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yejava
  • 浏览: 125518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灸经》简介

 
阅读更多
作者:东子  来源:针灸中国 更新:2006-8-3
http://www.cnacu.com/resource/works/200608/1246.html
平凡岁月中,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发生着一些令人始料不及且颇不平凡的事情。

    让我们把历史镜头回放到1973年以前,地处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之外的马王堆,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地名——一个方圆约半里的土丘,杂草丛生的田地,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而,就在1973年这一年,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马王堆因为一座汉墓的出土而很快闻名遐迩。

    在这里,不仅仅出土了一具两千年前的外形完整无缺的女尸,也就是马王堆三号墓的主人,一位汉代丞相夫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这也就是马王堆之所以成为一门专门学说的魅力所在,也是其被称为二十世纪震动世界的考古发现的原因之一。

    揭开针灸经络起源的神秘面纱的珍贵史料——《十一脉灸经》,就是这诸多珍稀文物中的一部分,它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两种帛书,是在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12万字帛书中,与针灸经络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 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并且,《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治疗方法都仅有灸法。

    《足臂十一脉灸经》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书中以“足”表示下肢脉,共有6条;以“臂”表示上肢脉,共有5条。这十一条脉的排列顺序是先足后手,循行的基本 规律则是从四肢末端到胸腹或头面部。《足臂十一脉灸经》主治疾病有78种,但尚未对疾病进行分类。《阴阳十一脉灸经》分甲乙两种文体,成书时间较《足臂十 一脉灸经》稍晚,该书在《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基础上对11条脉的循行及主病作了较大的调整和补充,以先阴脉后阳脉的原则,来确定各脉的排列次序。即全身9 条经脉仍由四肢走向躯体中心,而“肩脉”与足少阴脉则与之相反,由头或少腹部走向四肢末端。《阴阳十一脉灸经》共记载了所主的147种疾病,并将各脉的病 候按致病原因的不同,区分为“是动病”和“所产(生)病”。

    从总体上看,《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十一条经脉在循行分布上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① 经脉的起点多在腕踝部附近;② 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非常简单,有的脉甚至为只有起点与终点的两点连一线的最简单形式;③ 描述经脉循行时,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让今人难以理解的术语是“出”字;④ 经脉循行方向自下而上,各脉之间不相接续,而且与内脏不相联系。

    这些特征反映了当时经脉的概念很原始、很简单,还没有形成上下纵横联络成网的经络系统的概念,但是《十一脉灸经》这些记载与《灵枢·经脉》篇中十二经脉的理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为我们了解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的经络形态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十一脉灸经》的出土是针灸学术领域的一件大事,凭借这一古老帛书的记载,有关中国早期经络的形态、走向、所主病症的种种推测,终于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诸多的迷团终于有了破解的可能。《十一脉灸经》的出土为学人苦苦寻觅的针灸经络的发展源头,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折射出一道颇为夺目的光芒。顺着光芒的 指引,执着的人们将在追求古老针灸科学真谛的道路上前进得更远……

--

原文还有两张《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帛书图片,但是他不清楚了,没有多大价值,有机会自己去拍照看看能不能清晰看到一些字迹。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