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哥
  • 浏览: 8679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武汉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第1课

阅读更多

第1课

谋杀的道德侧面/同类相残案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 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笔记:
后果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你的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
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和权利,而不管后果如何。
后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具影响的就是功利主义,由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提出。
绝对主义道德推理中最为著名的则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哲学就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知。
传授的都是已有的知识,它将我们所熟知的毋庸置疑的事物变得陌生。哲学让我们对熟知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过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发我们用全新方式看问题。一旦所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它将再也无法回复到从前。自我认知就像逝去的童真,不管你有多不安,你已经无法不去想或是充耳不闻了。
在《高尔吉亚篇》中 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 卡里克里斯,试图说服苏格拉底放弃哲学思考。他告诉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有节制地享受哲学的乐趣,那自然大有裨益。但倘若过度沉溺其中,那他必将走向毁灭。
面对这些,有一种典型的回避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怀疑论,大致的意思是争论过的案例或者原则,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如果亚理士多德 洛克 康德以及穆勒花了这么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今天我们就能解决了吗?也许这本就是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的问题。多说无益,也无从论证,这就是怀疑论的回避方式。
诚然,这些问题争论已久。但正因为这些问题反复出现,也许表明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无法解决,但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无可避免。它们之所以无可避免,无法回避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次次地在回答这些问题。因此怀疑论让我们举起双手放弃道德反思,这绝非可行之策。康德曾很贴切的描述了怀疑论的不足,他写道怀疑论是人类理性暂时休憩的场所,是理性自省以伺将来做出正确抉择的地方,但绝非理性的永久定居地。康德认为简单地默许于怀疑论,永远无法平息内心渴望理性思考之不安。

 

 

第2讲:《同类自残案》

Sandel介绍了功利主义哲学家 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与19世纪的一个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个失事轮船的船员。他们在海上迷失了19天之后,船长决定杀死机舱男孩,他 是4个人中最弱小的,这样他们就可以靠他的血液和躯体维持生命。案件引发了学生们对提倡幸福最大化的功利论的辩论,功利论的口号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笔记:
边沁的核心观点非常简单,充满了道德上的直观感染力。
边沁:正确的选择;公正的选择。(the right thing to do; the just thing to do)PS:最大化功利(maximize utility)
边沁认为功利等于快乐减去痛苦,幸福减去苦难。PS:功利主义认为快乐和痛苦都是可以计算的
所有人类均受两大至高无上的因素所支配:痛苦与快乐。(pain and pleasure)
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的,所以我们应以道德为基准,不管是在考虑个人行为时,还是作为立法者或普通公民,考虑如何立法时。于公于私最正确的选择都该是为全方位地最大化地提升幸福。边沁的功利主义有时被总结为一句口号: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世上没有任何情况允许人类来主宰别人的命运或决断他人的生死,我们没有那样的权力。
某些基本权利我们有吗?(Do we have certain fundamental rights?)
只要程序公平就可以不论结果吗?(Dose a fair procedure justify any result?)
征得同意有何道德作用?(What is the moral work of consent?)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