生音变,变为轻声读出。读准轻声字的关键在于“短”和“轻”,即是不要读足读全该字原来的调值。这个需要在多读中找到感觉。  至于儿化、变调、“啊”的变化在此不深入讨论。  
  (二)克服直译的习惯――词汇问题浅探  
  粤方言与普通话很大的一个区别便是它的单音节词多。这是因为粤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字词。讲广州话的人在说普通话时,喜欢把粤语词汇直接翻译成普通话,但是直译过来的词汇在普通话里根本就没有,意思更是与想要表达的风马牛不相及。这就给与非粤方言区人们交流时造成非常大的费解,从而造成交流阻塞。这里有三种情况。  
  1、把惯用语直接翻译成普通话。  
  “惯用语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人们在口头上所常用的‘现成词语’结构”[9]粤方言中有很多“三字格”和“四字格”的惯用语。比如粤方言里表示“用以比喻某些人做某事从中得利或打折扣”的意思的词是“打斧头”。很多说粤语的人在说普通话话时会直接地把它们翻译过去,这就让非粤方言区的人们听得昏头转向,不知所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直接翻译“发钱寒”来表示“梦想发财,形容贪财的人;讲大话撒谎说成“车大炮”。而“四字格”的则有,把“做事像个模样”说成“有型有款”;“一头雾水”用来比喻摸不着头脑。  正是因为说粤语的人们喜欢直接翻译他们的惯用语,所以给交流带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麻烦。这个习惯我们应该改掉。  
  2、把不同于普通话词序的词直接翻译成普通话  
  其实这也是个习惯的问题。在粤方言词汇中,词序异于普通话的词不少,要说普通话,就应该避免把这些词直接翻译过去。这样的词语有:人客――客人,紧要――要紧,合符――符合,欢喜――喜欢,经已――已经,宵夜――夜宵,数尾――尾数……这些词语的直接翻译虽然不会造成很大的费解,但它们始终不是普通话的词汇,我们在说普通话时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直译。  
  3、粤方言中单音节词的直译  
  粤方言的一个特点就是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所以在说普通话时,粤方言区的百姓总是喜欢直接地把它们翻译过来。这样的例子有,“便宜”说成“平”,“转让”说成“顶”,“享受”说成“叹”。这些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4、把粤语词直接翻译成普通话词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造成费解的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受不了你”说成“顶你不顺”,“懒得理你”说成“费事睬你”,把“幸亏”说成“好彩”,把“棒极了”说成“没得弹”,“办妥了”就说“搞掂了”,“小意思”就说成“沙沙碎”,“丢脸”就说“丢假”,“开玩笑”说成“讲笑”,“占便宜”说成“博懵”,“不但”说成“不单止”,“每时每刻”说成“分分钟”,等等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非方言区的人们常常对这些词语感到头痛,每当粤方言区的人们这样说话的时候,他们往往有“鸭子听雷”的感觉。  
  (三)语法差异浅论  
  许多非粤方言区的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怎么说广州话的人老是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呢?甚至连香港喜剧大王周星驰的国语电影中也常常出现“你吃先”、“你走先”的台词。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这是个语法差异的问题,现在我想探讨一下粤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问题,为非粤语区的朋友解开这个疑结,也为说粤语的朋友铲除说好普通话的拦路虎。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有好几个,我现在选其中四个跟大家讨论一下。  
  1、状语后置  
  也就是上面我举的例子,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你先吃”说成“你吃先”等等。在普通话的正常语序里,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而粤方言却把它放在了谓语的后面。这很显然给说好普通话带来了不便。我们在粤方言区推广普通话,就要告诉粤方言人们在说普通话时不要直接把粤方言的习惯语序带到普通话中来。  
  2、形容词谓语前置  
  普通话里说“这里人太多”,在粤方言里是这样说的:“呢度太多人 ”。这个语法特征很有粤方言特色。但是在说普通话时还是要注意不要直接翻译。因为非方言区的人们听到这样的语序会很别扭。所以粤方言区的人们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3、直接宾语后置  
  在普通话里,“我问你一句话”在粤方言里是这样说的:“我问声你。” 这很明显地突现了粤方言直接宾语后置的语法特点。说粤语的朋友在说普通话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4、比较句的差别  
  粤方言的比较句跟普通话的差别很大。粤方言的比较句,常在比较两项中间先用形容词(表示比较的结果)再加“过”的格式表示。比如:我肥过你(我比你胖);巨细佬高过你很你好多(他弟弟比你高很多)。粤方言的比较句与普通话是两者语法差异的有代表的一个分支。说粤语的朋友因为习惯,很经常会直接按照原来的语序翻译过去,这就很不好。因为普通话有它自己的正常语序,既然现在是学习普通话,当然要按照它的语序遣词造句了。    
  三、做做体力劳动――五多  
  心理认识上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性难关攻破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做做“苦力”了――学好普通话不但是脑力劳动,更是一项体力劳动!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最简短的回答就是干(想说流利的英语吗?那么现在就开口,心动不如嘴动)!”这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的名言。他说过,学习英语是一项体力劳动,要读――大声地读出来。更鼓励学习英语大家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用他的原话说就是:Try!try!never say die!  
  是的。学习英语是一项体力劳动,学习普通话也是一项体力劳动!不要以为学习外语才需要那样的劲头和恒心。学习普通话一样应该要形成一个观念――它是一项体力劳动!要想出色完成这项体力劳动的任务,就要做到“五多”――多听、多读、多记、多练、多说!  
  多听。多听就是要多收听普通话电台、广播和电视节目。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们的普通话是非常标准的。还有就是可以找专门的普通话练习的朗读录音带听,或者上网在线听一些普通话训练的朗读。我们可以在听的过程当中纠正自己读音的错误。粤方言区的老百姓都是喜欢收看香港电视台和珠江台等用粤语播音的电视台,而很少收看中央和外省的一些电视台,这就失却了一个学习普通话的大好机会。希望粤方言区的人们能够多点收看中央台的节目,感受一下浓厚的普通话气氛。这对学习普通话很有帮助。  
  多读。多读就是多朗读课文。最好是找一些精美散文朗读,这样就可以在训练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不少课外的东西。多读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多读一些报刊上的文章、作品,校正字音,增强自己的普通话语感。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10]  多记。多记就是要把自己经常读错的、有读音缺陷的字词用本子记录下来,有空就翻开本子看一下,记一下,读一下。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好习惯。而之前常读错的字词也会无所盾形,慢慢地全部读正确了。  
  多练。多练就是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些字词的发音。比如上面说的舌尖前、后,舌面音等的辨别训练。这个“多练”需要一定的恒心,还要不怕辛苦。这个练习要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同时,保证有一定是数量――训练时间。我觉得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一直读到舌头有感觉――麻了,痹了;读到喉咙干了,躁了才好。因为没有一定的时间训练,要说好普通话那是纸上谈兵。  
  多说。多说就是在跟别人交流时尽量多用普通话。这个在大学里做得不错,中小学也还可以,但在社会上就不行了。粤方言区的大多数老百姓不习惯用普通话交流,有时即使遇到不会说粤语的人与之交谈,他们也是用自己的方言跟人家交流的。这也是普通话推广工作在粤方言区进展不顺利的原因之一。“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读口生”,我们要有悉心去营造一个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再经常性习惯性地去说普通话,才能把普通话说好。    
  结论:  
  相信如果能把以上的三步曲搞好的话,要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不会很难。最后,还要提醒各位粤方言区的有志于说好普通话的朋友一句,说好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心。坚持“五多”就是胜利!坚持“五多”就能说一口超棒的普通话!
  引自:http://yyx.5d6d.com/thread-278-1-1.html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